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

遼軍的速度非常快,攻城作戰雖然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事情,但南京道的丟失已經讓他們恨的發狂,豈能輕易就算了?雖然不擅長但卻不是不會。

耶律宗真認爲,契丹男兒上馬能馳騁,下馬能步戰,又不是說下馬之後的契丹人就比不上宋人……何況他的手中還有數支步戰軍隊,五京州縣漢軍、渤海軍,熟女真等等都是善於步戰的。

此次爲了收回燕雲,耶律宗真做的準備也不少,單單是招募的女真人就足有五萬之衆,這大概是熟女真中八成的壯勞力了,爲此耶律宗真不惜下達了招募令,這是一種血腥的招募規矩,凡有不從者屠其一族,以震懾人心!

而遼朝規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這適用於遼境內的各族民戶。但和人數衆多的漢人契丹人不同,渤海人以及女真人的人數實在太少,按照規定招募的士兵都是一家的壯勞力,少了他們,身處苦寒之地的熟女真就基本上只能等死。

這條血腥的徵兵規則在於一旦戰事吃緊,及丁男子,因爲皆隸兵籍,可以悉徵無遺。

男人是這個時代的頂樑柱,一旦戰死疆場,一個家庭就很有可能爲之破滅,尤其是遼朝這樣由多個蕃部組成的國家,渤海人,熟女真都已經承受不住這樣的壓榨,更何出壯丁的同時,他們還要負擔這些壯丁的武器裝備等等。

馳兵於民是最基本的,部民既是生產者又是戰士,平日裡過着馬逐水草,人仰湩酪的生活,繁茂草原滋養的牲畜爲牧民的衣食服用之源。

弓箭、馬匹平日是打獵的工具,戰時就是軍事裝備。遇有徵發,部族軍自備衣糧器械,每正軍一人,自備馬三匹,必備的還有弓四、箭四百、長短槍、骨朵、斧鉞、小旗、錘錐、火刀石、馬盂、炒一斗,沙袋、搭鉤氈傘各一,縻馬繩二百尺等等。

這些還不算完,誰都不希望自己家的男人死在戰場上,必要的防護也是有的,如人鐵甲九事、馬韉轡、馬甲皮鐵等則視其力而定。

這些都是揹負在遼朝百姓身上的沉重負擔,沒有戰事的時候還好些,只單單應付稅收便可,但現在大遼的西征剛剛以失敗告終,西夏一戰並沒有掠奪回多少財富反哺百姓,大遼便又要出征燕雲,這對一般的遼朝家庭來說宛如噩耗。

原本契丹還以“打草谷”和“犒軍錢”作爲戰時補充軍需的手段,軍隊中還專備“打草谷騎”勾取糧草,這種以戰養戰的方法開始的時候還奏效,可惜大宋深知遼人的作戰風格,並且以西夏一戰爲例,堅壁清野,廣設堡寨,藏糧與深山曠野,雖人死不漏一糧。

這些都是探馬打探來的,所以耶律宗真又下令全國供給糧草與大定府,沿着歸化,北安州向南跟隨大軍運輸,以防再次出現西征的錯誤。

但這一舉措無疑給遼朝百姓雪上加霜,戰爭不是簡單的率軍廝殺,其中包涵的學問方方面面,同時戰爭打的也是國力和金錢。

遼朝現在是既沒錢又沒兵,只能從百姓的頭上剝削,但這種剝削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百姓承受的底線,內憂外患國破家亡就在眼前!

張儉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弊端,向耶律宗真多次諫言:“陛下,此時當以大宋皇帝駕崩的消息以安民心軍心,否則大軍未至燕雲而民心軍心亂矣!”

說實話耶律宗真也不希望這樣做,但是又實在沒辦法,聽到張儉的建議後心中大動,微微點頭道:“也好,讓將士和百姓知道此次我大遼必勝,收回煙雲之後必有犒賞,也好讓他們安心作戰……”

張儉來了句:“陛下聖明!”便走出皇宮,馬上就要進行發兵之前的最後準備,出兵伐罪,必立誓命之文,乃是日常的流程,陛下待會就要宣讀檄文,自然要稍作修改。

每凡出兵,大遼的皇帝都要率領蕃漢文武臣僚,宰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日神,並分命近臣祭祀太祖以下諸陵及木葉山神。

皇帝御駕親征更要身着戎裝祭祀先帝宮廟,或者主祭先帝、道路、軍旅三神。

軍行前,須用一對牝牡麃祭祀。攻城略地取勝,要及時宰殺黑白羊祭天地。班師之際,要用擄獲的牡馬、牛各一祭天地。而且在出師、還師的時候都要舉行“射鬼箭”,即將死囚或俘虜綁在柱子上,衆軍士向着軍行的方向將其亂箭射死。

一些列的儀式下來,誰還不知道大軍即將出徵的消息?連遼朝都是如此,大宋的規矩就更加的繁瑣了,這也是爲何趙禎以軍演之名爲幌,突然發兵燕雲的原因,爲了節省時間和冗長的禮節……

一邊是防守,一邊是進攻,大宋顯然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樣,而遼朝的進攻實在有些倉促和迫不得已,耶律宗真已經沒有辦法,國內的經濟低迷已經使得大遼很難恢復元氣,如果連南京道這塊寶地也失去,那後果不堪設想。

還好,大宋皇帝死在了耶律簇絨的毒箭之下,否則他真的不知道用什麼鼓舞軍心。

但是耶律真宗不好自己說出大宋皇帝駕崩的話,畢竟是個都會聯想到他的身上,即便是他沒指使別人也不會相信,刺殺這種事情乃是皇者不屑爲之的旁門左道,如果把他放在自己的身上,難免讓人覺得大遼的皇帝不擇手段。

消息自然從某些渠道“意外”的泄露出去,在繁瑣的儀式進行之後,大軍中便流傳着大宋皇帝駕崩的消息,而且連刺殺的過程都描述的極爲詳細,就像是親眼看到一般,讓人忍不住覺得這是真的。

普通士兵自然要向軍官打聽,而軍官則會神神秘秘的說出這消息是來源於析津府的密探,於是耶律簇絨的“大名”便在軍中傳開,許多人一下明白爲何陛下會在這個時候揮兵南下了!

士兵們在聽到消息後自然的把耶律真宗和刺殺這件事分開,因爲陛下也是“意外”得知這一消息的,聽說爲此陛下還在宮帳裡設了衣冠冢以祭奠大宋的皇帝……

但祭奠歸祭奠,南京道還是要收回來的,畢竟這裡是燕雲的門戶,也是燕雲最爲富庶的地方,上至皇帝下至兵卒都瞭解它的重要性,隨着三聲號角,沉重悠揚的聲音提醒每個人,南下的征途開始了。

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
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