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提一根線】

西吳大軍本陣。

中軍帥賬之內,氣氛略顯沉悶。

張青柏難得換了一身皮甲戰袍,儒雅的氣質中平添幾分銳利,雖然人到中年,外表看起來依舊卓爾不羣。

在他左首第一位坐着一名剽悍武將,名叫郭啓雲, 乃是統率魁鬥營的萬夫長。

魁鬥營擁有一萬騎兵,一人雙馬,坐騎皆爲高陽平原上最著名的天水馬,速度很快耐力極強,最適合長途奔襲。論平均實力,張青柏麾下的騎兵比不過謝林的部屬, 但是這一萬魁鬥營卻要強過謝林的銳金營,在西吳境內僅次於安陽龍騎,堪稱張青柏最厲害的殺手鐗。

若非藏鋒衛強行衝陣, 魁鬥營也不會提前現身,但是張青柏和郭啓雲都沒有想到,這支殺手鐗竟然沒能留下藏鋒衛。

三千勇士以自己的身軀築成血肉城牆,擋在裂谷入口之前,硬生生堅持小半個時辰,讓主力部隊得以順利撤退。

郭啓雲幾乎咬碎鋼牙,雖然他只用不到一千人的代價就剿滅對方的三千死士,這樣的戰績並不愧對魁鬥營的威名,可是放跑了裴越和藏鋒衛主力,這讓一貫心高氣傲的他顏面盡失。

“大將軍,既然對面來了援軍,末將認爲藏鋒衛很可能故技重施。”爲了挽回自己的臉面,郭啓雲這兩天苦思冥想,反覆推演沙盤,總算琢磨出一些門道。

張青柏環視衆將, 目光最後停在郭啓雲身上, 沉吟道:“你覺得裴越的想法會這麼簡單?”

前日那場大戰,他本以爲藏鋒衛不會造成太大的殺傷,然而等魁鬥營解決那三千斷後死士之後,吳軍開始統計傷亡情況,他才發現騎兵陣亡兩千餘人,步卒陣亡三千餘人,傷者亦有數千。

藏鋒衛算上留下斷後的三千人,陣亡的人數也在五千左右。

換而言之,裴越在面對他佈下的天羅地網時強行衝陣,竟然還能夠取得更好的戰果,這不得不讓張青柏警惕性愈發升高。

原本這位年輕權貴就是他心裡的變數,如今對方的危險性更是迅速提高。

郭啓雲遲疑道:“大將軍,樑軍只能從南北兩營抽調援軍,長弓軍和金水軍不可能傾巢而出,再加上長弓軍在北面和謝大將軍鏖戰半個月,不會有很多的後備兵力。末將估計,這兩營充其量只能湊出五萬以內的步卒,即便算上城內那些殘兵敗將,想要出城與我軍決戰也難有勝算。唯有像前日那樣, 讓裴越率領騎兵從裂谷北上, 突襲我軍後陣,同時城內步卒一涌而出, 纔有一線神機。”

張青柏平靜地問道:“那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應對?”

郭啓雲興奮地說道:“可將魁鬥營一分爲二,守住裂谷南北入口,放藏鋒衛進入,然後合而殲之!藏鋒衛戰力的確不俗,但是魁鬥營肯定比他們更強,只要不像上次那樣露出一個空當,這支騎兵決計逃不出末將的手掌心!”

張青柏沉吟不語,

他腦海中閃過裴越過往的戰例,一時間難以決斷。

聰明人總是容易想得太深,從理智的角度來看,他覺得裴越不會故技重施,但是倘若對方比自己多想一層呢?在眼下這個極其關鍵的時刻,任何一次判斷失誤都有可能導致全局潰敗。要是藏鋒衛戰力普通,這個擔憂自然不復存在,可偏偏在前日的廝殺之中,這支樑國騎兵已經展現出極強的戰力。

假如藏鋒衛再來一次突襲,配合古平大營內的生力軍,張青柏不敢保證還能再次取勝。

帥帳內無比安靜,將領們都在等着張青柏的決定。

許久之後,他終於面色凝重地點頭道:“就依你說的辦。”

郭啓雲大喜過望,連忙起身拱手道:“請大將軍放心,末將這次一定會將裴越的腦袋帶回來。”

張青柏微微頷首,他做出這個決斷不僅僅是爲了絞殺藏鋒衛,重點不在於藏鋒衛是否北上突襲,而是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

就算郭啓雲壓根沒碰見藏鋒衛,張青柏也自信憑藉麾下的六萬多精兵就能打下古平大營。

他看向郭啓雲說道:“明日清晨,你親自率領五千騎兵沿裂谷西面南下,然後守在南側入口附近,不要再給裴越機會。”

郭啓雲肅然道:“末將遵令!”

張青柏又望向坐在右邊最下首的那名年輕武將說道:“齊輝,雞鳴寨那邊戰況如何?”

齊輝起身答道:“稟大將軍,方纔收到快馬傳信,左將軍預計五天之內便可攻下雞鳴寨。”

張青柏皺眉道:“太慢了。你親自跑一趟雞鳴寨,告訴左晟,三日內務必拿下雞鳴寨,否則便不要來見我了。”

“末將遵令!”

“去罷。”

張青柏擺擺手,目光停留在帥帳正中央的沙盤上,起身緩緩走到近前。

帳內衆將也都站了起來。

“古平大營是一定要拿下來的。”

張青柏彷彿自言自語一般,但語氣顯得十分凝重,沉默片刻後又說道:“大營內究竟出了什麼事?”

昨日之所以沒有發起攻勢,除去藏鋒衛這柄刀實在太過鋒利,張青柏不得不花費一點時間調整軍中士氣,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古平大營內的情況十分詭異。彷彿城內有動亂髮生,但是又遲遲沒有釀成更大的騷亂,張青柏用兵極其謹慎,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之前不會輕舉妄動。

然而更詭異的事情是,當城內的動靜消失後,他遲遲沒有等來細作的密信。

西吳對虎城執念之深,大梁真正明白的人不多,更不知道他們這十多年來安插了多少細作。在路敏抵達靈州之後,張青柏幾乎可以準確掌握對方的行動,如此怎會敗陣?

但是古平大營從昨日到現在就彷彿變成一片無法進出的死地,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衆將面面相覷,就連郭啓雲臉上也多了幾分憂色。

張青柏定了定神,繼續說道:“襄城侯蕭瑾堅守虎城不出,到了眼下這個局勢依舊能耐得住性子,我總覺得這裡面的陰謀味道太過濃郁。以他的閱歷和能力,再加上城內精兵近十萬,斷然不至於被四萬騎兵困得水泄不通。 ”

郭啓雲試探道:“莫非他是想等城中守軍擊敗我們,然後再出來底定乾坤?”

張青柏搖頭道:“沒有這麼簡單。無論如何,明日步卒先攻古平大營,我要試試對方援兵的分量。”

“遵令!”

衆將挺身肅立,整齊劃一地喊着。

次日清晨,安靜兩天的戰場上再度響起號角聲,吳軍精銳步卒開始攻城。

在戰車上看了小半個時辰之後,張青柏的眉頭深深皺着,樑軍負責守城的依舊是京軍北大營,主將則是那位齊雲侯尹偉,卻根本看不到半個援軍的影子。

南面裂谷之中也十分安靜,裴越的藏鋒衛不見蹤影。

張青柏想要從這詭譎複雜的局勢中抽出一根線頭,然而他面對的卻是千頭萬緒鉤織而成的大網,根本找不到着手之處。

他忽然想起此前藏鋒衛的戰術,在高陽平原上劫掠大吳糧草,如入無人之境。

“不好!”

張青柏一聲怒喝,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整個人仿若一頭殺氣凜然的猛虎。

()

681【生殺之權】593【武人的刀】382【波瀾】427【大江東去】9【讀書人】217【錚錚】438【問罪】357【長歌當哭】(完)1042【殺機終現】84【上路】(五千字二合一)218【落子】663【何似在人間】(一十二)1105【揮毫描藍圖】189【送別】1178【一點浩然氣】(三)1271【故事裡的錚鳴】(下)743【紈絝子弟】109【劍氣近】1209【長風破浪會有時】(五)741【事了拂衣去】1256【不負天下】1012【裡之始】2【惡奴】647【俯首】1040【當年之陛下】今天請假哦886【路漫漫】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1297【奈何青雲士】1305【寄蜉蝣於天地】11【人心】473【年關】1166【大鵬一日同風起】507【春寒料峭】174【將進酒】1283【龍吟】99【迷霧】327【心如鐵】1072【人間正道是滄桑】(九)1264【大風起兮雲飛揚】234【請君入甕】1238【直掛雲帆濟滄海】(二十)1018【必先予之】247【蘇幕遮】830【遊山玩水】523【殺氣凜然】1078【平生不下淚】657【何似在人間】(六)540【萬事俱備】169【顛倒黑白】511【撲朔迷離】50【身外之物】1076【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三)175【人間冷暖】1098【此生何寄】1166【大鵬一日同風起】907【坐看雲起時】870【席先生的底牌】725【藏刀】761【血色黃昏】255【微雨聽竹】610【不惜死】1019【總爲浮雲能蔽日】755【論勢】394【洪流】(三)328【火在燒】157【西境】925【古今多少事】1148【磨刀霍霍】1174【坐望東南】506【各懷鬼胎】306【執劍人】267【棄子】90【暮虎】400【洪流】(九)582【盛氣凌人】404【洪流】(完)969【皇子亦棋子】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957【宮闈深深】438【問罪】1263【古興亡多少事】974【樹欲靜而風不止】1266【如此君臣】301【絕境】988【殘陽似血】469【血淋淋】280【折服】317【東北偏北】(二)116【歸去來】557【人生年】1322【一覽衆山小】100【破局】866【廟堂之高】634【終成空】1306【渺滄海之一粟】909【不是不報】347【長歌當哭】(四)1298【棄我如塵埃】220【看透】
681【生殺之權】593【武人的刀】382【波瀾】427【大江東去】9【讀書人】217【錚錚】438【問罪】357【長歌當哭】(完)1042【殺機終現】84【上路】(五千字二合一)218【落子】663【何似在人間】(一十二)1105【揮毫描藍圖】189【送別】1178【一點浩然氣】(三)1271【故事裡的錚鳴】(下)743【紈絝子弟】109【劍氣近】1209【長風破浪會有時】(五)741【事了拂衣去】1256【不負天下】1012【裡之始】2【惡奴】647【俯首】1040【當年之陛下】今天請假哦886【路漫漫】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1297【奈何青雲士】1305【寄蜉蝣於天地】11【人心】473【年關】1166【大鵬一日同風起】507【春寒料峭】174【將進酒】1283【龍吟】99【迷霧】327【心如鐵】1072【人間正道是滄桑】(九)1264【大風起兮雲飛揚】234【請君入甕】1238【直掛雲帆濟滄海】(二十)1018【必先予之】247【蘇幕遮】830【遊山玩水】523【殺氣凜然】1078【平生不下淚】657【何似在人間】(六)540【萬事俱備】169【顛倒黑白】511【撲朔迷離】50【身外之物】1076【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三)175【人間冷暖】1098【此生何寄】1166【大鵬一日同風起】907【坐看雲起時】870【席先生的底牌】725【藏刀】761【血色黃昏】255【微雨聽竹】610【不惜死】1019【總爲浮雲能蔽日】755【論勢】394【洪流】(三)328【火在燒】157【西境】925【古今多少事】1148【磨刀霍霍】1174【坐望東南】506【各懷鬼胎】306【執劍人】267【棄子】90【暮虎】400【洪流】(九)582【盛氣凌人】404【洪流】(完)969【皇子亦棋子】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957【宮闈深深】438【問罪】1263【古興亡多少事】974【樹欲靜而風不止】1266【如此君臣】301【絕境】988【殘陽似血】469【血淋淋】280【折服】317【東北偏北】(二)116【歸去來】557【人生年】1322【一覽衆山小】100【破局】866【廟堂之高】634【終成空】1306【渺滄海之一粟】909【不是不報】347【長歌當哭】(四)1298【棄我如塵埃】220【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