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

要是單純的,只把一堆圖紙和數據,交給古代那些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工匠們,讓他們造出一個近現代的工業品來。一般情況下,這種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如果把一個或者幾個工業品的實物和具體的操作流程、安裝工藝,和相關的圖紙和數據,交給古代的工匠們,讓他們進行逆行推斷和仿造的話,成功率就是非常之高的。

中國人不僅創造能力高居世界首位,產生了許多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性發明。而且,中國人的仿造能力也絕對是全球第一的。

王書輝從小在兵工廠長大,他聽那些七八十歲的老爺子們講的最多的,就是他們那羣剛剛接受了掃盲教育的半文盲工人們,是怎樣拆開老毛子的各種武器彈藥,然後仿製出差不多的產品的。王書輝相信,自己麾下的工匠們也有這樣的能力。

最近半年多來,王書輝先讓工業委員會鋼鐵組的成員們和一些外聘的鐵匠,帶領最新招募來的幾批工人,自己動手建設了幾座土高爐進行熟練工種。而王書輝自己,則帶領着原教導營出身,受過基本教育和培訓的技術人員,在江北村工業基地,先後建立了三座實驗性小高爐。

在這之後,由工業委員會的鋼鐵工作組,組織經過技術研修學校培訓的技術員和參加了前面三座小高爐建設的技術人員一起,獨立建立了五座小高爐。至此,復興會工業委員會基本掌握了鍊鐵高爐的建造方法和操作工藝。實現了平均日產生鐵五十噸。

當然了,原本王書輝從現代運來的小高爐,按照每一座的設計產量,日產量都應該輕鬆超過一百噸。但是,總共八座現代工藝的小高爐,在半瓶水技術員和正在掃盲的工人們的操作下,實際產量只能達到設計產量的十六分之一。而且,各種事故、各種傷亡還是層出不窮。工業委員會代表胡國華,就在工作中被砸斷了一條腿,現在只能拄着拐工作。

1620年九月份的時候,王書輝根據現代的智囊們的建議,決定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開始開展鍋駝機在明末的批量生產工作。鍊鐵高爐生產的日趨穩定和上千名基本掌握了近代車牀使用方法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給王書輝對鍋駝機進行批量化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不過王書輝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自己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想要批量化的生產鍋駝機,自己就必須能夠批量化的生產鋼材,想要批量化的生產鋼材,就必須讓這些剛剛基本掌握了小高爐鍊鐵技術的工人們,進一步的掌握鍊鋼的技術。

對於中國人來說,近代工業發展起來之前,全世界範圍內,鍊鋼技術水平最高的就是中國。

1637年成書的《天工開物》中,就已經完整的記載了當時絕對的,世界領先水平的,鋼鐵冶煉流程。其生產水平已經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具體的生產流程是,把鍊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鍊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鐵。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已初具有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這種生產工藝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減少了能耗。

簡單來說,常規的鍊鐵法,只能煉出生鐵。然後再將生鐵鍛打脫碳,又或者用熟鐵入爐加溫滲碳煉成鋼(即灌鋼法)。這就需要兩次加熱。然而在明朝時,中國發明出炒鋼法,不需要冷卻再次加熱即可生產出鋼材來,降低了燃料消耗量並大幅增加了產量。

《天工開物》裡面描述的炒鐵爐,實際上就是歐洲人在18世紀後半期發明的攪煉爐。差別在於,歐洲的攪煉爐,通常使用熟鐵棒或者鋼棒攪煉,以燒去生鐵中的碳,最後得到低碳熟鐵。而中國使用柳木棍攪拌,攪拌的同時也會逐漸燒去柳木棍,這可以往生鐵混入碳,或者說減低生鐵去碳的速度。

藉由這個步驟,熟練的鋼鐵工人就可以比較容易的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於生鐵,卻高於熟鐵的鋼來,甚至有機會炒出中碳鋼與高碳鋼。這種工藝方法就是炒鋼。

唯一的問題是,歐洲的攪煉爐發明的雖然晚,但是百餘年間持續向前發展。而中國的鋼鐵生產技術,自清朝以後,幾百年內不但沒有多少發展,反而大幅倒退。

不過,古代的鋼鐵工業和近代的鋼鐵工業又有着明顯的不同。近代鋼鐵工業的規模是巨大的。就單從一個鍊鋼的角度而言,想要練出鋼來,不僅需要大量的生鐵廢鋼等原材料,同時也需要大量的焦炭,而且需要批量化的生產可以持續吹入鍊鋼爐的氧氣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書輝就不僅需要教會工人們怎樣使用從現代運來的鍊鋼設備,而且需要教會明朝末年的工人們,怎樣使用近代化工業手段煉焦和製氧。這樣一來,看起來基本合格的工人們,又變的知識儲備不足了。

王書輝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在鍊鐵廠開始規模化生產之後,那些工人就已經嚴重不足了。想要建立鍊鋼廠,王書輝只能再培養新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好在司馬峰每個月不斷的給王書輝提供上千個新人。這些新人在進入王府鎮之後,已經在復興軍教官和教導員的管理下,進行了基本的軍事訓練和文化掃盲教育。

王書輝從三千多個新人中選拔了一千多個年紀輕,身體好,學習速度快的年輕人,組建了生產建設兵團。生產建設兵團的士兵,每天只需要接受基本的隊列和綜合體能訓練。他們其餘的時間則是在技術研修學校裡接受工業技術教育。在這裡,他們一邊學習技術知識,一邊通過王書輝提供的設備和材料,實踐相關的技術。

到了1620年年末的時候,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批學員就已經基本的掌握了,使用小型馬丁爐鍊鋼的技術。學會這個技術,付出的代價是,復興會下屬的單個工業項目,首次出現工業事故死亡人數突破三位數。一千多個生產建設兵團的士兵,在掌握了馬丁爐鍊鋼技術之後,只剩下不到八百個人了。

到了這一步,一直跟着王書輝學習的幾個佛山的鍊鐵師傅,才徹底服氣。在這之前,他們認爲高爐鍊鐵雖然讓人歎爲觀止,產量驚人。但是,他們卻覺得,高爐鍊鐵不過是鍊鐵的設備更大,鐵廠的規模更大而已。在技術上,他們只認爲高爐鍊鐵是對他們原有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改良。在他們看來,只要有足夠的人手,他們也能做到。

不過,當他們看到赤紅色的鋼水不大的功夫就變成一條條的鋼坯,在鋼鐵廠的鑄造車間,各種形狀和用途的鋼件和鋼板被不停的被生產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徹底的服氣了。

這幾個人原本都是相當傲慢的。因爲他們手裡掌握着炒鋼的絕技。他們從來沒產生過,可以把鋼化成鋼水直接加工的想法。即使有人想過這個點子,在開爐鍊鋼的條件下,也做不到把鋼融化成鋼水。

其實,王書輝自己也沒把那八個四五十立方米的小高爐放在眼裡。在現代社會,那都是早就被大量淘汰的極端落後的東西了。王書輝買了將近二十個四五十立方米的小高爐,每個爐子售價還不到一千元。

倒是小型的給學生教學實踐用的小型鍊鋼馬丁爐沒有地方賣的。現代的小型鍊鋼爐都是電爐子。王書輝要的那種技術落後的,漢陽鐵廠水準的鍊鋼爐的按比例縮小版的設備,只能到相關的生產企業去訂做。那幾個小型的馬丁爐,倒是花了王書輝不少的錢。

焦炭廠,是土法上馬的。明朝末年不存在環保問題,而是工業化不足的問題。所以,王書輝沒有上馬那種高大上的煉焦設備,也沒交給技術員和工人對他們來說還相當複雜的煉焦工藝。而是直接領着建設兵團開展土法煉焦的工作。

所謂土法煉焦,實際上,明朝的磚窯工人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爲環境保護的問題,土法煉焦在現代中國,明面上被嚴禁,但是在事實上還是到處都是。具體的做法就是,在爐窯內不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藉助窯爐邊牆的點火孔人工點火,將堆放在窯內的煉焦煤點燃,靠煉焦煤自身燃燒熱量逐層將煤加熱(直接加熱部分)。

煤燃燒產生的廢氣與未燃盡的大量煤裂解產物形成的熱氣流,經窯室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並將部分熱傳入窯內(間接加熱部分)。高溫燃氣流(800℃〉則夾帶着未燃盡的煤裂解物——化學產品排入大氣。這個過程延續八到十一天,焦炭成熟。

簡單的說,就是把可以用來煉焦的煤經簡單洗選,堆放在一個長方形的池子裡,池子四周頂底都用耐火磚密封,讓後點燃,經一段時間把煤氣全部燒完,不再冒煙,就煉成焦炭了。

從1620年十月份開始,到1621年三月。在死掉了近五百人,傷殘一百多人的情況下,王書輝終於在江北村工業基地建起了一個小型的鍊鋼廠。這座小型鍊鋼廠的日產量穩定在五到八噸上下。

到了這個時候,王書輝大批量生產鍋駝機的先決條件終於達到了。明朝本土工廠的實用蒸汽機即將投入生產。

《時空之門161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3章 立足(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82章 東改編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09章 終結者6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8章 準備(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73章 審判(1)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6章 立足(4)第4章 穿越(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章 穿越(3)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10章 終結者7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0章 起步(4)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章 日常(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9章 起步(3)第368章 在山東(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
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3章 立足(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82章 東改編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09章 終結者6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8章 準備(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73章 審判(1)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6章 立足(4)第4章 穿越(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章 穿越(3)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10章 終結者7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0章 起步(4)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章 日常(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9章 起步(3)第368章 在山東(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