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日軍登陸

到0月底月初的時候,淞滬會戰已經打了兩個月,中國軍隊雖然屢次後退,但是還沒有部隊被圍殲,反倒是日軍的第九師團被十九路軍全殲,所以總體上來說,取得的戰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這時候,擔任最高統帥的蔣介石能夠當即立斷,放棄上海,採取持久戰的策略,把部隊撤退到上海外圍的吳福線和錫澄線,利用這裡堅固的國防工事固守,抗擊消耗日軍,纔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當蘇州河以北陣地全線失守,日本統帥部大舉調兵遣將,準備實施登陸作戰的關鍵時刻,蔣介石卻又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國家社會的干涉上

本來,蔣介石已經聽從白崇禧和陳誠的建議,決定撤軍,但是忽然收到確切的情報,國際聯盟將於月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討論中日之戰,立刻喜出望外,當即取消此前發出的撤軍命令,要求部隊再堅持0天以上,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

命令傳到陣地上,部隊一片譁然,兩個截然相反的命令,使下層官兵察覺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軍心浮動,士氣大落而一些已經離開陣地的部隊又匆匆返回,秩序也開始出現混亂

月5日凌晨,日軍第0軍在軍長柳川平助的指揮下,由海軍派出的數十艘戰艦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登陸,準備包抄中國軍隊的後路這裡的海岸守備部隊原本是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所屬的四個師又旅共計數萬人的兵力,但是由於蔣介石認爲日軍在全力進攻上海正面的時候,沒有多餘的兵力從杭州灣登陸,故而把防守這裡的部隊全部投入正面戰場,結果,等到日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之間長達幾十公里的海岸線上,只有第2師的兩個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以及少數地方上的保安團防守既沒有像樣的工事,有沒有重炮,面對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結果可想而知

日軍輕鬆擊潰守軍的抵抗,成功登陸,然後,日本統帥部決定把上海派遣軍和第0軍合編爲華中方面軍,由鬆井石根指揮,計劃與海軍配合,全殲上海附近的中國軍隊

日軍登陸後,淞滬戰場的形勢已經萬分危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隊的唯一選擇就是撤退,然而,戰區司令長官部在得到日軍登陸的消息時,還摸不清敵人的戰略意圖,連登陸部隊的兵力部署都一無所知,從而錯誤地判斷形勢,錯失了從容撤退的時機

已經升任淞滬戰場前敵司令官的陳誠在日軍登陸的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他判斷敵人兵力最多不過一個師團,只是騷擾性質,調派右翼集團的第7軍前往增援,與此同時,右翼作戰集團司令張發奎也派第2師一部、獨立第45旅、第79師和預備第師等部隊火前往夾擊日軍,然而爲時已晚

第7軍雖然及時趕到松江,但是和日軍相比,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處於絕對的劣勢,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敵人很快就推進到松江城下,松江保衛戰打響了第7軍是隸屬於張學良的東北軍,揹負着國仇家恨,雖然明知力量懸殊,軍長吳克仁抱定必死的決心與日軍一戰,在發給司令部的電文中寫道:“我決心率部死戰,誓與城池共存亡”

雖然戰區司令部爲了防止影響部隊的士氣,嚴密封鎖了日軍登陸的消息,但是還是從潰散的士兵口中把消息散播出去,孫百里得到消息之後,立即在第一時間把幾個師長叫了過來

孫百里指着地圖說道:“日軍已經在杭州灣登陸,目前正在猛攻松江,其目的非常明顯:與上海派遣軍配合,左右夾擊,把中國軍隊包圍在上海,聚而殲之第7軍正在防禦松江,估計堅持不了多久,日軍既然處心積慮地計劃了這麼久,投入的兵力肯定非常可觀第7軍從大西北千里行軍,已經是疲憊之師,再加上裝備和兵力的巨大差異,失敗是必然的松江一旦失守,日軍必然繼續向嘉興推進,切斷滬杭鐵路,然後只要再切斷京滬鐵路,我們這七十萬大軍就要被日軍包餃子了”

鍾武不服氣地說:“我就不相信小鬼子有本事把我們全吃掉”

李從文不客氣地揶揄道:“敵人只要把我們圍住,切斷所有的補給線,再多的軍隊也是擺設日本人有軍艦,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其他地方派的部隊過來,而我們既無兵可派,也無路可走,只有死路一條了”

謝鼎埋怨道:“也不知道老蔣打的什麼主意,還不下命令撤退,難道真要在這裡等死”

孫百里無奈地說道:“其實就是馬上下令撤退都已經晚了”

幾個師長驚異地問道:“爲什麼?”

孫百里指着地圖上的京滬鐵路說道:“日軍的下個攻擊目標必然是南京,這裡也是我們必須守衛的地方,所以部隊必須要沿着京滬鐵路和公路往南京撤退,這裡河道縱橫,沒有別的路可走試想一下,七十萬大軍擠在這麼兩條路上是什麼景象,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撤完?何況,還有很多部隊與日軍在交戰,敵人怎麼可能讓他們從容撤退?另外,軍隊在行軍的時候如何應付日本空軍的轟炸?如何保持部隊不陷入混亂?單純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組織成功的撤退比進攻要難得多”

鍾武建議道:“我們現在全趕往松江,支援第7軍,只要把這股日軍堵住不就行了嗎?”

廖啓榮說道:“咱們連日軍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怎麼打?”

謝鼎說道:“時間上恐怕也來不及,再說,蘇州河北的日軍會放咱們走嗎?”

孫百里說道:“距離最近的右翼已經派了增援部隊上去,但是估計也趕不上了敵人的機械化部隊一展開,很難堵得住”

鍾武問道:“那我們怎麼辦?打又打不得,撤退又沒有命令,難道真要等死不成?”

孫百里回答道:“我打算讓炮兵和輜重部隊先撤,不必再等上面的命令了爲避免遭到日軍飛機轟炸,不走鐵路和公路,儘量沿着鄉間公路前進,由工兵部隊沿途支援,這樣雖然走的慢點,但是安全係數會高些”

李從文擔心地問道:“現在是非常時期,萬一被扣上逃跑的罪名,誰也救不了我們”

孫百里說道:“管不了那麼多了現在不撤退,到時候就真的變成逃跑了形勢已經如此危急,可是司令部居然還沒有安排撤退的順序,掩護部隊也沒有指定,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鍾武問道:“我們撤到哪裡去?”

孫百里指着地圖上一條連綿逾百公里的黑線說道:“吳福線”

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364章 日落大洋(下)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16章 出其不意第232章 大局爲重第268章 統一立場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2章 福建事變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49章 決死南寧(下)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50章 開辦銀行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46章 捷報飛來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305章 兵乎匪乎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46章 整編方案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0章 經濟危機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29章 百業俱興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65章 七七事變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307章 殺一儆百(上)第8章 登陸漳州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89章 留德學生第81章 再殲日寇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254章 川中參政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8章 登陸漳州第361章 轟炸日本(上)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56章 兩廣事變(下)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86章 拔刀相助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64章 兵器研究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361章 轟炸日本(下)
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364章 日落大洋(下)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16章 出其不意第232章 大局爲重第268章 統一立場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2章 福建事變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49章 決死南寧(下)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50章 開辦銀行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46章 捷報飛來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305章 兵乎匪乎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46章 整編方案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0章 經濟危機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29章 百業俱興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65章 七七事變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307章 殺一儆百(上)第8章 登陸漳州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89章 留德學生第81章 再殲日寇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254章 川中參政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8章 登陸漳州第361章 轟炸日本(上)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56章 兩廣事變(下)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86章 拔刀相助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64章 兵器研究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361章 轟炸日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