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大勢所趨】

大梁立國近百年,從未有過東府執政與天家結親的先例。

究其原因,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執政無不是渴望青史留名的治世能臣,個人的能力和操守無比卓越,肯定不願意在自身的清名上留下一個攀附天家權勢的污點。再者大梁雖然沒有駙馬不得入朝的明文規定,但類似的潛規則也算是世人皆知。一旦迎娶天家公主,這輩子最大的前途也就是擔任宗正寺卿。

故此劉賢指婚的聖旨傳開之後,滿京都的權貴百姓都震驚不已。

不懂朝堂內情的普通百姓只覺得左執政聖眷隆重,層次較低的官員則以爲左執政洛庭得罪了皇帝陛下,朝堂重臣和武勳親貴卻很快意識到這封聖旨蘊含的深意。

在南朝故土重歸大梁、衛國公裴越攜滅國之功返京的時候,皇帝陛下突然拋出這道旨意,而且洛庭並未拒絕,足以說明天家和文臣已經達成某些方面的共識。

但凡前幾日見過城外那等場面的人都知道,裴越如今的名望甚至不在劉賢之下,手中又掌握着大梁的部分軍權,兼之他在軍中有許多嫡系精銳,這樣的人已經不能簡單用權臣來形容。即便是當年執掌西府的王平章,其聲勢也沒有如今的裴越煊赫驚人。

雖說裴越如期返京讓很多人心中一鬆,至少沒有出現他滯留南境擁兵自重的最差結果,但是每每想到這位年輕國公身上的光芒,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甚至夜不能寐。

在這個背景下,皇帝爲洛執政次子和平陽長公主指婚的聖旨讓很多人安心。

洛庭不是趨炎附勢的諂媚之人,皇帝也不可能沒有徵求他同意便頒下這道聖旨,因此君臣二人顯然是勠力同心,爲朝堂的安穩添上一塊極有分量的艙石。

都中官民衆說紛紜,但處在風暴中心的洛宅卻無比寧靜。

領受旨意的左執政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次日一如往常地出門上朝,在朝會上代表東府和六部進言,確定了數日後舉行的受降禮。劉賢在允准之後,又令西府右軍機蕭瑾儘快擬定有功將帥的封賞事宜,其中給衛國公裴越加封親王之爵的章程更是重中之重。

朝堂上無人反對,只是氣氛略顯詭異。

朝會結束後,洛庭並未留下奏對,面色平靜地登上馬車回府。

只是他還沒有清閒片刻,府內管家便快步來報:“老爺,

吏部寧尚書來了。”

洛庭目光微凝,淡淡道:“請他到書房相見。”

“是,老爺。”

在大梁的朝堂體系中,吏部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東府政事堂掌管朝堂政務,六部五寺五監乃至翰林院等衙門都在東府的管轄範圍之內,因此執政的地位和權力與前朝宰相無異,只是換了一個名稱而已。一般而言,各衙門主官都是執政的下屬,基本不會違逆執政的決斷。

除了地位超然的御史臺,這些衙門之中僅有一處有一些自主權,在皇帝面前也能說得上話,那便是被世人稱爲天官的吏部尚書。

寧懷安今年五十四歲,中宗朝建平七年殿試狀元,此後一路官運亨通,於開平二年被提拔爲吏部尚書,迄今足足六年。原本他很有希望接任右執政一職,但開平帝最終還是選擇時任翰林學士的韓公端補爲東府參政。

雖然沒有更進一步,但寧懷安仍舊是朝堂上極具影響力的文臣之一。

書房內,兩人見禮過後分主客落座。

寧懷安面帶微笑地說道:“今日下官冒昧登門,還望洛大人見諒。”

洛庭平靜地應道:“寧尚書無需多禮。”

寧懷安先是就朝中一部分中層官員的調動和任免徵詢洛庭的意見,在說完這些事情後,他開門見山地說道:“關於衛國公封王一事,下官心中有一些看法,還請洛大人斧正。”

“請說。”

“本朝並無異姓王之先例,但如今衛國公身負滅國之功,封王勢在必行。只是陛下並未提及,異姓王的封地會安排在何處?”

洛庭凝望着對方的雙眼,淡然道:“封地?”

朝廷對於武勳的封賞之中,封地、食實封、食邑的含義截然不同。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演變,食邑已經成爲一種象徵性的獎勵,無非是年關時戶部給有記錄的勳貴發一筆銀子。食實封則是朝廷賞賜給勳貴一定的人丁,此後便成爲他們的私產。

封地則是史書上記載的概念,指的是君主給諸侯分封的領地,用一個最簡單的形容便是國中之國。因爲這種賞賜很容易釀成嚴重的後果,往前幾個王朝都已經嚴格限制,大梁更是如此,即便是宗室親王的封地也不過是一縣之地。

洛庭對這些事情瞭如指掌,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寧尚書所言何意?”

寧懷安神情凝重地說道:“下官認爲,衛國公封王已成定局,但封地之事萬萬不可!”

洛庭舉盞請茶,淺淺飲了一口之後,緩緩道:“這樣說來,只能讓衛國公留在都中?”

寧懷安頷首道:“是。衛國公不是毫無建樹的宗室親王,他在朝堂內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倘若讓他離開京都,哪怕封地只是一縣之地,只要給他一定的時間,恐怕周遭府縣都會成爲他實質上的領地!”

洛庭沉默片刻,忽地話鋒一轉道:“寧尚書今日來找本官,想必是和昨日那封聖旨有關?”

寧懷安略顯尷尬地笑着,旋即坦然道:“洛大人洞察人心,下官不敢妄言。”

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洛庭對裴越的偏向十分明顯,但昨日他接受皇帝陛下的指婚,意味着如今東府肯定會堅決地站在天家那邊,因此寧懷安纔敢主動登門。

洛庭沉吟道:“此事可以考慮,不過最終還是要看陛下的心意。”

寧懷安心中大定,只要有東府的全力支持,至少在朝堂之內,武勳很難掀起風浪。

他愈發振奮地說道:“還有一事,請洛大人定奪。下官認爲,衛國公在封王之後不宜繼續執掌軍中大權。無論哪朝哪代,親王都要遠離朝堂,更遑論手握重兵。如今南境尚未徹底收復,衛國公可以逐步移交南軍之權,但至少不宜繼續擔任京營主帥。”

洛庭目光復雜地看着他。

其實他明白寧懷安爲何會表現得如此熱切,拋開忠心爲國這個難以辨明的想法不提,這位吏部尚書一直以來都忐忑不安。

或許很多人都已忘記去年春天的波詭雲譎, 但是劉賢肯定會記得,當時他在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只有裴越的全力支持,而以寧懷安爲首的一衆大臣卻堅定地站在二皇子劉贇那邊。只是寧懷安不像前工部尚書薛稷那般沉不住氣,直接跳進開平帝和裴越聯手挖的大坑裡。

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寧懷安深知自己的位置沒有那麼穩固,只不過是因爲皇權更替朝堂需要穩定,劉賢沒有理由輕率地罷免堂堂吏部尚書。

如果寧懷安不能儘快挽回一些聖眷,恐怕一年半載之後就得辭官歸鄉。

洛庭想清楚這些關節後,心中不由得泛起一抹憎惡。

然而他卻沒有辦法直抒胸臆,只能緩緩說道:“茲事體大,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關鍵在於如何讓朝中大多數人明白陛下的難處。”

便在這時,老管家的聲音在書房門外響起。

(本章完)

1253【計連環】827【摸魚兒】275【大好頭顱】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686【家宴】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957【宮闈深深】842【定鼎之戰】(上)157【西境】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1175【天下英雄誰敵手】849【天心難測】369【驚羽】1248【此心誰知】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621【東風寒】170【同歸】1217【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三)684【當時明月】939【石破天驚】412【席捲】(八)365【杯酒】(上)957【宮闈深深】686【家宴】558【收網】845【宜將剩勇】544【制怒】1222【直掛雲帆濟滄海】(四)637【人間有你】925【古今多少事】38【信】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540【萬事俱備】176【等】1274【莫蒿禮的遺澤】822【消失的騎兵】(上)1034【功名半紙】646【背嵬】806【大宴將啓】56【生辰】214【一張底牌】779【刺裴】(六)197花前255【微雨聽竹】638【風燭殘年】553【莽人手段】670【何似在人間】(一十九)942【一箭三雕】519【祖孫】406【席捲】(二)970【那個時代的餘暉】1281【魔高一丈】786【刺裴】(一十三)1263【古興亡多少事】1038【投石問路】951【過河卒】720【舉重若輕】989【真假難辨】427【大江東去】162【拂曉】384【草蛇灰線】254【陳希之】930【狼煙北望】395【洪流】(四)421【構陷】1035【不是不報】497【親王之怒】1067【人間正道是滄桑】(四)465【旌旗十萬】44【不夠】997【勾勒江山之始】830【遊山玩水】1152【世事二難全】613【逆鱗】867【江湖之遠】1156【金剛怒目】786【刺裴】(一十三)無奈的請假223【喬遷】298【初戰】1320【決眥入歸鳥】1029【如山之韌】1134【再入定國府】861【拂曉之前】430【前夜】15【大宴】927【圓滿之境】598【進退隨心】881【大忠大奸】1194【裡快哉風】(八)795霧裡看花100【破局】991【要麼死,要麼活】650【魚餌】87【耳光】1239【直掛雲帆濟滄海】(完)46【不退】164【監察御史】1018【必先予之】1185【一點浩然氣】(十)
1253【計連環】827【摸魚兒】275【大好頭顱】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686【家宴】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957【宮闈深深】842【定鼎之戰】(上)157【西境】1228【直掛雲帆濟滄海】(十)1175【天下英雄誰敵手】849【天心難測】369【驚羽】1248【此心誰知】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621【東風寒】170【同歸】1217【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三)684【當時明月】939【石破天驚】412【席捲】(八)365【杯酒】(上)957【宮闈深深】686【家宴】558【收網】845【宜將剩勇】544【制怒】1222【直掛雲帆濟滄海】(四)637【人間有你】925【古今多少事】38【信】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540【萬事俱備】176【等】1274【莫蒿禮的遺澤】822【消失的騎兵】(上)1034【功名半紙】646【背嵬】806【大宴將啓】56【生辰】214【一張底牌】779【刺裴】(六)197花前255【微雨聽竹】638【風燭殘年】553【莽人手段】670【何似在人間】(一十九)942【一箭三雕】519【祖孫】406【席捲】(二)970【那個時代的餘暉】1281【魔高一丈】786【刺裴】(一十三)1263【古興亡多少事】1038【投石問路】951【過河卒】720【舉重若輕】989【真假難辨】427【大江東去】162【拂曉】384【草蛇灰線】254【陳希之】930【狼煙北望】395【洪流】(四)421【構陷】1035【不是不報】497【親王之怒】1067【人間正道是滄桑】(四)465【旌旗十萬】44【不夠】997【勾勒江山之始】830【遊山玩水】1152【世事二難全】613【逆鱗】867【江湖之遠】1156【金剛怒目】786【刺裴】(一十三)無奈的請假223【喬遷】298【初戰】1320【決眥入歸鳥】1029【如山之韌】1134【再入定國府】861【拂曉之前】430【前夜】15【大宴】927【圓滿之境】598【進退隨心】881【大忠大奸】1194【裡快哉風】(八)795霧裡看花100【破局】991【要麼死,要麼活】650【魚餌】87【耳光】1239【直掛雲帆濟滄海】(完)46【不退】164【監察御史】1018【必先予之】1185【一點浩然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