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

倭國的防線已經向後撤離了數次,但每一次都能被大宋的弓弩打擊到,宋人非常狡猾,每當倭人後撤的時候便停下手中的動作,待他們認爲這裡安全的時候再開始新一輪的打擊。

這讓原本認爲安全並暴露在外面的倭人遭到了致命的打擊,但即便是他們後撤也沒用,宋軍的棘輪弩射程可達三百步,這對倭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倭弓可憐的射程限制了他們對弩箭的想象,一個連甲士都沒有的軍隊,怎麼能想到宋人弩箭的射程?!

大宋的軍營從戰鬥開始便一直處於黑暗之中,這是最好的保護,但對於殺出重圍的石元孫來說卻並非好事,倭國人的防線突然被撕開一道口子,如同一柄黑色的利劍劃開了火紅的綢緞。

這一幕早已落在站在高處的敦良以及藤原道長眼中,敦良面露驚恐之色聲嘶力竭的對一旁的藤原道長喊。

“你不是說宋人走不脫嗎?!朕的大軍還未到,若是讓他們走脫引來宋人天軍該如何是好?”

“怎麼?!陛下以爲這些人走不脫宋人大軍便不會來了嗎?”

藤原道長望向敦良天皇的眼神中帶着一絲揶揄和嘲諷,眼前的這位天皇是他見過最膽小的人,大和民族的男人從不畏懼死亡!

瞧見敦良臉上的驚恐,藤原道長嘆息一聲道:“整個平安京的城牆上駐守了大量的士兵,即便宋人突破眼前的包圍又如何?”

他的話終於讓敦良放下心來,他已經被宋軍強大的攻勢嚇壞了,眼前如人間煉獄般的恐怖場景讓他顫抖,而自己的軍隊已經不斷向後撤,慘叫聲不絕於耳,每一下都像是在敲打自己的心臟。

原本的敦良不止於此,畢竟是倭國的天皇,穩重的氣度還是有的,只不過眼前的一切顛覆了他的認知,可以說他被嚇破了膽。

而一旁的藤原道長卻不似他那般悲觀,在他看來倭國是以一國之力抗衡大宋的三萬之兵,他還不知蔡伯希到來了兩萬大軍,但就算知道他也不會在乎,他自認爲自己是個極爲堅定地武士……

在藤原道長的認知中,即便是強盛如大唐王朝也沒有對倭國的本土動手,更別說現在還未真正一統華夏的大宋了,眼下只要大宋敢對倭國用兵,那他必將聯合遼人給予大宋致命一擊!

即便是輸了又如何?以大宋之遠根本就沒辦法長期控制倭國,即便是在倭國駐軍又如何,那也需要大量的糧食才行,大宋怎麼可能每日派遣船隻遠渡重洋的前來送糧?

藤原道長微微一笑,在他看來倭國有的時間與能力和大宋周旋,因爲這裡是他們的土地!

自己慫恿天皇對大宋出手,先剿滅這五千人的平安京駐軍,之後便是調集倭國所有的力量進攻石見守軍,去去三萬人而已,能翻起多大的風浪?!

倭國若是一致對外,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最少能集結不下十萬正規軍,而那些臨時從民間抽調的壯丁民兵也可達數十萬之衆,這是數倍,數十倍與宋軍的數量,怎麼可能輸掉戰爭?

當敦良認真分析了藤原道長的提議後決定採納,這是攸關天皇萬世一系的大事,爲了保持血統的純真,有的時候甚至不惜以族中親屬通婚爲解決之道,如果萬不得已之下,自己的女兒繼承了天皇之位,她就必須要與族中男子通婚,但若是嫁給了大宋皇帝,那結果就不同了!

在敦良固執的心中,血脈的純潔高於一切,即便是倭國滅亡了,也要延續天皇萬世一系的血脈,絕不能讓他受到玷污!

更何況若是被大宋扶持起來的女天皇當政,以後的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大宋會不會翻臉,會不會利用強大的力量霸佔倭國?這也是一根插在敦良心中的利刺。

藤原道長是個非常出色的演說家,他的觀點很快得到了天皇在內許多倭國氏族的支持,並且在暗中早有來往預謀起來。

與外部矛盾比起來,內部矛盾往往會在突然之間變得不重要,倭人在團結方面卻是超越了其他民族,外部矛盾越是強大,他們的內部矛盾便越小。

並且他們固執的認爲傳統必須延續,他們願意生活在自己的傳統之中,這是他們的根,無論如何也不能改變,即便是大宋也不行,但唯獨強大的力量除外。

敦良身爲天皇清楚倭國的歷史,若是大宋真的能戰勝倭國,那他便有可能改變倭國,當初與大唐一戰的失敗,不僅沒有使得倭國仇視大唐,反而向這個戰勝他的國家一次次的派出遣唐使,從大唐王朝學習各種領先的文化,科技,教育等等知識。

這也使得倭國從根本上開始改變,若是這次大宋的皇帝戰勝了倭國,而結果卻不似大唐那般好打發,甚至可能出現整個倭國淪陷的結果,因爲這次戰爭的地點是在倭國本土之上。

作爲皇帝,考慮問題一定會從更高層面出發,眼下他之所以採納藤原道長的提議,最大的依仗並不是倭國的軍隊,而是遠在大海另一端的遼朝。

這個曾經的中原霸主把大宋王朝壓得喘不過氣,歷時太祖太宗兩代皇帝沒能徹底消除隱患,大遼就是懸在大宋頭上的一把利劍,若是大宋行差踏錯,很可能就使得這個顯赫一時的王朝成爲剎那之美的優曇花,最後消失在歷史之中。

雖然現在的大宋天子奪回了曾經應當屬於大宋的燕雲十六州,並遷都與北京以防遼人南下,但遼朝終究是遼朝,這麼多年來的強大實力不容小覷,非一代之衰便會消沉下去,宋人有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遼朝還沒死呢!

但敦良並不知道,自己派出向遼朝求援的信使已經被大宋攔截了下來,而攔截的人正是大宋的破浪水軍,這支水軍自從到了石見之後便開始整頓,而無聊的日子總是難過的。

於是鼠三這個駐守石見的管代便組織將士們海上操演,好巧不巧的截獲了一支匆匆忙忙趕往遼朝的大宋商船,沒錯,就是大宋商船……

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
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