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黃傑的條陳倒也不是什麼奇葩的東西,反正大宋的君臣不論是趙官家還是老蔡京,以及王黼、高俅等人看過之後,都覺得理當如此。
條陳中首先就闡明,此次宋金合意贖買燕京析津府,雙方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則,自然要在交易之初將各自的要求闡明。如金國要求此次交易的五十萬貫錢財,其中絹帛織物不能超過十萬,銅錢也不能超過十萬,金銀以二十萬左右適當,其餘不足希望大宋以糧食、皮革、藥品等物抵充,對此大宋自然是可以完全滿足金國的要求。
不過,大宋對如何從金軍手中接收燕京城,也是有自己的要求。
這首先,大宋贖買的是一座城池,可不是什麼土坷垃夯成的山寨,因此首先要求燕京城在宋軍接防之時城池必須是完整的。如有不妥,也列出了獎懲標準,若是接防之時燕京城的四大正門完整,城郭並無損毀之處,願意額外提供獎金五萬貫。而若是四門有損,則損一門便扣除兩萬貫,若是城郭有損,則一處扣除一萬貫。
此外,燕京城中既有二十六坊,則損毀獎懲爲損一坊扣除一萬貫,若是不損一坊則獎勵五萬貫。
至於燕京城中的王宮也是一處關鍵所在,若有損毀則直接扣除十萬貫,完好便獎勵五萬貫。
還有最末,言稱大宋知道燕京城中原有戶籍約四萬餘戶,百姓約有三十萬人,如今既然此城受難於戰火,便也不做強求。因此便以十五萬爲計,若是宋軍接防之時,城中有足額的百姓,則獎勵五萬貫,但若是缺額超過一萬人,便要扣除兩萬貫,並依此類推。
而後更是列了詳細的獎懲細則列表,從表上看去,若是全部都滿足了大宋的獎勵標準,那麼大宋贖買燕京所要實際支付的錢財將會達到七十萬貫,而若是各種條件都不滿足,甚至扣除甚多的話,恐怕金國反倒還要給大宋賠錢。
如此,宋秉臣看了之後會被氣得吐血暈倒,也就說的過去了。
當然了,這五十萬、七十萬還是一百萬,對於大宋來說當真不算個問題,可對金國來說可就是大問題。因此宋秉臣在醒來之後,都來不及擦掉嘴角的血跡,就慌忙的去信給吳乞買,將這一情況如實彙報,而吳乞買在得到了如此消息之後,到底會是吐口水還是吐血,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也就在使節團慢吞吞的剛走到大名府的時候,黃傑也接到了從前線御車軍中傳來的線報,根據御車軍派出的夜不收偵查得知,這金軍果然在八月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燕京城搞拆遷和轉移,每日裡至少要往西北方向運出上百車的各種物資,以及武裝遷徙數千的百姓。
甚至,夜不收們還探知,果真金軍還組織城中百姓對城牆和坊市進行破拆,當真是叫他全部都說中。
得了這個消息之後,黃傑倒也不以爲意,而是惡狠狠的隨手又寫了個紙條,然後就叫信使將線報和紙條火速送往東京呈與趙官家。
在紙條上,他只是簡單建議,如果金軍能在今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交接燕京城,大宋無妨再拿出十萬貫作爲獎勵。
結果,三天之後信使從東京返回來報,說趙官家接了線報和紙條後,直接就在金鑾殿上笑得又是跳腳,又是冒出了眼淚花兒,而滿朝的文武大臣們更是用笑聲把文德殿上瓦縫裡的灰塵都震落了下來。
與此同時,在黃傑的要求之下,韓進寶和林沖在前線也最終整合了有關燕京陷落的詳細情報傳遞回來,讓黃傑終於知道宋軍兩次都不能在城下站穩腳跟的燕京,爲何會被金軍一鼓而克。
但說這燕京在耶律淳自立爲王后,便做過大量的修葺和戰備,城池可謂是固若金湯,而耶律淳也拿出燕京大內的金銀大肆招兵買馬。在宋軍起兵北上的時候,耶律淳在城中共囤積契丹重甲騎兵一萬、輕騎三萬,奚族騎兵一萬、雜胡以及漢軍五萬餘人。
而耶律淳用五萬雜胡以及漢軍守城,將契丹和奚族騎兵放於城外機動,所以宋軍兩次圍城而慘遭潰敗便是這支部隊乾的好事。
再來說當初劉延慶瞎指揮打了敗仗之後,遼軍由耶律大石和蕭幹分領左右兩路對南逃的宋軍追擊,而其中與御車軍死磕的正是耶律大石的部隊,至於蕭幹則率領遼軍之中的契丹精銳,乘勝追擊直插到了雄州城下,若非童貫向來謹慎,早將雄州弄得固若金湯,只怕還真叫蕭幹得逞。
而然,童貫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又想出一個新主意,即對耶律淳周圍的漢族官員進行策反,並把策反的目標鎖定在耶律淳身邊的近臣李處溫身上。
這李處溫是擁立耶律淳的重要人物,曾任遼朝宰相之職,在燕京有很大影響。趙良嗣這廝在遼朝做官時,與李處溫是莫逆之交,他自稱在燕京北極廟與李處溫拈香盟誓,共圖滅契丹還宋。
於是,童貫令趙良嗣致書信給李處溫,重述舊情,要求李處溫廣結義士,作爲宋軍的內應,打開燕京城門,迎接宋軍入城。李處溫接到了趙良嗣之信,積極響應,令其子李奭以帛書回答。李處溫與其弟李處能、其子李奭等人,分頭聯絡義士,自備三千馬甲,並籌集七千貫金錢,作爲活動之資。
後來當金軍南下,耶律淳領軍北上意圖抗擊之時,李處溫曾想關閉燕京城門,將契丹兵拒之於城外,然後請宋軍聲援,挾持蕭妃納土歸宋。
然而有一個永清縣名叫傅遵說的人,揭露說李處溫曾通過易州富民趙履仁與童貫通書信,勾結宋朝爲外援,意圖挾持蕭妃納土歸宋。蕭妃得知此事,立即逮捕了李處溫、李奭父子。
當時李處溫稱這是謠言,蕭妃歷數其罪惡,李處溫無言以對,蕭妃令其自盡,其子李奭被凌遲處死。
不久,金軍突破遼軍數道防線,兵分三路往析津府合圍,遼將涿州留守郭藥師在武清囚禁了契丹人剌使蕭慶餘,派團練使趙鶴壽率兵八百、騎兵五百作爲先鋒向宋朝投降,而後在金軍包圍武清之前,率領餘下的萬餘常勝軍突圍而走,使得本來與析津府互爲犄角的武清落入金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