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忠奸自辨

事態如此發展,顯然大出羅汝楫預料之外而他顯然也低估了皇帝和宰相!他認爲軍隊也會和他一樣,對皇帝深爲不滿,真心實意地擁護太上皇復辟。坦承地說,趙桓在位前期,還是頗有些雄心壯志的,也幹了不少實事。但自從被『逼』得逃往福建,風疾發作導致病變以後,什麼都消磨乾淨了,任用耿南仲等人,肆意破壞抗戰,對金妥協,這非但讓朝中主戰派大臣不滿,也讓軍方很不是滋味。?

只不過,在宋代崇文抑武的氛圍下,軍隊必須絕對服從朝廷,服從文官集團,縱使有怨言也無可奈何。而此刻,軍隊正用他們的方式,來表達對委曲投降的不滿。趙諶縱使有錯,但他銳意進取,是深得民心和軍心的。?

羅汝楫見勢不好,慌忙派人回城報信,又一面極力彈壓官兵。而在半山上,趙鼎見情形有變,急忙進言道:“官家,軍隊雖受脅迫,但心向天子。可向山下將士承諾赦免,許以重賞,如此事情或有轉機!”?

趙諶此時也很激動,他自己都沒有料到幾句話,就說得千軍俯首。聽了建議之後,一點頭,隨即中氣十足地喊道:“山下諸軍聽好!朕知你等不過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只要爾等效忠於朕,反戈一擊,朕保證,不追究爾等任何責任!若能建功,朕不吝惜重賞!”?

那跪了滿地的將士們聽聞此言,卻也不敢輕動,他們得聽命于軍官。而軍官們確實擁護皇帝對金強硬的政策,也不敢對天子不利,但現在太上皇已經在城中復辟,改天換日了,事情怎麼發展,誰也不知道,萬一站錯了邊,文官們還好說,咱們這些帶兵的武人,恐怕就得人頭落地了。?

羅汝楫慌得手麻腳軟,急道:“今早,太上皇已在資政殿受百官朝賀,宣告復位,誰敢違詔,就是謀逆!”?

這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攻擊,當兵的所能作的只有一件事,跪在地上,頭也不擡,誰的命令也不聽。?

就這麼一直僵持着,對峙着,拖到半上午,這邊的皇帝和宰相,那頭的羅汝楫,把口水說幹,凡是能想到的正理歪理,全都說了出來。苦的則是山下那些將士,一直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擡,也沒人叫他們起來,因爲雙方光打嘴仗了。?

“官家,又來兵馬來!”一名官員突然喊道。因爲他們在半山腰,視野廣闊一些,首先就看到一支兵馬沿着西湖邊朝葛嶺方向來。?

趙諶和大臣們急視之,果然如此!這一下子,皇帝有些絕望了,新來之軍是從杭州城方向來,那麼肯定就是太上皇派出的部隊,而他們絕對不會是來幫助自己的。?

稍後,羅汝楫也發現了援兵,心中稍安。那支軍隊,約有千餘人,而帶領他們的,是一名外戚。正是太上皇趙桓的舅舅,皇帝趙諶的舅爺爺,以前曾經作過殿帥的王宗濋!他是道君元配皇后王氏的兄弟,太上皇在位時,深得信用,出任殿帥,執掌兵權。?

但這個人,完全沒有任何軍事素養和造詣,甚至是常識。當年金軍一度打到東京城,正是他,派了神棍郭京,祭出所謂“六甲神兵”,企圖以這種怪力『亂』神來擊敗敵人,結果,就不用多說了。?

趙諶被擁立之後,立志恢復故土,像王宗濋這種僅僅憑藉裙帶關係執掌兵權的人,自然是從哪來,回哪去。王宗濋因此心生不滿,時常奔走於德壽宮,今日之變,他毫無懸念地參與其中。?

又因爲他曾經作過“殿帥”,天子的近衛軍隊中,還有他不少舊部。所以,這種衝鋒陷陣的事,由他出面,再好不過。?

“太尉!”口乾舌燥的羅汝楫奔上前去,“官家和趙鼎等人,蠱『惑』軍心……”?

王宗濋年不滿六十,這個人身材高大,提拔,加上目光如炬,留有長髯,很有一股子勇武的範兒,此時又身披鎧甲,腰懸寶劍,乍一看,你還以爲百戰名將來了。殊不知,這位可能至今沒弄明白朝廷的軍制。?

不等羅汝楫說罷,他一舉手製止了,下得馬來,一手『插』着腰,一手握着劍柄,眼光在那跪了滿地的官兵們身上掃過,突然發作,厲聲喝道:“聖上自在禁中,你等這是跪誰?都給我起來!”?

他擁着援兵而來,一聲斷喝,衆軍驚心。軍官們沒奈何,互相觀察着站起身來,士兵見狀,也有樣學樣,重新起身,拾起了兵器。?

山上的皇帝、大臣、官兵們一見,頓時預感不妙!?

王宗濋這才轉過身,面向半山腰的皇帝,倒也沒冒犯,先躬身一禮,大聲道:“太上皇順應天意民心,已於昨夜在羣臣擁護下復登大位,今晨,於資政殿受文武朝賀。請太子速速回宮面聖!”?

這絕對是盤古開天以來的頭一遭!太上皇奪了兒子的皇位,又把兒子降成了太子!?

但問題是,太子已經作了皇帝,他能再回去作太子麼?而趙桓又怎麼容許一個對他懷有怨恨的兒子,將來“再”繼承他的皇位??

趙諶一時默然無語,因爲這次謀逆,不是『亂』臣賊子要篡位,而是當年將皇位讓給他的老爹,如今又要奪回去。這爭來搶去的,都是在趙家內部,所以嚴格說起來,算不得謀逆。更讓人頭疼的是,如果說是兄弟子侄要搶奪皇位還好,他大可義正辭嚴地批判,可搶他皇位的是他老爹,他的皇位本來又是大臣們在得到道君許可之後,發動政變,從他老爹手裡奪過來的,如果道君真的羽化成仙,此時在天上,恐怕也會爲這局面而糾結。?

或許,還帶有一點點的感慨。因爲他當年跑出東京以後,就企圖在東南復辟。現在,他沒作到的事,他兒子作到了……?

見皇帝不表態,趙鼎低聲道:“官家莫不是忘了徐參政之言?”?

這句話不啻醍醐灌頂!徐良臨去之時曾經再叫囑咐,情況再艱難,絕不可作出任何讓步!你要是迫於無奈承認了這件事情,那麼就算他調來了兵,非但於事無補,而且可能還要落個興兵作『亂』的罪名!?

趙諶一個激靈!手指王宗濋,脫口罵道:“『亂』臣賊子!安敢如此!”?

“臣是奉聖上之命,請太子回宮,如何算得『亂』臣賊子?”王宗濋面『色』不改。?

趙諶一時語塞,他不可能公開將矛頭對準自己的父親!此時,一個人派上了用場,大理寺卿,何鑄!大理寺是全國最高司法機關,對律法這些條條款款實在太熟悉不過了!見皇帝說不出話來,扯着嗓門道:“王逆休要胡言!你等脅迫太上皇,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有何面目來見聖上?還不伏法認罪!”?

衆臣恨不得給他熱烈鼓掌,這話說得太及時,太正確了!沒錯,就該這麼說!就是『亂』臣脅迫太上皇!?

一時間,山上的大臣們異口同聲,紛紛指責『亂』賊脅迫上皇!王宗濋卻是死豬不怕滾水燙,顯然早有準備。自懷中取出一物,徐徐展開,遍視衆軍。那是一道詔命,不用說,肯定是太上皇的手筆。?

其實,不用想也知道這道詔命說的是什麼。果不其然,但王宗濋用他洪亮的聲音宣詔時,內容正和大臣們預想的一樣。不過是指責皇帝登基以來,諸多失德之事,尤其着重強調了窮兵黷武,喪財費師,既害百姓,又怒金人,違背了祖宗家法雲雲。?

宣詔畢,趙諶和大臣們都不予承認,直接咬定這是『亂』臣所爲。?

王宗濋見狀,知道軟的是不行了,今天想把“太子”迎回宮去,只有一個辦法!恰巧此時,羅汝楫湊過來,小聲道:“太尉,下官遍視山上,太子和大臣們都在,獨獨少了一個!”?

王宗濋臉『色』一變!一邊漫無目的地在人羣中搜索,一邊問道:“少了誰?”?

“參政知事,徐良!”不得不佩服羅汝楫,這種場面下,他還能留心山上少了誰。?

徐良!怎麼會?王宗濋極盡目力,可陪同“太子”到葛嶺的大臣全部都在,還真就少了徐良一個!按說,太子和大臣們都出現了,他沒有理由躲起來吧?而且,山已經被圍了,他也不可能逃得出去纔是!他不過一介書生!但轉念一想,不對!徐紹雖說以“賢相”而聞名天下,可他當年是正經的西軍軍官!那是在戰場上浴血拼殺過的!後來因爲其兄長的關係,以及本人用心苦讀,學有所成,才轉的文階!他兩個兒子中,次子如今是西軍大帥之一,這長子沒理由手無縛雞之力吧?壞了!八成是跑了!?

一想到這個,王宗濋禁不住冒了一頭的冷汗!徐良如果脫逃出去,就意味着事情傳開了!他如果搬來救兵……?

這不是沒有可能!我等雖然控制了殿前司的部隊,但他可以去找兩浙宣撫使趙點!可以去找江西宣撫使折彥質,哪怕都不成,他還可以找他堂弟,川陝宣撫處置副使徐衛!而他手中,必然握着“太子”的信物!?

王宗濋的手緩緩拔出了佩劍,厲聲道:“太子若執意不肯回宮,臣就只能冒犯了!”?

山上一片『騷』動!官兵們作好了戰鬥的準備!而大臣們卻慌作一團,不是說這些人沒氣節,只是讀聖賢書出身的人,面對刀兵,如何淡定??

“官家,此地兇險,請速回避!”趙鼎打算將“皇帝”扶走。大臣們都勸他趕緊躲到山上去,這裡還是交給將士們吧。?

可趙諶卻撥開了他的手,有些悲涼道:“若真動起武來,這點人馬不可能擋得住。”?

“那……”趙鼎無言以對。?

“官家速往山上暫避,『亂』軍若要上山,就從臣等屍身踩過。”何鑄說這話時,並未慷慨激昂,而是說得極平常。?

趙諶以一種欣慰的目光看他一眼,嘆道:“罷了。”?

衆臣都不知道他這句“罷了”到底是何意思,正當此時,下面的王宗濋已經失去耐『性』。只見他將手中佩劍一揮,先期到達的『亂』軍還沒怎地,他帶來的士卒就蜂擁往山上衝來!眼看着流血不避免,這葛仙人清修之地,道君趙佶“羽化”之所,就是血流成河!?

趙諶突出驚人之語:“擡開路障。”?

“官家!”多名大臣擋在他面前。?

“讓開!”趙諶怒喝道。語罷,竟自己動手去搬動那個由道觀中燃燒紙錢的鐵鑄火爐所組成的路障。只是皇帝養尊處優,怎麼搬得動這千斤重物??

“官家!臣等就是身首異處,也當與『亂』軍拼殺到底!”內殿直都知悲呼道。一語既出,滿山響應!天子無畏,激起了班直猛士們的血『性』和忠心!?

“事已至此,無謂犧牲就不必了。”趙諶道。嘴裡說着話,手卻沒有停,最後還是幾名軍官合力,纔將路障移開。?

趙諶面無表情,挺胸擡頭地踏階而下。蜂擁往山上衝來的『亂』軍一見,生生煞住腳!而後頭的不知情,還在拼命往上擠。人羣如同麥浪一般。?

趙鼎臉上焦急的神情也消失不見,一整衣冠,跟了上去。他一帶頭,何鑄嘆一聲,一把撩起袍擺,緊緊相隨。御史中丞、籤書樞密院事、館閣學士、翰林學士,依次而前。朱勝非嘴脣顫抖,面上驚恐之『色』不曾稍解,見所有大臣都昂然而下,將牙一咬,心一橫,也跟了上去,死就死吧!?

“爾等也是父母所養,朕安忍見到血洗葛嶺?”面對着手執兵刃的『亂』兵,趙諶頗有風範。至少他這分膽氣,要比祖父和父親都強。?

『亂』兵們茫然不知所措,無一人敢上前。最後,還是下面看清情況的王宗濋捅了捅羅汝楫,後者才撥開衆軍士,硬着頭皮上來,躬身一揖道:“請太子回宮。”?

趙諶也不搭理他,在千軍夾道下,緩步走下了臺階。到王宗濋跟前時,他手中還握着佩劍,趙諶視而不見,朗聲道:“囚車何在?”?

聽到這話,王宗濋棄了佩劍,執禮道:“迎太子回宮,何來囚車?臣已備好車駕,請!”?

片刻之後,有士兵駕着車馬過來,趙諶在登車之前,回頭看了一眼追隨他的大臣,似乎想說幾句什麼,但最後,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現在一別,他很有可能就看不到這些忠義之士了。當他一隻腳踏上車時,背後傳來朱勝非的悲鳴:“聖上!珍重!”當年那場政變,其實主要謀劃者,是徐紹秦檜等人,不過因爲他當時是宰執大臣,所以大臣們推他挑頭。現在太上皇原模原樣來一場,怎麼會放過他??

趙諶上了車,王宗濋使個眼『色』,羅汝楫會意,馬上帶着官兵“護送”太子車駕回城。而十幾名大臣,卻被留在了當場。?

王宗濋的目光一一從這些大臣們面上掃過,嘴角一揚,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自得的笑容。趙鼎一見,毫不客氣地挖苦道:“小人得志,猖狂至此!”?

王宗濋大怒!那口氣到了嗓子眼,又生生壓下去,對衆臣道:“前日,你們十四人隨太子上葛嶺,今日爲何少了一人?徐良何在?”?

大臣們或怒目而視,或看向旁邊,沒一人迴應他。王宗濋又問一次:“我問你們,徐良何在?”衆大臣仍舊沉默以對。?

“哼!”一聲冷哼,王宗濋獰笑道“不說是吧?來人,全帶回城去!”?

大臣們被趕上了車,在軍隊押送下往杭州城而去。王宗濋卻沒有走,望着葛嶺,下令道:“搜山!”儘管知道徐良肯定不在山上,但樣子還是要作一作的。結果很快就報上來,葛嶺之上,除了道士,以及道君的遺體,再沒有其他人。?

“太尉,想必是趁兵馬圍山時,潛逃了。”一名軍官說道。?

王宗濋臉上陰晴不定,徐良如何脫逃,必定是帶着“太子”的命令去搬救兵!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去鎮江府,找兩浙宣撫使趙點,相信他還沒有走遠!一念至此,沉聲道:“快!你親自帶一隊馬軍,往北追!務必截回徐良!”?

要調兩浙宣撫司的部隊,程序上來說,必須有樞密院的命令。當然,皇帝的詔命更管用。官家赴葛嶺作法事,並不曾帶着玉璽,所以他無法書寫正式詔命。可徐良是參知政事,如果他帶着天子的信物,將事情告訴趙點,後者還是有一定的可能出動兵馬“勤王”。倘若事情成真,那可就不妙了。?

本來是打算將官家和十幾名大臣帶回宮去,加以控制。這樣,消息就不會走漏,而太上皇復辟木已成舟,大事就定了。徐良這一逃脫,卻給事情增加了變數!?

想了一陣,感覺光是追徐良還夠,太上皇必須得馬上將復辟的消息公告天下,造成既成事實。如此一來,徐良調兵勤王,就可以指爲舉兵作『亂』!?

打定主意之後,王宗濋飛身上馬,帶着部隊往杭州城而去,竟連道君的遺體也不顧了!趙佶魂魄不遠,看到這一幕,不知作何感受?

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615章 養寇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240章 挖祖墳第94章 退兵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八百六十四章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64章 徐家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八百三十四章第47章 屠殺第400章 堵新郎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47章 屠殺第728章 將二代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791章 唱雙簧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16章 殺!殺!殺!第764章 徐家莊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53章 梟首第八百七十一章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389章 劉子羽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八百二十二章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827章 天倫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366章 民變第827章 天倫第400章 堵新郎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481章 八牛弩第95章 統帥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108章 賞賜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131章 人氣第125章 契丹人第481章 八牛弩第768章 絕路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29章 收麥忙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
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615章 養寇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240章 挖祖墳第94章 退兵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八百六十四章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764章 徐家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八百三十四章第47章 屠殺第400章 堵新郎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47章 屠殺第728章 將二代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791章 唱雙簧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16章 殺!殺!殺!第764章 徐家莊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53章 梟首第八百七十一章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389章 劉子羽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八百二十二章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827章 天倫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366章 民變第827章 天倫第400章 堵新郎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481章 八牛弩第95章 統帥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108章 賞賜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131章 人氣第125章 契丹人第481章 八牛弩第768章 絕路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29章 收麥忙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