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今是昨非

緬甸失守早就在日本統帥部的預料之中,在仰光守軍全軍覆沒的第二天,日本聯合艦隊就派出三十餘艘高運輸艦抵達蘇門答臘島最北端的班達亞齊港,伺機從吉大港撤退印度派遣軍的三個師團

9月2日,孟加拉灣上空風雲突變,黑雲滾滾,海風怒號,巨浪滔滔,暴雨傾盆,昏天黑地,日軍運輸艦隊的全部艦艇從班達亞齊港啓航,頂着狂風暴雨和滔天巨浪,全駛向吉大港惡劣的天氣使盟軍指揮官放鬆了警惕,本來應該嚴密監視孟加拉灣的陸軍航空兵偵察機中隊只草草搜索了一百海里的範圍之後就匆忙返回基地,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是藉口風勢太大,乾脆取消了空中偵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運輸艦隊晝夜不停地從輸送部隊和物資

9月5號,肆虐了整整三天的風暴平息下來,盟軍這才發覺情況有異,但是爲時已晚,日本印度派遣軍的三個師團已經安全撤退到印度尼西亞,只有七八千名同樣被矇在鼓裡的印度‘僞軍’還留在陣地上

盟軍收復緬甸和印度全境之後,聯結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公路馬上恢復通車,中美兩國投入了五萬輛卡車,將美國政府計劃用於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部隊、物資、裝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中國,中國江南各地開採出來的鎢砂等特種礦產也通過公路運送到印度,然後再裝船運往美洲大陸,同時,駝峰航線在沒有日本戰鬥機襲擾的情況下,運量和安全係數同步增加,使物資和人員的輸送度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翻了十倍,戰備的度明顯加快

面對着盟軍緊鑼密鼓的準備,日本統帥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也加快了向沖繩島和日本主島調集軍隊的度,其中駐紮在中國長江下游京滬杭三角地帶和江北安徽、江蘇部分地區的軍隊因爲距離日本較近,又處在中國軍隊的戰略包圍之中,所以排在了優先撤退的位置

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接到統帥部的命令之後,立即安裝事先安排好的計劃開始撤軍——首先把從中國曆年來掠奪的財物用飛機和艦艇送回本土,接着在盡最大的可能蒐羅銅鐵等金屬,和糧食一起起運,部隊和武器裝備排在了最後,因爲要對上海、南京、杭州三個城市進行爆破作業

日軍的撤退行動進行的有條不紊,但是在處理汪精衛的南京政府和近百萬僞軍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如果把這些人全部留下來,等於白白送給中國政府一份大禮,可是讓他們跟隨派遣軍司令部撤退到華北的話,不但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而且會使華北方面軍不堪重負前思後想之後,岡村寧次決定接受特務頭子影佐禎昭的計策,強行把已經進入了彌留狀態的汪精衛送到東京去,這樣一來,南京政府和僞軍就會陷入羣龍無首的狀態,使國民政府必須耗費大量的精力來接收和改組政府、軍隊

日軍的反常舉動沒有能瞞得過南京政府的情報人員,陳公博等人當即聚集在汪精衛的官邸裡面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汪精衛已經在病牀上躺了整整半年時間,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昏迷之中,不可能再給他的追隨者任何建設性的意見,故而陳公博等人把陳璧君請到會議室,想聽聽她的意見

陳公博首先說道:“夫人,李士羣從上海打電話過來,說日本人開始把日本銀行裡面的黃金、珠寶等貴重物品裝船運回本土,顯然是準備逃跑,可是鬆井石根卻隻字未向我們提起,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周佛海補充道:“昨天上午,有架專機從東京飛抵南京,乘客當中有日本內科專家黑川利雄教授、日本陸軍醫院院長後藤和名古屋帝國大學的神經外科醫學權威齋藤真教授,這三個人都是日本醫學界的精英,

到南京來肯定負有重要的使命,但是近期並沒有日軍將領和官員生病,讓人感到非常奇怪,會不會是爲先生治病來的?”

陳璧君柳眉倒豎,冷笑着說道:“日本人如果有這份心意的話,就不會拖到今天了兆銘生病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多田駿六到岡村寧次,誰不清楚?”她對日本政府出爾反爾的態度早就不滿,所以說話毫不客氣

陳璧君的性格十分剛烈,當年汪精衛要到北京刺殺滿清政府攝政王載灃的時候,除了喻培倫主動要求陪同他一起北上之外,就是愛慕汪精衛的陳璧君,當時同盟會中有人半開玩笑地對陳璧君說道:“你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你把英國護照一拋,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你”陳璧君聽完二話不說,拿出英國護照當場撕成碎片,滿座皆驚

衛子虛點了點頭,說道:“先生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以說全部是日本人的責任,他們不可能有這個好心的”說到這裡,他看了看在座衆人,壓低聲音說道:“日本人會不會以治病爲藉口,把先生接到日本去呢?”

梅思平急忙說道:“如果真的能把先生的病治好的話,去下日本也無妨啊”

陳公博默默搖了搖頭,說道:“哪裡有你想象的這麼簡單現在國軍已經佔據了優勢,日本人很難翻盤,再加上美國、英國的支援,反攻日本本土都不是難事,到時候就怕去的容易,回來的難哪”說罷把期待的目光投向陳璧君,“可是先生的病實在不能再拖了日本的醫療條件也確實比我們好真是難以決斷哪”

他的話音剛落,與會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集在陳璧君身上

陳璧君用手理了理頭髮,輕聲說道:“你們跟隨兆銘都很長時間了,對他的關心可能過他自己,所以想讓讓他儘快恢復健康,璧君在這裡替兆銘謝過了”說罷向衆人深深鞠躬

陳公博等人慌忙起身,急切地說道:“夫人,您根我們客氣什麼”

陳璧君等衆人重落座之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兆銘清醒的時候反覆囑咐我,即使死也要死在中國,所以不論日本人如何花言巧語,大家都不要答應”

周佛海急忙說道:“既然先生這麼說了,咱們就盡力去做”然後扭頭看着陳公博問道:“是不是讓士羣從‘七十六’號挑選些精幹特工過來保衛官邸的安全?”

陳公博苦笑着說道:“南京城裡有日軍整整一個師團,靠士羣手底下那幾百號人槍有什麼用?”

衛子虛建議道:“乾脆直接從田紀明的部隊中調一個團過來保護官邸”

陳璧君問道:“這樣一來就等於擺明要和日本人翻臉,可是國軍還遠在幾百公里以外,單憑咱們手裡的軍隊能夠堅持到援軍趕到嗎?”

衛子虛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由於日軍連續從華東地區抽調兵力增援其他戰場,導致京滬杭三角地帶的駐軍總數急劇減少,現在南京城周邊的兵力對比已經發生了逆轉,我們的軍隊即使正面交鋒也未必會輸給日軍”說到這裡,他笑了笑,“大家不要忘了,田紀明的部隊原本就是十九路軍的精銳,無論是官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比日軍好”

陳公博點了點頭,說道:“夫人,子虛說的很對,現在的確沒有必要再怕他們了只要能把這幾個省份完整地交還國民政府,咱們的罪責就能夠洗清,然後再把先生送到美國去治療,比去日本冒險要強得多”

梅思平大聲符合道:“日本東京都讓國軍轟炸機給炸個稀巴爛,哪裡還有安全的地方,確實不能去”

陳璧君看衆人的意見出奇的一致,緩緩說道:“既然大家也是這個意見,那咱們就這麼定了”然後向着陳公博說道:“公博,你讓士羣想方設法從日本人手中搶些黃金回來——這些都是咱們中國的,不能讓他們全部帶走”

周佛海補充道:“這樣還能增加重慶對咱們的好感,免得背個漢奸的名聲”

陳璧君慘然一笑,說道:“以兆銘的身體狀況來看,很難堅持到那一天了,只希望孫百里能同意兆銘與先總理葬在一起,以了卻他的最後心願”說罷忍不住掩面而泣

與會者們都是追隨汪精衛多年的老部下、老朋友,聽了陳璧君的話也不禁黯然神傷

衛子虛見狀急忙安慰陳璧君道:“重慶就是不看先生保全這江南數省的功勞,也會考慮先生爲辛亥革命和創立民國所付出的心血,這個要求肯定能滿足的”爲了增加陳璧君的信心,他補充道:“我會親自到重慶面見孫百里,請求他答應這個要求”

陳璧君輕輕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有勞子虛了”

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266章 乾坤初定第85章 義正詞嚴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攻敵不備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8章 登陸漳州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74章 計劃圍殲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35章 百里出院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274章 釜底抽薪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38章 促膝長談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81章 再殲日寇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279章 懸崖勒馬第14章 臨危受命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5章 夜戰敗敵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13章 事變失敗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1章 曙光初現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59章 一兵難求第42章 罷工事件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章 初戰慘勝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44章 財政狀況第25章 還鄉地主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1章 陰雲密佈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74章 瘋狂反撲第61章 西安事變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94章 千載難逢第35章 政策對比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55章 斬首行動(上)
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266章 乾坤初定第85章 義正詞嚴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攻敵不備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8章 登陸漳州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74章 計劃圍殲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35章 百里出院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274章 釜底抽薪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38章 促膝長談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81章 再殲日寇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279章 懸崖勒馬第14章 臨危受命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5章 夜戰敗敵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13章 事變失敗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1章 曙光初現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59章 一兵難求第42章 罷工事件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章 初戰慘勝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44章 財政狀況第25章 還鄉地主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1章 陰雲密佈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74章 瘋狂反撲第61章 西安事變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94章 千載難逢第35章 政策對比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55章 斬首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