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

回到皇宮,負責政務的簡單、糜照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這一年來,簡無雙等復興社留守人員,對自己的兄長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很清楚,今上乃是英主,性格不是很溫和。當年乃是迫於形勢立了他做太子。在劉禪禪位以後,這位上臺,雙方能否有效的合作,說實在的,大家心裡都沒底。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位新皇上位後比劉禪好打交道多了:平時一般不管事,你需要他出面鎮場子的時候他一定不會推辭。非但如此,對於朝廷內那些因爲各種原因和復興社始終走不到一塊的人,這位皇帝還主動的進行勸解或者鎮壓。

自家老大可能和能夠召喚流星雨的大魔導師劉秀一樣,都是位面之子吧?這種性格的皇帝都能弄得服服帖帖。

其實,若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瞭解到幾千年後的歷史發展進程後,其所作所爲,應該也和現在的劉諶差不多吧?

“臣等拜見陛下。”

“衆卿免禮。嗯,現在全國的秋收陸續開始了。你們那邊有什麼需要朕去做的沒有?”

“臣等不敢,陛下主動到田間割麥,已經足以垂範全國。目前,雍涼二州各郡縣官員,均已約定,農忙的這十幾天,除必要的留守人員之外,其餘人等全部下鄉割麥。”

“善!農民辛苦一整年,最要緊的就是春耕和秋收的這兩段時間。今年的小麥收割期如此,一兩個月之後,益州那邊的稻穀收割,也是如此。”

“臣等領旨。”

“大司農,現在府庫內還有多少存糧啊?”

“回稟陛下,去年五月各軍出兵以前,長安、成都、漢中三大庫房內存糧三千三百萬石。經過一年的消耗,在上個月,已經降到了一千九百八十萬石。”

“什麼?”劉諶只是不管事,但不代表他什麼都不懂:作爲穿越者表明身份後的福利,他是現在除了關彝之外,唯一能夠進入大司馬府那棟獨棟小樓裡的人。在那棟樓裡,是穿越者穿越近二十年來,陸陸續續的寫下的回憶錄——其主要內容就是後世的發展軌跡、政治經濟學、科技樹等。

所以,這位皇帝現在的學問和見識猛漲。他當然知道庫存糧食低於兩千萬,若是這時候來個旱災蝗災的話,朝廷就難以爲繼。

“陛下,這也是沒有辦法。大司馬在本次東征前,一次性徵兵十七萬。這十七萬新兵的安家費就高達十七億,此外還有隨軍的民夫,徵調的異族人員、牲畜等,都要發錢。朝廷一下子放入市場的錢超過了二十五億……雖說發的都是錢,但是這些新兵的家人拿到錢後主要還是用來買糧食。爲了保證糧價穩定,我們不得不敞開供應糧食。所以,大軍還未開動,庫存就已經減少了四百多萬石。

戰事起後,潼關這邊還好。每月耗糧不過五萬石左右。幷州方向,在大司馬的主力方向,我軍糧道通過呂梁山維持後,每月耗糧高達三十五萬石。至於大將軍的幽州戰線,雖然兵力只有大司馬主力的三分之一,但由於路途遙遠,加上馬匹衆多,因此這每月耗糧也在二十萬石左右……如此算下來,一年時間,我國光是供應三支出徵兵團,也每月需要消耗存糧六十萬石。加上有些糧食在運輸途中被敵軍焚燬……一年下來,這三支兵團至少消耗了七百五十萬石糧食。然後再加上這一年留守兵團七萬餘人的消耗、朝廷官員的俸祿等。能夠在今年秋收開始前,還能有一千九百多萬石的庫存量,臣等只是覺得僥倖。”

僥倖什麼?當然是今年是個好年景,非但不用賑災,反而還可以收稅了。

“哎,朕明白了。大司農辛苦了。”

“不敢,臣等開始的計算過於樂觀。對糧道維持需要的耗費計算不準確。以爲光是憑藉庫存就能支應三年以上。這是臣等犯了大錯!”

“哎,事事難以預料啊,當初廟算的時候,我們可都沒有想到要去翻越呂梁山維持糧道啊。不過現在好了,西河糧道已經徹底打通。嗯,大司農,大司馬那一路每月糧耗已經下來了吧?”

“聖明無過陛下,現在西河糧道徹底打通,幷州一線每月糧耗已經降到了二十五萬石以下,加之今年的秋收應該很是不錯。臣等有信心在今年十月以後,重新把庫存恢復到兩千五百萬石以上。”

“甚善!”對糜照的計算表示了肯定後,劉諶轉身看向簡單:“長史主持徵兵,應該還很順利吧?”

“非常順利。四月大司馬的徵兵令發來,雖然碰上雍涼秋收逐漸開始,但國內百姓還是踊躍從軍。到現在,五萬新人已經徵召完畢。”

在這裡,簡單在國內徵召的,大多數是新徵隨軍民夫。而關彝需要的兵額,更多的是從以前的隨軍民夫裡徵召。畢竟,這些人跟着軍隊高強度的工作了一年,無論膽色還是紀律性,都比剛剛從農田裡找來的新人要強得多。

“長史這個以新換舊的方略很好,就這麼辦吧。大司馬有沒有說,這新徵的五萬人,他要加強到哪裡?”

“大司馬說,現在冀州、幷州的戰事都已經陷入僵局。接下來的局面,就是漢晉兩國國力的比拼。誰先撐不住誰就會主動進攻,然後就會露出破綻。那個時候,纔是決戰之時。所以,大司馬的意思是,這五萬人,還是先集中訓練比較好。呃,至於集訓的地點,爲了節約成本,臣等準備把他們安置在華陰。”

“嗯,可。說到華陰,前將軍那邊還好吧?是否需要補強?”

“陛下放心,華陰那個地方,已經被前將軍修築得滴水不漏。前將軍前幾日還來信說,只要陛下有信心,他還可以把守軍削減到五千人。仍然足夠保證華陰萬無一失。”

“呵呵呵,朕可不是司馬安世那個鼠輩,潼關城牆上掉了幾塊夯土就嚇得把十萬中軍放在洛陽一點都不敢動…….不過華陰畢竟是長安的唯一屏障,所以,兵力不用補強,也不要再減少了。”

“臣等遵命。”

“那麼東吳呢?”

說到這裡的時候,簡單和糜照都不屑的笑了起來:“陛下,吳狗那邊完全不用擔心。根據躬行前些時日的奏報,三萬會稽軍已經進入建寧郡,在躬行給他們找的一塊山間小盆地駐紮了下來。盆地的四周高地全都是孟家、李家的私兵。會稽人對此也是毫無異議。至於陸幼節率領的十二萬吳軍主力,呃,據聞,他們前些時日已經從舞陽縣北上。臣等估計,要麼永安,要麼涪陵。”

“嗯,永安被孫定烈經營得鐵桶一般,倒是不需要朕太過擔心。涪陵郡如何?”

“陛下,臣等昔年在涪陵郡深耕七年,對那裡再是瞭解不過。那個地方,一萬以上的軍隊進入後,糧道是無法長期支撐的。十二萬大軍敢全部進入,不需要我軍伏擊,只需大踏步後退就能拖死對方。若是陸幼節真的這麼犯傻,臣等纔是覺得慶幸之至!”

“善,諸位,現在局勢已經明瞭。鑑於晉國還有相當力量,我大漢無法將其迅速擊潰。現在,戰事陷入僵局,比拼的就是兩國的國力。昔年,秦趙決戰,雙方數十萬大軍在長平對峙三年。兩國都是咬牙堅持,史載兩國運送糧食的延綿道路上,盡是孩童和女子……最終,先撐不下去的趙國被迫換將求戰,結果基業損毀,只能坐等滅亡。今日,漢晉對峙之勢,與昔年秦趙之戰何其相似?朕已有覺悟,便是皇室都要節衣縮食,便是要朕砸鍋賣鐵,我們也一定要堅持下去。朕深信,最先倒下去的,一定是晉國!”

“陛下聖明!臣等必以此爲念,支撐前方將士的衣食。爲我大漢一統天下,傾盡全力!”

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餘波(三)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被荒草章推了……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六十八章 新鮮的血液(二)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二四八章 石苞的奮迅(二)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四三九章 東吳再出兵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五二八章 橫掃如卷席(三)(爲書友怎麼什麼暱稱都被使用了加更)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五二二章 長遠的佈局(三)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三二二章 詭異的建業(四)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五三六章 橫掃如卷席(十一)(爲書友“一串很長數字ID的書友”加更)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一九零章 大司馬很忙(一)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四九六章 不同的一代(二)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二一零章 羣鴉的盛宴(六)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三四一章 國家的未來(三)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三四四章 五原的商路(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四一七章 兵發蒲阪津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一三零章 誰敢比我慘(一)第四十六章 步家的黑手(二)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二八三章 關中大決戰(八)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三十二章 深耕涪陵郡(九)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十四章 尚書檯一日第三十八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二十九章 深耕涪陵郡(六)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
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餘波(三)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被荒草章推了……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六十八章 新鮮的血液(二)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二十五章 請皇帝代言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二四八章 石苞的奮迅(二)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四三九章 東吳再出兵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五二八章 橫掃如卷席(三)(爲書友怎麼什麼暱稱都被使用了加更)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五二二章 長遠的佈局(三)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三二二章 詭異的建業(四)第一五二章 戰爭與和平(八)第五三六章 橫掃如卷席(十一)(爲書友“一串很長數字ID的書友”加更)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一九零章 大司馬很忙(一)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四九六章 不同的一代(二)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二一零章 羣鴉的盛宴(六)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三四一章 國家的未來(三)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三四四章 五原的商路(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四一七章 兵發蒲阪津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一三零章 誰敢比我慘(一)第四十六章 步家的黑手(二)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二八三章 關中大決戰(八)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三十二章 深耕涪陵郡(九)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四五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十四章 尚書檯一日第三十八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二十九章 深耕涪陵郡(六)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