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

冬日的夜空難得明亮,光禿禿的樹梢卻漫山遍野,在冷風裡頹然張牙舞爪、呼喝吶喊。它們高大,站在樹下仰望,梢尖就是天空。

李紹城昂起頭,心中卻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

樹枝想去撕裂天空,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然而,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們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這大概就是星月的由來。

星月普照之地,就是他們的戰場。

微微一笑,李紹城下山,躍馬提搶。馬背上,他手指向前,沒有大氣豪言,只是輕喝一聲,便縱身殺入焦灼沙場。

作爲耶律阿保機御前親軍,司近部戰士,雖全員配馬,卻並非單純騎兵,而是步騎參半,但無論何人,皆馬上能破陣,下馬能克城。其精銳程度,與李存勖之親軍從馬直,不相上下。攻打扶州時,在戰事膠着期,正是司近部奉命攻城,憑藉己身戰力,撥動了勝負天平。大明安所謂契丹軍強,渤海軍不如,就是在眼見司近部戰力後,無奈發出的感嘆。

一言以蔽之,契丹征戰渤海以來,司近部之功績作用,完全配得上它的地位。然而渤海戰事還遠未結束,司近部的戰功積累也遠未停止。

今日救援先鋒軍,進攻渤海、幽州聯軍,在司近部戰士看來,不過是渤海戰場上,再尋常不過的一次戰役罷了。出征,交戰,然後勝利,贏取軍功,這就是司近部兩萬戰士心目中永不會變的基調,按部就班。

對於契丹戰士而言,那就意味着更多的財富、牛羊、女人和奴隸——雖然契丹明面上的奴隸越來越少——這就是他們征戰、侵略、殺人的目的,一如他們之前劫掠大唐邊境一樣。這樣的行徑毫無道理,他們也與強盜無異,甚至他們本就是強盜。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手中的刀夠鋒利,所以很多年來,他們每每能夠得逞。

行動的初衷與性質,並不影響它的結果,唯一起決定作用的,是實力。

跨上戰馬即爲強盜的戰士,每個人都深知此理。而在契丹軍中,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司近部,每個人都認爲他們有這個實力。

直到今日。準確的說,是今夜。

面前山口這支軍隊,自然不會是渤海軍,未交上手,甚至只是接近了,哪怕夜裡視線不明,但敏銳的司近部戰士就感受到了異樣。在草原上面對虎狼,與面對牛羊,絕對是不同的感受。而現在面前的這支軍隊,給他們的壓迫感比前者更大。

昏黃而明亮的火光下,這支軍隊陣型嚴整,方圓數百步,層層疊疊而又層次分明,遠遠觀之,不見將士面貌,只看得長槍如林,鐵甲似壁,隱約可見其間強弓勁孥無數,蓄勢待發。陣前輜車數重,狀若臥虎,輜車前溝壑又數重,將大地斬開。

敵未動,而勢重如山;敵未言,而殺氣凜然。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從死人堆裡站起的老卒都知道,一支軍隊要形成這樣的氣勢,該要經歷怎樣的殺戮與磨練。而他們更加知道,在戰場碰到這樣的對手,意味着什麼。若有選擇,即便是最精銳的戰士,也不願碰見這樣的敵人。誰也不願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既然出戰,司近部自然知道他們的對手是誰:大唐軍隊,盧龍節度的藩鎮軍——只是藩鎮軍,並非大唐六軍和侍衛親軍。

但這支藩鎮軍,卻有一個響亮的名號,雖遠在西樓,不曾與之交

戰,但其往日戰績,司近部戰士早已耳熟能詳。

攻佔平州,攻克營州,屢敗契丹軍,耶律敵刺、耶律倍、耶律德光,這些契丹國內聲威赫赫的名將,無不在其面前敗北。

浮現在司近部主將耶律敵魯古腦海中的,是這支軍隊的番號——百戰軍!

未曾交手,又是在黑夜,僅憑有限的觀察與感知,便能料知眼前對手的身份,僅是這份本事,就不負他契丹八虎上-將的威名。

然而,在前一刻,耶律敵魯古已經給司近部下達了衝陣的軍令,與之相應的陣型、戰法都已確定,在這個時候,雖知對方是名聲在外的百戰軍,他也來不及變陣。

此時,帶領司近部衝鋒的耶律敵魯古,只是拔出馬刀,簡單向前一指。

這個動作表明,他同樣不認爲司近部有變陣的必要。哪怕對面是百戰軍,傳聞戰力很強。但他仍舊有信心,即便是最簡單直接的衝陣方式,堂堂司近部也足以破敵。

“百戰軍?”耶律敵魯古輕笑一聲,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有些戲謔和好奇,“那就讓我看看,你們是否如傳聞中那般強。”

升起好勝心的耶律敵魯古,有着他作爲契丹八虎上-將和司近部主將,不可輕撼的驕傲和自信,這個笑容浮現在他充滿貴族氣質的臉上,就顯得有幾分桀驁。

三百步,一個向來都是安全距離的地方,盯着百戰軍軍陣的耶律敵魯古,看到對方陣中有令旗突然落下。他幾乎以爲自己看錯,但隨之響起的一聲戰鼓,如悶雷撕破蒼穹,是真正的夜雨驚鴻,攝人心魄。這讓耶律敵魯古心頭微跳,他知道,事情並不如他所料。

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個距離上,百戰軍勁弩的威力。

身後一片人嚎馬嘶,耶律敵魯古不用回頭,便能大致判斷出他身後戰士的傷亡情況。那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數字,這讓耶律敵魯古的眉頭冷了幾分。

星夜如海,黑山只剩一個簡單的輪廓。兩百步,山前的百戰軍軍陣,陡然一顫,將士整齊劃一的動作,讓軍陣看上去猶如海面驟起波浪。只是極短的震顫,密集如雨的箭矢,便出現在半空。

連沉悶的箭絃聲都只有一個音節。

耶律敵魯古雙目剎那凜然,臉色驟變。

黑夜讓辨認箭矢的影子變得極難,然而不用看清,僅是聽聞呼呼如風聲的異響,就知道箭雨已經落下。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就只能將生命託付給運氣。

如說三百步的勁弩只是零星滾落的山石,殺傷力有限,那麼此時的箭雨,就是泥石流,已無法平常視之。大片大片的司近部騎士倒下,一匹匹隨大流往前奔馳的戰馬上,再無戰士的身影。

一百五十步,強弓勁弩齊發;一百步,利箭不僅透甲,甚至能貫穿戰士身軀;五十步——那已經到了溝壑面前,而百戰軍的利箭,更是改爲平射,箭箭能殺人。

耶律敵魯古雙眸冰冷如鐵,臉沉如墨。

雖則如此,司近部的攻勢不會停下來,只會更加兇猛。耶律敵魯古雖然知道,今夜這一戰,傷亡必然高過以往,但這場戰鬥,他仍舊必須拿下,而且也能拿下,只不過代價大些罷了。

然而耶律敵魯古還是小覷了百戰軍。

百步之內,百戰軍開始擲矛!

相比之箭矢弩矢,短矛,或者短-槍,

殺傷力不可同日而語。與之相應,短矛或是短-槍,造價亦不可同日而語,且攜帶數量也要少很多。正因如此,戰場上飛擲短矛和短-槍的情況,少之又少,難得一見,追根揭底,是消耗不起。

司近部很不巧,遇到了裝備大量短矛的百戰軍。

孟平所部,向爲百戰軍中軍,但凡正面作戰,往往承擔破陣敗敵的首要責任。如若不然,李紹城也不會在此生死關頭,將把守道口的重任交給他。

短矛的不可防禦性,讓司近部將士苦不堪言,但凡被短矛擲中,絕無可能安坐馬背,而落馬,在此時就意味着有死無生!

以有虞待不備,兀一交鋒,孟平所部,穩佔上風。耶律敵魯古率領的司近部,少有的陷入苦戰局面。

數度交鋒,司近部衝陣不歇,雖然有些措手不及,傷亡遠大於平時,但耶律敵魯古並未打算後撤。司近部畢竟精銳,不會因此而亂了陣腳,而耶律敵魯古更能想見,山道中情景如何。破陣,他必須爭分奪秒。

百戰軍雖然果如傳聞中那般強,甚至比傳聞中還要強,但把守道口的畢竟只有小几千人,這是耶律敵魯古有信心不退卻變更陣型,就能擊破對方的底氣所在。

前陣短兵相接,後陣箭雨相交,百戰軍軍陣猶如銅牆鐵壁,並不如耶律敵魯古想象中那般好突破。傷亡大的讓他眼皮猛跳,心疼如絞,但他咬牙堅持,他心中恨到了極點。

待他突破百戰軍軍陣,他定要將這些唐軍殺得一個不留!

變故和轉折來得毫無預兆。

戰事激烈之際,一支精騎,從天而降一般,於側翼殺出,衝向司近部軍陣。

這支唐軍的戰力和他們的出現一樣離譜,耶律敵魯古調上去迎戰的部曲,在騎戰對騎戰的情況下,竟然抵擋不住。

類似此處爲何會有唐軍精騎這樣的疑問,不會從耶律敵魯古嘴中說出來,那毫無意義。他臉色大變,黑夜裡,他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但他知道,激戰尤其是夜戰中出現這樣的變故,會給己方造成怎樣的混亂。

耶律敵魯古看不清對方將士的面貌,更無法分辨對方的領兵之將,但他卻能看到對方衝殺的兇狠,就像草原上狼王率領的羣狼。

而看到那支精騎的百戰軍,士氣猛然高漲,竟然毫無道理向他們發起反攻!

這甚至讓人懷疑,唐軍早有埋伏,就在等他司近部入甕。

眼前的變故無不表明:情況有變,軍報有差。

“該死!”腹背受敵的耶律敵魯古惱怒異常,一拳狠狠擊打在大腿上。

“後撤!”再不敢有半分猶豫,顧不得遍地司近部戰士屍體、傷員,他斷然下令。

......

帶領君子都及時趕至的,自然只能是李從璟。

擊退司近部之後,大軍殲滅道中被圍的契丹軍先鋒,便順理成章。

在這場戰役中,軍情處的情報無疑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但李從璟對戰場形勢的敏銳嗅覺,和及時脫離後軍增援前軍的舉動,則是勝負成敗的關鍵。

戰事初歇,李從璟和李紹城踏過山道中被屍體、血火覆蓋的土地,將帥相會。

“軍帥!”李紹城抱拳行禮,簡單兩個字。

李從璟笑容溫醇,“我來接手戰事,你可以歇歇了。”

(本章完)

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九 破軍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三 水寨(1)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十八 攻克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四 水寨(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有關李嗣源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
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九 破軍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三 水寨(1)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十八 攻克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四 水寨(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有關李嗣源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