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

bookmark

越是在重要的時候越能感覺到時間過的飛快,三天時間很快過去,但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準備好,王安石已經在催促范仲淹等人,希望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眼下還未處理完的事情,而他已經在考慮大典的細節了。

時間越緊辦事的效率越快越高,這是一種悖論,但確確實實如此,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注意力相反會更加集中,犯錯的機率也更小。

趙禎並不認爲王安石規劃的時間過於緊迫,相反他覺得剛剛好,事實上還有更多的事情已經被完美的安排好並且開始通知各部準備。

官家傳位的事情是不可能瞞住所有人的,最近已經逐漸有消息開始散播出去,即便如此趙禎也並不在意,與其突然爆發的事情還不如早早的泄露消息便好。

只要朝堂中的相公們不亂,只要後宮不亂,朝堂和民間稍稍發生一點動盪還是可以忍受的,畢竟一旦動盪都沒有反倒是讓自己有些失落。

趙禎和趙旭三日沒有上朝,這已經是極爲不正常的現象,再加上從禮部傳出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眼下朝堂中的臣子們已經能夠猜測到一些原因。

這是個巨大的變動,朝野上下開始出現了動盪,對於趙禎作爲大宋最無雙的君王退位一事,許多人都不能接受。

這和趙禎猜想的一樣,再加上三日沒有上朝,朝中的相公們也未曾出現,於是檢察院的那些御史和朝中僅次於相公的朝臣們便一起上疏,畢竟他們有權直接上疏官家的,便是宮中的內侍和禁軍也不敢阻止他們上疏或是覲見的請求。

誰都知道,若是在這個時候阻止朝臣面聖,無異於隔絕內外,這樣的罪責誰人能夠承擔?

於是趙禎給了范仲淹等人最好的辦法,親自上朝來闡述他的觀點,並且讓范仲淹等人繼續籌備傳位大典。

趙禎自從歸朝之後便沒有上過早朝,爲的就是給趙旭以自尊,讓他明白自己做的很好,得到了父親的肯定,也是給朝臣們以大宋未來還會這樣的感覺。

這麼做顯然是成功的,大宋的朝堂上下因爲趙禎的決定而大加讚賞皇帝的開明,認爲皇帝在回朝之後還在加強太子的權威是值得肯定的明君之舉。

華夏曆史不止一次的證明過,太子在皇帝在位期間太過賢明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會引來皇帝的嫉妒和憤怒,但在大宋卻沒有出現這一情況。

官家不光力捧太子,而且還主動的深居簡出,至少在外臣看來是如此的,但眼下突然出現的事情卻讓他們措手不及,誰也不會想到官家居然在這個時候打算傳位太子。

肯定和扶持太子是一回事,傳位太子又是另一回事啊!

朝臣們當然是希望官家繼續坐在皇位上,而不是把大宋的權利交給太子,這兩者有着本質的區別。

宮中的內侍陳彤帶着官家的口諭來了,宣佈明日便會上朝,這對於朝臣們來說終於讓他們稍稍緊張的心放鬆了一點。

最少官家從原先閉宮不出改爲上朝,這是打算和朝臣們對話的樣子,朝臣們自然心中踏實了一些,最少他們覲見官家還是有作用的。

趙禎當然打算和朝臣們說清楚,這件事不能拖,越是拖下去造成的動盪便越大,而現在他自己在大宋有着無上的地位和權威,自然要把其中的利害和朝臣們說清楚。

咚咚咚…………

隨着神都城皇宮角樓上的晨鐘響起,趙禎起牀開始了洗漱,並且準備今日的早朝,和趙禎同時書甦醒的還有整個神都城。

宮中的鐘聲提醒了所有人時間的變化,也提醒了人們該做什麼,早上卯時的晨鐘和酉時的暮鼓乃是最爲重要,一個表示白天的開始,一個表示白天的結束。

稍稍洗漱之後,趙禎也更已完畢,今日雖然不是每月的正朔大朝會,但趙禎依舊穿上了最爲華麗的袞冕,這是天子服飾,亦是規格最高的禮服。

三才有些顫抖,這是官家爲數不多的穿上如此華麗的衣服,無論是冠上的金飾,垂白珠十二旒,還是玄衣,纁裳,十二章,這些都是最爲華麗和隆重的象徵。

“官家,這玉簪導可紮緊了些?”

看了看趙禎的眉角有些上揚,三才立刻調整冠上的玉簪,完畢後又給趙禎理了理白紗中單以及前面的大帶,一達到中規中矩的模樣。

趙禎無奈的笑了笑:“不過是身衣服而已,你跟隨朕這麼多年,也知曉朕最不喜歡的便是這套袞冕,若是重大,朕也不會這麼穿着。”

三才立刻道:“官家,袞冕冠服乃是天子服飾,中規中矩應當應分,奴婢可不敢怠慢,官家也不該怠慢。”

趙禎知道三才的意思,笑道:“朕只是覺得繁瑣罷了,既然穿了就該穿的體面些,把早膳端過來吧!朕今日還不知何時能夠吃午膳嘞!”

三才應道:“奴婢遵旨!”

一碗珍珠米飯配上點時蔬小炒便是趙禎的早膳,一大早本應該吃些饅頭稀粥之類,或是湯餅更爲舒服,但身穿袞冕的趙禎卻不能吃這些拖湯帶水的食物,一來會把袞冕弄髒,二來用三才的話說便是不吉利,拖拖拉拉。

待用過早膳後,趙禎便向乾宇殿走去,走的時候還不忘吩咐邊上的宮人給崇文院以及後苑送去羊湯,這段時間中樞各部的相公們幸苦了,而身在後苑的趙旭同樣也是幸苦。

乾宇乃是天界的意思,同時也代表天下,這名字可比大慶要恢宏的多,乾宇殿前的廣場也是大慶殿的數倍有餘,畢竟整個神都城就是擴大了的東京城。

當初在建造的時候蔡伯俙就在遼朝析津府的城池上加以擴建,乾宇殿要恢宏的多,就如同一個巨獸匍匐在大地之上。

在這個“巨獸”的兩邊是兩座高高的缺口,手持盾牌和橫刀的甲士持刀而立,彷彿在是保護大殿之中的皇帝。

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