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

賈昌朝還看到了另一點,那就是彌勒教並不是善類,這個白雲寺以智慧和尚與惠因和尚宣揚的彌勒教就是邪教,無論他王則如何的幫助商賈幫助這些豪門也改變不了彌勒教邪教的本質。

從史書中很容易就發現,這個教派的發展靠的就是蠱惑人心,靠的就是恐嚇之言,並且宣揚以暴制暴,以言語亂人心,以合藥毀人性。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賈昌朝相信自己能看清這一點那些豪門同樣也能看清這一點,只不過他們在利用彌勒教的理念。

這種邪教想要和大宋開國便存在的豪門大族玩陰謀和手段簡直是異想天開。

現在還能容忍他們,是因爲彌勒教還有用處,並且他們也沒有謀反,坐在馬車中的賈昌朝忽然笑了,多麼辛辣的諷刺,這些製造神都城動盪的家族其實是最依靠大宋,最依靠天家的家族。

他們所有的財富都是建立在大宋的基礎上,建立在官家的統治之下,他們沒有能力改朝換代,也從未想過改朝換代,雖然官家對他們極爲忌憚,可並沒有到下死手的程度。

這些家族爲何要支持彌勒教造反?

彌勒教的教義就是要造反作亂,這是賈昌朝在瞭解彌勒教之後所得到的答案,若是彌勒教不這麼做,最後的結果要麼便是滿足不了越來越多的信衆,要麼便是被所在的王朝所消滅。

與其被毀滅,不如直接起事,推翻王朝自己作爲主人,但這樣的難度實在太大了些,尤其是在眼下的大宋,根本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彌勒教可以利用,但卻絕不能和他們捆綁在一起,那些豪門大族也應該清楚這一點。

大宋沒有世家,世家早已經被消滅了,現在只存有豪門和大族,除了源遠流長的姓氏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是開國纔出現的後起之秀,越是發跡的晚越聰明,越理智。

賈昌朝相信這樣的家族中也會很快有自己家的一席之地,眼下的大宋如同魏晉之風,不是風流而是門閥崛起。

門閥之家可不是隨意亂說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擁有強大實力的家族,眼下這些豪門大族已經在官場中擁有許多人脈,而在大宋也掌握了大量的財富。

原本的財富在土地上,各家以手中掌握土地多寡來衡量財富和實力,而現在卻是以手中的商號大小,佔據多少渠道和壟斷多少產業來衡量財富。

賈昌朝當然知道眼下大宋的情況,站在官員的角度上他並不覺得這是好事,商賈的理念太過強大不算什麼,但這些豪門商賈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大族!

讓他們把握大宋的命脈簡直就是對皇權乃至傳統士大夫階級的最大威脅。

但現在越來越的的士大夫和他們盤根錯節的聯繫在一起,關係之龐大,利益之糾纏是賈昌朝沒有想到的。

越是如此越要進入其中,極少有人能進入這些人的核心,而自己就是一個,神都城的動盪成爲他最好的契機,得以有如此完美的機會成爲這些豪門中的一員。

可有一點賈昌朝不明白,爲何如此大的威脅官家卻不用雷霆手段收拾危局?以賈昌朝的分析很可能是因爲現在這些豪門商賈已經龐大到尾大不掉的程度,連官家也要在這個時候進行妥協。

對於賈昌朝來說這是好事,他熟讀史書,太瞭解王朝與強大勢力之間的微妙關係,雖然皇權至高無上,但只要這些勢力足夠強大,那雙方之間就能達成微妙的平衡。

自己無法企及皇權這種天下最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卻能夠進入豪門之列,真定府不光有曹家,還有鹿縣賈家,自己的家族雖然在大宋的豪門面前不算什麼,但只要進入豪門的行列之中,被這些人所認同,那距離飛黃騰達就不遠了。

現在自己的身份旁人還不知道,秘密的和這些豪門之人搭上關係,以後自己在朝中的路就更加好走了。

官家原本還有的選擇,可以用科舉挑選寒門子弟來對士大夫進行衝擊,不光如此制衡的手段還有很多。

但現在,即便是有寒門子弟考上科舉入朝爲官,那也和這些豪門脫不開關係,待選官,京朝官都幾乎都是出自豪門的手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官家根本就沒得選。

吏部中也有豪門的人,他們不會太過火,但依舊能夠給予這些人以最佳的路走,而且無論是豪門大族還是他們在禮部的“友人”都會挑選政績好,有能力的人上位,如此就非常難得了。

證明這些人不光是爲了利益糾纏在一起,還在選賢任能,他們也知道大宋越好,他們的日子便越好過,而這纔是最可怕的地方。

賈昌朝坐在馬車中稍稍有些興奮,也有些慶幸,自己沒有趕上天禧元年丁巳科,但卻在那一年因爲歌頌真宗皇帝的東封西祀而得到同進士出身。

雖然步入官場,但這樣的身份卻不是他的助力而是污點,朝中的臣子有多少對自己不屑一顧,認爲自己趨炎附勢,諂媚罔上才得的用進士出身。

若不是當年禁中侍讀大儒孫奭以老辭,推薦自己詔試中書,也不會有今天入主北平府的機會。

只不過自己這個堂堂北平府知府居然連一個龍圖閣直學士的頭銜也沒有,這實在是讓人恥笑的事情,想到這裡賈昌朝便感覺心中有一團火焰在燃燒。

這是打算告御狀啊!賈昌朝的臉上浮現出笑意,那些人的謀劃果然成功了………………

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
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