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天開青雲器】

“農桑監……太醫館……”

劉賢喃喃自語,並未立刻給出衝動的回覆,而是冷靜沉着地思考。

裴越亦不着急,被加封爲國公之後,他在朝中的地位愈發穩固,而且他與劉賢之間的關係極其親近,連莫蒿禮和洛庭等人都無法相比。

縱如此,他在謀劃大局的時候依然小心翼翼。

治大國如烹小鮮,兼之他的目標是要削弱皇權,改變世人心中根深蒂固忠君爲上的想法,這便需要社會生產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力發展教育和不斷開啓民智纔有可能實現他的願景。

簡而言之,在一個普羅大衆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的時代,強行推動制度的變革只會造成社會結構的崩塌,說到底那只是徒有表象的空中樓閣,外面看着華麗實則一碰就碎。

故此,在祥雲號的觸角已經深入大梁各地的今時今日,裴越也沒有想過直接推翻皇帝的存在。正如他先前對穀梁所言,他理想中的大梁社會屬於開明的帝制,其實便是興起於前世地球上十七世紀中葉的開明專制主義。

而在《論書》的第三冊中,林清源亦曾隱晦地反思過這個問題。

這位先行者謀求的是一步到位,自上而下進行變革,藉助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大梁初立百廢待興的時機,建立太史臺閣負責修訂律法,以東西兩府分掌軍政之權,又以監察院監督君臣和太史臺閣。這是一套簡易版的虛君實相制度,爲了能夠順利施行,他保留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應官衙主官的任免權力都在皇帝手中。

但是,林清源仍舊高估了自身對高祖皇帝的影響力,也低估了這個世界原有的慣性,他沒有看到理想實現的那一天,甚至來不及將這本《論書》寫完便溘然長逝。

死因難以論定。

參考前人的得失與遺憾,裴越花費很長時間理清自己的思路,決定從提升社會生產力入手,核心點不是貿然對王朝制度和官僚體系進行超越時代的升級,而是在現有框架下擴充朝廷這架機器的功能,然後再不斷優化它的運轉效率。

方纔向皇帝建言增設的兩個衙門便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經過長時間的沉思之後,劉賢緩緩道:“朕大致明白你所言太醫館的職責,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如果要在下面各州府以朝廷的名義修建醫館,

即便戶部能夠拿出足夠的銀子,朕也找不到那麼多郎中坐診。”

裴越沉靜地道:“陛下,臣建議設立的太醫館不僅僅是爲了行醫治病。”

劉賢道:“願聞其詳。”

裴越不疾不徐地道:“臣認爲,太醫館可分爲御醫局、御藥局、國醫監、養濟院。御醫局主要承擔如今太醫的職責,即爲宮中貴人看病。御藥局則負責以朝廷的名義統一採購藥材,一方面可以在各州府設立鋪面低價售賣,另一方面爲養濟院提供用度。至於養濟院,便是陛下所言爲百姓看病診治的衙門,既然短時間內缺少足夠的大夫,臣建議剛開始僅在各州府城設立。”

他頓了一頓,溫言道:“所謂國醫監,陛下可以將其視作類似於國子監和太學的所在,只不過這裡教出來的皆是具備一定能力的醫者。方纔陛下說到郎中太少,究其原因便是朝廷不承認他們的地位。宮中這些太醫倒是有品級,可對於絕大多數世人來說,行醫救人如何比得上讀書考科舉?再者,醫者大多敝帚自珍,講究父傳子子傳孫家學淵源,一般不會將醫術傳授給旁人。”

劉賢頷首道:“朕明白了。”

裴越繼續說道:“只要朝廷認可國醫監的地位,並且給予相對應的官職品級,那麼將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郎中出現,屆時陛下就可以養濟院向各處縣城推廣。”

劉賢思忖片刻,不禁讚許地道:“好,朕會與東府諸公商議,儘快將其落實。”

裴越微微一笑,中央集權的帝制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在眼下這種時候,皇帝一言決之便可免去拖沓和扯皮,儘可能地提升效率。而且在面聖之前,他便和東府那幾位大人物詳細溝通過,爭取到莫蒿禮等人的支持。

只待聖旨頒下,東府便會大開綠燈,太醫館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問世。

對於整個文官集團乃至於天下的讀書人來說,太醫館的存在並不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和利益。因爲裴越沒有盲目地改動科舉的內容,只是另設了一個衙門,與傳統的科舉取士是兩條互不干涉的平行線。

最重要的是,太醫館的設立是爲了救治窮苦百姓,任何一個讀書人都不敢明面上反對,他們至少要爲自己的清名考慮。

裴越已經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這第一步定然不能行差踏錯。

從石炭寺到太醫館再到農桑監,前後歷時四年有餘,裴越走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路線。

等朝中大臣和士紳階層習慣這種新鮮事物的出現,往後裴越調整國子監和太學乃至於整個教育體系的時候,受到的阻力便會大幅度降低。

劉賢當然明白這個衙門的作用和意義,不由得感嘆道:“你這個提議將來不知能救活多少百姓,堪稱經世濟民扶危救困之策。”

裴越搖頭道:“臣只是提了一個粗淺的想法,如果沒有陛下的首肯和支持,誰都不能辦成這件事。”

劉賢心情大好,微笑道:“咱們便不要相互吹捧了,你且說說農桑監的細節。”

恰在此時,內侍省少監侯玉返回御書房,手裡拿着幾樣物件。

裴越便擡手道:“勞煩侯少監將那本冊子呈與陛下。”

劉賢從侯玉手中接過泛着淡淡墨香的冊子,凝眸望去只見封面上寫着四個字:齊民要術。

他迫不及待地翻閱, 很快便沉浸其中。

良久過後,劉賢合上書卷,望着裴越感慨萬千地道:“農耕乃是朝廷的根本,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先賢苦思如何從地裡刨出更多的糧食。朕雖然未曾親自耕作過,但是也能看出你這本書價值萬金。朕以前從不相信這世上有生而知之的人,今日卻不得不信。”

相較於最初寫就的版本,如今劉賢拿着的《齊民要術》內容變得更加翔實。

裴越略過劉賢對自己的誇讚,淡然地說道:“陛下,其實在臣看來,農桑監將來能夠發揮的作用比太醫館和石炭寺更加重要。它的設立不僅是要勸農重耕,更關鍵的是爲大梁數以千萬計的農戶建立一套標準的流程和更加高效的耕種之法,儘可能地發掘土地的潛力,從而產出更多的糧食。”

他望着劉賢逐漸嚴肅起來的目光,正色道:“臣希望,以後不會再有大梁百姓活活餓死。”

592【得道者多助】238【春宵】785【刺裴】(一十二)1120【棄我去者】65【登高】174【將進酒】729【翻手爲雲】773【冼氏春秋】644【不瘋魔】154【輪轉】728【應聲裂】223【喬遷】696【潛龍於淵】365【杯酒】(上)564【逃之夭夭】220【看透】1076【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三)306【執劍人】229【藏鋒】1075【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二)643【靈光一現】321【東北偏北】(完)792【刺裴】(一十九)300【死戰】408【席捲】(四)請假一天,內有原因260【立軍心】590【文人的尺】386【長弓】400【洪流】(九)456【取一座城】672【何似在人間】(二十一)103【抉擇】173【春心】715【赤子之心】128【失蹤】688【歸鄉】408【席捲】(四)793【刺裴】(終)1020【遙望京都一片月】729【翻手爲雲】794【黃雀】971【落荒而逃】895【臣反對】761【血色黃昏】997【勾勒江山之始】805【劍欲出鞘】838【風繼續吹】1288【梟首】1005【今人不見古時月】160【鬼日行】1240【人心鬼蜮】111【糾纏】1113【伏兵萬里】648【撥開雲霧】488【寂靜的朝會】901【裴越的力量】38【信】543【兄弟鬩牆】15【大宴】706【前車之鑑】請假一天,順便聊聊這本書905【蓁兒別急】200【聖意與草紙】623【聲聲慢】1276【一醉輕王侯】656【何似在人間】(五)1260【杯酒歲月長】143【神來之手】866【廟堂之高】381【終相見】911【鐵與血的開端】407【席捲】(三)1240【人心鬼蜮】421【構陷】53【鴛鴦陣】564【逃之夭夭】1100【加官進爵】55【一臺戲】793【刺裴】(終)576【道行】810【冠絕人間】1302【人生幾度秋涼】316【東北偏北】(一)708【名不副實】725【藏刀】553【莽人手段】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817【吾誰與歸】405【席捲】(一)572【應對自如】1068【人間正道是滄桑】(五)404【洪流】(完)24【大禮】530【清風徐徐】1235【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七)1179【一點浩然氣】(四)636【俊傑】991【要麼死,要麼活】205【摔杯】
592【得道者多助】238【春宵】785【刺裴】(一十二)1120【棄我去者】65【登高】174【將進酒】729【翻手爲雲】773【冼氏春秋】644【不瘋魔】154【輪轉】728【應聲裂】223【喬遷】696【潛龍於淵】365【杯酒】(上)564【逃之夭夭】220【看透】1076【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三)306【執劍人】229【藏鋒】1075【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二)643【靈光一現】321【東北偏北】(完)792【刺裴】(一十九)300【死戰】408【席捲】(四)請假一天,內有原因260【立軍心】590【文人的尺】386【長弓】400【洪流】(九)456【取一座城】672【何似在人間】(二十一)103【抉擇】173【春心】715【赤子之心】128【失蹤】688【歸鄉】408【席捲】(四)793【刺裴】(終)1020【遙望京都一片月】729【翻手爲雲】794【黃雀】971【落荒而逃】895【臣反對】761【血色黃昏】997【勾勒江山之始】805【劍欲出鞘】838【風繼續吹】1288【梟首】1005【今人不見古時月】160【鬼日行】1240【人心鬼蜮】111【糾纏】1113【伏兵萬里】648【撥開雲霧】488【寂靜的朝會】901【裴越的力量】38【信】543【兄弟鬩牆】15【大宴】706【前車之鑑】請假一天,順便聊聊這本書905【蓁兒別急】200【聖意與草紙】623【聲聲慢】1276【一醉輕王侯】656【何似在人間】(五)1260【杯酒歲月長】143【神來之手】866【廟堂之高】381【終相見】911【鐵與血的開端】407【席捲】(三)1240【人心鬼蜮】421【構陷】53【鴛鴦陣】564【逃之夭夭】1100【加官進爵】55【一臺戲】793【刺裴】(終)576【道行】810【冠絕人間】1302【人生幾度秋涼】316【東北偏北】(一)708【名不副實】725【藏刀】553【莽人手段】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817【吾誰與歸】405【席捲】(一)572【應對自如】1068【人間正道是滄桑】(五)404【洪流】(完)24【大禮】530【清風徐徐】1235【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七)1179【一點浩然氣】(四)636【俊傑】991【要麼死,要麼活】205【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