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鼎六簋
周代不僅因襲了商代的棺槨形制,以木製棺槨作爲主要的葬具,而且在商代的基礎上,更加完備,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棺槨制度。(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更新最快最穩定)據獻記載,周代的棺槨制度有嚴格的等級。但關於具體的制度,獻記載各有不同。如《禮記.檀弓上》記載:“天子之棺四重”,鄭玄注:“諸公三重,諸侯兩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而《莊子.雜篇.天子》則雲:“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禮論》說:“天子棺槨十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目前西周王陵尚未發現。周天子的墓葬是否使用四重棺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發現的諸侯王的墓葬來看,基本上是符合鄭玄所注的棺槨制度。(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更新最快最穩定)在三門峽虢國墓地,考古工作者發現了M2001和M2009兩座屬於虢國國君的墓葬。其中M2001系一代國君虢季的墓葬,M2009據出土銅器銘分析爲國國君虢仲的墓葬。這兩座墓葬均使用了重棺單槨。如果依鄭玄“諸侯兩重,大夫一重,士不重”的註釋,單棺爲不重,一棺一槨爲一重,兩棺一槨爲兩重,可以理解爲諸侯“二棺一槨”,大夫“一棺一槨”,“士單棺”,這樣考古發現的虢國棺槨制度正符合《禮記》的記載。另外,在虢國墓地第一次發掘的 M1052號墓,據其內出土的“虢太子徒戈”,知其爲太子墓,太子使用的是重槨單棺,大體上亦符合“諸侯兩重”的葬制。而發掘的M2011,是一座九鼎墓,墓中隨葬的一件銅斧上鑄有“太子車斧”銘,同樣是一座太子墓,使用的是單棺單棺,與“諸侯兩重”的葬制不合。
從平頂山應國墓地的情況來看,應國墓地M1據出土的五鼎六簋的組合推測,屬於大夫一級的墓葬,其所使用的葬具爲單棺單棺;M95是另一座應國貴族墓葬,同樣爲單棺單棺。應國墓地是具有族墳墓特徵的公墓區,葬具大多爲單棺單棺,表明這裡正是一處應國貴族的墓地。儘管還沒有發現諸侯王的墓葬,但從大量的貴族墓來看,是符合西周的棺槨制度的。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反映在棺槨制度上,並不是全按照周禮來使用棺槨葬具。一般的大型墓,也就是在貴族墓中多出現兩棺一槨的葬制。而在中小型墓葬中,多爲一棺一槨或有棺無槨,這是中小貴族或平民階層所普遍使用的葬具。僅極個別的中型墓內使用兩棺一槨。如1983年在東周王城東牆外發掘的18座中小型東周墓葬,1座爲兩棺一槨,8座爲單棺單棺,7座單棺無槨,另有一座洞室墓,內置單棺。其中的一座重棺單棺墓,是在槨室內並列兩具棺木,爲夫妻合葬墓。
1975年在東周王城北牆外清理的一座春秋晚期墓,是一座與申伯氏或申之伯氏有關的貴族墓,使用的葬具爲兩棺一槨。
在淅川下寺發掘的楚國貴族墓地,其中的M1、M2、M3,均系楚國貴族的墓地,葬具都使用了兩棺一槨。當然,在大量發掘的東周墓葬內,有棺無槨和無棺無槨的小型墓仍佔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