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洲哼着小曲,唱着歌,一路去的朝會,那東西看起來不像水泥,可粘合力絕無問題,可以用,這讓他大喜。
季春生一家住在王府,上朝也跟他一道,今日是小朝,只有朝廷大員纔有機會上朝。
雖說三品及其以上,但也有特殊,比如六部中戶部判部事和兵部判部事不用上,其餘四個不及三品,可都要來。
歸根結底,六部本該政事堂管,也就是宰相權力,可皇帝怕宰相一家獨大,爲分相權,就將兵部事務獨立出來成爲樞密院,而戶部事務也獨立出來成爲戶部司。
他和季春生都是騎馬,眉雪最近胖了血多,大概是京城的好日子慣的。
兩人騎馬趕往午門,中途還遇到德公,隔着車窗打了招呼。
太陽初升,衆人已到午門前,入了午門不得騎馬乘車,本來李星洲是郡王,能騎馬,不過他也不能丟下德公還有季春生,幾人下馬步行,一路上他問了德公很多。
都是些關於上朝規程,禮儀之類的東西,畢竟他可沒上過朝,要是出錯會鬧笑話。
就在他們小聲說話時,旁邊突然傳來聲音:“王爺早啊,平南王真是少年英雄,當世之傑啊,小小年紀平亂破賊,實乃國之棟樑,天下之福啊,下官早就想去拜會了,只是一直沒時間。”
李星洲一回頭,居然是個園滾滾的胖子,戶部使湯舟爲。
李星洲嘴角一扯,這傢伙兩面三刀的本事他可是見過,那表面功夫騙不了他,於是拱拱手道:“湯大人謬讚,愧不敢當。”
“如何不敢當,千人破十萬之衆,便是冠軍侯在世也難有如才威風啊!實在令老朽汗顏.......”胖老頭搓手笑道。
就在這時,又一人經過,大紅袍,繡有金絲蛟龍,白玉冠帶六流蘇,見了李星洲便看過來,只是微微皺眉,也沒說話,轉身就走,正是當今太子。
湯舟爲見到了,連忙作揖跟他們道別,然後肥胖的身體跑得飛快,不一會便追上前方的太子,隱約聽到“太子今天氣色不錯啊,英姿神武......”之類的話。
李星洲無語,見過牆頭草,但還真沒見過湯舟爲這胖子一眼無節操的牆頭草。
走了一會兒,他們遇到參知政事羽承安,還有一個他不認識的三十歲左右中年人。
雙方作揖,互相寒暄幾句,季春生趁機小聲告訴他,那年輕男子是鹽鐵司同知,羽承安的女婿。
衆人說着說着便說起他在南方的英勇事蹟,羽承安一頓誇讚,說得天花亂墜,他旁邊的年輕人也只得跟着誇讚起來。
話雖說得好聽,可聽得李星洲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因爲實在太過......
誇得好像他是衛青在世一般,不過有人誇那當然高興,伸手不打笑臉人,所以也笑着跟兩人辭別。
兩人一走,德公便嚴肅提醒他道:“他們說得確有八分真,但你也不可沾沾自喜,要知道你還年輕,前路漫漫,可不能一開始就自大昏頭。”
“知道了。”李星洲點頭,他當然不會,這點勝利確實值得高興,可他什麼大場面沒見過,自然也不會膨脹從而走向毀滅。
教訓確實比比皆是,年輕有爲,然後膨脹自大,然後毀了自己的人數不勝數,所以德公纔會爲他擔心吧。
不一會兒,走到長春大殿前時,工部的毛鸞也上來行禮,因爲只是小朝,路上官員不多。
毛鸞也說了許多,不過他在意的還是王府的大炮,上來就問李星洲很多神機大炮的問題。
這本來也不是什麼機密,因爲王府大炮最機密的核心在於材料,李星洲便跟他說起來,毛鸞越聽越入迷,到最後也感慨不已,說神機大炮當爲國之利器。
不過隨後神情又沮喪下來,看了德公一眼,憂心忡忡的說:“下官連日來入宮求見陛下,無非是想歷陳火器之必要和厲害,想讓陛下重視,加大對火器的研究改進,如此一來,說不定幾年之後,就能徹底擊敗遼人。可每次進宮陛下都有事不見,連陳奏表也毫無音訊。
上次大朝之時,好不容易在朝堂上說起,也被衆臣以奇技淫巧;禁軍早有突火槍,可根本無大用等理由駁回.....”
說到這,毛鸞嘆口氣:“下官位分卑微,也不如何是好,可又不想坐失如此良機,唉。”
德公點頭,六部是歸屬政事堂的,也就是說毛鸞的頂級上官就是德公,他這話其實也說給德公聽。
“此事並非老夫不作爲,我也見過陛下兩次,不過最近陛下似乎忙於研究聖賢之學,根本無暇理會。”德公道,他這算給毛鸞一個交代。
“聖賢之學?”毛鸞驚訝。
德公點頭:“大概都是聖人之言,儒學禮樂,還時常召見孟知葉、陳鈺之流的大儒論到。”衆人邊走邊說。
“陛下此時反而看那些幹嘛......”毛鸞不解:“我是說.......聖賢之學確實該學,可也......不是時候。”
德公眉頭緊皺,似乎想到什麼,但沒說話。
“皇上是不是看《孟子》?”李星洲問。
德公詫異,驚訝得瞪大眼睛,驚訝看向他:“看你小子也不像好聖賢書之人,居然能猜到!”
“哈哈哈,我可是當世大儒。”李星洲開玩笑道,心裡卻嘆氣,看來皇帝是真的有改言易說的心思.....
.......
說到改言易說,不得不說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也正是那時的思想碰撞,塑造了中國人特有的核心價值觀,從此之後,只要認同那些價值觀的人,都可以稱爲“中國人”,而無民族之分。
所以中國其實向來不是民族國家,而是文明國家,只要認同並融入中華文明的人,都可以稱爲中國人。
先秦百家中著名的有儒、法、道、墨等,最終結束亂世並被歷朝歷代沿用的是法家,而用於教化世人的是儒家,雖漢武之後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罷黜百家”只是後世儒生,特別是明清儒生爲提高儒家地位纔開始這麼說的,其實正如漢初用黃老之學治世一樣,漢武帝也只是以儒學治世,但沒有說其它家就不能發言,不能存在。還有很多家學說一直傳承,比如道家、法家就一直經久不息。
法家之所以經久不息,是因爲歷代王朝都是外儒內法,對外用儒家那套教化世人,對內用的是法家的嚴苛王法統治天下。
比如大名鼎鼎的“愚民”政策,很多不懂的人都說是酸腐儒生教的,是孔子教的,可其實它是法家的說法。
道家主張“愚民”同時也“愚君”,上下皆愚,就能回到不需要統治,不需要規則的自然狀態中,“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無爲則天下治矣。
而法家的出發點是“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嚴苛的王法來懲罰和約束,人本就是惡的,就需要愚民,渾渾噩噩的人最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