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席捲】(六)

盧龍寨往南,大地遼闊,軍卒如潮。

一個多月前,大梁武威侯寧忠領軍四萬在此地列陣,與西吳鎮南大將軍張青柏真刀真槍地大戰一場。最後的結局不言自明,張青柏麾下的步卒便已經讓古平軍顯露敗象,待西吳鐵騎奔襲而出,古平軍兵敗如山倒,寧忠狼狽逃回南山寨。

大梁右軍機、成安候路敏領京軍北大營抵達古平大營後,命寧忠領兵前往雞鳴寨背後支援,他自己則親率大軍前往盧龍寨。

張青柏與謝林面對的局面相似,同樣要分兵其餘重鎮,最南處兵鋒直指金川府的清水縣,故而留在本陣的兵力約爲七萬人。

然而南線戰局沒有裴越和藏鋒衛,局勢的變化始終在張青柏的掌握之中,並未出現他最不喜歡的變數。與此同時,路敏的表現讓他心中生疑,這位樑**方大佬的招數顯得十分別扭。面對他發起的南線攻勢,路敏的應對甚至可以說是保守,絲毫沒有當年從軍中一路崛起的銳氣與果決。

若只如此倒也罷了,偏偏他要領着京軍來到盧龍寨附近,擺出與吳軍決戰的架勢,此舉進退失據,與之前的保守南轅北轍,可謂有失名將水準。

張青柏並不清楚樑軍內部的脈絡關係,直覺認爲這是路敏的示弱輕敵之策,於是在大梁京軍逼近盧龍寨後,他沒有立刻發兵對峙。在反覆分析各方情報之後,確認樑國南邊金水大營、西北面的虎城以及北線戰局都無暇他顧,不會分兵來支援路敏,他才指揮大軍東進。

大軍會獵於盧龍寨南面平原。

前兩戰雙方都沒有竭盡全力,西吳佔據一定優勢,若非大梁京軍是一等一的精銳,恐怕會重蹈古平軍的覆轍。無論是戰前準備還是戰場指揮,路敏的表現都很正常,畢竟京軍北大營只有四萬人,而張青柏擁兵七萬,損失稍微大些不算奇怪。

但是終究有人嗅出不對勁的味道。

張青柏感覺到樑軍主帥的指揮總要慢上一步,而且從始至終都充斥着畏首畏尾的情緒。對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能歸結於路敏身居官場高位,在樑國京都的權力爭鬥中迷失本心,早已忘卻自己的本分,將近十年的坐衙生活已經磨平他爲將者的勇略。

樑軍陣中同樣有人發現了一些問題,西軍副帥、齊雲侯尹偉在戰前便請示過路敏,希望能將古平軍調來充作後備,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張青柏造成一些麻煩。

路敏沉思之後堅定地拒絕,並且反問道:“尹副帥,雞鳴寨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果只留下那區區幾千兵卒守城,萬一被張青柏集結重兵攻陷,我們的後路都會被截斷,你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

尹偉的性格沉穩踏實,尤其擅長觀察大局,這也是開平帝看重他,將他從邊境調任京營主帥的原因。自從離開京都之後,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職事,所有決定都出於路敏之手,其中他只質疑過一次。

那還是北大營尚在半途的時候,他曾經提議加快行軍速度,結果被路敏否決。

如果按照他的提議,寧忠未必有機會去撩撥張青柏,也就不會折損萬餘將士。

乃至如今,尹偉終於憋不住心中的煩躁,對路敏說道:“既然如此,爲何要戰?只要守住相關重鎮,堅持不下去的是西吳人。”

路敏嘴角微微勾起,冷笑道:“想必你對西境戰事也有所瞭解,如今吳人發起全面攻勢,爲的可不是一城一地。假若我們一直死守,士氣必然會無比低沉,到那時就算你想發兵與敵人決戰,恐怕也是九死一生的結局。如果不趁着京軍初到此地,

吳人尚且不清楚底細的時候,給他們當頭一棒,後續想找機會怕是難了。”

兩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自然誰也無法說服誰——但是,路敏並不需要說服他。

大梁軍制實行的是主將決斷制度,尤其是在戰場上,尹偉這個副帥和下面的指揮使並無區別。

前兩戰過後,京軍的損失比西吳人稍微重一些,但也稱不上慘重,傷亡人數爲兩千多。

第三戰終於來臨。

經過之前的試探,這一戰雙方從開始便投入過半兵力,戰況異常慘烈。尤其是尹偉負責的左側戰線,遭遇張青柏麾下最精銳的士卒。對於這一點他並不意外,雖然他赴任北大營主帥才兩年多,但是培養一支自己的心腹強軍不算困難,畢竟他比文官出身的李柄中要強很多,後者至今依舊無法將京軍南營收爲己用。

張青柏既然看出來,便十分果斷地朝這邊動手。

尹偉竭力堅持,在將對方將近兩萬精銳拖進泥潭之後,他便連續派傳令官去中軍請求支援。

傳令官每次都是飛馳往來,但最終臉色都很難看,因爲路敏要求左翼繼續堅守,他要從右邊擊潰張青柏的本陣。

尹偉氣得直罵娘,偏偏路敏的這個決定又無法從明面上挑出錯來。

用己方最強的一側拖住對方兩倍的兵力,然後集中重兵擊潰對方的側翼,這在兵法上來說非常合理,總不能跟着敵人的節奏走。然而看着麾下的將士們不斷倒在血泊之中,尹偉心中的憤怒已經瀕臨爆發。

他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頻頻調整陣型,以求己方的損失能降到最低,同時希望路敏能夠說到做到,在局勢奔潰之前能夠力挽狂瀾。

只可惜這世間不如意者十有**,張青柏極擅防守反擊,當初能讓裴貞吃個大虧可見一斑。面對路敏幾乎是賭上命運的大軍壓上,他不慌不忙從容應對,然後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讓一支騎兵插入樑軍肋部,將整個戰場再度切割!

大勢已去。

尹偉一看便知,就在他絕望之際,戰場邊緣突然出現大梁騎兵的旗幟。

所有人神情一振,因爲他們都認得那是虎城守軍的旗幟。

只不過這種激動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無論是路敏還是尹偉很快就發現,援兵出現的另一側同樣出現一支騎兵,將虎城騎兵擋在戰場之外。

這支新出現的西吳騎兵來歷清楚,隊伍最前方有強悍軍士扛着一面迎風招展的大旗,旗面上寫着一個碩大的“謝”字。

謝林的謝。

喜歡庶子無敵請大家收藏:()庶子無敵更新速度最快。

1298【棄我如塵埃】705【再相逢】571【谷範】924【玉如意】56【生辰】596【逃出生天】492【帝王心術】1133【風起於初秋】18【壽禮】749【鼓譟】881【大忠大奸】991【要麼死,要麼活】642【荒唐言】501【定終身】請假一天,明天四更補上177【宰輔】請假一天624【雨霖鈴】16【裴寧】943【狼子野心】20【轉機】1204【裡快哉風】(完)1158【涼風起天末】1069【人間正道是滄桑】(六)596【逃出生天】1070【人間正道是滄桑】(七)1212【長風破浪會有時】(八)482【一等國侯】961【識本心】756【圖窮匕見】請假一天,順便聊聊這本書996【俯仰有愧】718【遊京都】1281【魔高一丈】194【成安候】502【賢內助】10【呵呵】262【城下】1241落花時節又逢君說下更新的事情120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784【刺裴】(一十一)218【落子】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58【夜臨】1159【君子意如何】199【春秋之始】801【晚涼天淨月華開】1141【三支穿雲箭】312【雙面】732【江南江北】實在抱歉,請個假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999【迷霧之後】(下)744【劍之道】24【大禮】843【定鼎之戰】(下)282【憶往昔】382【波瀾】1082【無情未必真豪傑】887【漫天星光】1082【無情未必真豪傑】428【孤城】921滿城花醉三千客881【大忠大奸】499【爭風吃醋】456【取一座城】472【前路漫漫】1092【太息終長夜】120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878【紛至沓來】635【北望】708【名不副實】545【內鬼】265【不言中】935【天羅地網】334【齊人之福】1188【裡快哉風】(二)567【鐵鎖橫江】719【亂】217【錚錚】826【十步一算】863【知我者】874【雛鳳】99【迷霧】559【狩獵之術】1242【稱孤道寡】792【刺裴】(一十九)1233【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五)208【師徒】888【點將】885【天不假年】61【生與死】1239【直掛雲帆濟滄海】(完)95【工欲善其事】34【武道】71【局中人】1253【計連環】739【風從海上來】
1298【棄我如塵埃】705【再相逢】571【谷範】924【玉如意】56【生辰】596【逃出生天】492【帝王心術】1133【風起於初秋】18【壽禮】749【鼓譟】881【大忠大奸】991【要麼死,要麼活】642【荒唐言】501【定終身】請假一天,明天四更補上177【宰輔】請假一天624【雨霖鈴】16【裴寧】943【狼子野心】20【轉機】1204【裡快哉風】(完)1158【涼風起天末】1069【人間正道是滄桑】(六)596【逃出生天】1070【人間正道是滄桑】(七)1212【長風破浪會有時】(八)482【一等國侯】961【識本心】756【圖窮匕見】請假一天,順便聊聊這本書996【俯仰有愧】718【遊京都】1281【魔高一丈】194【成安候】502【賢內助】10【呵呵】262【城下】1241落花時節又逢君說下更新的事情120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784【刺裴】(一十一)218【落子】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58【夜臨】1159【君子意如何】199【春秋之始】801【晚涼天淨月華開】1141【三支穿雲箭】312【雙面】732【江南江北】實在抱歉,請個假1229【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一)999【迷霧之後】(下)744【劍之道】24【大禮】843【定鼎之戰】(下)282【憶往昔】382【波瀾】1082【無情未必真豪傑】887【漫天星光】1082【無情未必真豪傑】428【孤城】921滿城花醉三千客881【大忠大奸】499【爭風吃醋】456【取一座城】472【前路漫漫】1092【太息終長夜】120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878【紛至沓來】635【北望】708【名不副實】545【內鬼】265【不言中】935【天羅地網】334【齊人之福】1188【裡快哉風】(二)567【鐵鎖橫江】719【亂】217【錚錚】826【十步一算】863【知我者】874【雛鳳】99【迷霧】559【狩獵之術】1242【稱孤道寡】792【刺裴】(一十九)1233【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五)208【師徒】888【點將】885【天不假年】61【生與死】1239【直掛雲帆濟滄海】(完)95【工欲善其事】34【武道】71【局中人】1253【計連環】739【風從海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