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

趙禎並沒有打擾這些人,而是悄悄的離開,他坐的地方本就靠外,在這種地方沒人會去注意他的存在,知識的魅力和人的求知慾就像兩塊強力的磁鐵。

趙禎不願打擾這裡的氛圍,智慧宮中的一切都是極好的,積極的,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就是對先進文明的追求,這是人類發展的正常方向。

華夏王朝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自由的學術環境,趙禎突發奇想,看着邊上的三才道:“擬旨傳送中樞,朕要開啓一場盛世!”

三才立刻揮了揮手,一輛馬車便出現在了偏僻之地,趙禎進入車廂奮筆疾書,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政治上有極高的自由度,君臣之間的環境較爲輕鬆。

還沒有進入黑暗的文字獄時代,人不因言獲罪便是最快活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的****更沒有人爲此掉腦袋。

那就着這股東風,何不開啓一個如同先秦一般的美好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各種各樣的學術爭論對於封建王朝的統治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社會和文明的進步卻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再出現所謂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便都是一個笑話,無論是什麼樣的學術思想,都離不開一個儒家的框架。

只有在此之中才能被稱得上是學問,墨家消失了,法家消失了,名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甚至是農家,小說家…………

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幾乎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誰能想到呂不韋居然是雜家之人?

當然趙禎不打算再弄一個敢販賣皇帝的商人來,但專門研究商賈之道的學術門派卻是應該出現,也必須出現。

現在大宋的經濟環境和形勢空前大好,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商業就成爲一種必須,這將會爲大宋提供更好的發展。

不光朝廷需要,民間的百姓也需要,那些商賈就更加需要了。

而農業一項是封建王朝的基礎,雖然大宋已經到了免除農稅的程度,但農業依舊不能荒廢,要需要大力發展和研究。

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南方的糧食不足以及遇到大面積自然災害的時候,悔之晚矣。

不過農業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了,果腹不是農業的全部,更多的生產和溢價的問題,各種各樣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成爲農家研究的方向。

純粹的學科並不能存在,農家自然是要打着齊民的思想而進行,在學宮中已經不是新鮮事。

事實上隨着學宮中知識的不斷增加,研究的專業性不斷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出現,而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

思想上的碰撞和衝突自然也會出現,沒有人可以忽視這個問題,趙禎早就開始考慮了,同樣,作爲禮部尚書的歐陽修也在思考。

這位對文化改革有着極高積極性的醉翁,展現了他的才智和膽量,在奏疏中早已提過“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觀念。

他把這種觀念稱爲“爭流”,唯有百家爭流才能欣欣向榮,儒家單單以自己位尊,實在是太過狹隘。

事實上歐陽修也是儒家出身的人,就是因爲深諳此道,所以才更爲了解,更爲擔心,更爲憂心忡忡。

他知道儒家獨尊的地位已經不可能保得住了,沒去過學宮的人都不知道學宮之中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

那裡的環境和氛圍讓他不能自拔的深陷其中,不光他是如此,朝堂上的朝臣們幾乎都是如此,身爲相公的范仲淹常常在政事處理完後便下職去了學宮中,有時一直到了三更天才會返家。

身爲格物院監丞的曾工亮常常在那裡得到靈感,丁度等人趨之若鶩。

當只有儒學的時候,再多的想法有時也不敢說出來,擔心與儒學相違背,不受世人待見,可越來越多的學說出現,越來越多的知識開始在學宮中進行衝擊。

人們開始漸漸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表達出來,於是那些新興的學術團體便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堵不如疏的道理就很有用。

歐陽修的奏疏在朝中的影響是驚人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誰都知道學宮之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學說,但他們依舊不能割捨對儒家的依賴。

於是歐陽修就被人上疏彈劾了,當然,趙禎是留中不發的,因爲這樣的彈劾實在沒有什麼作用。

今天在學宮中看到了張載和年輕的周敦頤之間的辯論,無論是環境還是氛圍都讓人很舒服,再看看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開始出現,於是趙禎便在馬車中下旨,把儒家獨尊的地位解除掉。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獨尊儒術意味着儒家是唯一的學說和正統,同時朝堂之中的官員必須出自儒家。

科舉的內容也必須從儒學中選取,也就是說考題只能在四書五經中出現。

但現在不一樣了,趙禎知道自己的旨意意味着什麼,這是在全面撼動儒家的政治地位,同時也是在打擊儒學的地位。

一旦做到歐陽修所提倡的“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狀態,那儒家在各種各樣的學術中將會很快被淹沒,當然,儒家的思想不會那麼快的消失,畢竟這個時代的規矩和禮數還是依靠它而存在的。

但新興思想的出現,更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的出現會逐步取代儒家的地位。

人類的進步速度遠遠比看起來的古板要快得多,好的東西就是好東西,你即便是不想承認也要被這些東西所折服。

趙禎的旨意從馬車中出來還是詞頭,唯有經過翰林學士的潤色以及中樞院宰執相公的用印纔會成爲一道合理合法的聖旨。

趙禎是支持歐陽修的,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多,但這種反對最終會變成奏疏的形勢上達天聽,於是乎趙禎便可以用政治的手段進行對抗。

奏疏留中不發是皇帝的慣用手法,而封駁權卻掌握在翰林學士的手中,大宋的中書舍人同樣擁有唐代的封駁權,而且宰相不能干預。

所以當趙禎支持歐陽修的旨意下達到了中樞之後,被“不出意外”的封駁回來了…………

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
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