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

人民羣衆是最通情達理的。對於絕大多數的人民羣衆來說,真的有罪的人得到了懲處,其他的人,人民羣衆是講究得饒人處且饒人的。

復興黨抓人、判刑、殺人都是講證據,講道理的。關於這一點,經過了這一次的公審活動,絕大多數的流民都認識到了。

流民們覺得自己的仇怨都得到了報復,所以在審判那一百來個張獻忠安排在流民中的頭目的時候,除了個別幾個人在流民裡欺男霸作威作福被流民們舉報了出來之後上了絞刑架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判處了二十年苦役的刑罰。

苦役和勞改完全不同。在復興黨的工地上,作爲勞改人員的近萬流民算是見識了。很多苦活和累活,勞改人員都是不用去做的。而且不少苦活累活都是由那些冒着黑煙轟轟作響的機器承擔的。

可是苦役犯就不同了。他們要承擔的工作,就是在那些機器無法應用的地方,用一雙手去勞動。搬大石頭這種工作是他們承擔的主要工作。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還要承擔剷煤運煤的工作。這些都是在工地上最常見的重活兒累活兒。

隨着接觸的越來越深入,流民勞改們和復興黨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了。在勞改營成立一個月之後,復興黨開始向勞改營派教導員和訓練員。

文化普及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是復興黨長期以來的工作。在一切地方爲所有的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文化教育,這是復興黨的一個基本方針。在復興黨的治下,接受教育即是權力也是義務。

比如說,復興黨制定了嚴格嚴厲的教育法令。在整個湖廣地區復興黨控制的各個縣區裡,復興黨的當地政府都建立了全封閉式的軍事化學校。各地都有少年軍的分支機構。

在復興黨的治下,復興黨以每月一塊銀元的價格向各地區的家長買斷了他們對於子女的教育權利和撫養權利。而在復興黨的建立的所有工廠、企業和機構裡工作的人,都必須接受單位的文化教育和文化考試。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相結合,在職教育和正規教育並重,這就是復興黨的基本教育方針。

在王書輝的規劃裡,未來中國是一個工業化農場和工業中心城市的二元社會結構。整個中國是一個全面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

對於王書輝來說,因爲科技和物資都可以通過時空門進行保障。實現這樣的社會結構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這樣的社會結構下,無論是農業工人還是工業工人,他們都是要接受組織化、系統化、和工業化管理的。

在這種社會模式下,實現全民教育的可能性就是完全存在的。

就以流民爲例吧。如果只是給這些農民分配土地,讓他們重新成爲小農業生產者的話,在非組織化,零散的傳統鄉村裡,想要實現對農民的在職教育,對成年人進行技術培訓的可能就不存在。單是從一個成本的角度,這樣的辦法就是不現實的。

同樣是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在農場中作爲農業工人的農場職工們,因爲集中居住,集體生活,那麼對於他們進行文化教育的技能培訓的成本就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全面教育成爲了一種可能。

不到兩億的人口和來自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就是實現王書輝全民教育全民學習,提高所有人民羣衆文化知識水平的兩個基本保障。

當然了,想要建立這樣的社會,對於復興黨的黨員幹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王書輝最近幾年的社會調查都是針對復興黨治下的情況的。對於大明朝社會的現狀,王書輝並不怎麼了解。這一萬上下的來自大明朝統治區域的大部分是底層百姓出身的流民,就成了王書輝的一個很好的社會調查的對象。

出於社會調查的需要,王書輝和這一批的教導員和訓練員一起進入了勞改營。

教導員就是和復興黨的所有黨政軍的機構裡的政工幹部一樣,他們在勞改營裡要承擔勞改人員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訓練員則是對勞改人員進行基礎的軍事培訓的。

像文化教育一樣,在復興黨治下,人民羣衆也具有接受軍事訓練的權利和義務。從權利的角度講,接受了軍事訓練,就有了自我保護和抗爭鬥爭的能力和素質。從義務的角度講,人民羣衆也具有在自身受到威脅的時候,自己保護自己的義務。

王書輝是作爲一個普通的基層教導員進入勞改營的。

和復興軍的正規制度不同,復興黨對勞改營在教導員和訓練員的配備上密度要小的多。復興軍的政工幹部是派駐到最基層的班的。但是在勞改營等一些其他的單位裡,教導員、黨支部書記這些基層的政工幹部,最低密度也是以三十人左右爲單位的。

畢竟即使復興黨已經充分的發展了九年時間,但是合格的和不合格的政工幹部,加起來也不會非常的多。

在復興黨發展的九年裡,王書輝已經積累的大量的和基層羣衆打交道的經驗和技巧。所以在進入勞改營之後,王書輝很快就和他負責的一個班的八十個勞改人員打成了一片。

因爲教導員的工作性質,王書輝所在班的勞改人員除了管王書輝叫王先生之外,也會用王大個子這個外號來稱呼王書輝。

王書輝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在現代社會裡,他只能算是個普通的身高。但是在普遍營養不良的古代社會裡,王大個子這個外號還是非常的貼切的。

政工幹部能不能把工作幹好,首先就是你能不能放下身段,認認真真的勞動。你能認真的勞動,把自己手上的工作認真完成,才能得到人民羣衆這些勞動者的認同。所以在復興黨內,所有的政工幹部都是不脫產的。

王書輝在本時空鍛鍊了九年的時間,再加上時空門的輻射影響,雖然在個別勞動上他還缺乏技巧性,但是巨大的力量可以很好的彌補這樣的問題。

同樣是勞動,同樣是推獨輪車,王書輝因爲力氣大,一個人可以幹三個人的活兒。正是因爲他在勞動中的這種能力和水平,才使得他很快就得到了他負責的這個班勞改人員們的佩服和接近的。

也是機緣巧合,王書輝負責的那個班,剛剛就是劉二慫所在的班。

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71章 在山東(6)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1章 日常(3)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3章 理念(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73章 審判(1)第28章 開始(4)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4章 起步(8)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7章 開始(3)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7章 起步(1)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40章 妖僧(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8章 準備(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372章 在山東(7)第78章 大練兵(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76章 大豐收(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9章 起步(3)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85章 東改編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74章 審判(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8章 起步(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3章 立足(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11章 終結者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
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71章 在山東(6)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1章 日常(3)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3章 理念(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73章 審判(1)第28章 開始(4)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4章 起步(8)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7章 開始(3)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7章 起步(1)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40章 妖僧(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8章 準備(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372章 在山東(7)第78章 大練兵(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76章 大豐收(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9章 起步(3)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85章 東改編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74章 審判(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8章 起步(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3章 立足(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11章 終結者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