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明風繡樓

既然至少要在宛縣待上半個月之久,一直住在客棧就自然不合適了,宜兒的包袱財物縣衙都已退還,有程疇的打點陪護,那向來只進不出的官衙這回到是規規矩矩,宜兒的東西原封不動,一點不少的全回到了手裡。

她身上有蔣菊芳給的上百兩銀子,還有程疇給的信封中的銀票,雖然信封她根本沒有拆開來看,但想來那銀票上的面值必然不少,說起來,她這也算是身懷鉅款了,但宜兒心裡更清楚,自古財帛動人心,像她這種似無根浮萍的弱女子,行走在這世間,本就是極爲兇險艱難的事,如今身揣這些財富,那更是如行走於刀尖劍林之上,只要她身上的財物一露白,絕對馬上就會有無數的算計陰謀向着她招呼過來!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何況她連有家有室的匹夫都算不上。

大輝官鑄的金銀元寶分了一百兩,五十兩,二十和十兩四種,二者的兌率大約在1比50 不等,而尋常人家用於交易而用的多爲銅錢,銅錢五百爲一貫,兩貫爲白銀一兩。以其時的物價,普通三口殷實之家,一個月的嚼用至多不過十貫銅錢,折算成銀兩,也不過紋銀五兩而已,所以宜兒身上即便不算程疇給的銀票,那上百兩的銀子對普通人來說,也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宜兒在城東的東平巷裡租了一間毫不起眼的屋子,房東姓苟,是個寡居的老婆婆,宜兒稱她苟婆婆,聽說她還有個兒子,叫魏平,只是不知道在外邊幹什麼勾當,宜兒住進來後才得知,那人已快三個月毫無音訊,也不知是死是活。那魏平三十有二,早年曾娶了一個媳婦,只是魏平成日裡不務正業,只知道在外面偷雞摸狗,後來媳婦就跟着別人跑了,這魏平就越發的肆無忌憚,一年裡頭,也沒得幾日能見着他的面,苟婆婆說起這個兒子,那是一臉的無奈和痛悔,末了只加了一句,當年兒媳婦跟人跑了之後,她就算是當從沒生養過這個兒子了!

苟婆婆的房子是老宅,有一個小院落,不大,院子裡統共就只有三間主屋,廚房耳房全加起來,也不過六間屋子。三間主屋,苟婆婆住了一間,宜兒住一間,還有一間空着,是爲魏平回來可以將就住住,平日裡就用來堆放一些雜物,條件算起來並不好,不過勝在清淨簡單,不招人注意!

苟婆婆見宜兒一個人孤苦零丁,平日交談裡又發現宜兒年紀雖小,人卻穩重,畢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知書達禮,說話接物又落落大方,心裡就多了幾分喜愛和憐惜,在生活上對宜兒照顧有加,後來又介紹了宜兒去了明風繡樓暫時作了一名繡娘。

本來宜兒只想待過這半個月時間,到時候縣衙歸還了路引,她便繼續南下,還是苟婆婆一番話讓宜兒改變了主意:“姑娘,你聽老婆子說,與其千里迢迢趕去江南投奔那從未見過面的親戚,你還不如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先定下來過一段時間再說。不是老婆子信不過你那親戚,只是你們之前又沒有聯繫,萬一你那親戚沒在那個地了呢?你這般冒冒失失的找過去,找不着人怎麼辦?依我看啊,姑娘,你就是想去

邳州,最好也先寫封信過去,有了迴音,這纔過去尋人,豈不穩妥得多?”

去邳州投奔親戚,只是宜兒對外的藉口託詞罷了,所以苟婆婆的這番話當然說服不了宜兒,只是苟婆婆說得對,江南有千里之遙,如今蔣菊芳回了京城西昌伯府,她畢竟心頭掛念,要是這會真去了江南,那關於蔣菊芳的消息,她是連打聽也沒地去問了!

她雖然沒想過能再回蔣菊芳的身邊,可是起碼,她得知道蔣菊芳若真嫁了那吏部郎中後,到底過得怎麼樣?不說幸福隨意,只要平平安安,那她也就放心了,即便遠去江南,心中也安心了,只有她心中安心了,那她才能真正的迎接屬於她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她才決定乾脆就在宛縣呆一段時間,這裡雖然離京城也不近,但好歹京城的消息傳過來也不過兩三天的時間,到也方便,這樣她才聽從了苟婆婆的建議,去了繡樓幫工,一來可以掙點嚼用,二來在繡樓打聽個消息也便宜得多!

只是很快,蔣菊芳乃至西昌伯府的消息沒有傳來,皇家朝代交迭更替的消息卻迅速的傳遍了大江南北。

大輝昭明五十九年,在位五十九年的昭明帝終究沒能熬過在位甲子之數,於西春園駕崩,皇三子秦王楊基從衆皇子中脫穎而出,在寧國公姜沛的支持下,順利登基爲帝,改國號啓明,封原秦王妃姜氏爲皇后,大封前朝後宮,更下聖旨,大赦天下。

至此昭明五十九年的諸王奪嫡之亂正式宣告終結。

由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預示着天官朝政都不可避免的將出現翻天覆地的大洗牌,有着從龍至功的寧國公姜沛一時風光無限,寧國公府的大門在數日之內都快被那些上下打點疏通的人給擠破了,常說烈火烹油,鮮花着錦也不過如是,寧國公府也成了尋常民衆茶餘飯後調侃說道的熱門對象。

只是對於諸多的平民百姓,誰當皇帝,誰做權臣,他們並不在意,他們關心的是賦稅雜役,所以啓明帝接下來的一道減賦的聖旨就引得羣情激動,紛紛歌頌讚揚啓明帝體恤民情,是不可多得的賢君明帝。

朝政上的事宜兒覺得離她都太過遙遠,聽了之後也就是聽了,過了就忘得七七八八了,至於西昌伯府,宜兒雖然多方打聽,不過無論是先皇在位時還是新帝登基後,西昌伯府雖說是老牌勳貴,但早已脫離了最高的權利中心,淪爲了三流勳貴,在這朝政交迭的當兒,哪有人去關注這樣一個沒落的貴族?所以宜兒一直也沒有打聽到一點關於西昌伯府的消息,但想來蔣菊芳只是外室生養的庶女,又是嫁給一個老頭作續絃,說出去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西昌伯府不對外宣揚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照路程來算,這會蔣菊芳可能纔剛到京師昀都,就是再簡單敷衍,終究也是婚嫁迎娶之事,三書六禮,該走的程序走完起碼也得好幾個月的時間,哪有這麼快有什麼消息傳出來的?

明風繡樓的東家姓衛,人稱衛娘子,年輕的時候是北七州最大的繡樓天外樓的三大供奉之一,天外樓和江南的錦繡閣合成北樓南閣

,在織繡,成衣製作上面二者幾乎佔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而其中高端市場更是高居九層之上,天外樓的三大供奉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憑着衛娘子當時的名氣聲望,即便因爲年紀大了,視力差了,從天外樓退下來,只要她願意,無數的大戶豪門都排着隊欲要重金禮聘她去做個教養娘子,只是衛娘子都一一婉言拒了,只回到她的老家宛縣,開了這個毫不起眼的小繡樓,生意勉勉強強,倒也自在。

明風繡樓走的中低端的市場,雖然有人慕着衛娘子的名聲而來,可是衛娘子早年用眼過度,而今視力極差,是根本無法再親自做繡活了,只得作罷,悻悻而回。

這般絕不起眼的一個小繡樓,於宜兒來說,到是一處理想的落腳之處,而衛娘子爲人隨和,雖視力不好,但在繡活上的造詣還在。宜兒早前跟着蔣菊芳,也沒少做繡活,她爲人沉穩,靜得下心,心思也靈巧,繡技本就不凡,而今再時時得衛娘子指點一二,幾日下來,是否掙錢不論,她的繡技到是突飛猛進,更上了一層!

租房的房東苟婆婆慈善,在生活上對宜兒多加照看,而繡樓東家衛娘子隨和,對宜兒也是青睞有加,宜兒到是越來越有些得心應手的感覺,這便在心裡再次回頭去考慮最初苟婆婆的那一席話,就有些意動,心想着要是不去江南,就留在宛縣,實際上到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轉眼上巳節到了,這一日又被稱作女兒節,又恰逢新帝登基的坎上,是以新帝頒下詔書,京師將舉行盛大的上巳燈會以示慶祝,着萬民休憩,舉國同樂!

京師的燈會像宜兒這種遠在宛縣的尋常百姓自然是沒有那一睹風采的福分,實際上,上巳節對別人是個狂歡的日子,而對於繡樓在說,卻是未必如此。

上巳節民間對女子的約束放鬆,養在深閨的富家千斤小姐都會在這一日出來登高踏青,所謂的男女大防在這一日也被特意的視而不見,是以衆多的公子閨秀都會將自己捯飭得富貴體面,呼朋喚友,共慶佳節。

是以很多富貴人家都提前在繡樓或是成衣鋪子訂做了新衣,以待這一日上身穿出,明風繡樓自然也接了些這種生意,不巧的是,清晨一大早,就有縣丞吳大人府上來人,說是之前爲吳小姐做的那套春衫出了點問題,早上吳小姐穿衣的時候才發現,這才吩咐了人急急的往繡樓來,希望繡樓能給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客戶都鬧上門來了,這事當然不能置之不聞,只是得天外樓的邀請,衛娘子前幾日便啓程去了北開,如今明風繡樓裡就只有宜兒等幾個繡娘,其他幾個繡娘一見繡活出了紕漏,而且還涉及到了官宦之家,個個都嚇白了臉,哪裡還有人出來應聲?

宜兒左右看了看,又想了想平日裡衛娘子對她的照拂,咬了咬牙,只得硬着頭皮站了出去,仔細的問了那春衫到底出了什麼紕漏,只是來的只是吳府的小廝,內院小姐們的事情他哪裡弄得清楚,迫於無奈,宜兒只得帶了繡盒,隨那小廝一道,往吳府而去。

(本章完)

第118章:煙羅裙第268章:驚喜第378章:做局第200章:真假第214章:預算輕簡第86章:杜柯第194章:真相?第316章:原委真相第188章:未央湖畔第213章:主事第305章:唐王第24章:瘟疫第280章:大婚第405章:西行第393章:憑啥第190章:鞦韆第179章:納采問名第297章:柔伊公主第370章:珠兒第363章:意外第9章:吳府第149章:宜藏館第147章:襄王府第81章:夢魘第138章:白鷺洲第139章:攜美出城第131章:搞錯對象第230章:生子第117章:品茶第378章:做局第5章:涉險第370章:珠兒第228章:產房第15章:人死燈滅第414章:商議第279章:踐行第383章:傷懷第190章:鞦韆第235章:大雜院第35章:請柬第40章:長者賜第268章:驚喜第77章:後覺第362章:人傷第107章 顧忌第115章:廟會第355章:不安第344章:博弈第49章:驚變第128章:掌嘴第206章:復得第145章:婁大第158章:雲大公子第383章:傷懷第111章:不速之客第186章:纏綿第254章:凹莊事了第145章:婁大第47章:惡事第120章:冷箭第276章:小包子來了第416章:重逢第351章:靜養第63章:知府千金第198章:巫蠱娃娃第57章:塵埃落定第336章:護短第114章:門路第192章:見人第293章:商議第5章:涉險第262章:真是通房?第253章:教人第396章:刑杖第380:幫工學徒第48章:人各有志第316章:原委真相第410章:生枝第307章:扶靈第140章:對牛彈琴第76章:酒後表白第374章:安置第412章:濟民大將軍第95章:喬府請宴第240章:初入瞿州第48章:人各有志第183章:論酒學針第270章:庫房失竊第410章:生枝第84章:鹽道衙門第259章:搬家瑣事第61章:戴府第293章:商議第34章:上門第155章:疑心第66章:垂釣第318章:明月集第276章:小包子來了第397章:立威
第118章:煙羅裙第268章:驚喜第378章:做局第200章:真假第214章:預算輕簡第86章:杜柯第194章:真相?第316章:原委真相第188章:未央湖畔第213章:主事第305章:唐王第24章:瘟疫第280章:大婚第405章:西行第393章:憑啥第190章:鞦韆第179章:納采問名第297章:柔伊公主第370章:珠兒第363章:意外第9章:吳府第149章:宜藏館第147章:襄王府第81章:夢魘第138章:白鷺洲第139章:攜美出城第131章:搞錯對象第230章:生子第117章:品茶第378章:做局第5章:涉險第370章:珠兒第228章:產房第15章:人死燈滅第414章:商議第279章:踐行第383章:傷懷第190章:鞦韆第235章:大雜院第35章:請柬第40章:長者賜第268章:驚喜第77章:後覺第362章:人傷第107章 顧忌第115章:廟會第355章:不安第344章:博弈第49章:驚變第128章:掌嘴第206章:復得第145章:婁大第158章:雲大公子第383章:傷懷第111章:不速之客第186章:纏綿第254章:凹莊事了第145章:婁大第47章:惡事第120章:冷箭第276章:小包子來了第416章:重逢第351章:靜養第63章:知府千金第198章:巫蠱娃娃第57章:塵埃落定第336章:護短第114章:門路第192章:見人第293章:商議第5章:涉險第262章:真是通房?第253章:教人第396章:刑杖第380:幫工學徒第48章:人各有志第316章:原委真相第410章:生枝第307章:扶靈第140章:對牛彈琴第76章:酒後表白第374章:安置第412章:濟民大將軍第95章:喬府請宴第240章:初入瞿州第48章:人各有志第183章:論酒學針第270章:庫房失竊第410章:生枝第84章:鹽道衙門第259章:搬家瑣事第61章:戴府第293章:商議第34章:上門第155章:疑心第66章:垂釣第318章:明月集第276章:小包子來了第397章: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