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

衛觀走了出去,劉辯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

與衛觀擔心的不同,劉辯對儒門沒有那麼深的敵意,對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鬥爭,他沒有那麼敏感,這也是他爲什麼能用衛觀等人的原因之一。

但是,他對儒門能不能教化鮮卑人持懷疑態度。衛觀說,用儒家的忠孝思想把鮮卑人變成大漢的順民,可是他總覺得這有點不靠譜,原因很簡單,儒門剛剛背叛了朝廷,你還指望儒家思想能把鮮卑人變成安分守己的順民?

這未免也太諷刺了吧。

對意識形態,劉辯的見識有限,但是他知道向人請教。關於各家各派的思想,他身邊就有一個絕佳的老師,而且是個妙齡少女:蔡琰。蔡琰的父親蔡邕是百科全書式的大儒,而不是純粹的經學家。他不僅精通今古文經學,而且對道家、方術、讖緯這樣的學問都有很深的研究,蔡琰從小跟着蔡邕流浪江湖,這方面的薰陶非常人可及。

劉辯叫來了蔡琰。

蔡琰手裡擺着一卷羊皮書,站在劉辯面前,躬身行禮,嘴裡冒出一串稀奇古怪的音。

劉辯一句沒聽懂。“阿琰,你說什麼?”

蔡琰一怔,隨即不好意思的笑了:“呃……臣妾剛纔說的是希臘文,是見過陛下,願陛下得到奧林波斯諸神庇佑。”

“你的希臘文說得這麼流利?”劉辯很驚訝,隨即又問道:“不對啊。你最近不是在研究羅馬麼,怎麼先學希臘文?”

“陛下,羅馬人自己也把希臘文當雅文,把拉丁文當俗言啊。他們的學者都喜歡用希臘文寫作,有身份的人在一起也喜歡用希臘語交談……”

劉辯非常意外。還有這回事?羅馬人哈希臘可不是一點兩點啊。不過,他找蔡琰來可不是爲了說希臘。

“有人建議用儒家學問教化鮮卑人,你覺得怎麼樣?”

一會用漢語,一會用希臘語,說得正歡的蔡琰一聽,臉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愣了半晌才問道:“哪個蠢物提的這個建議。誤導陛下?”

“爲什麼這麼說?”

“儒家學問包羅萬象,乃是我華夏文明數千年積累的精華,怎麼能教給鮮卑人?”

劉辯忍不住笑了,心道蔡琰雖然不同意衛觀的意見。但是她對儒家的推崇與衛觀同出一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衛觀只是認爲儒家文化能消磨鮮卑人的野蠻。把他們變成忠臣孝子,蔡琰則把儒家推崇到了華夏文明的地步。這未免有些書生氣。咬文嚼字,守聖人舊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儒家經典就是華夏文明?

“陛下。儒家的學問有經有史,有正有奇,讀史可知興衰,可知政事,可知兵機,可知人情,怎麼能說是迂腐之言呢?”蔡琰急了,漲紅了小臉,聲音也有些大。“若陛下以爲儒家學問只是那幾句乾巴巴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聖人的微言大義需要用心揣磨,並非熟讀即可。孝武皇帝之所以能內平諸侯,外攘四夷,稱雄於天下,不就是因爲獨尊儒術麼?”

劉辯沉吟不語。這樣的故事,他之前聽荀攸說過,儒門幫助漢武帝統了一思想,這才內製諸侯,外擊四夷,特別是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一場戰爭持續四十年,如果不是大漢雄厚的國力能夠統一調度,最後誰勝誰負,還真是說不準的事。

“別的不說,聖人說: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陛下橫行草原,屠戮過萬,鮮卑人會認爲陛下有道嗎?他們如果認爲陛下無道,甚至認爲陛下已失天命,進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那陛下覺得他們是幫助山東儒門,還是幫助陛下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劉辯恍然大悟。在儒家的思想中,天子就是天子,並不是至高無上的天,只是天的兒子,也就是天在人間的代理人。天子如果不稱職,是可以罷黜甚至可以廢立的。這樣的事,儒家推崇的聖人伊尹幹過,周公幹過,當然王莽也幹過。

王莽代漢,本身就和儒門的支持分不開。

“與其用儒家來教化鮮卑人,不如用道家來教化鮮卑人。道家推崇返樸歸真,舍我從人,更容易培養順民。陛下常讀《老子五千言》,應該知道老子的思想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虛其心,實其腹。讓他們能吃飽肚子就行,別想那麼多事。商鞅繼承了這個思想,所以要禁詩書,讓老百姓只知道兩件事:耕與戰,耕則有食,戰則有功,所以秦人才能一統天下。楚漢之交,天下反,而秦人不反。”

劉辯明白了蔡琰的意思。儒家是講教化,但是教化出忠臣孝子只是一方面,卻不是無條件的服從。對於臣子來說,天子有道,就輔佐他,天子無道,要麼力諫,要麼歸隱,甚至起來反抗。這樣的思想當然不能教給本來就野性未改的鮮卑人。與其用儒家,不如用道家。道家是講愚民的,法家的愚民思想就是來自於道家。商鞅提倡禁詩書,到了李斯,直接焚書坑儒,以吏爲師。

吏是什麼?吏不是大臣,他們只會具體的事務,沒有思想,是帝王最中意的工具。

不過,劉辯目前沒有合適的道家人選,要想完成對鮮卑人的教化,道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蔡琰忽然眼睛一亮:“陛下,臣妾有一個建議,不僅可以化去鮮卑人的戾氣,還能亡其種,滅其族。”

“什麼辦法,這麼強大?”

“浮屠。”蔡琰爲自己的建議雀躍不已,小臉都興奮得紅了起來,說不出的嬌嫩。“白馬寺不是有很多浮屠胡僧嗎?浮屠胡僧和道門一樣,提倡出世。提倡忍辱,他們還要求信衆禁慾出家,以身奉道,如果……”

不用蔡琰說完,劉辯就恍然大悟。他撫摸着拇指上的佛骨,笑容從眼角綻放。沒錯,比起道家的愚民思想來,佛教纔是最有效的愚民工具。佛教崇尚苦行,崇尚忍耐,而且反對殺生。如果鮮卑人都信佛。那他們還是狼嗎?他們只可能是溫順的羊。

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但凡信了佛教的民族無一不弱,就連曾經建立蒙古帝國的蒙古人信佛後都失去了黃金家族的勇武。成了滿清溫順的羔羊。

而且。利用佛教比道家更方便。支謙等人就在洛陽白馬寺,爲了得到朝廷的幫助,他們甚至將佛祖的喉骨舍利都獻了出來。如果讓他們到草原上來傳教。他們肯定很願意。與道門相比,從西域來的胡僧和鮮卑人更容易相處。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劉辯伸出手,捏了捏蔡琰的鼻尖,哈哈大笑:“當得一萬戶侯。”

蔡琰掩着嘴,嬌笑道:“那陛下什麼時候將這一萬戶封給臣妾啊?”

“放心,朕金口玉言,絕不食言。”劉辯滿心歡喜:“不過,你先得給朕寫一封信告訴支謙,這裡有一個傳播浮屠教義的大好機會。讓他快點來。”

“唯!”蔡琰笑盈盈的欠身施禮,轉身走到旁邊的書案前,挽袖提筆,一揮而就。

劉辯看了之後,一字未改,立刻派人送往洛陽白馬寺。

……

劉辯率軍趕往彈汗山。

正如華佗所說,白山一戰,彌加率領的兩萬精銳一戰而沒,對鮮卑人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率領兩萬餘多騎押送着輜重,跟在彌加身後的長鹿部落大人闕居聽到這個消息後,遲疑了很久,最後決定中途返回彈汗山,固守王庭,同時送信給大王和連和虎部落大人柯最,請求他們一起回援彈汗山。僅憑他們和彈汗山的留守人馬,闕居沒有信心守住彈汗山。

彈汗山雖然是座山,卻沒有多少地利可恃,當初檀石槐選擇彈汗山作爲王庭,是因爲鮮卑人的實力強橫,漢軍拿他沒辦法,明知他就在漢境附近,也沒有實力攻擊彈汗山。以檀石槐的強大,這個選擇充滿了自信,可是現在檀石槐英年早逝,面對更加強悍的大漢天子劉辯,鮮卑人終於體會到了彈汗山作爲王庭的缺點。

長鹿部落是東部鮮卑的部落,闕居率領的大軍主要也以東部鮮卑的部落爲主。在檀石槐統治草原的時候,鮮卑分爲三個部分,中部鮮卑由檀石槐自己掌握,東部鮮卑由其長子槐縱掌握,西部鮮卑則大多是次子和連的親戚。檀石槐是想利用姻親關係來聯絡東西鮮卑,卻沒想到最後爲鮮卑的分裂留下了隱患。檀石槐暴亡之後,和連和中部鮮卑的虎部落大帥柯最暗中聯合,再加上西部鮮卑的力量,遠遠超過了槐縱控制的東部鮮卑,逼得槐縱自殺,成爲鮮卑大王。

因爲和槐縱的關係,東部鮮卑一直受到和連的壓制。闕居本不想爲和連作戰,是被一萬多漢軍的裝備吸引來的。他不想讓柯最等人把好處拿吃掉,增強實力,反過來對東部鮮卑不利。可是他萬萬沒想到這次戰事會這麼麻煩,原本以爲是一場實力懸殊,十拿九穩的戰鬥,卻演變成這個結果。

他不想步彌加的後塵,被劉辯砍得鮮血淋漓,而且也沒有必要。劉辯已經回師西進,東部鮮卑已經安全了,他沒有和劉辯拼命的必要。

爲了和連?真是笑話。在闕居看來,如果不是劉辯來勢洶洶,對鮮卑人趕盡殺絕,他完全可以拋棄和連,和劉辯做做交易。現在退守彈汗山,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剛剛回到彈汗山,闕居就接到了一個消息:彈汗山王庭出現了一頭怪獸,看起來很像是傳說中鮮卑人的神獸。

闕居驚駭莫名,不知道是福是禍。(未完待續……)

第320章 趙雲第154章 龍淵第49章 大將之風第95章 傳國玉璽第71章 剖鯀吳刀第286章 夾縫中生存第213章 右耳軍第369章 冥冥天意第184章 貂蟬第23章 神棍第444章 問道鵠鳴山第413章 天行健第241章 兩隻鷹第342章 超渡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73章 差之毫釐第248章 亞歷山大第291章 孫策的機會第74章 道士于吉第274章 迫降第89章 張繡破境第105章 一詔退萬軍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77章 投其所好第131章 相見歡第429章 根基與枝幹第41章 贈馬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378章 好人第177章 應龍現身第53章 分崩離析第109章 當世陳平第15章 激將第14章 讖語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191章 彈汗山第422章 捨得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319章 助你悟命第85章 關羽戰張繡(上)第236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408章 破綻第227章 給你們一個機會第94章 又是一個局第1章 覺醒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281章 垂拱而治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95章 傳國玉璽第246章 並肩作戰第220章 棋逢對手第434章 魏延第135章 上善若水第9章 時日無多第236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96章 實力證明尊嚴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190章 控火者第195章 狼與鷹第441章 龍行於澤第382章 奪卵第194章 長纓在手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290章 孫策戰馬超第166章 默契第55章 不謀而合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265章 夜驚第101章 賈詡鬥荀攸第11章 鸞鳳命格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191章 彈汗山第411章 攻城與攻心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172章 大漠豪情第79章 歪打正着第78章 復古之陣第413章 天行健第360章 陽謀第314章 溫柔一刀第249章 喪家之犬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455章 未雨綢繆第210章 鮮卑神獸第103章 人形弩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155章 波盪壑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73章 差之毫釐第79章 歪打正着第101章 賈詡鬥荀攸
第320章 趙雲第154章 龍淵第49章 大將之風第95章 傳國玉璽第71章 剖鯀吳刀第286章 夾縫中生存第213章 右耳軍第369章 冥冥天意第184章 貂蟬第23章 神棍第444章 問道鵠鳴山第413章 天行健第241章 兩隻鷹第342章 超渡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73章 差之毫釐第248章 亞歷山大第291章 孫策的機會第74章 道士于吉第274章 迫降第89章 張繡破境第105章 一詔退萬軍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77章 投其所好第131章 相見歡第429章 根基與枝幹第41章 贈馬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378章 好人第177章 應龍現身第53章 分崩離析第109章 當世陳平第15章 激將第14章 讖語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191章 彈汗山第422章 捨得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319章 助你悟命第85章 關羽戰張繡(上)第236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408章 破綻第227章 給你們一個機會第94章 又是一個局第1章 覺醒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281章 垂拱而治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95章 傳國玉璽第246章 並肩作戰第220章 棋逢對手第434章 魏延第135章 上善若水第9章 時日無多第236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96章 實力證明尊嚴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190章 控火者第195章 狼與鷹第441章 龍行於澤第382章 奪卵第194章 長纓在手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290章 孫策戰馬超第166章 默契第55章 不謀而合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265章 夜驚第101章 賈詡鬥荀攸第11章 鸞鳳命格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191章 彈汗山第411章 攻城與攻心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172章 大漠豪情第79章 歪打正着第78章 復古之陣第413章 天行健第360章 陽謀第314章 溫柔一刀第249章 喪家之犬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455章 未雨綢繆第210章 鮮卑神獸第103章 人形弩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155章 波盪壑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73章 差之毫釐第79章 歪打正着第101章 賈詡鬥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