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文武不均

孫策哭笑不得,就連周瑜都懵了,不知道劉辯說的是真是假。

劉辯的反應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所有的預案都落了空,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個局面。

忽然之間,二人有一種錯覺,他們面對的根本不是天子,而是和他們差不多的少年,雖然只是第一次見面,卻一見如故,成了傾蓋之交,劉辯主動幫他們謀劃如何報仇,彷彿他根本不是孫策要復仇的對象,和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他根本不怕,還有些無聊,希望孫策能給他帶來一點刺激。

孫策正在彷徨之中,忽然感覺旁邊投來一束譏諷的目光,轉頭一看,只見一個年方八九歲的小兒,穿着一件得體的郎服,手裡捧着一個盛有筆墨的托盤,靜靜的站在一旁。孫策大惑不解,怒氣暗生。我根本不認識這個小孩,他爲什麼用這種眼神看我?難道是看不起我嗎?

孫策怒氣衝衝的回瞪過去。

陸遜皺了皺鼻子,不屑一顧,走到劉辯身邊:“陛下,筆墨準備妥當,請陛下擬詔。”

劉辯看到孫策的怒色,忍不住笑了:“孫策,知道他是誰嗎?”

孫策緊抿着嘴脣,一聲不吭。

“他就是廬江太守陸康的從孫。”劉辯在案前坐在,陸遜將筆墨送了上去,又鋪開空白的詔書。劉辯提筆蘸墨。一筆一畫的寫了起來,時間不長,便寫完一份詔書。看了看,滿意的點點頭,眼皮一擡,譏誚的打量着孫策。“這封詔書是嘉獎陸康守廬江之功,朕親筆書詔,不爲別的,只因爲他的耿耿忠心。”

孫策臉色尷尬。陸康有功。是因爲他無能,可他不是敗在陸康的手裡。而是徐晃的手裡。劉辯這麼做,等於當面打臉,可是他卻什麼辦法也沒有。再想到他之所以敗在徐晃的手裡,就是因爲陸遜的求援。孫策的心情更是苦澀。

周瑜也有些默然。當初他支持孫策的時候,家裡人並不太贊同,一直按兵不動,裡應外合的計劃落空,以致於孫策遲遲無法攻克廬江。當時他還是有些怨恨的,現在形勢倒轉,周家逃過一劫,陸康受賞是意料之中的事,他的從祖、從叔大概也會得到升遷。事實證明,還是他們眼光老到,看得更遠。

“酬功賞能。爲政之要。懲惡揚善,爲政之本。”劉辯擱下筆,臉色漸漸的變得嚴肅起來:“你們年輕,朝廷之前用人也有不當之處,各打五十大板,就此兩清。即日起。爾等當謹守爲臣之道,莫生叛逆之心。否則,朕的刀也是能殺人的。如果誰想試試,朕也不反對,只是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片心血,枉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到時候後悔晚矣。”

孫策、周瑜悚然心驚,躬身領命。

……

馬超上前,奉上從孫策手中繳來的剖鯀吞刀,又將舒縣之戰的始末原原本本的說給劉辯聽。他是全程參與者,講敘起來可比徐晃的奏疏詳細多了。劉辯靜靜的聽着,偶爾問上一兩句,卻沒有太多的興奮。他有些惋惜的看着馬超:“沒能臨陣破境?”

馬超不好意思的笑了一聲:“山東兵不習騎兵,近衛郎又是萬里挑一的精銳,對付他們是手到擒來,根本沒什麼壓力,哪裡能破境。陛下,臣愚昧,有一事不明,敢請陛下解惑。山東兵雖衆,卻疏於戰陣,不堪一擊,陛下若提萬騎東出,破之必矣,爲何按兵不動?”

劉辯無聲的笑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在馬超的眼裡,山東兵不堪一擊,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即使是這樣的兵也是經過黃巾之亂錘鍊出來的。在黃巾之亂以前,山東連這樣的兵都沒有。

爲什麼山東擁有大量的人口,卻無可用之兵?當然和光武帝的政策有關。光武帝就是要壓制山東,不讓他們擁有武力,因此不惜廢除了都試製度。取消了全民皆兵的都試製度,給山東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讓山東的經濟實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卻也消磨了山東人的血性。

光武帝是成功的,在黃巾起義之前,山東人在朝堂上鬧得再兇,武力卻一直掌握在山西人的手裡。可是這麼做的後果也是嚴重的,當三國混戰之後,天下歸晉,司馬氏以統一天下的精兵卻無法抵擋西北入侵的五胡,中原從此陸沉,只能偏安江南,祖宗陵寢俱落胡人之手,萬里河山成了胡人的牧馬場。

這個代價是慘重的,只是當時沒人會想得到而已。他寧可暫時放棄山東,也要將西北控制在手裡,就是不想看到這一幕重演,哪怕因此改變了歷史,可能讓他無法回到他的時代。

“行軍打仗,要消耗大量的錢財。朕現在沒錢啊。”劉辯循循善誘:“你們一百騎的花銷不大,朕還承擔得起,可是一萬騎出戰,朕哪來這麼多錢?再說了,一百騎可以間行而至,掩人耳目,一萬騎能行嗎?”

馬超恍然大悟,躬身一拜:“多謝陛下指點。”

“孟起,趁着年輕,多讀點書,只有一身武藝是成不了大將的。”劉辯滿意的看着馬超,讓他跟着徐晃出這一趟差還是有必要的,現在的馬超和剛歸降時相比沉穩多了,也肯動腦子了。他現在不缺猛將,但是缺大將,他需要像皇甫嵩、張遼、徐晃這樣能夠坐鎮一方的將才。大將不僅要能打仗,會戰術,還要有戰略意識,知道服從大局,統一調度,只知道衝鋒陷陣的人是不可能成爲大將的。

如今幷州有張遼,河東有徐晃,涼州有皇甫嵩,在軍中的力量還是平衡的。可是皇甫嵩年紀不小了,遲早會致仕退休,他需要在涼州人裡找一個能接替皇甫嵩的。張繡武藝不錯,但是不喜歡讀書,做不了皇甫嵩的接班人,劉辯非常希望在閻行和馬超之中挑一個,至於能不能成功,就看他們自己是不是用心了。涼州武風很盛,可是文化根基太淺,像皇甫嵩那樣知書達禮的將門世家畢竟不多。

……

楊修匆匆的走上了建章臺,滿面倦容。身後跟着兩個健卒,擡着一個箱子,箱子看起來很重,兩個健卒的臉憋得通紅。

劉辯眉頭一皺:“什麼事?”

“剛剛和並涼以及關中世家簽訂的條約。”楊修的眼中充滿血絲,臉也瘦削了很多,下巴都尖了,神情中也充滿了疲憊。“還有各州郡報上來的糧賦副本,臣一一清查過了,入不敷出啊。”

劉辯目光一閃:“益州的還沒報來?”

楊修搖了搖頭,眼中閃過濃濃的擔憂。劉辯沉下了臉,神色變得凜冽起來。如今朝廷能直接控制的州郡有限,荊州正在大戰,糧賦消耗很大,能支持朝廷的很少,並涼都是有名的窮州,不僅無法給朝廷增加稅賦,還要朝廷貼補,現在能指望的只有益州,益州的糧賦遲遲不到,朝廷就等於沒有收入,別說大規模的戰事了,就算正常的官俸都有可能出問題。

劉焉是什麼意思,他的野心還沒死?

劉辯心生怒意,卻沒對楊修表露,反而關心起楊修的身體來。“你也是悟命之人,怎麼累成這樣?是不是又連續不眠不休,夜以繼日?”

楊修苦笑道:“關中剛剛穩定,那些郡吏惶惶不安,臣也不敢大用,只好自己辛苦一點了。”

劉辯咂了咂嘴,有些頭疼。他身邊的悟命之人不小,可是大多數都是武人,打仗沒問題,可是讓他們理政就不行了。現在政務都落在賈詡、楊修的身上,賈詡又是一個老烏龜,能不管的就不管,大量的具體事務都要由楊修負責,鐵打的人也受不了。

文武不均,山西人質樸少文的弊端現在開始慢慢呈現出來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僅有將,沒有相,終究還是不行的。

“德祖,這不是一個辦法。”劉辯問道:“你看,能不能在道門裡挑一些識文斷字的人補充到各個官署裡去,充作胥吏?”

楊修不解:“陛下不可,道門中人自私自利,一心只爲苟活,不肯用心於政,他們只能自理,不能理人。陛下爲什麼不直接從洛陽調人?洛陽太學有三四萬太學生入仕無門,陛下一紙詔書,便會有成百上千人的趕到關中,爲陛下效命。”

“太學生,那些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人,能有什麼用?”

楊修連連搖頭:“陛下,儒家經典中的確沒有什麼具體的政務辦法,可是儒家經典講忠孝,講仁義,講廉恥,這樣的讀書人從政,總比那些只知道橫徵暴斂的酷吏好吧?再說了,太學雖然不講刑律,可是太學生中懂刑律的卻不少,以仁義之心,執刑律之政,這纔是行王道的正途。”

劉辯瞟了楊修一眼,半開玩笑的說道:“你的書生氣又犯了吧?”

“不然。”楊修正色道:“陛下,漢高祖得天下,陸賈曾雲: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是以進《詩》《書》,又作《新語》十二篇,每進一篇,高祖未嘗不稱善,左右稱萬歲。陸賈沒世,賈生繼之,有攻守異勢之論,有此諸賢薪火相傳,休養生息,纔有文景之治,纔有漢武之赫赫武功。如今之勢,不正如當初嗎?陛下欲行王道化天下,又何必拒儒生於千里之外?”(未完待續)

ps:恭賀書友陸伯言成爲盟主,哈哈,終於有盟主了。

ps:今天還有,老莊有債必還。

第81章 勾心鬥角第324章 惜別第395章 一陰一陽謂之道第409章 如鳥獸散第401章 機會第123章 裴潛第75章 攻心爲上第161章 危機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162章 卞氏第304章 臥龍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89章 張繡破境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第267章 龍象之力第5章 袁紹第231章 水火無情第31章 失落第82章 天狼命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81章 勾心鬥角第60章 君擇臣,臣亦擇君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66章 出師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191章 彈汗山第278章 一舉兩得第177章 應龍現身第14章 讖語第99章 五行生剋第27章 唯快不破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37章 朝會(下)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440章 不戰而勝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371章 誰是騙子第354章 海上生明月第26章 荀攸第116章 入營第157章 潛龍在淵第188章 反客爲主第167章 逼供第116章 入營第191章 彈汗山第312章 家法第340章 陷阱第369章 冥冥天意第178章 小巫見大巫第241章 兩隻鷹第84章 曹操贈馬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58章 大局第39章 袁家發達史第402章 清者自清第258章 巨鷹擒羊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21章 龍形第323章 最大的愛護第276章 以情動人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04章 雪狼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06章 吃人肉的程昱第92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456章 秋雨與秋風第243章 青鳳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126章 人小鬼大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443章 坐而論道第89章 張繡破境第208章 惡戰雪狼湖第26章 荀攸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317章 臨行密密縫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154章 龍淵第167章 逼供第336章 鮮卑往事第345章 燭龍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一語誅心第48章 袁氏出奔第189章 登高望遠第86章 關羽戰張繡(下)第165章 龍騎第24章 鳳儀第450章 陰陽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38章 龍的傳說第412章 石破天驚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129章 同牀異夢
第81章 勾心鬥角第324章 惜別第395章 一陰一陽謂之道第409章 如鳥獸散第401章 機會第123章 裴潛第75章 攻心爲上第161章 危機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162章 卞氏第304章 臥龍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89章 張繡破境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第267章 龍象之力第5章 袁紹第231章 水火無情第31章 失落第82章 天狼命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81章 勾心鬥角第60章 君擇臣,臣亦擇君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66章 出師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191章 彈汗山第278章 一舉兩得第177章 應龍現身第14章 讖語第99章 五行生剋第27章 唯快不破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37章 朝會(下)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440章 不戰而勝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371章 誰是騙子第354章 海上生明月第26章 荀攸第116章 入營第157章 潛龍在淵第188章 反客爲主第167章 逼供第116章 入營第191章 彈汗山第312章 家法第340章 陷阱第369章 冥冥天意第178章 小巫見大巫第241章 兩隻鷹第84章 曹操贈馬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58章 大局第39章 袁家發達史第402章 清者自清第258章 巨鷹擒羊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21章 龍形第323章 最大的愛護第276章 以情動人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04章 雪狼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06章 吃人肉的程昱第92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456章 秋雨與秋風第243章 青鳳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126章 人小鬼大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443章 坐而論道第89章 張繡破境第208章 惡戰雪狼湖第26章 荀攸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317章 臨行密密縫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154章 龍淵第167章 逼供第336章 鮮卑往事第345章 燭龍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一語誅心第48章 袁氏出奔第189章 登高望遠第86章 關羽戰張繡(下)第165章 龍騎第24章 鳳儀第450章 陰陽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38章 龍的傳說第412章 石破天驚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129章 同牀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