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

如百戰軍將士所見,領軍前來馳援玄武縣的,的確就是李從璟本人。

前日,在與軍中幕僚探討馳援領兵人選時,因此事尚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又責任重大不容有失,而李從璟最爲信任的百戰軍極其諸將,又已派了出去,當此之際,還有什麼人選,比他自己更加合適的?

既然李從璟出現在玄武城外,也就意味着他一直以來等待的時機,已經到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此戰勝負關鍵也到了。

此番李從璟所領兵馬,幾乎抽調了大軍大半精銳,共計一萬五千上下,留在梓州的兩萬餘將士,則繼續保持對梓州的攻勢。但軍中的驍勇之將,如郭威、夏魯奇、史彥超、李從珂、石敬瑭等,他都盡數帶來。

兩川之役,沒能在這之前攻下梓州,戰場重心已經從梓州轉移到了玄武,在玄武投入這般多力量,正當其用。

既然是李從璟親自領軍,細節處自然無可挑剔。

首先是援軍馳入戰場的時機選擇。

李仁罕所部與百戰軍鏖戰多日而未克城池,不僅兵鋒失了最初的銳利、士氣不如最初高昂,作爲攻城一方,連日久戰,損傷不小,其統兵將領,最初或許還會多加註意梓州方面,時日一久,苦於眼前戰事,必定鬆懈。

其次,是對玄武到梓州之間的視野控制。兩軍斥候、遊騎的交鋒,以及王師徹底清除西川斥候、遊騎的時機,都做的無可挑剔。

再次,經過李從璟有意安排,王師對梓州的攻勢,起先並未動用全力,這就使得王師攻勢能夠日盛一日,如此便給梓州、玄武造成王師要趕在西川軍攻下玄武之前,拼死奪取梓州的假象。這樣一來,梓州戰事不停,西川援軍便不會自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百戰軍在玄武城已經堅持了足足半個月。

因此,王師從梓州一路疾馳而來,玄武城外的西川軍也沒有能事先得到情報,等到大軍離玄武城已只十來裡時,後知後覺的西川軍已經來不及有太多反應。

連撤離都來不及。

若是李仁罕攻城部曲只有半數,還留有半數應對別的情況,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境地,然則其部與百戰軍的戰鬥,已經使得李仁罕不得不調遣所有大軍,竭盡全力攻城。

即便如此,也是半月未克。

李仁罕在得知王師行蹤後,連忙下令攻城大軍後撤,慌忙調整全軍陣型,佈置營地防守,但卻已經晚了。

王師各部,在李從璟親自衝鋒陷陣的情況下,攜雷霆之勢,勇不可當,殺入陣腳不穩的西川軍陣中,如巨大洪流衝入村莊,席捲了房屋茅舍,如巨大利刃切開魚肉,血肉橫流。

圍繞玄武城,方圓十里,人潮涌動,殺聲震天。

近乎精疲力竭的百戰軍,不甘隔岸觀火,打開城門,殺出城來。他們連日來被動挨打積攢的戾氣,也終於在這一刻得以有機會釋放。

李從璟率軍自東面殺出,火速殺入玄武城東牆外的敵陣。

撕裂陣型後,下令郭威、高行周帶領各自部曲,分爲南北兩股,分別向南、北門殺去,並且向西門匯合。

他自己則帶精騎,如一柄鍥子,順着西川軍營前衝擊,將妄圖回營的西川軍盡數攔截、絞殺。

玄武城外的西川軍,原本分作三部,一部鏖戰四面城牆,另

一部在四面城牆前壓陣,預備隨時替換攻城所部,最後一部則留守營地。

這其中,留守營地的西川將士,少之又少,合在一起不過兩三千之衆。

李從璟帶軍殺入戰場後,戰場局勢發生變化。

西川軍攻城的將士,得令後迅速回撤,意圖與壓陣所部相互掩護,退入營中據守,而本在營中的將士,限於數量有限,雖有出營援引之舉,卻不成規模。

從梓州來援的橫衝軍、龍驤軍、萬州軍、武信軍及護國、保義各軍精銳,由各自主將率領,在李從璟統一佈置下,主攻便是西川軍壓陣所部。

在百戰軍出城後,在城池東、南、北面各處戰場上,王師各成三面夾擊之勢,意欲將西川軍合圍擊潰,同時又在大局面上保持向西進擊的姿態,將西川軍向西驅趕、包圍。

王師來援,大出西川軍意料,讓西川軍衆將士驚慌不已,他們更不知來援的王師有多少兵馬,只看見鋪天蓋地的黑甲狂潮席捲而來,勢不可擋,多數軍士心神大亂。一方面,西川軍固然猝不及防,無法有效改變陣型自保、迎擊,另一方面,士氣在王師猛烈攻勢下,很快陷入低迷。

故此,王師勢如破竹,西川軍節節敗退。

李從璟自不用多說,雖自李嗣源繼位以來,除卻荊南一役,四年間幾乎沒有再親上沙場,但今日衝鋒陷陣,勇猛之姿更勝當年,所領馬軍雖不是君子都,然禁軍精騎卻也是真正的精銳。

在黑袍黑甲的李從璟面前,西川軍中幾乎無人能擋其腳步片刻。

王師中,上有高行周、郭威、夏魯奇等老將,下有史彥超、符彥琳、石重貴等新秀,這些人莫不驍勇善戰,都可謂一時之選,有他們帶頭衝鋒,加之戰局又有利,王師殺敵破陣如同飲水。

但在衆將中,要說奮不顧身、悍勇可畏之人,卻不是這些大將、小校,而是李從珂、石敬瑭兩人。

其中尤以石敬瑭最爲悍不畏死。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此戰只能勝、不能敗。

此戰若是勝了,姑且不說李從璟願意分多少軍功給他,最起碼不至於太過難看,他也還能保有一線東山再起的希望;若是此戰敗了,李從璟卻是鐵定會拿他開刀,屆時打落谷底都只憑李從璟一句話。

而且有了劍州之敗,到時李從璟便是要問罪於他,也不會再有人再有理由爲他求情。

雖說勝了也只有一線希望,石敬瑭卻不得不將性命都賭上。因而在各部之中,他率領的本部人馬,是最悍勇也是最不計傷亡的。

甚至是傷亡最大的。但事到如今,棄車保帥,也是無奈之舉。

激戰雖只兩個時辰,玄武城外,已是血流漂櫓,橫屍遍地。

出現如此慘烈之象的原因,是因爲西川軍已近乎全面潰敗。東門已無西川軍,所部或者戰死,或者投降。南北面的西川軍,已潰敗近半。

勉強還能穩住陣腳的,是西門外的數千西川兵將。因其是最後陣地,故而尚有一些殘力。

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三人,此時也都在西門外匯集。

只不過事到如今,任誰都看得出來,西川軍大勢已去。

也虧得是三將所領的是西川軍精銳,若是尋常部曲,此時只怕早已四散潰逃,不成模樣。

出人意料

的是,李仁罕抵死不願撤退。不僅不願撤退,反而親自上陣,奮戰在前,竟似不惜殺身成仁,也要做這無意義之舉。

李從璟見大勢已定,正組織人手燒掉西川營地,忽的,異變陡生。

西面突兀出現一支西川大軍,以滾雷之勢奔赴而來。

最先發現這支西川軍的,是郭威所部。郭威找到帥旗,親自來向李從璟稟報異變。

“大帥,恐是老賊孟知祥到了!”銀甲白槍的郭威勒住馬繮繩的時候,長槍鋒刃仍在滴血。

“來得倒也及時!”李從璟止住了奔戰的腳步,卻是冷笑一聲,絲毫不以爲意。

“此賊端得是狡猾,事先我軍斥候竟無探報傳回,眼下老賊已近在十里!大帥,末將等何以迎敵?”郭威問這話時,神情間有躍躍欲試之色。

“孟知祥來的及時,兵馬也有萬人上下,若是令其與李仁罕部合力,則兵力還勝過我軍,乍一看來,的確頗有陣勢。”不是看起來頗有陣勢,是的確很有威脅,但李從璟仍舊沒有半分緊張之態,反倒顯得胸有成竹。

他的確胸有成竹。

此番孟知祥馳援玄武城,在路上只用了四日時間,行軍可謂極快,不僅如此,因他是秘密離開成都,軍隊也是秘密調度,當旁人發現孟知祥已不在成都時,他其實已經離開成都近百里。

這個“旁人”,就包括軍情處。

雖然軍情處這次動用了“飛鴿傳書”,但也沒有爭取到多少時間。這也就意味着,在李從璟得到軍情處的彙報後,即便是當時立即發軍馳援玄武城,在時間上也跟孟知祥不相上下。

因爲成都距離玄武縣,本身就只有兩百餘里的路程。

彼時,李從璟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意識到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李從璟是否立即發軍了?

的確如此。

不僅是立即發軍,而且馳援部曲,也早已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這就省去部曲的準備時間。

因爲馳援玄武縣,本就是已定之策,李從璟要等的,不過是一個時機。

原本,若是孟知祥不立即馳援玄武縣,李從璟也許會再等上兩日,但既然孟知祥已經來援,李從璟就不得不提前行動,以求趕在孟知祥前面抵達玄武縣。

孟知祥之所以秘密離開成都,秘密調動軍隊,目的就是爲了爭取兩日左右的時間。而事實上,他也的確爭取到了這個時間,並且迫使李從璟不得不提早行動。

但李從璟也趕在孟知祥前面到了玄武城。

雖然只早了一兩個時辰。

也就是這一兩個時辰,讓李從璟打開了局面,佔據了主動。

問題是,李仁罕應該知道孟知祥的行蹤,他爲何就沒能堅持住這兩個時辰?

答案很簡單,因爲李仁罕並不知道李從璟會來。等他知道的時候,哪怕明知孟知祥即將來援,他也控制不住戰場局面。

李從璟看着郭威,認真道:“敵我雙方戰至此處,謀略已經用盡,算計也再無用武之地。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方面的較量上,我等並未輸給孟知祥。而接下來決定此戰勝負的,是兩軍戰力實打實的比拼。郭將軍,狹路相逢勇者勝,今日奮戰於此的,都是我大唐王師之精銳,你可有殊死一戰之心?”

(本章完)

章三十八 踏營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三十四 都試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六 郭威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三十八 踏營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六 水寨(4)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十六 決心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封推感言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九 他的屠刀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十八 踏營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
章三十八 踏營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三十四 都試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六 郭威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三十八 踏營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六 水寨(4)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十六 決心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封推感言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九 他的屠刀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十八 踏營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