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

十一月初二,經杳。金軍大部都凡撤

剩下一支,已經後退到了產河邊上的萬年縣。這讓虎捷將領們大惑不解,既然要退,爲何又留下一支?粘罕該不是以爲,留區區一支兵馬就能牽制住永興軍路帥司所轄的八萬馬步軍?那他也太天真了吧?

這一天,徐衛將金軍撤退的消息上報了宣撫司李綱。長安數十萬百姓聞訊,奔走呼告,欣喜欲狂!在長達三個月的圍困強攻之後,北夷終於還是對城堅器利的長安無可奈何!激動的百姓把本來準備過年用的鞭炮焰火提前放響,又把家裡所剩不多的糧食以及珍藏的臘肉拿出來煮上,好生慶賀一番!家境殷實的小沒有忘記是誰保全了他們的身家性命。紛紛買酒置食慰勞守城將士。胡茂昌聯合一大批商人,集資十萬貫。又收集了許多的物資送到營中,表示感謝。

李綱也很欣慰,決定於初二晚間。就在宣撫司設宴,請諸司官員相慶。他早早地通知了帥司,讓徐衛以及有功之將務必赴宴。長安城一時之間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甚至有人想組織力量去把龍渠挖通。喝了幾個月又苦又鹹的井水,實在受夠了!現在還是能喝上一碗清水。給瓊漿玉液都不換!

長安之圍終於解除了,無論官民。盡皆歡喜!

帥司花廳中,徐衛正和代表宣撫司前來的王庶談笑風生。他是替李綱前來邀請徐衛今晚赴宴的,話已經傳到了,可能是王判太過興奮,捨不得走。非留下來吃盞茶,這一聊,就聊了半個時辰。

“宣相說了,他平素裡不喝酒。但今晚,必須陪徐經略喝個痛快!一醉方休!本官當時就提醒宣撫相公,我說人家徐經略那是行伍世家出身,又是帶兵大將,宣相的酒量和人家相比,恐怕沒把紫金虎灌倒。自己先鑽桌子了。大帥猜猜,宣相說什麼?”王庶喜形於色。

徐衛興致也高,想了想,問道:“宣相是不是說,鑽桌底先睡一覺,起來接着喝?”

“哈哈!還真讓經略相公猜着了!宣相正是此言,敢情他是想鬧介。通宵!本官與宣相共事數年,可從來沒見他如此模樣!”王庶大笑。

“罷罷罷,捨命陪君子!不過。我可得把軍中酒量最好的那幾介。撮鳥帶上,要真讓宣相蔣翻了,也有人頂着。”徐衛一本正經地說道。

花廳上笑聲不斷,氣氛正深時。一名士兵在外稟報道:“大帥,有一隊人馬自東而來,稱是東京留守司派員,吳磷統制已經驗明瞭身份。請示是否放行?”

眼下金軍雖然已經撤走,但長安城的戒嚴還沒有結束,不允許進出。徐衛聽罷,既然是留守司派員。又驗明瞭身份,哪有不放行的道理?便下令放對方進城。

王庶站起身幕,拱手道:“徐經略。可說定了,晚間一定要到。”

“雷打不動,風雨無阻!王判儘管放心!請宣相將他那“劍南燒春。都搬出來,我負責解決”。徐衛朗聲道。

王庶隨後告辭離開,他一走,徐衛也沒有閒着。吩咐親兵,將胡茂昌送來的瓜果菜蔬,弄上半車,再去採買一些隨禮的物品,誰也沒帶。就讓幾名士兵趕着車,跟他出帥府而去。

行走於長安城中,但見百姓們跟過年一般熱鬧。隨處可見大人歡笑。小孩嬉鬧。路上,有幾個頑童甚至將炮仗扔到了徐衛馬前,把那匹徐原當初跟他交換的寶馬驚了一跳,險些將他摔下去。

孩童的家長一見,駭得不行。他們認出來騎馬的是誰,抓了孩子按在大腿上一頓屁股。又拖着給徐衛賠罪。挺大的人,怎麼可能跟娃娃一般見識?

穿街走巷,最後停在一處府邸之前。這裡,正是太尉种師中的住處。這三個月以來,徐衛不止一次想來探望這位軍中前輩。但一來軍務纏身,二來見了也不知說什麼好。要是種太尉問一句,女真人退了麼?怎麼回答?

那種府門人一聽是帥司徐經略到了,飛快報入府中,又請徐衛花廳待茶。

“經略相公,我家太尉正在更衣,請大帥稍坐。”徐衛正要喝茶時。一名僕人前來報道。

徐衛一聽,這怎麼行?種太尉抱病在身,而且這冬月天寒,老人家最是難過,豈能讓種太尉輕動?遂命僕人引路,親自去臥塌拜見。

至房外,那僕人朝裡面喊了一句:“太尉,徐經略到了。”

“是子昂麼?”屋裡傳來一個聲音。讓徐衛聽了,當時心裡一緊。這聲音怎麼沒有半點生氣?趕緊跨過門檻,進屋一看,紫金虎愣

了。

當初在定戎大戰時,寶刀不老。威風不減的种師中,竟病成了這副模樣!幾個月不見,他不知瘦了多少斤,臉頰往裡四陷,顴骨突出,眼眶也掉了進去!頭散亂,雙目無神。他正站在牀前,一名老僕替他穿衣。可徐衛分明看見,種太尉兩隻腳不停地抖,顯然是站着也吃力!

急忙上前幾步匯道!“太尉折煞卑職了!快請歇息!”

种師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揮手摒開老僕,緩緩地坐在牀洞上。嘆道:“老夫聽說了,金軍已退!好你個徐子昂,確實有你父親當年的風範!”

徐衛聽到這句話,正鬱悶時,又聽太尉道:“不!你今時今日,已經無愧你父!徐彰當年跟我一起打過仗,先父敗八萬夏軍於無定川時。他爲先鋒。當時,老夫跟他爭,差點沒在節堂上動起手來。你父親當時口氣橫得不行,說要教我怎麼打仗!哈哈!結果仗一打完,他就請我吃酒,還送了一把敵酋佩刀。唉,想起來,就跟昨天似的。我們這些老傢伙,都完了,所幸,還有你這樣的後生晚輩。好,好哇 把兩萬部隊交到你手裡,老夫可以閉眼了!”

徐衛聽得心頭酸,故意說道:“以先父性情,那一役。種太尉想必也是斬將奪旗,立了大功。先父可不是輕易服軟之人。”

种師中笑得須皆動:“不錯!那一戰,老夫率精騎貫穿敵陣!直接導致夏軍潰敗!否則,以你老子的脾氣。纔不會鳥我!哈哈!”

這男人,又尤其是軍人,說起自己從前爲國效力時的風光,都是意猶未盡。因爲他們把這當成至高的榮耀!可徐衛卻擔心他的身體,再者。天氣這麼冷,種太尉又重病在身。怎麼房裡連個火盆都沒有?想必是物資緊缺所至。

當下,便吩咐那隨侍在旁的老僕道:“我帶來了一些炭,你去燒個火爐是??”

老僕顯然非常高興,小跑着出了房去,不多時便端着火爐進來,整個房間頓時一片暖和。种師中不再堅持。合衣躺在牀上,背靠着枕頭與徐衛說話。他先是詳細詢問了作戰經過,當聽到金人得到宋軍器械製作方法,動用大批攻城利器前來進攻時,怒得大罵張深!說虧得這廝當初還在種家麾下效過力,竟是如此鮮廉寡恥之輩!這等背國求榮的叛徒,天必收他!

聽到王稟以跳樓遏制金軍鵝車,他又非常自豪,誇讚說,王稟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對於守城戰術的研究非常深,可以倚辦大事!

聽徐衛說用火器剋制金軍時,他又表示懷疑,哪有火器這麼大的威力?你說的那還是火器麼?分明就是炸雷嘛!

徐衛陪他聊了許久,老太尉一直保持着高昂的興致。徐九甚至覺的。對方連臉色都有些好轉。

“對了,徐九,粘罕就算攻城不下。他完全可以繼續圍而不攻。長安城裡,軍民數十萬,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他又何必急於撤退?”种師中突然問道,到底是沙場老將,什麼都瞞不過他。

“據晚輩估計,或許是涇原徐經略出兵襲擊延安,粘罕這才撤的兵。”徐衛猜測道。雖然現在情況不明,但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种師中聽罷,點了點頭:“確有可能。”停頓一陣之後,他搖頭嘆息“西軍與黨項人以有青唐諸羌廝殺上百年,論戰力,大宋屈一指。只可惜,悍兵易驕,諸路大帥互不統屬,無論李宣撫還是何少保。都無法鎮住羣雄,統一指揮。否則,豈容女真人撒野?忘了問你,你現在正式的差遣是什麼?”

“權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公事。”徐衛回答道。

种師中思索片復,沉聲道:“金軍雖然暫退,但陝西局勢的舊險惡。有了廊延這個立足點,金人隨時都可以揮師關中。

長安地處平原,野戰於我不利。你的處境仍舊被動。之前,我曾建議李宣撫,讓你執掌秦鳳帥印。秦鳳路轄秦隴諸州,領鳳翔一府,自古爲強兵之地,且地勢險阻,民風刻悍。老夫曾任秦鳳帥,不誇張地說,秦鳳擁有當世最好的兵源!秦隴之士,有漢風唐韻,重義輕生數百年來不曾稍減!除正軍之外,其他不論番兵、強壯、弓箭社、忠義巡社,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可惜,自老夫率軍勤王,援汴京,救太原,秦鳳兵戰死異鄉無數。現任秦鳳帥趙點,有名無實。不足以成事。老夫是希望有生之年,藉着在秦鳳的些許名望,扶你上馬送一程。無奈,李宣撫最終仍舊決定堅守長安。”

“太尉爲軍中元老,西軍諸將都盼望太尉重新出山,主持大局。晚非算得老幾?”徐衛答道。

种師中聞言苦笑:“似老夫這般芶延殘喘,還有幾日活頭?能不能撐過這個嚴冬,尚是未知之數。我征戰一生,殺人如麻,早看輕了生死。只是可恨,未能履行先兄遺願。逐北夷出國境!”

語至此處,老太尉情緒有些激動:“徐九,我種家自青澗築城時起。幾代戍守西陲。可傳至眼下。竟無後繼之人。你父親早年追隨先父征戰,曾得先父親解鎧甲相贈。論起來,徐家和種家淵源極深,先兄辭世之際,有書信予我,贊你有膽略,性忠勇!子昂,老夫將兩萬部曲交付予你,便是希望你能繼續我等未競之事。老夫大去之期不遠,臨死得你親來探”足可瞑目。這段時日,你是唯一一個跨進我府門之人乒

徐衛不是個會輕易感動的人小可此時,他心裡卻五味雜陳。當初第一次見到种師道,對方那種蔣諄教導,殷殷期盼,就讓他很受鼓舞。去世之前寫來的那封信,他隨身攜帶,時常拜讀,可謂獲益良多。

而今,种師中非但在定戎戰役期間馳援徐家兄弟,更在進入長安之後,將自己的部隊交給他指揮。甚至還想着把他扶上秦鳳帥位送一程。這番悄義,叫他如何應對?

徐衛婉辭了种師中的留飯,他不忍心看到一個縱橫疆場一生的名將臥病在牀的樣子。從種府出來,他心裡堵得慌,什麼興致都沒有。漫無目的地走了一陣,便決定回家去。

誰知沒走多遠,便撞上杜飛虎帶着兵馬前來。一問,說是李宣撫緊急相召。這倒怪了,宴會不是在晚上麼?這麼急找我作甚?當下,便調轉馬頭。直奔宣撫司而去。

一到那裡,徐衛就碰到了轉運司的張彬。後者還打趣地問道:“怎麼?徐大帥等不及要喝慶功酒了?”

徐衛興致不高,只是笑了笑。兩人齊頭並進,往衙內而去。網繞過照壁,就現前頭万俟自正走着,張彬正待打個招呼,身後又響起了一個聲音:“徐知府!張判”。回頭看去,卻是京兆府的司錄官。

徐衛突然覺得事情不對頭,李宣撫緊急召我,已屬特殊。自己是帥司長官,沒重大軍情。這麼急找我作甚?而現在。他連漕司、憲司、京兆府的官員都召來了,這麼的陣仗,所爲何事?若是有軍情,自己沒理由不知道吧?

旁邊的同僚談論着什麼,他完全沒在意,就這麼走進了宣撫司的大堂。一進去,赫然現,濟濟一堂啊。宣撫司、提刑司、轉運司、提舉常平司、京兆府,再加上自己這個經略安撫司,全齊了!

明顯,這些人都不知道李宣撫緊急相召的目的,正竊竊私語,互相談論。一見他進來,許多官員都圍上前去。有人問道:“徐經略,怎麼回事?是不是女真人又回頭了?”

徐衛搖搖頭,並沒有說話。這讓陝西的各部官員更加疑惑,宣撫相公這麼急,幾乎把所有司職的官員都召來了,除了軍情之外,還能有其他什麼事?提前擺宴?這也不像啊,哪有在公堂之上設宴的?再說,酒菜呢?

“宣相來了。”正七嘴八舌議論時,有人小聲說道。

嘈雜之聲立止,李綱從堂下轉出,跟他一起出來的,還有個年在四十左右的官員。從他穿着的綠色官服來看,這人的品級並不高,但可以確定,他並不是陝西諸司的人。徐衛知道,此人怕就是早前入城的東京留守司派員。

李綱和這人都是滿面肅容,到達大堂之後,李綱自坐上,那人卻立於案旁,垂不語。

擡起頭,環視現場所有官員一圈。李綱嘴脣一動,卻沒說出話來。他甚至沒有讓衆官就座。很久一段時間,整個堂上都處於一種壓抑的氣氛中,所有官員都是滿頭霧水,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良久,李綱站起身來,他雙手撐着案桌上面,象是有些吃力。徐衛現他神情有異,似乎心不在焉。正疑惑時,又見他落座回去聲說了一句什麼。那立在公案旁的官員點了點頭。隨即往前一步,拱手行了個禮:“諸位大人,下官受東京留守司之命,充任宣諭使。”

宣諭使也是宋朝名目繁多的“使”之一,掌考察地方,宣諭上意之職。

“日前,東京留守司已經接獲鎮江行在的詔命。宋金已達成和議,宣告休兵。”

一語既出,滿堂皆驚!什麼玩意?達成和議?真的假的?我們咋不知道呢?可驚訝之後,官員們也有些慶幸,和議好,和議好,既然休兵了。那就不打仗了,太平是緊要!

徐衛不着痕跡地往前兩步,站在最前頭,歪着腦袋直盯着那位宣諭使。凌厲的目光看得對方有些慌了。

“此來陝西,便是傳達東京留守司命令。既然宋金和議已經達到。便須止戈息武。入城之前,下官已經去過金營,大金國相粘罕已將部隊撤趙

他才說到此處,徐衛冷冷問道:“撤到何處?”

那宣諭使被他盯得渾身毛。強作鎮定道:“已退往同州

“爲何不退過黃河?”徐衛又問道。他這個問題,引起了一片附和聲,是啊,既然休兵罷戰,爲何不退出陝西?

那宣諭使一時竟不敢回答,因爲他看到紫金虎那右手緊緊握着刀柄。他雖然明知徐衛不可能給他一刀,可還是懸着一顆心。早就聽說過徐九的威名。留守相公這位侄子。這幾年來東征西伐,打下好大的名聲。連女真人都忌憚他幾分。他聽了不急纔怪。

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四百一十一章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三十三章第41章 抱大腿宋遼威武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319章 震天雷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150章 入夥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四百一十五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3章 千王之王第49章 欲擒故縱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四百一十五章第64章 官油子第102章 張九月第五百一十章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636章 任得敬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328章 動粗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八百四十一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7章 遼國完蛋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328章 動粗第740章 三年後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七百五十一章第90章 狗血淋頭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八百五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593章 徐太尉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七百四十七章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764章 徐家莊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779章 意在兩河
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四百一十一章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三十三章第41章 抱大腿宋遼威武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319章 震天雷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150章 入夥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四百一十五章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3章 千王之王第49章 欲擒故縱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四百一十五章第64章 官油子第102章 張九月第五百一十章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636章 任得敬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328章 動粗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八百四十一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7章 遼國完蛋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328章 動粗第740章 三年後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七百五十一章第90章 狗血淋頭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八百五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593章 徐太尉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七百四十七章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764章 徐家莊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779章 意在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