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掘丘一行
也正因如此,洛陽盜墓之風自古盛行,而歷代盜墓者也是能人輩出。(看小說去www.kxs7.com最快更新)關於洛陽鏟的由來,洛陽流傳着這樣的故事: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農民叫李鴨子,從小就以盜墓爲生,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間有一天,他到十幾裡外的孟津縣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雙方見面打個招呼,他見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直的小圓坑,以便‘插’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地下一戳,提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這傢伙比鐵杴挖盜‘洞’輕巧靈便,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利於判斷地下不同地層情況。(www.kxs7.com)於是他找了張紙,貼着鏟夾畫出一張原大圖樣,回家後馬上找鐵匠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以後其他盜墓者紛紛仿效,於是得到廣泛“推廣”。?洛陽鏟因爲是要做爲挖掘探‘洞’、採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約和現在的石油勘探、地質取樣相似,故而鏟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圓筒形,類似於瓦筒狀,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見的一種兇器管兒‘插’。
“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洛陽鏟雖然看似半圓,其實形狀是不圓也不扁,最關鍵的是成型時弧度的打造,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會帶不上土。(www.kxs7.com最快更新)不僅如此,洛陽鏟在製作工藝上更爲複雜,通常製造一把小鏟需要經過製坯、煅燒、熱處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製。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陽鏟打製完畢,再裝上富有韌‘性’的臘木杆並且接上特製的繩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處,鏟子提起之後,鏟頭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再有更厲害的,就是‘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爲‘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爲‘摸’金校尉。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爲‘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只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只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爲‘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