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焦四之盜
劉浪聽到這兒說,沒有想到,中醫有望,聞,問,切,這盜墓竟然也有。任教授說,這並不奇怪,我再聽聽下面的,那是更高一級的。
在《清稗類鈔·盜賊類》有“焦四以盜墓致富”披露了盜墓的技巧:”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爲業。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現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衆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焦喜曰:得之矣......
這個焦四不愧是個盜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盜墓人都會的分辨土質、土色的本領,還善於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幫他尋找墳墓的所在。給力文學網比如“雷電”,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盜墓,他讓跟他盜墓的人分別站在四個不同的方位,雨過後,東邊的人跑過來說,剛纔打雷的時候,聽到他哪個方位的地下有隱隱的聲音想應和。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裡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當大雷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共鳴,聽起來好像是地下有東西和雷聲相應和了。
中國現代意義上、由國家發起的、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考古發掘”活動還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發掘工作與其說是“發掘”,倒不如說是“盜墓實錄”。因爲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盜墓者的那一套,沒有“自己的”東西。
真正的民間盜墓者受各種限制,他不可能帶着雷達去盜墓,連個洛陽鏟還得想辦法拆開“藏起來”,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絕招。他要想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要想各種辦法,有些是很精妙的。下面就講述整個盜墓的過程。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關。 土有“熟土”、“活土”。
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裡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時代的墓葬。
在探墓時,可以先用探條去探,根據手上的感覺去“感覺”是不是有墓;待確定以後就下鏟,比如:一鏟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後看深度和鏟子上帶出來的東西,深度也是個標誌,帶出來的東西上有木屑、有硃砂、有坑灰等等,這都是特點;然後,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就是定座標。左邊打一個,打了十米沒有打到,那就是“過了”,再回頭往右邊一點繼續打,以此類推,一個個的點連起來,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狀了。然後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