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

三月二十,徐家三兄弟都接到了制置司下發的命令。前往京兆府彙報軍情。定戎一役,宋軍擊敗金軍主力,爲宋金開戰以來未有之勝利。這場戰役,在種師親自指揮下,徐原徐勝緊密配合下,以及徐衛的及時增援下得以成功。因此,衆人都猜測,此去長安恐怕不僅僅是彙報軍情這麼簡單。

二十一日,徐衛因距離京兆府較近,先於兩位兄長到達長安城,這日下午,徐原徐勝也先後趕到,都在飽驛住下,等待兩司長官召見。沒兩日,制置司來人傳話,說是何少保見召。三兄弟遂偕同而去。

制置司從前只是臨時機構,遇戰事而設,任命制置使一員,爲戰時區域軍事統帥,事畢即罷。但趙桓設“詳議司”,檢討祖宗家法。決定一改從前弊端,試行以武臣統率軍隊,指揮作戰。因此先在陝西路常設制置司,以親信大臣何灌節制路兵馬。

李綱的宣撫司設在長安城東,何灌的制置司設在長安城西,頗似朝廷裡書省和樞密院對掌武大權。因此時人稱宣撫司爲“東府”,制置司爲“西府”。徐家三兄弟到那制置司衙署時,剛好碰到一個熟人,鄜延經略安撫使張深。

此人從前是徐彰的部下,因此論起來,非但與徐家有舊,甚至還算是徐衛等人的前輩。看得出來,張大帥最近心緒不佳,他下馬之時,徐勝連喚他兩聲,也沒見任何反應。直到三兄弟走過去,徐原扯着嗓喝了聲“張經略”,才實足駭了他一跳。

“徐經略?”張深像是在睡夢被驚醒一般,怔怔了看了徐原幾眼,這纔回過神來。“多時不見,義德兄作得好大事。”

徐原知他說的是定戎大戰,朗聲笑道:“哈哈……”光笑,卻不知道再說些什麼。你如果謙虛,等於是打張深的臉,劉光世不戰而放棄鄜州,他率軍出延安又被耶律馬五擊敗,退回城裡堅守不出。制置司下令。讓曲端接管坊州、鄜州、丹州三地,等於是奪他的權,甚至是爲罷免他作鋪墊。這種情況下,打了勝仗的徐原除了笑還能幹什麼?

張深此時瞥見他身後徐勝徐衛哥倆,也不知是怎麼想的,繞過徐原,抱拳上前道:“徐大帥,別來無恙?”

徐四徐兩個面面相覷,徐大帥?不是在你背後麼?老花眼了?還是受兵敗權奪的打擊,精神失常了?

張深見他二人如此模樣,笑道:“紫金虎坐鎮河東,擋女真二十萬大軍多時,又與府州折經略破圍而出,馳援關,合師擊潰婁宿主力。後生可畏,佩服,佩服。”

徐原徐勝這才知道他是在叫老,卻見徐衛還禮道:“不敢當,不敢當,張經略太擡舉晚輩了。我過不是個知軍,哪當得起大帥之稱?”

張深一晃頭:“哎。曲師尹調到制置司任都統,陝華帥位舍你其誰?再者,你受命‘同節陝華兵馬’,今日何少保召見之後,陝華經略安撫使必然是你,我不過是提前叫一聲罷了。”

徐衛見他如此熱絡,笑了笑,便不再搭話。心裡想着,看來還真讓馬擴說了。

當下,張深十分謙讓,執意讓徐家三兄弟先行,魚貫踏入府門。可能是爲了彰顯今日召見之隆重,這西府從大門外臺階下開始,每三步都有一兵衣甲鮮明的武士挎儀刀衛戍,一直綿延到節堂之前。徐衛等人一進去,所過之處,士兵紛紛垂首致敬。徐家三兄弟意氣風發,步伐矯健,而走在最後的張深卻是滿面憂色,盡顯疲態。

當徐衛跨進節堂門檻時,已經看到一身紫色公服,頭戴烏紗的何灌高居於帥案之後,堂上已經有多人先到。來不及去細看,四人上得前去,行禮道:“卑職拜見制置少保。”

何灌看到徐家兄弟進來,臉上露出笑意,對堂下先來之人笑道:“徐氏三虎到齊了。”節堂裡一片笑聲,都七嘴八舌地稱讚着。無非說是將門虎,真真了得云云。

“免禮。坐吧。”何灌揮手道,卻一直沒有搭理鄜延大帥張深。後者心裡更加忐忑,惶惶不安地自尋了個位置坐定,見堂內諸多將領都與徐家兄弟搭訕,惟獨沒人問他,便連從前交好的同僚也形成陌路一般。見此情形,更加憂心忡忡。

徐衛資歷最淺,年紀最輕,很低調自覺地坐到了後頭,這時才發現,種師坐了首位,曲端緊隨其後,還有一人不認得,但估計是秦鳳經略安撫使趙點。路帥臣,熙河大帥王倚未到,至於環慶帥守王似,此時也不知是在蹲大牢還是怎地。

種師朝徐衛這邊看來,微微點了點頭,徐衛也俯首致意。當看到曲端時,他這位前任上司很快將目光移開,正襟危坐,也不與旁人交談。

“好,該來的都來了。言歸正傳吧。”一陣之後,何灌大聲說道。堂一時肅靜下來,衆將都把目光投向了這位名義上的陝西最高軍事長官。至少,現在仍是。

“金人又分兩路入侵,婁宿盡起精銳進犯陝西,賴將佐忠勇,西軍威武,得以在耀州定戎兩地擊敗強敵。今婁宿率軍退入河南,陝西之危得以解除,本官奉聖命執掌路兵權,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語至此處,他刻意停了一下。張深畢竟是帶兵之人,表面還沉得住氣,心裡卻是七上八下,何少保這是開宗明義,給我來個下馬威啊。

何灌環視衆帥,繼續道:“此次拱衛陝西,種太尉率涇原、秦鳳、陝華精兵於定戎擊潰婁宿主力,居功至偉!我已與李宣撫聯名上報東京留守司及鎮江行在,替老大人請功,想必官家聞此喜訊,必然聖心大悅!”

見他如此推崇擡舉,種師抱拳一禮,朗聲道:“何少保謬讚了,種某不過一老卒,世受國恩,理當思報。”

何灌亦還一禮,放下手後又道:“而耀州一戰,對手雖是金軍偏師,但卻一路攻陷丹州、鄜州、坊州等地,威脅長安。幸賴制置司都統制曲端,集諸路之兵,大敗頑敵於長安之北。經本官與宣撫相公商議,特嘉獎如下,曲端聽命!”

“卑職在!”曲端霍然起身,行至堂,抱拳垂首。

何灌從帥案上拿起一道晉升令,雙手展開,氣十足地念道:“加曲端左金吾衛上將軍,代行環慶經略安撫使職權,仍兼制置司都統制。”

“是!”曲端利索了應了一聲,大步上前接了晉升令,何灌又捧起一方印綬,想必就是環慶帥印,交到他手上。曲端受印之後,單手揍定,闊步回到座位。

滿堂的帥臣此時心裡恐怕都是各懷鬼胎。都知道。曲端將王似誘入其帥府節堂加以逮捕,隨後制置司就單獨下令,免去了王似環慶大帥的職務。現在又讓曲端代行,你何不做得絕一些,直接任命,搞個“代行”豈不是欲蓋彌彰?

看樣,何少保這回不是耍把式,是動真格了!他想以一己之力統一陝西路的軍事指揮之權!這不是敲山震虎,而是想一步一步收攏兵權!哼哼,何少保,陝西這地方你才呆過多久?莫以爲是官家欽差的大臣,就能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王似是自己蠢,巴巴跑到曲端圈套去,我們可不是他!

“徐原!”曲端又拿起一份公,朗聲叫道。

“卑職在!”徐原起身上前,行禮待命。

“加徐原定邊,平戎兩鎮節度使,以彰其功,仍任涇原經略安撫使。”何灌說罷,遞出晉升令,徐原上前接過後回到原坐。這節度使雖都是從二品班秩,但一般來講,能夠“建節”的武臣都是一鎮,只有戰功卓著的大將,能夠得到兩鎮,甚至三鎮節度使的頭銜,尤其榮耀,被視爲武臣品級晉升的極限。畢竟,不是誰都能像狄青那樣,以武臣作到一品樞密使。

宣佈完前頭幾位,何灌又拿起一份公,特意舉起來晃了晃,以示衆帥,笑道:“這陝西諸路,歷來是強兵之地。能作到一路帥守位置的,不熬個十幾二十年是門都摸不着。”說完了這句,才喚道“徐衛聽命!”

迎着滿堂軍前輩注視的目光,徐衛鎮定自若,起身上前行了一禮:“卑職在。”

何灌卻沒有急着宣佈晉升令,而是囑咐道:“你父在世時,與我同衙共事,對於徐太師之忠勇,本官深爲欽佩。金人南寇,你父東征西討,挽狂瀾於既倒,救百姓於水火,然不幸病逝于軍,三軍折柱,國失長城。我等除感傷於痛失袍澤長官之外,亦當以太師爲榜樣。而你,是徐太師季,投身行伍以來,也屢立功勳。但切記,戒驕戒躁,勤勉用心,勿負你父一世英名。”

“卑職謹記少保教誨。”徐衛俯首答道。

何灌點了點頭,這才展開命令念道:“擢升徐衛爲陝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總管,改知華州,兼管定戎軍,其原有差遣一併照舊。”其他大帥的頭銜裡,除了經略安撫使以外,都兼本路的兵馬都總管,徐衛的頭銜裡少了一個“都”字,並不是說他比其他大帥權力小,而是因爲宋代官制,武臣任都監、鈐轄、總管等軍職,資歷夠的加“都”,資歷淺的則沒有。徐衛雖功勞大,但資歷畢竟淺一些。

至於改知華州,那也是定製。所有的經略安撫使,都兼着本路里的一個知州或是知府。只不過徐衛都改知他處地,還兼管定戎,算是個特例。

“是!”應了一聲,徐衛上前接過晉升令,何灌又如先前一般,從案上捧起一方印綬,遞到他面前。這個印,叫“帥印”,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徐衛之前的官銜不算小吧?可他沒有印,只有一方朱記,作爲兵權的象徵。

“幹得好。”何灌小聲讚道。

徐衛對這位妻家姨丈一笑,接過了印綬,回到原位坐定。至此,他便正式成爲陝西路大帥之一,而且是最年輕的一位。何灌先前說,熬到這個級別,沒個一二十年門都摸不着,這話不是吹的。且看看這節堂之上,哪位大帥不是四五十歲年紀?像徐衛這樣鬍鬚都沒一把的年輕將領,只此一位。也就怪不得其他大帥一聽完晉升令,都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心裡想着,咱們這幾位,有人受門蔭,從八品幹起,有人甚至是從普通士兵起步,十幾二十年下來才熬到可稱“本帥”。看看人家,二十幾歲就執掌一路兵權了。這紫金虎打仗也算還行,但如此年輕便登帥位,恐怕跟他家世背景脫不了關係。

隨後,何灌又宣佈了幾份晉升令,其徐勝因河東以及定戎的軍功,得擢承宣使,加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頭銜,任陝華經略安撫副使兼兵馬副都總管,給弟弟作副手,仍知同州。

這賞完了,就該輪到罰了。

何灌嘉獎了立功受賞的將帥們幾句後,話鋒急轉,滿面肅容道:“此次抗金作戰,雖有大批將佐爲陝西柱石,立下赫赫戰功。但也有那麼幾個人,自以爲在陝西呆得久,站得穩,藐視兩司,枉顧軍法,對於上峰下發的軍令置若罔聞!以致使大批州縣爲金軍所掠,無數百姓遭受屠殺!對於此等人,我不跟你說廉恥,本官只問你,你是當誰的官!帶誰的兵!”

一記老拳砸在帥案上,震得筆架硯盤令箭筒亂顫,巨大的聲響讓人爲之一驚!徐衛突然發現,坐在他前頭的鄜延大帥張深,掩藏於官袍下的雙腿冷不丁地抖了一下。

何灌咬牙切齒,目光如炬,掃視着節堂裡每一個人。隨即又道:“環慶帥王似,早在三路西軍進攻河東時,就一再拖延,前面的部隊得不到策應,以致汾州慘敗!今番女真入寇,兩司數度命他發兵,他充耳不聞!後懾於嚴令,引軍至耀州,仗沒打幾場,轉身就回了慶陽府!似這等人,若讓他再坐在帥位上,簡直是西軍的恥辱!”(!)

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99章 金腰帶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92章 又見援兵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四十九章第147章 暴亂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17章 好險第115章 攀親第八百六十二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1章 整編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35章 苦果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235章 煤老闆第四百一十九章第131章 人氣第135章 苦果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八百六十三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7章 韓世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764章 徐家莊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01章 問婚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七百五十一章第93章 大哥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45章 虎牢關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149章 佈局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107章 怪事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78章 進軍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106章 大動作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138章 佈防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
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99章 金腰帶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92章 又見援兵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四十九章第147章 暴亂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17章 好險第115章 攀親第八百六十二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1章 整編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35章 苦果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235章 煤老闆第四百一十九章第131章 人氣第135章 苦果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八百六十三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7章 韓世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764章 徐家莊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01章 問婚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七百五十一章第93章 大哥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45章 虎牢關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149章 佈局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107章 怪事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78章 進軍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106章 大動作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138章 佈防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