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

大宋和康巴人之間的關係隨着互相之間的需要而產生變化,康巴人對大宋的排斥並不強烈,雖然之前因爲大宋和吐蕃之間的矛盾,康巴人作爲高原上的民族支持吐蕃,但這並不影響大宋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看似康巴人和吐蕃更爲緊密,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只有真正瞭解高原土地的人才知道,康巴人和漢家百姓的往來更多一些。

吐蕃人並不那麼看重康巴人,因爲在他們看來康巴人不是合格的部族,不好管轄不說,更是常常反對統治者,因爲這個部族從始至終所追求的東西便是“自由”,他們習慣無拘無束的生活。

於是乎康巴人在吐蕃並不受待見,他們在吐蕃和大宋之間生活,也因爲和吐蕃之間的態度使得大宋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重視。

仁青東知道康巴人的優勢在哪裡,也知道爲何大宋突然一下從不冷不熱變得如此熱情,用漢人的話來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因爲是密旨,所以蔡伯俙並沒有念出來,而是親自交給仁青東來看,明黃色的絹紙上,趙禎的飛白有違扎眼。

仁青東的表情也跟着飛白的變化而陰晴不定,果然如同蔡伯俙預料的那樣,時而欣喜,時而糾結,時而興奮,時而失落。

輕輕的放下密旨,仁青東嘆了口氣道:“大宋皇帝的旨意看似對我康巴人極爲有利,實則我康巴人卻付出更多。”

蔡伯俙笑了笑:“所有的東西都是等價的,你們需要我大宋的器物,大宋需要你們的忠誠,若是兩邊搖擺,我大宋如何在成都府開設榷場以供爾等所需?”

“即便是開設了榷場也是我康巴人用東西換來的!”

蔡伯俙點了點頭,但態度依舊無所謂:“誠然,你們是以物換物但要知道若是我大宋不開設榷場,你們連以物換物的機會都沒有!”

蔡伯俙的話直中要害,仁青東知道康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他們之所以劫掠宋人不是因爲吃不上飯,而是器物不夠。

連鐵器都需要劫掠的康巴人對於大宋的物資毫無抵抗力,這是一場貿易博弈,同樣也是一場政治博弈,雙方之間都有互相需要的東西。

“我大宋官家說過一句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我看來這利益的堅固如同岡仁波齊山一般的堅固!若是大宋和康巴人之間的利益堅固,那就比任何的盟約都要有效不是嗎?”

仁青東不再說話,但他的心中已經駭然,大宋皇帝一語道所謂盟約的真諦。

這樣的一個帝王怎是好相與的?要想從大宋手中獲得足夠的好處,沒有足夠的付出是遠遠不夠的。

人最難的便是要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底線又在何處?

而這恰恰是仁青東最爲清楚的,康巴人需要大量的貨物,需要茶葉,需要瓷器,需要鐵器和衣物,還需要成藥!康巴人不能病死在帳篷中!

牛羊,戰馬在自己手中只是糧食,最多便是作爲弓箭上的弓臂和弓弦,但賣給宋人之後便能換取大量的生活所需。

“大宋官家慧眼天心!一語而破,既然大宋需要的是我康巴人的忠誠,那我康巴人便會獻上忠誠,但若是大宋反悔,我等康巴勇士亦會用刀劍洗刷羞辱!”

蔡伯俙拿起桌上的密旨扔進火爐中,看着它化爲灰燼道:“大宋也會履行自己的誓言,你需要記住一點,榷場越是繁榮,康巴人和大宋之間的關係越是緊密,若是有一天康巴人和大宋的貿易不可分割,那大宋就離不開康巴人!”

仁青東眼皮微擡道:“同樣康巴人也離不開大宋了!”

仁青東和蔡伯俙兩人都不知道,這將是一場改變大宋和吐蕃之間格局的一次對話,也是康巴人併入大宋並崛起的開始。

蔡伯俙的秘密到訪使得成都府和康巴人之間的貿易開始變化,成都府知府田況上奏朝廷希望在成都府開設榷場以滿足大宋商賈和康巴人之間的交易,使得交易更加正規和有序。

朝臣們自然是樂見其成的,對走私最好的打擊便是貿易的繁榮和正常,同時朝廷還能派出官員監管和收稅,何樂而不爲?

監國的儲君趙旭在朝堂上同意了榷場的建設,地點不是在成都府城之中,而是在城外的十里亭處…………

得到旨意後的田況立刻在成都府城之外開設榷場,巨大的榷場以木欄爲限,佔地近十里!東西兩座巨大的木門以供康巴人和宋人通行。

同時這座榷場最大的不同在於任何人都可以帶着貨物前來販賣,便是一般的百姓挎着竹籃裝着幾件貨物也可以前往。

交易所用便是大宋的官鈔作爲流通,以物換物是最爲原始的模式,在這裡得到了改進,康巴人逐漸發現,在宋人的眼中,官鈔纔是最值錢的東西,比鹽巴,牛羊都要值錢。

他們用牛羊換取大宋的官鈔,再用大宋的官鈔購買大宋的貨物,這看似繁瑣但卻更加便捷,以後他們再來的時候,便可直接用官鈔購買大宋的貨物了。

大宋的官鈔不光在宋人這裡可用,在吐蕃依舊是可以使用的,吐蕃人買賣貨物也喜歡使用大宋的官鈔,因爲這東西極難造假,便是紙張方面就沒人能做得了手腳,更別說上面的彩色圖樣,便是沾上水都還能看清圖樣!

於是康巴人也開始使用大宋的官鈔,這種攜帶方便,做起買賣來更方便,第一次接觸貨幣的康巴人這才發現,原來大宋的官鈔是極好的東西。

最大的好處便是原本用一整頭牛換取的東西虧又不好意思討價還價的時候,現在用大宋的官鈔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很快,康巴人便發現了官鈔的秘密,使用官鈔可以最大程度的壓低大宋貨物的價格,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自己貨物的價格。

而且他們發現,到越遠的地方販賣貨物,便會越值錢,大宋在開設榷場之後並沒有直至康巴人進入大宋境內做生意。

相反,成都府知府田況還在鼓勵他們進入更多的地方,這樣一來,成都府收到的稅收反而會更多…………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