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

炎興二年二月十五,距離成都最遠的毛炅到達成都。至此,關彝的幕府班子搭建完成。

然後關彝根本不給毛炅接風洗宴的時間,直接召開了關氏大司馬府第一次工作會議。

“諸位能夠響應關彝的徵辟,足感盛情,關彝在此拜謝諸位。”

“不敢,能得到威震華夏的大司馬徵辟,是我等的榮幸。”

“各位,關彝做事,從來只重實務,不圖虛名。所以客氣的話不講了,我們直接進入正題。首先,我們互相認識一下。嗯,本官關彝,字子豐……本府的留府長史馬過馬改之現在還在巴東郡與東吳交涉俘虜置換的事情,未能回來。而這一位則是大司農糜照糜伯耀,他雖然不是大司馬府上的人,但今天的會議與他有關。因此彝請他列席。接下來,方伯……”

“喏!大司馬,諸位同僚。在下霍在,字方伯。現在覥顏位居大司馬府隨軍長史一職。如各位所知,家父乃是左將軍霍紹先。所以在出仕大司馬之前,某從未做過親民官,也未曾領軍作戰。所以以後還要請諸位同僚不吝賜教!”

“呃,諸位同僚,在下牽弘,字仲遠。如各位所知,在下是個曹魏,啊,不,是個僞魏的降將……”

在衆人的自我介紹完畢後,關彝說道:“承蒙陛下信任,准許關彝開府治事。本官深感責任重大,自接任以來,真真是寢食難安。因爲諸位以後都是大司馬府的主要官員,所以本官需要給諸位說說本官近幾年的打算。”

“本官計劃,未來五年之內,我大漢的主要政策是:休養生息,保境安民。只要僞魏或東吳不來犯我,我大漢五年內不得北伐!”

關彝此言一出,其他人還沒什麼,幾個益州籍的官員,特別是出身益州大族的杜軫、李驤、楊稷等人紛紛起身:“明公愛惜百姓,益州之福也。”

哎,還是益州之福而不是大漢之福麼?算了,觀念的轉變,不在一朝一夕,慢慢來吧。

“現在,司馬昭已經封王了。僞魏的國祚其實和司馬昭的壽命已經幾乎等同。只要司馬昭一死,僞魏必然被晉所取代。從這次司馬昭即使是在遭遇空前大敗的情況下也要強行上位來看,這老賊的壽命也沒有多久了。所以,不出五年,僞魏必亡。那時候,新興的晉國也急需穩定。所以短時間內,我大漢沒有外敵大舉進犯的隱憂。”

“明公所言極是。”

“所以我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來理順大漢內部的民事、兵事。本官也要先說明一下,本官是堅定支持北伐的。但本官認爲,北伐可行,但不可濫行。所以以後由本官親自主持的北伐,次數絕不會多。若是一次成功當然最好,即便不能一次成功,本官也在此承諾,以後只要本官執政,大漢的北伐,每五年最多一次!”

還是要北伐麼?不過還好,五年一次,不像姜維那樣五年八次。算啦,這些荊州人(元從派還是習慣性的被認爲是荊州人)要北伐是阻止不了的,只要節制點就好哪。

“爲了以後北伐能夠一舉成功,所以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必須要積累足夠的錢糧、士兵、甲仗。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要勤修內政,改善民生。這就是未來諸位的工作。爲了諸位將來的工作能夠有的放矢,所以本官對各位的任職有了一點想法。”

當然,關彝現在是什麼人?他客氣的說是一點想法,你不能以爲那真的只是一點想法。其實,那是決定。你執行就好了。

除開馬過、霍在和三位曹魏降將之外。關彝對這九位新幕僚的職務安排是這樣的。

作爲諸葛亮現在唯一的直系血脈後人,頂着滿門忠烈光環以及繼承了諸葛瞻蜀漢內無敵光環的諸葛京,擔任典學從事——教育部部長。當然,把諸葛京請入大司馬府,更多是向蜀漢的荊州派表現出一種姿態。十六歲的少年郎,你是不能指望他能有多少能力的。教育這一塊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是馬過親自主管。

清廉正直、辦事幹練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呂雅,擔任司聞令——情報局局長、輿情控制局局長。

持身以正,淡泊名利,但又重視君臣綱常的郤正,擔任都官從事——組織人事部部長。

當清官當到後世海瑞程度的常忌,自然擔任督郵從事——檢察院院長、反貪局局長。

出身益州世家大族,辦事幹練的杜軫,擔任考功從事——作爲官員,你貪污受賄當然不對,以後自然有常忌來收拾你。但是你不貪污的同時也不做事那也是不行的。以後每年大司馬府要對蜀漢所有地方官員進行考覈,相關指標完不成,自然是杜軫來收拾你。

同樣出身益州世家大族,精於算學的李驤,擔任度支從事——財政部部長。

長期生長在南中,善於和各個少數民族打交道,而且因爲馬忠的緣故,在南中有着極高威望的馬義,擔任理藩從事——民族事務部部長。

英勇豪邁,恪盡職守,而且善於統兵的毛炅,擔任兵曹從事——國防後勤保障部部長。

善於拉攏人心,同樣恪盡職守的楊稷,擔任內務從事——內政部部長。協調中央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大司馬府與皇宮、尚書檯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地方各郡之間的關係等等。

一方面,是關彝本身的威望。另一方面則是充分考慮到了各人的特長。還有就是這麼多的益州人是第一次進入蜀漢決策機關擔任職務——根本沒心思挑肥揀瘦。所以,關彝的諸多任命,非常順利的獲得了衆人的一致認同。

“職務分派已定,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工作了。本官從出知涪陵郡起就有一項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計算自己的家底。所以,這也是本次會議請大司農過來的原因。接下來,請伯耀爲我們報一報大漢現在的家底……”

“喏,大司馬,各位同僚。照剛剛接任大司農不久,看到我大漢現在的情形,也是觸目驚心啊。本官先跟大家念一念建興五年(西元227年,諸葛亮北伐前一年)的數據。”

“建興五年,大漢全國在冊民戶二十三萬戶,九十八萬口,兵十五萬。在冊田地兩千四百五十萬畝。當年賦稅,錢三億六千五百萬。糧食一百八十萬石。此外還有蜀錦等物資外銷的補貼,累計錢兩億五千萬,糧食六十五萬石。再加上鹽鐵獲利有三億……在開支軍費和官員俸祿後,當年財政結餘是錢一億六千萬,糧食六十三萬石。”

“接下來是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當年),全國在冊民戶三十一萬戶,一百一十六萬口,兵七萬。在冊田地三千零二十五萬畝。當年賦稅,錢三億三千二百萬,糧食二百五十八萬。蜀錦等外銷補貼是錢四億,糧食九十五萬石。鹽鐵獲利五億零二十萬……當年財政結餘是錢六億五千萬,糧食一百二十萬石。”

“最後是景耀六年(263年,曹魏伐蜀當年),全國在冊民戶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口,兵十萬零兩千。在冊田地兩千萬畝。當年賦稅,錢五億八千萬,糧食四百五十萬。蜀錦外銷補貼錢一億三千萬,糧食一百萬石,鹽鐵獲利十億七千萬……當年結餘,呃,沒有結餘,還拉了以前府庫的部分庫存……”

“諸位,聽完大司農的這一串數據,可曾想明白了什麼?”關彝語氣低沉的說道:“觸目驚心啊!我大漢自費大將軍遇刺之後,這國家的庶政簡直是以秤砣落地的速度在飛速墮落啊!”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建興五年,諸葛亮剛剛平定南中之亂,整個蜀漢從夷陵之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社會生產剛剛開始恢復。那時候每戶自耕農大約十畝地,每戶人家對朝廷的負擔是每年上繳1500錢和8石糧食。此外還要接受鹽政方面的盤剝。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涪陵郡這樣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稻田每畝的產量大約是五石。成都平原因爲有都江堰的保障,每畝畝產多一點,但因爲稻種的問題,所以也就七到八石左右。一個家庭三到五口人,種十畝田。一年的收穫大約是70石。

按照一石糧食在三國時代的售價是150錢左右的價格計算。也就是說,在諸葛亮時代,一戶人家,取箇中間值,那要交出60石糧食中的18石!

漢制,每石的重量大約等於現代的27公斤(也有一說是21公斤,本書全部按27公斤算)。也就是說,一戶人家,交完稅之後還剩下1134公斤糧食——這糧食不能全部拿來吃。要繼續賣出一部分換錢來買鹽(蜀漢的鹽政前文說過了,是徹頭徹尾的惡政),買布,買油……所以,蜀漢的老百姓在諸葛亮時代也是吃不飽的!

(當然,溫飽問題一直到了20世紀後期才解決。也不能說咱們的諸葛丞相做得差。實際上對比同時代的曹魏和東吳農民,蜀漢的農民算是不錯的了——至少只需要去找些野菜啥的就能湊合着過日子。一年到頭,還是敢吃幾頓白米飯的。)

到了費禕主政的時代,由於國家長達十多年沒有北伐,軍費降到了極低的水準。那個時候每戶自耕農平均也是10畝地。但每年上繳朝廷的則是1070錢和8石糧食。不光農民的負擔有效減輕不說,而且國家財政盈餘極高。

而到了前年呢?國家掌控的自耕農每戶的耕地已經不足10畝。而上繳的賦稅呢?2071錢和16石!

如果說諸葛亮時代差不多從農民身上拿走了三分之一,費禕時代是拿走四分之一,那麼景耀年間,就是從農民身上拿走三分之二!這樣的國家沒有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關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1、中國農科院《中國耕地》數據:東漢在公元105年時,全國在籍人口5400多萬。在籍耕地五億一千一百萬畝。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十畝。平均畝產132公斤。摺合漢代計量單位約4.9石。清朝達到了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最高峰,公元1753年,在籍人口一億八千萬餘,在籍耕地六億七千八百萬畝。人均耕地不足四畝。平均畝產184公斤。摺合漢代計量單位約6.9石。2、根據《地方財政研究》2011年第10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殷琛先生《論漢代軍事支出》一文的考證。東漢質帝元年(146年)全國收取田稅(十五稅一)三千四百六十五萬石,算賦和口賦加在一起是73億錢。此外還有關稅、商稅、戶稅、贖罪錢、賣官鬻爵錢等等沒有納入。

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四五七章 老驥不伏櫪(一)第一二二章 復興反擊戰(四)第七十九章 彈指三年間(二)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四四三章 幷州之會戰(四)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三二八章 西方的情報(一)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四一一章 惶恐的晉吳(二)(爲書友王映翔加更!)第五二八章 橫掃如卷席(三)(爲書友怎麼什麼暱稱都被使用了加更)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一三九章 復興殲滅戰(七)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七十二章 開始暴兵吧(一)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三)第三十五章 蝴蝶的翅膀(一)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一六三章 抄家進行時(一)第三一六章 河套征伐戰(三)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四七零章 大陸澤之戰(五)第一四七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進軍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六十三章 原來是這樣第五一三章 碾壓的快感(四)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七十章 佈局江陽郡(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六九章 大陸澤之戰(四)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五零五章 小衛求學記(四)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二六一章 異樣的春耕(一)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三十五章 蝴蝶的翅膀(一)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
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四五七章 老驥不伏櫪(一)第一二二章 復興反擊戰(四)第七十九章 彈指三年間(二)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二四五章 街亭爭奪戰(五)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四四三章 幷州之會戰(四)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三二八章 西方的情報(一)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三零六章 戰後的餘波(六)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四一一章 惶恐的晉吳(二)(爲書友王映翔加更!)第五二八章 橫掃如卷席(三)(爲書友怎麼什麼暱稱都被使用了加更)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一三九章 復興殲滅戰(七)第四六一章 君臣一心否(二)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七十二章 開始暴兵吧(一)第二四七章 石苞的奮迅(一)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三)第三十五章 蝴蝶的翅膀(一)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一六三章 抄家進行時(一)第三一六章 河套征伐戰(三)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二二七章 北伐的廟算(三)第四七零章 大陸澤之戰(五)第一四七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進軍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六十三章 原來是這樣第五一三章 碾壓的快感(四)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七十章 佈局江陽郡(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六九章 大陸澤之戰(四)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五零五章 小衛求學記(四)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二六一章 異樣的春耕(一)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擊(一)第三十五章 蝴蝶的翅膀(一)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