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戰後瑣事二

其實對於有功將士的封賞,鍾御並沒有絲毫的推脫之意。不就是一些土地嗎?他的御國多的是。

鍾御的真正目標,也不是這些凡俗的領地,而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氣運,以及建立高高在上的天庭,超脫於世間的一切,永恆不滅。

所以這區區一點點的土地,甚至不到一國的1%,他是怎麼也沒有什麼心痛的,給了就給了,難道還會對御國造成什麼妨礙嗎?

並不會,反而會爲御國帶來極大的好處。

別的不說,就說這道封賞的口子開了之後,整個聯軍的士氣會大大的振奮,之後面對秦國的戰鬥意志,也會極爲的高昂。

畢竟秦軍封的也不過是一些國家的土地,在本質上還是屬於秦國的,爵位,也是可以隨時剝奪的。

又哪一個比得上,鍾御直接封一個國家?讓你當國君,爵位也不可能剝奪,等於直接一步登天了。

有着這種一對比就能看出差距的待遇,雙方所能體現出我的戰鬥意志,以及拼死力的決心,自然可以預期了。

所以既然封賞的決議沒有改變,打算如期地實行下去,那又是什麼讓聯軍的統帥,高高在上的鐘御感到煩憂的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爲這次的封賞惹的禍。

封賞雖然極大地鼓舞了軍隊的士氣,讓得他們敢於拼命,敢於搏鬥,用他們的命去拼搏那一場富貴。

可是在拼搏之後,那些活下來的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富貴、榮譽、權力之後,那麼他們的戰鬥意志,甚至還不如沒有封賞令之前。

就像之前說的那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卻怕光腳的,有了封賞,士兵就從光腳的變成了穿鞋的,甚至比穿鞋的還要榮耀。

那麼他們這些穿鞋的,對於打仗這種危險性極高的工作?又怎麼不會開始牴觸和害怕呢。

現在的聯軍就面臨着這麼一種尷尬的局面,那些得到了封賞的將領和士兵,開始要求回到他們的封地,過上他們幻想中的大老爺生活,以及至高無上的國君位子了。

那麼他們這種要求,讓聯軍的高層怎麼辦?怎麼想?

放他們走,他們一走,就走了一大批精銳,極大地損耗了聯軍的實力,讓本就與秦軍懸殊的實力,變得更加懸殊起來。

而且這些士兵,可不僅僅只是遇過的,還有燕國,韓國,那都是他們最後的老本精銳,他們走了,讓兩國的國君怎麼辦?他們還指望着這些精銳,用來拱衛他們的權威,維持他們最爲基本的統治了。

可如果不辦,強迫他們打完這場仗,這些士兵又怎麼肯呢?一個不慎,還可能引起士兵的兵變,更加削弱聯軍的實力,還會嚴重地打擊聯軍的威望,以及御國在天下的信譽。

所以如今就面臨着這麼一個難題,鍾御與兩國的王反覆的負責進行商討,就這這麼一個封賞問題,商量了整整三天,終於勉強拿出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答案。

雖然鍾御做出了封賞的承諾,也真的願意實施,但落實到下面,其實每個士兵能得到的並不多。

畢竟他給出的封賞就那麼多,還限定了達到封賞的指標,真正能夠達到這麼一個指標的士兵,在3萬多活下來的人中,其實也就那麼兩三千人。

這麼一點點人,對於整個聯軍來說,也就是一個零頭罷了,他們走了,那就走吧,沒有太大的妨礙。

其實真正算起來,就連這兩三千人都沒有,真正的也就幾個人罷了。

畢竟鍾御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封國,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人,哪怕聯軍中的很多將領拼盡全力,也就五六人。

這五六人算是達到了基本要求,勉強能夠分一個縣的封地,作爲他們的國家基本地盤。他們要求去上任,鍾御是真的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現在他們畢竟是一國之君的身份了,哪怕這個國君的地方太小,只有一縣之地,但那也是國君,應有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要求一國之君,帶着千金之體,在戰場之上披甲衝鋒,終究是不近人情,也難以爲世人理解。

所以他們離開的要求,鍾御是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可是他們接下來,想要帶着自己麾下的部下一起返回國家,作爲他們的統治根基,維持他們國家存在的力量,那就難以接受了。

這不就是在翹聯軍的牆角嗎?那些士兵都是聯軍辛苦培養,經歷無數殺伐,才勉強成長起來的精銳。

可以說這些士兵,現在能夠活下來,都是淘汰了他不知多少的同伴,才能走到現在,已經成爲了真正的精銳,也是各國維持統治的根基,怎麼能夠讓這些人說撬走就撬走?

別說那鍾御不答應,就說這些士兵的國王,他們也不答應。

這幾個人要帶走的可不是那麼幾百幾十人,而是他成千上萬,他們這些人一走,聯軍也基本上可以說廢了。

所以最後,經過無數的商量,以及協調,雙方達成了這個決議。

第一,這些國君要求即刻赴任,沒問題,任由他們去留。

第二,他們要求帶着一定數量的親衛,返回國家,作爲拱衛他們權威,以及維持國家存在的力量,這個也可以。不過數量需要受到限制,只能是那些立功極爲突出,真正達到了一定剛剛劃出指標的士兵,纔可以隨他們返回。

第三,這些國軍返回封地之後,可以擁有他半年的時間梳理國內的政治,但半年之後,他們必須組織一批軍隊,再次趕赴戰場,支持聯軍的討伐事業。

大致的內容就是這些了,經過這麼幾個限制,這些國君能夠帶走的人,極少極少,也就兩千多。

這些帶走的精銳,回到那些國君的封地之後,據說一些身份更加尊貴,功勞更加大的士兵,都將成爲一個幾十人小村莊的村長,這些村莊將成爲這些士兵的封地。

而一些身份較爲低微,戰功較爲輕薄的士兵,也將成爲那個國家的貴族,也就是士,只不過沒有封地,只有名譽罷了。

第419章最後時刻上第394章暗中黑手第268章農家的依靠第486章唐帝國滅上第189章燕國戰略第30章 逼降第459章極限第427章歸德府之戰下第227章靡弱的韓國第466章破山伐廟下第54章 氣運第2章 系統初現第424章階級第242章魏國的突擊第372章背叛關於最近爲什麼每天兩更的解釋與說明第24章 禁衛第100章封賞第55章 鑄聖庭之法第126章西南戰局(求訂閱)第258章第一戰末第91章西涼之亂三(求推薦)第430章縣衙收穫第361章逼迫第38章 歸屬第383章傷亡慘重第254章北方危局第365章人員招收第127章潛伏(求訂閱)第293章戰爭平息第471章軍心第71章 攻防戰第200章深宮之謀第420章最後時刻下第39章 歸納第303章宣召第471章軍心第322章殘酷的巷戰第413章限制第39章 歸納第483章衆怒第405章捨身除魔第276章恐懼第336章七國的實力上第4章 民兵第163章大略第210章將相和第341章武威上第328章叛軍的雄起第386章合戰序幕第4章 民兵第270章實力對比第154章質量纔是硬道理第201章兩國和談第192章敗亡之機第209章新鄭城第265章鍛造進度第292章大勢變化三第226章新鄭攻防第85章策略的改變第264章兄弟情深第202章命運亂局(打賞加更)第218章蓄勢待發第361章逼迫第300章佳配第235章趙國的雄起第194章燕國的榮耀上第265章鍛造進度第72章弓弩第248章培育羣臣第415章最後的障礙第469章大明的反攻第290章大勢變化一第243章東皇太一第251章羣臣爭議第45章 人口第324章戰火中崛起的煉獄第199章城中涌動第161章系統消失了第103章北伐第351章島國小山村第369章道場擴張第224章戰爭前戲第226章新鄭攻防第309章兇獸出籠第164章北伐序幕第485章陣破人亡第389章常備兵上陣第103章北伐第49章 制衡第255章腹背受敵第279章戰後瑣事二第199章城中涌動第61章房陵郡(加更三)第25章 騎兵第192章敗亡之機關於最近爲什麼每天兩更的解釋與說明第55章 鑄聖庭之法第297章魏國加入第486章唐帝國滅上
第419章最後時刻上第394章暗中黑手第268章農家的依靠第486章唐帝國滅上第189章燕國戰略第30章 逼降第459章極限第427章歸德府之戰下第227章靡弱的韓國第466章破山伐廟下第54章 氣運第2章 系統初現第424章階級第242章魏國的突擊第372章背叛關於最近爲什麼每天兩更的解釋與說明第24章 禁衛第100章封賞第55章 鑄聖庭之法第126章西南戰局(求訂閱)第258章第一戰末第91章西涼之亂三(求推薦)第430章縣衙收穫第361章逼迫第38章 歸屬第383章傷亡慘重第254章北方危局第365章人員招收第127章潛伏(求訂閱)第293章戰爭平息第471章軍心第71章 攻防戰第200章深宮之謀第420章最後時刻下第39章 歸納第303章宣召第471章軍心第322章殘酷的巷戰第413章限制第39章 歸納第483章衆怒第405章捨身除魔第276章恐懼第336章七國的實力上第4章 民兵第163章大略第210章將相和第341章武威上第328章叛軍的雄起第386章合戰序幕第4章 民兵第270章實力對比第154章質量纔是硬道理第201章兩國和談第192章敗亡之機第209章新鄭城第265章鍛造進度第292章大勢變化三第226章新鄭攻防第85章策略的改變第264章兄弟情深第202章命運亂局(打賞加更)第218章蓄勢待發第361章逼迫第300章佳配第235章趙國的雄起第194章燕國的榮耀上第265章鍛造進度第72章弓弩第248章培育羣臣第415章最後的障礙第469章大明的反攻第290章大勢變化一第243章東皇太一第251章羣臣爭議第45章 人口第324章戰火中崛起的煉獄第199章城中涌動第161章系統消失了第103章北伐第351章島國小山村第369章道場擴張第224章戰爭前戲第226章新鄭攻防第309章兇獸出籠第164章北伐序幕第485章陣破人亡第389章常備兵上陣第103章北伐第49章 制衡第255章腹背受敵第279章戰後瑣事二第199章城中涌動第61章房陵郡(加更三)第25章 騎兵第192章敗亡之機關於最近爲什麼每天兩更的解釋與說明第55章 鑄聖庭之法第297章魏國加入第486章唐帝國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