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大晉的那位國師淵真人,也同樣是入神境的修爲,只不過他雖然接受了晉朝的供奉,卻是被晉皇待以半師之禮,身份地位極是超然。
許多時候國師府的諭旨在下面州府甚至比聖旨還要好用,畢竟天高皇帝遠,得罪了帝皇還可以試圖跑路,就算舉旗造反的也不是沒有,大不了一死罷了。
可得罪了入神真人,卻能讓你知道什麼叫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兩者之間究竟該如何取捨,簡直就像禿子頭上的蝨子一般再明顯不過。
入神真人之威,一至於斯。
而大晉迄今爲止,爲衆人所周知的入神真人,一共就只有一十二位,這十二位入神真人,除去三大道門獨佔六席,還有那位大晉國師之外,就只剩下五個人了。
他們分別是東海逍遙門滄浪客、百花洲姑射仙子、地靈宗雲峰真人、天池宗昆吾劍神以及木老人。
南三北九。
而東海逍遙門滄浪客、百花洲姑射仙子、地靈宗雲峰真人、天池宗昆吾劍神這四位所處的門派,也正是大晉十六羅天中的佼佼者。
至於三大道門,又或是其他的修行宗門中有沒有藏着幾位閉關不出的老祖,這個就不得而知了,這是一個宗門的底蘊,不到生死關頭,沒人肯平白亮給人看,反正明面上加起來就這麼多。
十二位入神真人之中,僅三大道門就佔了一半位置,從這一點來看,三大道門果然是稱得上是底蘊深厚。
而那些小宗門裡,哪怕只出一位入神真人,也頓時可以將其出身的宗門躋身於準一流門派之中,保證往後百餘年乃至數百年門聲不墜。
入神真人壽數可及五百年,在普通人眼裡自然可以用長生不老這幾個字來形容了,可對於修士們來說,仍是遠遠不足。
看不到盡頭的修行之路,一閉關便是數年不出,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再尋常不過,甚至連一次閉關一二十年的都有。
地靈宗的那位雲峰真人從上一次閉關時起,已經快有十年沒露過面了,以至於連地靈宗弟子都紛紛猜測自家這位入神老祖是不是已經不在了,只是卻被地靈宗宗主強壓下去,不許任何人討論。
正因爲如此,所以外間人很少見到入神真人現身,更不要說是看他們出手,江湖上流傳的只是他們的傳說,這些傳說中或真或假。
而這些入神真人中最神秘的卻是那位排名在最末的木老人,其他入神真人就算再性格孤僻,不喜見人,可手底下總有些徒子徒孫,有心人想要打聽了解他們跟腳喜好,真算不得是什麼難事。
唯有這位在十二真人之中排名最末的木老人,卻極少有人見過。
行事風格如同神龍見首不見尾,有時候甚至連續數十年都沒人聽說過他的消息。
不過當大家以爲他已經不在人世的時候,他卻又會突然現身。
十二入神真人平素極少出手,這主要是因爲他們出手時弄出的動靜實在太大。
即便偶爾三兩個人之間相互印證所學,也大都不爲人知。
所以這份排名並不能完全代表他們的實力高低,而是代表着他們身後的宗門實力,因此木老人雖然排名最末,只是因爲天工堂名聲不顯的緣故,卻沒人敢瞧不起他的個人實力。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位木老人才是所有入神真人之中年歲最長的一個。
背後的這些事情蘇嶺完全一無所知,他並不知道面前這位笑容和藹貌不驚人的老者,便是當今世上行蹤最神秘的那位木老人。
不過就算知道了那又如何,他仍是不會答應改投他門。從小便孤苦伶仃的他,對於別人的善意總是特別敏感,即便只是滴水之恩,也要涌泉以報。
更何況清虛師尊對他有大恩在身。
還有清音師叔、清陽師伯、竹茵師姐、雲華、雲夢那許許多多已然不在人世的熟悉面孔,這是他心中最大的痛,而如果他現在另行拜師的話,從某種意義上,就意味着背叛!
除了要爲師門報仇之外,清虛師尊最大的願望便是玄清門中能夠出一位入神真人,重振當年的威名。
他老人家不在了,蘇嶺覺得這份責任自己應該擔當起來。
而且玄清門還有二師兄和三師兄,包括三無師叔幾個人不知下落,他也希望能把大家都找回來。
三百多年前玄清門曾經遭遇過的劫難,並不亞於這一回,當年師祖他們能重建山門,蘇嶺認爲自己沒理由做不到。
起初趙潤兒聽的還算饒有興致,待後來杜木匠與蘇嶺說到功法方面的事情,小丫頭因爲全然不懂,也就慢慢的沒了興趣。
雖然頭天下午剛睡過一大覺,可她畢竟還是貪睡的年紀,聽着聽着便伏在蘇嶺肩頭上睡了過去。
杜木匠這裡除了那張冰玉牀之外,並無其他可以用來歇息的地方,蘇嶺也不好挪動趙潤兒的身子,只得任她伏在自己肩頭酣睡,山間風涼寒氣重,又順手將她披在身上的衣裳掩了掩。
東方漸漸泛起魚肚白,不知不覺中,一老一少竟是暢談了整整一夜。
杜木匠從地上拾起一根樹枝,撥了撥竈膛中殘餘的火星,又用沙土將其蓋上,然後擡頭問道“蘇小子,你既是不肯跟我走,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
蘇嶺撓了撓頭:“這個我也說不好,眼下想去外面多轉轉,找找屬於我的機緣,若是能有所寸進的話,再回大南州找機會爲我師傅他們報仇。”
“這條路可是不好走,”杜木匠嘆息道:“小子,可別怪我沒提醒過你,這巫神教可不是什麼好惹的,單憑你這點本事找上門去,簡直就是白白送死。
他們的教祖黎雄在七十年前就已經是入神修爲,想要殺掉你,比碾死只螞蟻還容易。”
“那又怎麼樣?”蘇嶺的犟性子上來了:“巫神教那麼多門人弟子,也不是個個修爲都高,他本事再大,也有照顧不過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