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福建事變

一九三三年六月底,陳銘樞從兩廣返回福州,他這次南下尋求盟友的行動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十分積極,相約共同起事,但是廣東陳濟棠卻堅決不同意他認爲以目前三方聯合的實力也不是中央軍的對手,最好維持目前這種半獨立的狀態,積聚力量等待時機雖然他最後承諾,廣東不參與起事,也不會加入任何針對十九路軍的軍事行動,但是陳銘樞聯絡兩廣的方案還是因此流產了

回到福州後,陳銘樞和十九路軍高層與先後趕來福建的各反蔣派別的代表緊急開會,商討對策,最後在蔡廷鍇和蔣光鼐的極力鼓動下,修改此前提出的政治綱領,決定聯合紅軍反蔣抗日,轉而和紅軍展開談判經過兩個多月的秘密接觸,派入紅軍控制區的人員終於和彭德懷取得聯繫,在說明了十九路軍的政治立場後,彭德懷答應暫時停火,同時寫下回信商定具體的合作方案進入八月份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正式停戰並於十月二十六號正式簽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議》,雙方互派代表協調行動

然而,當十九路軍決定聯合紅軍的消息傳到廣西后,李宗仁和白崇禧極爲不滿,認爲陳銘樞是投機革命,居然和黨國的敵人合作,立場有問題,明確表示不願同共產黨合作這樣一來,十九路軍只能在桂系

和紅軍之間做出選擇蔡廷鍇深感事態嚴重,在福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參加人員有沈光漢、毛維壽、區壽年、張炎、譚啓秀等五個師長及馬江要塞司令雲應霖,福建綏靖公署參謀長鄧世增,十九路軍參謀長黃強,秘書長徐名鴻等蔡廷鍇首先宣佈要繼承總理遺志,把革命進行到底,反蔣抗日,如果不反蔣抗日,十九路軍就會被南京反動政府所消滅要求各師長表明政治態度,報告部隊情況,以便徵求有利於反蔣的一切意見,作好戰爭的準備但是各級將領的表現讓蔡廷鍇極爲失望:沈光漢、區壽年、譚啓秀三人只表示回去做準備,軍人對命令當然要服從,而毛維壽、黃強、張炎、鄧世增等人則一言不發,態度難以捉摸蔡廷鍇雖然有心整頓部隊,但是已經沒有時間了

十八日陳銘樞提議在鼓山召開一次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李濟深、陳銘樞、黃琪翔、徐謙、陳友仁、李章達、蔣光鼐、蔡廷鍇及各師長、總參謀長等人通過一整天的會議,商定成立人民政府的時間和有關修正政綱政策問題,同時討論有關廢棄青天白日黨國旗與有關軍事、財政等問題,直到深夜才散會十九日,早就發覺福建事態嚴重的蔣介石,派專機從南昌直飛福州,邀請蔡廷鍇前去議事陳銘樞深知這是蔣介石的釜底抽薪之計,一旦直接指揮軍隊的蔡廷鍇離開福州,自己的計劃必將全部落空,只好派人把飛機扣留,同時提前發動政變

十一月二十日,十九路軍通電全國,宣佈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同時發表打倒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宣言選出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黃琪翔、方振武、蔣光鼐、蔡廷鍇、徐謙、何公敢、李章達、餘心清等人爲政府委員,選舉李濟深爲政府主席廢除南京國民政府年號,改用公曆,定933年爲中華共和國元年,廢除青天白日旗,另行制定了上紅下籃,中間一顆黃色五角星的國旗政府下設三會兩部一院一局李濟深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將福建綏靖公署撤銷,改組爲人民革命軍第五方面軍總司令部,保存十九路軍番號,將軍隊擴充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軍,軍長由原各師師長擔任,蔡廷鍇任總司令任又成立了“生產人民黨”,以示與國民黨完全脫離,由陳銘樞任總書記

政府成立的當天,孫百里按照軍部的要求在漳州城裡張燈結綵燃放煙花爆竹,同時組織民衆上街遊行表示支持政府的成立,努力營造歡樂的氣氛但是老百姓們似乎對十九路軍根本沒有信心,表現的異常冷漠,連參加遊行的也都敷衍了事,只有那些不諳世事的小孩子顯得格外高興,舉着顏色各異的小旗子在街道上跑來跑去

遊行之後,孫百里剛剛回到指揮部,獨立旅的高級軍官們就不約而同地聚集過來,臉上的表情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顯然都很驚訝孫百里雖然提前給他們暗示過十九路軍要另起爐竈,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內,誰都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待衆人落座之後,孫百里說:“很抱歉,政府成立的事情我也是剛剛接到通知,我和大家一樣感到意外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抱怨也於事無補,大家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再商量下一步怎麼辦”

鍾武滿不在乎地說:“我對軍部的做法一百個不滿意作爲軍人,自然要服從命令,只不過換中央軍爲對手罷了,仗還不是一樣打?不過怎麼和下面的弟兄解釋,爲什麼忽然和紅軍聯合打中央軍,原來可是跟着中央軍圍剿紅軍的說實在的,我自己都有點摸不找頭腦,最好旅長先給解釋一下,讓我們心裡也有個底”

孫百里爲難地說:“我只能把自己掌握的情況大致說一下:軍部本來沒有計劃要搞這麼大的動作,完全是被老長官逼迫的他先是準備和兩廣合作,但是沒有成功,我們十九路軍獨木難支,最後只好轉而和紅軍聯合現在政府宣佈成立,國民政府方面已經明確表示要出兵鎮壓,兩廣也通電全國明確表示不支持我軍,雖然和紅軍簽訂了停戰協議,但是據聞其內部意見不統一,對我軍的態度也不明朗,估計又是指望不上了,幾乎是鐵定要孤軍奮戰了”

鍾武馬上說:“兵來將擋當初在上海,裝備那麼差,一樣是孤軍奮戰,還不是把小鬼子打得落花流水現在裝備精良,兵強馬壯,怕他什麼?”

李從文反駁道:“現在的形勢大不相同了:當時有全國人民爲後盾,有廣闊的迴旋餘地,現在我軍背靠大海,後退無門我軍在福建又經營的時間不長,還沒有真正的到老百姓的支持另外,據我看來,就是我們十九路軍內部也矛盾重重,很多人並不想反對中央,只是在陳銘樞面前不敢說出來罷了他這個人家長作風很嚴重,把部隊看成自己的私人財產,對部下說打就打,想罵就罵我剛加入十九路軍的時候,他還是軍長,曾經親眼看到一個團長被他當衆扇耳光,一點面子也不留”

其他人都沒有李從文的資格老,聽他這麼一說,對陳銘樞的印象大打折扣,這樣管理軍隊,說不準就有人臨陣倒戈

陳子堅問:“他好歹也是當過軍長的人,難道以爲憑咱們這點力量能打敗中央軍?”

孫百里回答道:“陳銘樞認爲蔣介石這幾年把國內搞得天怒人怨,只要把反蔣的大旗一舉,肯定會應者雲集,輕鬆解決問題”接着搖搖頭,說:“他的結論過於武斷,那些地方實力派關心的是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只要中央不去觸動他們的利益,誰願意強出頭,只怕是觀望者衆,支援者寡呀”

謝長風問道:“軍部的擴編計劃裡沒有把獨立旅升級成師,是不是不準備派我們上前線?”

孫百里說:“總司令給獨立旅的任務是防守漳州,給十九路軍留一條退路兩廣和紅軍雖然不支持我軍,但是估計也不會主動攻擊,所以要防備的只有中央軍其可能進攻的方向有兩個,一是從海路登陸作戰,以中央目前的海軍實力,實行的可能性不高,二是走陸路由江西、浙江等地入閩,從西面和北面攻擊我軍獨立旅實際上處在大後方,暫時不會有戰事,所以當務之急是在沿海構築岸防工事,準備反登陸作戰同時也要開始擴編軍隊,隨時準備支援前線”

這時候,首次參加會議的葉文龍說:“旅長,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孫百里忙說:“你儘管講我們的會議很民主的,有什麼好的建議儘管提出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

葉文龍緩緩說:“十九路軍的幾個主力師都是廣東子弟兵,以鄉情爲紐帶,比較容易取得一致的立場,再加上中央確實有假紅軍之手消滅十九路軍的想法,所以會支持反對國民政府但是獨立旅的人員組成就比較複雜了,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省份,廣東和福建籍的弟兄雖然相對較多,加起來也佔不了多數這些士兵加入十九路軍時,可能認爲和其他軍隊沒有區別,都是聽命於國民政府,現在我們忽然要另立政府,肯定會感到迷惑不解,嚴重影響士氣如果不能獲得下層士兵的支持,我們的部隊能維持下去就不錯,根本別指望和中央軍打仗”他調到獨立旅後,被孫百里任命爲補充團的團長,負責訓練預備役部隊

鍾武點頭說:“確實是個問題今天總部命令把青天白日旗摘下來,就有弟兄到團部詢問”

其他幾個人也表示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孫百里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走了幾趟,然後問葉文龍:“文龍,你是本地人,從你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十九路軍登陸福建以來的所作所爲和國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時候相比有沒有改善?”

謝長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改善許多了福建原本幾乎是出於無政府狀態,民衆沒有安全感,十九路軍進駐之後,首先解決了大部分的地方割據勢力,保持了社會的安定,然後進行的模範省運動也使民衆獲益良多,而閩東南地區在旅長的銳意經營下,是不可同日而語”

孫百里點點頭,說:“我們就從這裡入手來說服弟兄們,告訴他們是爲了保衛閩東南而戰,如果中央軍接管了這裡,那些在土地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地主鄉紳和被我軍鎮壓的土匪肯定會反攻倒算,到時候誰都不能置身事外至於那些爲了迎合政府成立而搞出來的花架子就不要做了,以儘量降低對民衆的影響,只要把總部應付過去就可以了政府能不能站住腳的關鍵在於能否在戰場上擊敗中央軍的討伐部隊,其他的都是次要問題”

鍾武說:“就是,就是,搞那麼多繁文縟節有什麼用處?那些什麼民主人士總是開口革命,閉口民主,可是和中央軍一刀一槍的拼還得靠我們這些軍人,他們空喊口號不知有多積極,就怕形勢稍微不對勁溜的比誰都快”

孫百里擺手示意鍾武不要扯的太遠,說:“現在開始討論如何完成總部交給的任務”等衆人表示同意後,接着說:“炮兵營短缺的火炮已經於半個月前全部到位,獨立旅算是齊裝滿員了,再加上各縣的保安團,差不多有一萬五千人,基本上可以滿足作戰的需要漳州作爲防禦的重點,由三團和炮兵營負責,二團負責廈門的防務,旅部直屬部隊和一團駐漳州作爲預備隊,葉團長負責從保安部隊中挑選士兵,組建後備團大家有沒有問題?”

見大家沒有意見,孫百里又說道:“爲了安全起見,由工程公司出面,在廈門以北構築防禦工事,鞏固閩東南的防務”

李從文不解地問道:“廈門以北是六十師的防地,爲什麼要修工事?”

鍾武從旁邊解答說:“旅長當然是擔心他們敗的太快了,給我們爭取點準備的時間”

孫百里苦笑着說:“我倒不是擔心他們敗的太快,而是擔心他們叛變連總司令都摸不清這些師長的態度,我們還是小心爲妙”

陳子堅說:“這些人也傻,投降了中央又能怎麼樣?軍隊肯定是不會讓你呆了,放回老家又不放心,就怕很可能被軟禁一輩子”

孫百里接過話頭,問道:“你們大家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完全可以提出來,但是一旦決定留下來,就一定要同舟共濟,堅持到底”

鍾武立刻大聲說:“我跟旅長共進退誰要是敢當反骨仔,先要過了我這一關”

孫百里連忙說:“鍾武,你不能強迫大家,人各有志嘛我之所以知其不可而爲之,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閩東南在諸位共同的努力下,民衆生活安定,並且越來越好,不願意使獨立旅弟兄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成果毀於一旦其次就是蔡廷鍇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必須爲其守住一條退路”

葉文龍用飽含深情地聲音說:“就憑旅長對福建民衆的愛護,就值得葉某來賭一把”

陳子堅笑着說:“我寧願戰死,也不願意和老弟兄刀兵相見”

李從文說:“我加入十九路軍的時間最久,只好和老鄉們一條道走到黑了”說完嘿嘿一笑,搞得衆人忍俊不禁

年齡最輕的謝長風說:“還沒有開打,怎麼能輕言放棄?我認爲在旅長的英明指揮下,完全能夠擊敗任何來犯之敵”

孫百里聽後不禁又是一笑,雖然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但是最終卻都做出了相同的選擇,說明這些人值得自己生死於共,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大家願意和我面對危局,百里必將竭盡所能,不讓各位失望

大家回去後要多做弟兄們的工作,詳細說明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對策,如果有人不願意留下來,儘管離開,絕對不要勉強”

與會的幾個人相視而笑,李從文帶頭說:“旅長多慮了,你能說服我們,我們也當然能夠說服弟兄們獨立旅是你一手訓練的軍隊,還沒有這點信心”

看着衆人輕鬆自信的笑容,孫百里感覺自己也充滿了信心:有這些忠勇的部下,有閩東南民衆的支持,獨立旅絕對有一戰之力

第165章 虎膽英雄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261章 金門之戰(上)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14章 臨危受命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285章 御前會議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98章 天皇有罪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20章 泉州起義第42章 罷工事件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79章 借道租界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40章 三軍歸來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290章 虛與委蛇第197章 聲東擊西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43章 勞動法規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54章 惡毒計劃第88章 退守吳福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6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攻克漳平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321章 不咎既往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157章 另起爐竈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337章 四國峰會(中)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90章 猶太軍團第36章 肅清地方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363章 煉獄東京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61章 西安事變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268章 統一立場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55章 兩廣事變(中)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42章 罷工事件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99章 鏖兵吳福(八)
第165章 虎膽英雄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261章 金門之戰(上)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14章 臨危受命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285章 御前會議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98章 天皇有罪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20章 泉州起義第42章 罷工事件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79章 借道租界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40章 三軍歸來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290章 虛與委蛇第197章 聲東擊西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43章 勞動法規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54章 惡毒計劃第88章 退守吳福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6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攻克漳平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321章 不咎既往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157章 另起爐竈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337章 四國峰會(中)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90章 猶太軍團第36章 肅清地方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363章 煉獄東京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61章 西安事變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268章 統一立場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55章 兩廣事變(中)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42章 罷工事件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99章 鏖兵吳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