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

李紹斌攻閬州,四千西川兵助力甚大。先前,孟知祥以侯宏實、孟思恭援助李紹斌,而主力三萬兵將,攻的乃是遂州,且,領兵的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或爲孟知祥麾下大將,或爲孟知祥倚重的肱骨,其攻遂州之勢,不可謂不大也。大軍未發時,孟知祥言:遂州強而閬州弱,以強攻強,以弱攻弱。誠然如是。

成都到遂州的距離,與梓州到閬州的距離,相差不多,故而在李紹斌與李仁矩開戰、李紹城猛攻永定關之時,自成都出發,率領西川軍主力的李仁罕,也到了遂州。在李仁罕抵達遂州之前,簡州刺史張知業,率先鋒先一步到了,李仁罕至遂州的次日,漢州刺史趙廷隱的後軍也趕到。

與李仁矩主動出戰不同,遂州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並未率軍出城迎戰,相反,他高臥城中,深溝高壘,一派嚴防死守的架勢。

白露這日,西川軍的營盤扎完,圍了遂州城,開始做戰前準備工作,這三萬將士的主將李仁罕,帶了趙廷隱、張業等人,並及百餘近衛,來到城前,觀望城頭防禦。

眼下時節,還稱不得秋高氣爽,卻也不甚炎熱了,豔陽當頭,時而隱於層雲背後,大地忽明忽陰,城頭上的武信軍甲士,盔甲時時反射出一道亮光,可見他們面容嚴肅,殺氣凜然。

李仁罕等繞着城池轉了一圈,又回到最初離營的位置,扯住繮繩,凝望城頭,李仁罕沉吟道:“遂州城防備嚴密,倒是與之前所料不差。然見我三萬大軍殺到,城池卻穩如泰山,士卒半分緊張、慌亂之色也不見,倒是讓人有些驚奇。”

方纔,在衆人出營觀城之際,西川軍遣了精銳馬軍千人,披掛齊整,在城前耀武揚威,展露自身甲冑的厚實、兵刃的鋒利、軍陣的威武,並且另行安排了人,對城頭喊話,內容無非擴大己方優勢和對方劣勢,勸武信軍早日放棄抵抗,否則城破之日一個不留云云,來打擊武信軍的士氣。然則,武信軍不爲所動。

“夏魯奇也是一員猛將,我軍方到之際,他趁我立足未穩,曾遣出麾下精銳數百人,出城襲擾,戰風頗爲彪悍。”說這話的是先到的簡州刺史張知業,那一戰他吃了點小虧,折損雖不多,百人上下而已,但無疑很漲武信軍的士氣。

“昔我來時,大帥曾有叮囑,夏魯奇爲將爲官,皆深得其中精要,頗受士卒、百姓擁戴,萬不可輕敵,我西川軍所依仗者,在於夏魯奇至遂州未久,根基不牢,故而不戰則已,戰必動若雷霆,一鼓作氣,至奪下遂州方止。”李仁罕微微嘆息,“大帥所語,的確良言。”

趙廷隱、張知業聞言肅然頷首,畢竟眼見爲實了,都很認同這番話。

夏魯奇,或許不能稱之爲名將,但稱之爲猛將、賢臣,對方卻絕對受得起。

此人生於青州,少時爲前樑宣武軍軍校,因與主將不和,轉投李存勖。彼時勇悍之將,如單廷珪、元行欽(李紹榮)、王門關、烏德兒等,夏魯奇都與之交過手,未嘗敗績。

其人揚名之戰,發生在李存勖與樑將劉鄩的莘縣會戰中,當時,李存勖孤軍深入,中了樑軍埋伏,己方不滿千騎,而對方萬餘人,“圍莊宗數重”。夏魯奇時爲李存勖近衛將領,在此戰中,與敵驍將悍勇激戰,“持槍攜劍,獨衛莊宗,手殺百餘人”,威震全軍。事後,夏魯奇“傷痍遍體”,“莊宗尤憐之。”

夏魯奇不僅征戰得力,而且“性忠義,尤通吏道,撫民有術”。天成初,李嗣源詔令夏魯奇自孟州移鎮許田,孟州百姓攔着夏魯奇不讓他走,都請求他留下來,當時情景是“萬衆遮道”,夏魯奇走了五天也沒走出轄地。最後,還是李嗣源遣了朝中官吏拿着詔令前往,才讓夏魯奇得以成行。

今歲,朝廷在蜀中設鎮,作爲朝廷遏制兩川的橋頭堡,節度使責任重大,李嗣源遂點了夏魯奇的將。雖說朝廷此番任命的官員中,李仁矩、武虔裕都是草包一個,不甚頂用,

夏魯奇卻決然是合適人選。

另外,在原本歷史上,夏魯奇還有一樁大功績,那便是在樑晉爭霸後期,活捉了王彥章——只不過因李從璟橫空出世,夏魯奇今世卻是與此無緣了——後來,夏魯奇死,“帝(李嗣源)聞其死也,慟哭之......贈太師、齊國公”,並且罷朝一日。

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觀察完城池,回到帥帳,免不得一番細作謀劃,分析城防薄弱之處,以作爲大軍進攻的重點地帶。當天,諸人謀劃半日,隨後,李仁罕傳下將令:大軍今日休整,明起攻城,不克不休!

西川軍在觀察遂州,遂州城頭上,夏魯奇也在觀察西川軍。

還未到知天命的年紀,而今的夏魯奇正是春秋鼎盛時期,大有可爲之際,他披掛嚴整,帶了諸將、幕僚高據城樓,指點城外的西川軍,分析敵我情況。

三萬西川軍圍城,仍是圍三闕一,除卻那有意放開的“生門”兵馬不多外,其他三面城牆,將士皆有萬人上下,一眼望去不着邊際,好似汪洋一般,營地中白色帳篷百千,渾如海中浪花、礁石,分外壯觀。

遂州在夏魯奇的經營下,可稱堅城,卻不是很大,對守城一方而言,彼衆我寡,心裡壓力可想而知,彼方越是兵勢強盛,己方相對便越顯得弱小。好似隨時會被海浪淹沒的小島,時時岌岌可危,站在孤島上的人,免不得惴惴不安、心驚膽戰。

夏魯奇面色沉靜,點評西川軍的紮營之法,“李仁罕聲名在外,時人只知其勇,卻不曾想,此人亦有統軍之才,這營盤章法有度,交錯縱橫,大小銜接有序,防備嚴密,卻是讓人生不起劫營之念。”

旁邊有位將領,名康文通者,是夏魯奇所倚重之人,他道:“末將聽聞,昔年李仁罕也曾在宣武軍爲軍校,不知彼時大帥與其是否相識?”

“確有此事,彼時本帥與其交情還算不錯。”夏魯奇承認了與李仁罕相識,又繼續道:“同光年間,李繼岌奉命班師回朝,而留下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人,率領諸軍坐鎮西川,等候孟知祥入鎮,其後康延孝反叛,孟知祥之所以能迅速將其擊敗,所依仗者,便是李仁罕等將與朝廷所留精兵。當其時,李仁罕勇冠三軍,始而成名。”

康文通點點頭,“原來如此。”

出乎衆人預料,夏魯奇旋即變了臉色,冷笑一聲,話鋒一轉,“不過而今,兩川反叛,昔日王師,已成賊寇,當此之際,李仁罕等人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助紂爲虐,甘爲孟知祥鷹犬,是自取滅亡也,本帥恥於與其相識!”

說罷,夏魯奇抽刀展袍,割下一截來,交給身旁親衛,“遣使出城,送於李仁罕,告訴他,現我爲王師,他爲叛賊,我秉忠義,他承邪念,彼此如同水火,絕然不能共存!今日,我夏魯奇與其割袍斷義,自此不知有李仁罕,只知有必死之叛國賊!”

此舉深表決戰不屈之念,奮然激昂,聞者莫不色動,皆深感其大義,相繼行禮,“大帥忠肝義膽,恥於與國賊相識,今我等必定死戰,不與國賊同生!”

那親衛手持一截布袍,見此情景,頓感榮耀,不禁戰意沸騰,當即領命下城,牽來駿馬,竟是不叫幫手,單人獨騎,駛出城門,面對無邊無際的西川軍大營,絕塵而去。

李仁罕正與趙廷隱、張知業等人軍議,聞聽遂州城有使者來,略感意外,揮手傳令,叫那人進帳來。

趙廷隱摸着下巴,“此時夏魯奇遣使前來,卻是爲何?”

“無外乎兩者,求戰或是求和罷了。”張知業不以爲意,“求戰,則遞戰術,求和,則遞降書。”

李仁罕畢竟與夏魯奇相識,對其人瞭解一些,思索着覺得這會這麼簡單,便又問前來稟報的人,“來使何人?是武將、文官,亦或都有?”

那人道:“來者只一人,看裝束,該是尋常士卒。”

“什麼?這......”趙廷隱大感驚奇。

張知業當

即大怒,喝道:“一人便敢進我軍營?!直娘賊,夏魯奇未免太猖狂,太不將我等放在眼裡!”

他罵完,夏魯奇的近衛隨即進帳,張知業正在氣頭上,又見對方不僅年紀輕輕,而且的確不是將校盔甲,頓時怒氣更甚,不等對方說話,當即拍案而起,“夏魯奇太看不起人!竟用一小卒,來與我等說話,真是豈有此理!來人,給本將拖出去,砍了!”

近衛面不改色,對張知業的話置若罔聞,橫眉冷眼,傲立當場,對涌進帳來的甲士,視而不見。

“罷了!”李仁罕擺擺手,制止了暴怒的張知業,很是大度,“即爲來使,便代表夏魯奇,些許身份,不必計較,本將與夏魯奇有舊,這等小事還不算什麼。”

近衛聞言,這纔不慌不忙行禮。

夏魯奇微笑道:“夏兄遣你來此,所爲何事也?”

近衛取出那截布袍,伸在胸前,語氣平淡,“大帥知將軍來,故命在下,以此截布袍予之。”

夏魯奇皺皺眉頭,不解其意,“這是何意?”

近衛擡起頭,看向面前的敵軍主將,陡然加重了語氣,高聲道:“大帥言,今我爲王師,爾爲逆賊,我秉忠義,爾承邪念,與爾相識,實在污我名聲。今日,與爾割袍斷義,再無瓜葛!自此往後,不知世間有李仁罕,只知有叛國之賊。叛國之賊,我當滅之!”

一番話,擲地有聲,話說完,餘音繞樑,久久不絕。

夏魯奇既驚且惱,趙廷隱愕然發怔,張知業暴跳如雷,拔刀而起,“你個小賊,不知死活,爺爺先取你狗命!”

“住手!”夏魯奇驟然站起,深吸了口氣,死死盯着那名近衛,半響方道:“你孤身入營,便不懼刀斧加身?你口出狂言,便不懼身首異處?你當真以爲,憑你是來使,本將便不會殺你?!”

在張知業橫刀砍在近衛身上之前,趙廷隱攔住了他,面對近到眼前的橫刀,近衛只是閉上雙眼,卻半步不曾後退,聞聽李仁罕之言,他掙開雙目,凜然不懼道:“將軍若要殺在下,輕而易舉。不過在下這條小命,自打出城起,就沒當還是自己的!遂州有武信軍千千萬萬,少在下一個不少,多在下一個不多,但在下今日死於此,必會留美名,供萬人敬仰,何樂而不爲!”

李仁罕嘴角抽動半響,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趙廷隱相勸:“將軍......”

擺了擺手,李仁罕壓下心頭惡氣與夏魯奇給他的噁心,對那近衛道:“小子主意打得不錯,本將豈會如你所願?回去告訴夏魯奇,等到來日城破,本將必定啖其肉、飲其血!好了,你可以走了!”

近衛抱拳爲禮,道一聲“告辭”,轉身大步離去。

張知業不忿,“豎子猖狂,果真任其來去自如?!一介小小走卒,竟然無此目中無人,老張我咽不下這口氣!”

趙廷隱嘆息道:“今日若是殺他,固然逞一時之快,然必會激起武信軍全軍義憤,來日攻城,平添難度,如此行徑,智者不爲。”

話雖如此說,從趙廷隱的面色上仍可看出,他也是如同吃了蒼蠅一般噁心,爲了轉移注意力,他對李仁罕道:“臨戰之際,夏魯奇行割袍斷義之舉,必然激勵士氣,其人智勇雙全,不可小覷。”

李仁罕咬牙切齒,“待到城破,有的是他跪地求饒的時候!”

近衛單騎出城,入敵萬軍之中,面斥敵方主將,如今又安然歸來,遂州城頭的武信軍見了,無不振臂高呼,爲他這番勇氣和風采喝彩。

夏魯奇亦不禁感嘆:“何謂漢唐雄風?這便是了!倘使人人如此,何愁我大唐不興!”親自下城,迎接壯士歸來。

在武信軍軍中,近衛只不過小小一介隊正之職,夏魯奇爲彰顯其膽勇,鼓舞全軍士氣,見面着即破格提拔,任其爲都頭。自是,近衛始有名聲。

這近衛,名爲史彥超,演武院第五期畢業生。

(本章完)

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十九 何衝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六十一 火攻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六十三 陣斬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二 奮我軀兮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有關李嗣源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十一 投靠
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十九 何衝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六十一 火攻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六十三 陣斬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二 奮我軀兮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有關李嗣源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十一 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