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兵分兩路

孫百里剛剛想開口說話,劉謙害怕他答應下來,搶先說道:“軍長,你不覺得日軍的部署很奇怪嗎?”起身走到作戰地圖上面,指着代表日軍的箭頭繼續說道:“你看,南路的第十軍比上海派遣軍的實力要強大得多,爲什麼卻只派兩個旅團執行牽制任務,而把主力部隊全部投入南京方向,難道就不怕我軍突圍嗎?第十軍雖然狂妄,但是第九師團被全殲的事肯定知道,對我軍的戰鬥力應該有所瞭解,佈置在側後的一萬多人怎麼可能欄得住我們?”

劉謙的話成功地把孫百里的思路從剛纔的話題引開,推測日軍這麼做的目的

鍾武說道:“只要我軍破圍而出,北路的上海派遣軍就可以悉數上陣,兵力優勢就加明顯難道第十軍是想把我軍放走,好降低攻佔南京的難度?”

李從文說道:“很有可能如果日軍的兵力充裕的話,肯定會派兩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從後面夾攻,同時也切斷了南京和錫澄線之間的聯繫,把十九路軍和南京衛戍部隊分割成兩塊,分別加以殲滅”

劉謙進一步分析道:“上海派遣軍除了在正面猛攻之外,沒有在我軍的後方實施登陸,只是由海軍的艦隊攻擊江陰,顯然是兵力不足的緣故”

廖鼎和謝啓榮也同樣衆人的看法,覺得加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突圍

孫百里在注意傾聽大家意見的同時,目光不停地在地圖上移動,飛地思考着等軍官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後,孫百里說道:“你們的看法很有道理,日軍應該是兵力不足但是,如果我們不顧南京守軍,獨自突圍的話,反而容易遭到日軍的攻擊”他指着地圖解釋道:“我軍突圍後,南京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守,日軍兩個強大的作戰集團合兵一處,兵力達到二十多萬,它肯定要尋找下一個作戰目標此時,國軍的外圍部隊早就退開了,距離敵人最近、兵力最多的部隊就是我們了,再加上我們曾經消滅過日軍整整一個師團,他們怎麼可能不利用這個機會報一箭之仇呢?我軍的兵力已經接近十萬,又攜帶大批輜重,如何擺脫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圍追堵截呢?”

劉謙反問道:“如果突圍都跑不掉,到南京豈不是沒有機會?”其他軍官聽了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孫百里回答道:“當然不能所有的部隊都到南京去我的想法是,由獨立師和高山峻率領的中央軍以及軍部的直屬部隊組成增援南京的作戰集團,由我親自率領,其他部隊由李從文指揮,向南突圍當前日軍的首要目的是奪取南京,所以在佔領南京之前不會投入過多的兵力追擊撤退的部隊,這樣一來就有很大的機會撤回福建休整南京方面有了我們的增援應該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使部隊可以比較從容的撤退,這裡雖然三面被圍,但是隻要渡過了長江就完全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難度也不是很大”

劉謙說道:“南京是唐生智說了算,他如果鐵了心以身殉城的話,怎麼可能會同意撤退呢?”

孫百里冷笑着說道:“根據我的經驗,口號喊得最響的,往往就是膽量最小的唐生智口口聲聲要與南京共存亡,說不定早就準備好了退路,可以隨時開溜他如果真的不怕死,就不會甘心在軍事委員會了坐那麼多年的冷板凳了李宗仁和白崇禧多次反蔣,卻能夠保住手中的地盤和軍隊,不就是因爲敢和中央軍以死相拼嗎?”

高山峻點頭說道:“孫將軍分析的很有道理,唐生智的爲人就是這樣,喜歡投機取巧”

孫百里問道:“高團長,如果我想用武力奪取唐生智指揮權,你能不能說服孫元良將軍我?當然,由此產生的全部後果全部由我來承擔”

高山峻高興地說道:“我們師長肯定會同意的南京保衛戰打得這麼窩囊,師長心裡對唐生智的意見少不了,他又不是中央軍的指揮官,只是臨時委派的,搞掉他,老頭子最多也就是罵一頓,不會有太多的麻煩”很顯然,作爲中央軍嫡系部隊的軍官,高山峻並沒有把唐生智這個外來戶放在眼裡,一個團長都這樣,何況師長呢中央軍聽唐生智的指揮只是因爲蔣介石給了任命,並不是心悅誠服的接受他

李從文聽說孫百里要自陷絕地,非常擔憂,說道:“軍長,我們倆交換一下好不好,由我帶領第78師和中央軍的弟兄增援南京,你率領其餘部隊回福建,你是一軍之長,萬一有個閃失可怎麼辦?”

孫百里笑着說道:“我要親自去南京,是因爲不但要和日軍戰鬥,還要對付唐生智,我畢竟是集團軍的總指揮和福建的綏靖主任,級別比他要高些,奪權要相對容易些,指揮部隊也方便些”

李從文只好叮囑鍾武道:“你可要把軍長保護好,出了一點差錯你就不要回來見我了”

鍾武笑嘻嘻地說道:“你老兄儘管放心,只要有我鍾武在,絕對不會讓軍長少一根毫毛”

劉謙不放心地問道:“軍長,日軍佔領南京之後會不會繼續追擊我們十九路軍?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冒這個險了”

孫百里安慰道:“只要我們能夠在南京堅持三到五天,等你們撤退了相當的距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接着他詳細解釋道:“蘇北的徐州是京浦、隴海鐵路的交通樞紐,可以通過粵漢、平漢鐵路與大後方聯繫,可以源源不斷地把部隊和物資運送到前線,支援作戰淞滬會戰後,徐州和南京形成犄角之勢,日軍在佔領南京後肯定會揮師北上,攻擊徐州,以切斷國軍的補給線,那裡纔是他們的戰略目標”

李從文擔心地問:“只堅持三到五天,怎麼能把那麼多的部隊和平民撤出去呢?再說,日軍已經是兵臨城下,就是多堅持一天也不容易”

孫百里故作輕鬆地回答道:“三到五天只是謙虛的說法,當初太平天國在這裡堅持了五年之久,說明只要戰術得當,指揮得力,還是能夠堅持長的時間的,你們就不用爲我擔心了”

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278章 暗渡陳倉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180章 棄城而去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44章 財政狀況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59章 一兵難求第321章 不咎既往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58章 穀賤傷農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328章 轉折之季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51章 橫空出世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89章 留德學生第161章 兵不厭詐(下)第342章 核武計劃(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50章 開辦銀行第80章 新式戰法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358章 驚天逆轉(上)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19章 廈門攻防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94章 鏖兵吳福(三)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50章 開辦銀行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32章 生死一線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139章 深入敵後(一)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122章 掩護傷員第231章 重慶危機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28章 合作談判第254章 川中參政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143章 國計民生
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278章 暗渡陳倉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180章 棄城而去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44章 財政狀況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59章 一兵難求第321章 不咎既往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58章 穀賤傷農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328章 轉折之季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51章 橫空出世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89章 留德學生第161章 兵不厭詐(下)第342章 核武計劃(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50章 開辦銀行第80章 新式戰法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358章 驚天逆轉(上)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19章 廈門攻防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94章 鏖兵吳福(三)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50章 開辦銀行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32章 生死一線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139章 深入敵後(一)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122章 掩護傷員第231章 重慶危機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28章 合作談判第254章 川中參政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143章 國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