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真從門外叫來內侍,皇帝當即對內侍道:“傳朕口諭,讓諸葛丞相一行人,日夜兼程,速速到永安宮來!”內侍領了旨意,便出門去了。
皇帝對楊真道:“子淵,你說朕起兵伐吳,對不對?”
楊真道:“陛下,微臣不敢妄論!”
皇帝道:“你大膽的說吧,朕赦你無罪!”
楊真道:“回陛下!楊真此論,只是自己的看法,陛下也權且聽聽便是,登不上大雅之堂,有過之處還望陛下恕罪!”
皇帝道:“說吧!朕洗耳恭聽!”
“陛下東征伐吳,全是義氣所致,只因吳軍殺了關、張兩位將軍。關、張兩位將軍,與陛下情同手足,兄弟被殺,當兄長的又怎麼能不會氣氛,怎麼能會不去報仇!所以,陛下東征,在這個原因上無錯!只不過……”楊真突然停了下來,不敢再說。
皇帝問道:“只不過什麼?你且說來,朕早已經有言在先,就算你抨擊朕,也是無罪!”
楊真道:“陛下!那子淵就說了!”
“但說無妨!”皇帝懇切地道。
楊真接着道:“陛下,其實微臣想說,陛下伐吳名義上是爲了報仇,其目的卻是想借此機會滅吳。”
皇帝突然咳嗽了兩聲,指着楊真道:“你,你接着說!”
楊真雖然年輕,可在家時,也曾讀過詩書,懂得一些道理,此時他的話一語中的,卻讓皇帝大吃一驚,皇帝只當他是個武卒,卻也不曾想他能看破皇帝的意思。楊真接着道:“陛下伐吳,士氣正盛,卻不想會一敗塗地,國中賢臣良將死傷過半,此陛下所錯也!”
皇帝聽了,突然哈哈大笑道:“好!朕自從回國以來,從未有人說出此番話來,朕有錯,可朕也有恨!”
楊真問道:“陛下所恨何事?”
皇帝道:“朕所恨者,孔明也!”
楊真大驚道:“諸葛丞相?”
皇帝點了點頭,道:“恩!朕只恨他明明知道朕伐吳的真實意圖,卻一味相勸阻止朕出兵,若他當時義無反顧的同意朕的出兵,並且跟隨朕一起出徵,朕也不至於有此敗!”
楊真聽了,道:“陛下,事情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想了。”
皇帝道:“恩,子淵,你也累了,去休息下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楊真“諾”了一聲,隨後退出寢宮。
楊真出了寢宮,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去休息了,睡了兩個時辰,便又起來了,準備去皇帝的寢宮。剛一開門,楊真便看見一個人背立在門前,那人聽見門開了的聲音,便轉過了身子,向楊真拱手道:“楊都尉!”
楊真認得此人,這人正是身爲安遠將軍的馬謖。楊真當即叩拜道:“末將楊真叩見馬將軍!”
馬謖道:“楊都尉不必多禮!我只是有些事情想問問你罷了!”
楊真道:“有什麼事情,馬將軍儘管問,楊真知無不言!”
馬謖道:“楊都尉,你日夜陪伴在陛下身邊,陛下身體可好?”
楊真道:“回馬將軍話,陛下的身體可是不如以前了,如今病得厲害,白天經常咳嗽,夜裡還常常做噩夢,每日都要吃大量的藥。”
馬謖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楊都尉,那你快去伺候陛下吧!”
楊真感到馬謖很是奇怪,但也沒有多想,當下便關上房門,告別馬謖,去皇帝的寢宮了。
又過了三天,國都來的大臣們依然沒有到,皇帝可不是那麼樂觀,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咳嗽的一天比一天厲害。楊真整日伺候在皇帝身邊,片刻不離,親自爲皇帝喂藥、端茶餵飯,就連皇帝的屎尿,楊真也一併伺候着,生怕皇帝哪裡不舒服。楊真對待皇帝,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這讓他在這個年邁體衰,即將駕鶴的皇帝身上找到一點父親的影子。
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起於亂世,征戰多年,到了中年,纔有了一個兒子,孩子自從出生後,他從來沒有和孩子在一起待過一段時間,動亂的時局,讓他忘記了應有的孩子。到了晚年,孩子大了,可他在孩子的身上找不出一點父親的影子,看着楊真忙碌的身影,皇帝在他的身子找到了一種當父親的快慰。也許是臨死時的寂寞,皇帝每天都會給楊真講他過去的事情,講他的一生,同時也講述了他對戰爭的一些看法。這些話,讓楊真聽了受益匪淺。
這日,皇帝還在給楊真講述着入川戰爭,講着講着,皇帝突然停住了,他不敢再講下去,因爲楊真的父親楊懷便是死在這場戰爭中,他望着聽得津津有味的楊真,說道:“子淵,這段不好聽,功勞都讓丞相佔了,朕給你講點別的!”
楊真點了點頭,耐心地聽着皇帝給他講述着赤壁之戰。
等到皇帝講完了,楊真端上一碗藥來,對皇帝道:“陛下,該吃藥了!”
皇帝吃完了藥,對楊真道:“子淵,這些天來,你和朕一直相處的非常好。朕自知自己的身體不好,即將不久於人世,趁着朕還在世,你有什麼要求嗎?”
楊真搖了搖,道:“子淵無任何要求!”
皇帝從龍榻裡側拿出一塊金牌來,對楊真道:“子淵,你認識這個牌子嗎?”
楊真搖了搖頭,皇帝道:“這枚金牌,是朕命工匠所鑄,共有兩枚,朕準備賞賜給你一枚。在朕百年之後,你若有生命之虞,持此金牌,可免一死!”
皇帝將金牌遞給楊真,楊真接過金牌,看了一眼,只見金牌上赫然寫着兩個鎏金大字“免死”,楊真知道這是莫大的殊榮,連忙跪地道:“多謝陛下隆恩!”
皇帝道:“楊真,你起來吧!”
楊真剛站起來,便聽見一個內侍在外奏道:“陛下!諸葛丞相一行人,已經到了,正在宮外候旨!”
皇帝道:“終於來了!”
楊真心中卻是七上八下,因爲他們一到,也就意味着皇帝交給他的任務就快要實行了,他非常擔心。皇帝似乎看出了楊真的心思,便對楊真道:“子淵,莫要緊張,一切平淡對待,萬一真不如朕所想,還希望你不要手下留情!”
楊真點了點頭,皇帝對內侍道:“傳!”
皇帝依然躺在龍榻上,楊真緊握着鋼刀站立在皇帝的身邊,看見從門外率先走進來了一個人,那人面白如玉,頭戴黑漆高冠,身穿黑色長袍,腰繫一根黑玉錦帶,手拿一把黑毛羽扇,身後跟着便走進兩列人來,文武各站一列,跟隨着那人而來。那人一映入眼簾,楊真便已經知道他便是當朝丞相諸葛亮。
衆人紛紛走了進來,一起跪在地上,高呼道:“陛下萬歲,萬萬歲!”
皇帝道:“平身!”
衆人站起身來,只見皇帝手向外一伸,口中喊道:“丞相!”
諸葛亮當下便走到了皇帝的身邊,雙手握住皇帝的手,道:“陛下龍體欠安,還需多多保重纔是!”
皇帝道:“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丞相就不用再說客套話了,朕日夜夢見二弟三弟,看來是他們想朕想的緊了。”
諸葛亮當下垂哭道:“陛下!”
衆位大臣聽到此話,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楊真站立在皇帝和諸葛亮的身邊,也落下淚。皇帝聽到哭聲,道:“衆位愛卿不必如此傷懷,朕也是早登極樂!”皇帝環視了羣臣,見大臣們都來了,道:“好好好,你們都來了,朕等你們許久了。趁朕現在還有口氣,有些事情必須交代清楚。”
諸葛亮道:“陛下請下旨!”
皇帝道:“朕死之後,太子即位,丞相統領全國軍政,尚書令李嚴副之。”說完咳嗽了幾聲,楊真連忙用手去拍,不想皇帝咳得厲害,竟然咳出血來。諸葛亮當時便道:“傳太醫!”
皇帝搖了搖手,道:“朕每日飲藥,病入膏肓,如今已無藥可救,丞相不必再傳太醫。朕自桃園結義,與關張二弟情同手足,起於亂世,雖常常失敗,但朕信念不敗。自得丞相後,所戰必克,終得一片江山,稱的皇帝。朕的智力不足,不納丞相的勸言,出兵伐吳,自取其敗。如今悔恨成疾,死在旦夕。但是,太子愚鈍,不能掌控全國,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諸葛亮哭泣道:“陛下!臣已經明白了陛下得心思。”
皇帝眼中含淚,又環視了一遍羣臣,見趙雲、陳到在,便喚道:“子龍,叔至!”
二人早已經淚流滿面,聽到皇帝呼喚,當即過去跪在了龍榻前,同時叫道:“陛下!”
皇帝道:“朕征戰多年,所幸得到兩位忠義之士,多次護衛朕於危難之際,朕死之後,還望二位多多保重。”
趙雲陳到已經哭的一塌糊塗,霎時間,二人征戰沙場護衛在皇帝左右的畫面涌上眼前。皇帝在羣臣中看到了馬謖,也看到了魏延,他動了動嘴脣,想說些什麼,卻始終沒有說出話來。良久,皇帝道:“羣臣暫且退下,我與丞相有話要說!”
這話一說來,楊真突然感到莫名的緊張,他看了一眼諸葛亮,手緊緊地握住系在腰間的鋼刀。
羣臣退去,就連內侍也一併讓皇帝趕了出去,整個房間內,只剩下皇帝、諸葛亮和楊真三個人!只聽皇帝道:“丞相觀馬謖之才如何?”
諸葛亮答道:“此人堪稱當世之人才,陛下爲何會發此問?”
皇帝搖了搖頭,道:“丞相,朕臨死之際,有一言相告,還望丞相謹記!”
諸葛亮道:“陛下請講,亮必定謹記於胸!”
皇帝道:“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還望丞相深察之。”
諸葛亮道:“臣已經記住,陛下還有何吩咐?”
皇帝道:“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爲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諸葛亮道:“此臣必盡之道也!陛下儘管放心!”
皇帝突然拉住諸葛亮的手,顯得很是用力,道:“以丞相的才華,可比是十個曹丕,必定能夠安邦定國,統一天下。太子愚鈍,若丞相感到可疑輔佐,便請輔佐,若感到不可輔佐,丞相便可取而代之,自爲成都之主。”
楊真此時異常緊張,直等到諸葛亮的回答,左手緊握鋼刀,右手已經握住刀柄,背上冷汗不止。
諸葛亮聽到皇帝此話,當即下跪,一身冷汗盡出,大哭道:“臣自從跟隨陛下,無半點私心雜念,陛下將太子和國家託付給臣,臣又怎麼敢不盡力輔佐,若陛下不信,臣當即便可撞死柱上,一表心跡。”說完,只見諸葛亮站起身來,頭朝不遠處的柱子上撞去。
皇帝大喊了一聲:“楊真!”
只見楊真一個箭步躥了過去,挺身擋在柱子前面,諸葛亮一頭撞在了楊真胸口。楊真感到胸口一陣生疼,隨手抓住諸葛亮,拉到皇帝面前,道:“丞相何必如此!”
皇帝道:“丞相,朕並不是猜疑你!丞相儘管寬心!”
諸葛亮哭泣道:“陛下!臣縱使有千萬個膽,也不敢謀反,還望陛下明察!”
楊真此時長舒了一口氣,看着皇帝和諸葛丞相,他的精神頓時鬆懈了下來,站在了皇帝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