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

“我們復興軍的使命,就是用革命的暴力鎮壓反革命的暴力!”

——1622年.王書輝.《復興軍是革命的軍隊》

宋獻策、牛金星和顧君恩,都全面的對復興軍官兵進行過觀察。他們三個,在私下裡對復興軍有個共識:“拿起書本來,都是謙謙君子。放下書本來,都是亡命之徒。拿起鋤頭來猶如老農。抓起槍桿來猶如屠夫。”

王書輝對於軍事並不精通。他對於武裝力量的認知,全部都是來自於書本上的知識和網絡上的材料。他真正的軍事經歷只有兩個。一個是高中階段的軍訓,一個是大學階段的軍訓。

現實的軍事經歷讓王書輝對於隊列訓練,站軍姿這些基礎軍訓非常的重視。作爲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王書輝對於士兵的體能非常的關注。所以,越野長跑和行軍也是復興軍的一個重要訓練項目。

而來自網絡上的材料,讓王書輝對於近代戰爭有這樣一個基本的認識:在機槍被全面列裝到部隊之前,誰有先進的火炮和強大的刺刀,誰就是勝利者。

所以,在王書輝的這種認識下,復興軍的前身,也就是王書輝的第一批手下,那羣年輕流民組成的家丁營,在風格上,充分的體現出了王書輝的特點來。那就是軍姿漂亮,隊列整齊,身體素質高,拼刺兇猛。在戰鬥方面,這些人充分的表現出王書輝“刺刀見紅”的理念。

這些風格,因爲這些人後來大部分成了復興軍的骨幹。所以也深刻的影響到復興軍。

刺刀見紅,這就是爲什麼作爲讀書人的宋獻策、牛金星和顧君恩三人。說復興軍都是亡命之徒的原因。在日常訓練中,復興軍的拼刺訓練和射擊訓練的頻率是一樣高的。復興軍的射擊訓練,分爲打移動靶和打固定靶。而復興軍的拼刺訓練,則分爲小組配合和個人格鬥。

射擊訓練方面,復興軍的訓練要求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要保證射擊的速度和精確度。這一點要怎麼訓練呢,王書輝提供的方法就是在各種惡劣的模擬環境中進行訓練。

復興軍的模擬環境,在王書輝的安排下。實際上比實際環境還要惡劣的多。至少在現實環境裡,士兵是很少會在糞坑裡,在血淋淋的屍骨(屠宰場貢獻)堆裡,在充滿了雜物和屍體的爛泥坑裡進行作戰的。

你不要覺得這個環境很惡劣,士兵們會覺得不滿。實際上,復興軍從上到下,都要接受這樣的訓練。王書輝就是第一個跳到糞坑裡、屍骨堆裡和爛泥坑裡進行射擊訓練的。

復興軍的所有士兵和幹部。都親眼看到,王書輝是怎樣在糞坑裡、屍骨堆裡和爛泥坑裡,用復興二式步槍,一邊嘔吐一邊開槍,在移動靶和固定靶上分別打出九十七環的。

至於拼刺訓練,復興軍士兵無論是進行是進行小組配合。還是進行個人格鬥訓練,全部都是進行對練的。雖然刺刀上戴着刺刀鞘,可是,那個同樣是鋼製的刺刀鞘刺到人身上,也是非常的痛的。

可是即使這樣。也沒有一個人會在訓練中放水。因爲在對練中失敗的人,會被在腦袋上綁上一個寫着“窩囊廢”的頭帶。只有在下一次拼刺訓練的時候。這個桂冠纔有機會被轉移到另一批失敗者頭上。

王書輝在部隊裡,禁絕幹部對士兵進行辱罵和體罰。日常刑罰只有兩種,一種是打軍棍,一種是關禁閉。可即使是這樣,士兵們在訓練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熱情”,也是非常的熱烈的。畢竟,對於人類來說,特別是在軍隊這種封閉的,單純的環境裡,羞恥心要比任何懲罰給人帶來的動力都要大。

在拼刺訓練中,更能體現刺刀見紅的內容就是,士兵們在進行日常訓練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木靶裡面,都灌滿了各種各樣的動物血液。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觀看新兵們在第一次標準刺刀訓練中,被扎中的靶子噴出鮮血而被嚇得哇哇大叫和當場嘔吐的場景,是復興軍的老兵們的一個保留節目。

王書輝的本意,是培養出一支後世傳說中的那種身兼革命隊、宣傳隊和播種隊三重身份的偉大軍隊。但是,那支偉大軍隊,是在無比艱苦和惡劣的環境下,主動和被動的,在驚人的,違揹人性的,自然和人爲製造的嚴酷考驗後,被大批量的淘汰之後才最終成型的。

王書輝知道,在自己的手中培養出那樣的軍隊,完全是自己的妄想罷了。第一是自己不是那支偉大軍隊的獨一無二的領導者。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具備像那個偉大人物一樣的才能和天分。第二是,自己也不可能去人爲的讓自己的軍隊重複那樣的經歷。他只能儘可能的在自己部隊的訓練中,增加難度。

但是,出乎王書輝的預料,儘管他對隊部進行了全面的制度建設和思想教育,堅持不懈的讓復興軍參與軍民共建,幫扶農工等等爲人民服務的活動。“爲人民服務”,“爲革命當排頭兵”的觀念,也被全面的樹立到了軍隊的思想當中。可是,這支軍隊給王書輝的感覺仍舊相當的不對勁兒。

因爲王書輝覺得,復興軍的整體氣質,並沒有像自己理想中的那支軍隊方面發展,而是隱隱約約的,帶上了點王書輝最反對的法西斯主義軍隊的味道。

說實話,很多時候,看着身穿統一的灰色半短交領上衣,扎武裝帶,穿皮靴,帶着盔式藤殼蒙帆布灰色大帽,行事說話一板一眼,哪怕在休息的時候也挺拔着身軀的復興軍戰士和幹部的時候,並非德粉的王書輝有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家的復興軍,在氣質上很接近他想象中的德意志軍隊。

不過。王書輝一般會很快的就把這個念頭丟到腦後去了。畢竟,就是後世的那支傳奇的偉大軍隊,本身就繼承了一些德意志軍隊的血統麼。最直接的證明就是,現在的復興軍戰士們,在行軍的途中正唱着的那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歌。

顧君恩回到營地之後,就向所有的戰士和幹部介紹了他此行的具體情況。雖然他對伍朝宗的反應做出了些掩飾性的修飾,但是,伍朝宗對復興會提出的優異條件的輕蔑和拒絕。已經被他表達的非常清楚了。

王書輝就是在隨後的全軍大會上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我們復興軍的使命,就是用革命的暴力鎮壓反革命的暴力!”

一個連的士兵,加上一個炮兵排,就這麼不到三百人,在王書輝的帶領下,衝進了鬆滋縣城。

在這次行動中。復興軍的軍火消耗,只有兩發57毫米炮彈。一發打在鬆滋縣的城門上,把鬆滋縣的城門炸的稀爛。一發打在伍朝宗家的圍牆上,把他家的圍牆轟出一個巨大的缺口。

在這之後,就是被宋獻策、牛金星和顧君恩說成“亡命之徒”一樣的復興軍戰士們,在幹部的帶領下。舉着上了刺刀的步槍,衝進伍朝宗家“清理叛匪”。

據伍朝宗的鄰居們回憶,除了在放大炮(據他們說那門大炮有臉盆那麼粗。實際上是古代人沒法理解近代化的爆炸式炮彈。古人認爲大炮的口徑越大威力越大。這個觀點要是不考慮科技代差的話,也是有道理的。)的時候“聲震雲霄”以外,他們只聽到了伍老爺家的家丁、僕人和親眷們的哭號慘叫聲。

那幾百灰衣大頭兵(復興軍從此有了外號。這是從復興軍的盔式太陽帽軍帽處來的。)居然沒有發出一丁點的動靜。他們像一羣傀儡人一樣,動作整齊劃一。面容平靜木納。

就在幾百個復興軍戰士正在平靜的開展着“清理叛匪”工作的時候。在裡伍家大宅不遠處的鬆滋縣衙裡,王書輝平靜的坐在鬆滋縣令劉陽民的對面。而鬆滋縣縣令劉陽民,正看着四份告身(任命狀),臉色驚疑不定。

前兩份告身倒是沒什麼特別的,一個是枝江郡王府教授,一個是郡主府教授,都不過是九品的官員。承擔這兩個官職的,一個是顧君恩,一個是剛剛從京師趕回來的宋獻策。

後兩份告身就有些奇怪了。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使,一個是荊州衛指揮使。都是坐在他對面的這個,看起來最多二十出頭,皮膚白皙,身材健壯的年輕人,也就是在荊州地區大名鼎鼎的郡主儀賓王書輝的告身。

這件事情還得介紹一下。三天前,宋獻策就從京師趕回了枝江縣。他在京師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了。

說起來,在王書輝這個不是很瞭解明朝實際情況,完全是根據歷史資料認識朝廷的穿越者,和顧君恩、宋獻策、牛金星,這三個很少接觸實務的小秀才們看來,王書輝這個枝江郡王女婿的身份,好像有很多的忌諱之處。

但是,在真正的大明朝的頂級人物眼中,一個荒山野嶺裡頭,八竿子打不着,世代蹲在一個屯子裡的郡王的女婿,根本就是連個屁也不算的身份。

如果是王書輝是個皇室近枝親王的女婿,他也纔不過是值得一觀,能算有個基本的身份。要是王書輝直接就是皇帝的女婿,或者皇帝的姐夫、姑丈之類的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有個值得大明朝上層認真對待的身份。

對於大明朝的上層來說,王書輝相當於一個村子裡的,小廟裡的,打雜的一樣的身份。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不值一提,那麼實際上,對於大明朝的上層人物來說,王書輝的儀賓身份,也就沒有什麼好忌諱的。

大明朝的太監們,都是有着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像後世的那種拿了你的錢還不給你辦事的情況,從來就不會出現在這些天子近侍的身上。人家可是有着高尚的職業素養的。

在他們看來,你要是收了銀子還不給人家辦事兒,或者辦不成事兒,那就等於砸了自己的招牌,以後誰還會到他那裡拜碼頭送銀子呢。

枝江王府在天啓皇帝的內廷裡,有着比較特殊的地位。無論是司禮監的大佬,還是皇帝身邊的小太監,他們都知道,從萬曆皇爺開始,這位枝江郡王朱術圳,就開始榮寵不衰了。前後三位天子,加上現在剛剛被封爲信王的和皇帝關係密切非常的皇弟,都對枝江郡王有着極大的好感。

當年萬曆天子在位的時候,枝江郡王就每年向宮裡進奉大水晶銀鏡和水晶器具,而且還有一萬匹的珍稀西洋棉絲布(染色漂亮,圖案吉祥的現代廉價加絲棉布,在古代人眼中完全是寶貝)。

不說這些東西有多少見,多珍貴吧。關鍵是枝江王朱術圳非常的懂事。宮裡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內監們,每年也都能收到數量不菲價值高昂的,規格比貢品低些,花色比貢品老實些的,各種水晶器具和西洋棉絲布匹。

最主要的是,枝江王朱術圳對於太子一系(泰昌帝朱常洛),非常的關心和巴結。不僅有水晶器具和西洋棉布,還有很多現金,都被王府偷偷的送到太子手裡。

那個時候,身爲太子的朱常洛的處境可並不好。萬曆皇帝非常的厭惡自己的這個兒子,好幾次都想廢掉他的太子位。不僅宮裡的大檔們對他敬而遠之,連朝中不少大臣也是一心巴結鄭貴妃和福王。朱常洛的處境是非常落魄的。

就這樣,作爲一個偏遠地區的遠房親戚,枝江王朱術圳不僅堅定不移的站在朱常洛這一面,還每年都將大量的珍寶和現金送給他。就是這樣雪中送碳的舉動,不僅短命的朱常洛親近和喜歡枝江王朱術圳,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和朱由檢,對朱術圳也是有着一份深刻的感激之情的。

就是在當時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枝江王府和現在已經開始大紅大紫的司禮監秉筆,天啓帝的親信魏忠賢搭上了關係。

當時,在皇孫身邊不過是個沒什麼地位太監的魏忠賢,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大禮。一千兩白銀,以及一套稀世珍寶,水晶圍棋(現代小廠生產的玻璃圍棋,50元一套)。

正是這樣的原因,不僅當時屬於落難之人的天啓帝和信王,對枝江王府好感滿滿。魏忠賢這個自詡義氣的太監,對枝江王府也是滿滿的好感。

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9章 婚事(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章 穿越(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5章 開始(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73章 審判(1)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章 穿越(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66章 在山東(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80章 大練兵(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7章 準備(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72章 在山東(7)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章 日常(4)第79章 大練兵(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5章 開始(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6章 準備(2)第306章 終結者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8章 起步(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
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9章 婚事(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章 穿越(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5章 開始(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73章 審判(1)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章 穿越(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66章 在山東(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80章 大練兵(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7章 準備(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72章 在山東(7)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章 日常(4)第79章 大練兵(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5章 開始(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6章 準備(2)第306章 終結者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8章 起步(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