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

除了對中央機構進行重新調整,對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進行側重修改,以及任命各級官長之外。劉諶還發布了另外幾道命令。

第三道命令:建立軍銜制度令。

軍銜的意義有多大就不必多說了。在平日裡,他是軍人的榮譽和待遇保障。有序的軍銜晉升,可以有效的打破世家子啥都不懂,直接憑着身份和血緣就空降到各種將軍的位置上。以此給了寒門子弟通過努力作戰、忠勤服役以出人頭地的通道。

而在戰場之上,軍銜的意義更加明顯:軍隊經過作戰,總有編制徹底打亂的時候。這時候聚集在一起的一羣士兵以誰爲首繼續作戰?當然是人羣裡軍銜最高的人。

在這裡,鑑於這個時代文盲佔了大多數,而且能夠進入五丈原學院唸書的更是極少數。所以關彝並沒有制定官、兵分開的制度:即後世那種軍校出來是軍官,徵召入役的是士兵的基本制度。關彝是沒有采用的。

他這套軍銜制度,只是規定了不同的起點和考覈方法。但是士兵通過長時間服役和優良的表現,逐漸的晉升到軍官,纔是未來大漢軍官晉升的主流。

具體點來說是這樣的。

首先是軍銜與職務的對應關係:

最高軍銜:元帥。一般授予大司馬(大都督),以及立下較大戰功或者資歷足夠的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等。

上將: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功勳卓著的四方將軍、四徵將軍。

中將:四方將軍、四徵將軍,功勳、資歷都較突出的四鎮將軍以及安漢將軍、輔漢將軍這種特殊的雜號將軍。

少將:四鎮將軍、資深雜號將軍。

准將:普通雜號將軍、表現特別優異的中郎將。

上校:中郎將

中校:高年資或者功勳校尉

少校:普通校尉、資深司馬

上尉:司馬、軍侯

中尉:軍侯、曲長

少尉:屯長,另外五丈原學院畢業生一旦畢業立即獲得少尉軍銜。

士兵方面,從低到高分爲新兵、執戟士、執銳士、破陣士四級。

以上軍銜,按照規定三年一考(士兵是一年一考),考覈通過便可晉升。晉升之後除了肩章、服飾變化之外,更多的是俸祿的上漲和後續職務的升遷。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提升和自我軍人身份的認同。

當然,雖說破陣士與少尉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鴻溝。但是你從一個士兵升級爲軍官,那就有了指揮的職責。要做指揮,你不識字,看不懂上峰傳來的命令。腦袋愚笨,無論怎麼學習都記不住旗號的意義……那這個軍官你還是做不了的。

但是呢,你雖然文化不行。卻是一個英勇殺敵的好兵。那這樣的士兵雖然不能做軍官,但卻可以做兵王。所以,破陣士之上,還有各級軍士長的軍銜。總之,一級軍士長的待遇可以和少將敵體。也算不虧待這樣的特殊人才了。

第四道命令:殖產興業令。

這是爲了在將來對世家大族動手時,避免世家大族利益受損太多,又找不到新的生髮門路,只能拼死頑抗的情況出現。而專門提前發佈的一道命令。

具體內容是:

其一,劃定新成立的大雍州爲國家手工業基地和未來的工業作坊基地。在這個區域內從事各類產業,在稅收上有着極大的優厚補貼。

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要人爲的催生出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工業中心。以此加強中央政府的力量和對周邊區域的吸引力,防止後面的分裂主意擡頭。

用後世朱爾典形容民國亂世局面的話就是:中國沒有成套重工業,更沒有全國性的重工業中心,所以軍閥要獨立於中央之外生存變得非常容易。

所以關彝和劉諶一開始就說明:組建大雍州(陝西南部,河南大部以及山西內蒙古礦產集中部,這是漢末三國時代華夏最精華的區域),在大雍州里不分封任何諸侯,並且把各種產業都儘可能的集中到這裡。

其二,開放部分民生用品,如肥皂、蠟燭、高度酒、牙膏、牙刷等的生產技術。歡迎各個世家投資並在大雍州之內建廠。

其三,推廣油菜花、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並無償提供榨油、製糖技術——未來我是要清查戶稅,清理隱藏人口的。你世家的利益肯定受損,但是呢,你可以改種經濟作物嘛。世家有土地,有人才,有知識,有銷路。改種經濟作物,獲得的收益不比以前種糧食少啊。

至於糧食問題,嗨,那是自耕農的事情。以關大司馬的性格,未來關東八州清查戶稅完成後,季漢十一州的人口是必須上千萬的。那時候有的是農民納糧完稅——再說了,現在你們世家的土地大都用來種糧食,國家又能從你們手裡收到幾石?所以你們改種經濟作物,在自身收益得到提高的同時。國家的糧食儲備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其四,修改商稅。商稅的抽取,只收起運稅和落地稅兩項。根據貨物種類不同,抽取的商稅大約是貨物本身價值的20%到50%。其餘路途關卡一律取消——各地地方官爲了地方財政寬裕一點,日子好過一點,必定拼命的善待商人。

其五,控鐵令。這裡的鐵是泛稱,其實指代的是一切金屬。這道命令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掌控一切金屬礦區,嚴禁私人開採,更不允許掌控礦場:未來,像復興社這樣的國策集團,在利用民生輕工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後,必須要向重工業進軍。

其五,築路令。國家將在農閒時節,組織各地百姓修整道路,以長安、雒陽、成都三城爲中心,花三十到五十年時間,儘量的把各郡郡治所在用水泥道路鏈接起來。如此,商業繁盛纔有基本的保障。

當然,以上的四道聖旨,其震撼度和後面這一項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了。

西元274年十二月十五日,劉諶、關彝、李密聯合署名,頒佈了劃時代的《大漢憲章》。

在這部國家大憲裡,從法律意義對國家、民族、皇帝、皇位傳承、國家機構、地方組織、國人的權利和義務都做了一個綱領性的規定或者指導意見。

這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漢族的概念。

《大漢憲章》詳細說明,漢族之名,根源於漢朝。漢朝之名,源於高皇帝當年被封爲漢王。而漢王之所以爲漢王,是因爲封地在漢中。而漢中之得名,是因爲漢江。漢江之得名,乃是因爲在遠古時代,古代先賢就注意到:長江、黃河都是西東流向,而漢江卻是南北流向並溝通黃河長江。所以,古人把這條南北流向的大江稱爲漢江,就是以此指代天空中浩瀚的銀河。(詩經: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故而,漢者,瀚也。漢族者,銀河一族,浩瀚之族,無垠之族,永恆之族。

《皇漢憲章》之下,還有《大漢民法》、《大漢刑法》、《大漢訴訟法》等汲取了羅馬法、波斯法的精華,並結合本國本族實際,在各國學者的努力下,耗時三年才修訂完畢的各類法律法規。至此,李密這位最高法院第一任最高法官,才變得名副其實。

在以上這些劃時代的指令之後,還有一道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卻讓關東世家心驚肉跳的聖旨:凡是今年有人在九品中正制中被評選爲中中及以上的,其人所在家族的族長,于歸元四年三月五日,到長安城內集會!

感謝天山唐門書友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

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章 求知涪陵郡(一)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五)第九十七章 鍾會的運氣(三)第四五零章 將軍馬下亡(二)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舉(二)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四五五章 焦點是冀州第二七八章 關中大決戰(三)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四一一章 惶恐的晉吳(二)(爲書友王映翔加更!)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四零九章 改元求一統(二)(爲書友逐日2005加更!)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二九三章 晉國有新銳(二)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二八章 復興反擊戰(十)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五一章 戰爭與和平(七)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四二章 幷州之會戰(三)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一二五章 復興反擊戰(七)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二八二章 關中大決戰(七)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
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三八七章 局面的反轉(二)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章 求知涪陵郡(一)第四三八章 會戰之前奏(四)第一六零章 權力的遊戲(四)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五)第九十七章 鍾會的運氣(三)第四五零章 將軍馬下亡(二)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舉(二)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頭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二八五章 關中大決戰(十)第四五五章 焦點是冀州第二七八章 關中大決戰(三)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四一一章 惶恐的晉吳(二)(爲書友王映翔加更!)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四零九章 改元求一統(二)(爲書友逐日2005加更!)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二九三章 晉國有新銳(二)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二八章 復興反擊戰(十)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五一章 戰爭與和平(七)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四二章 幷州之會戰(三)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一二五章 復興反擊戰(七)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一九八章 真彩雲之南(二)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五十章 真正的初陣(二)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二八二章 關中大決戰(七)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