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

人一旦有了遠大的志向就會努力的去實現,但是這要建立在可能的基礎上,否則就變成了好高騖遠。

醜小鴨永遠也變不成天鵝,因爲它本就是一隻鴨子。

党項想要崛起是可能的,但他的受制條件太多,大宋四周虎狼環伺,而他党項不也是這樣?

南方有大宋,東北有遼朝,西南還有吐蕃,它的擴張方向只有茫茫的西域之地,但這條曾經的絲綢之路已經隨着和中原王朝的失聯而沒落沉寂下去,再也沒有往日的繁華。

党項覺得切斷大宋與西域的通商可以遏制大宋的發展,並輕而易舉的拿下國力虛弱的西域諸國,可它錯了,党項得到的西域只是茫茫戈壁而已……

就在李元昊對自己的党項開始改革的時候,大宋的皇宮中趙禎也在對他的大宋開始新一輪的改革,這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阻力之大難以想象,但趙禎依然執着的進行。

原因無他,這是保護大宋長久留存下去的一項重要措施,爲國立法!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範體系。說白了法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者爲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強制把國家約束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東西。

通過對《韓非子》一書的研析,趙禎得出中原王朝保持長久穩定統治的秘密,外儒內法,兼具黃老之學。

拿起桌上的那本太祖時期就開始編寫的《宋刑統》,這是大宋唯一的法律書籍,也是這麼多年來大宋不斷編修的法律,可其中的內容還是不完善,有許多錯漏和不合常理的地方,甚至有的還自相矛盾。

這樣的法律如何讓官員去執行,如何讓百姓去遵守?趙禎覺得要不是這《宋刑統》是太祖下令編修的,大宋甚至不會去用這東西。

許多地方州府的官員多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去判定事物,這就是所謂的人治,而它的定義來自於孔子。孔子認爲“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爲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趙禎微微讚歎,這位先哲分析的很對,中原王朝多年來的政治都是這樣,人亡政息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歷史上的大宋就是如此,范仲淹的改革,王安石的變法,那一項不是人亡政息,甚至是人走茶便涼。

但人治是儒家學說倡導的一種的治國理論,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爲正統思想的主要原因是它把權利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中,比如皇帝,士大夫……

身爲統治階級的皇帝和士大夫本就是特權階級,無論趙禎怎麼去平衡權利,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而人治的對立面便是法制,後世的人爲何比古人自由?因爲大家生活在法制的範圍之下,一切的日常生活都是按照法律的所規定的路線進行的,如果違反法律無論官員還是平民都將受到制裁。

但大宋不同,官員犯法除非趙禎這個皇帝下令懲治,否則基本上不會受到多大的懲罰,百姓則會遭到人治的嚴厲處罰,這就是區別,這就是不公!

趙禎一直在尋找法制的理論證據,讓他在朝中得到文人的認可,如今《韓非子》的法家著作出世,趙禎當然是如獲至寶。

摸了摸下巴上的絨毛,趙禎咋了咂嘴喃喃自語:“怎麼把人治和法制平衡起來,讓大宋的法律既不是原則又不失人情呢?”

年輕的皇帝犯難了,因爲他看到了人治的好處,可以更加人性的看待問題,比如包拯坐判開封府就相當的好,因爲他的人治之下百姓安居樂業,對他的斷案佩服之至,讓百姓信服,但如果換一個人就不一樣了,這便是人治的優點和缺點。

剛剛步入御書房的晏殊開口道:“陛下何必如此困惑,立下新法讓天下人去遵守便是,只要百姓不犯其法便不會招致懲處,與人情何干?”

趙禎擡頭笑道:“虧你還自小受儒家經典薰陶,如今卻活脫脫的法家思想,也不怕朝中的文臣相公們說你欺師滅祖。既然來了就坐吧,這裡沒有外人不必拘泥與儒家的禮法。”

晏殊臉色一僵,官家的話實在指責自己的放棄儒家禮法,臉色微微變紅吶吶的站到一邊躬身道:“臣錯了……”

趙禎笑眯眯的說道:“你看,這就是法制和人治的弊益,如果萬事皆從與法,人情何在,朕就你和蔡伯俙倆個伴讀,也算是半個朋友,你先別急着否認,這是不爭的事實。你們和朕之間如果按法制當每見必拜,否則便是不敬,如此一來你算算蔡伯俙和你當被關入大牢幾次?”

晏殊嘴巴張着呆呆的站在原地,好像還真是如官家所說的這個道理……

趙禎瞧着他糾結的模樣微微一笑,沒想到精明善斷的晏殊也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住,也許在大宋無論是什麼廟堂能臣都解答不了這個問題吧?

還好,人多力量大,趙禎不單單召見了晏殊,還有蔡伯俙與丁謂夏竦等人。但唯獨沒有召見王曾,這個爲大宋操勞已久的中書門下平章事已經垂垂老矣,雖然還頂着宰相的名頭,可趙禎基本上不讓他上朝了,年歲已高就在家中修養便是,除非遇到大事,否則趙禎不打算讓他上朝。

晏殊還在思考人治與法制如何平衡的方法,趙禎瞧他緊皺眉頭的模樣微微一笑,晏殊還是那麼的愛思考,一旦遇到自己不解的問題,他非要得出答案,否則寢食難安。

帝王之道便是要會用人御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交給屬下便好,把身體微微放鬆的靠在椅背上,說實話滿是飛龍的椅背並不舒服,但這總比整日挺直搖桿的坐在座位上要好些。

茶香四溢,取代了御書房中的檀香,檀香讓人清神醒腦,可趙禎受不了那種味道,幽香、深沉、悠長,氣息寧靜、聖潔而內斂的氣味讓趙禎覺得自己身處與一個巨大的牢籠中,這會讓他更加緊張而不是放鬆。

於是茶葉的香味代替了檀香成爲御書房乃至後宮中的氣味,這便是皇帝意志對周圍的細微影響,這就是特權階級,這就是人治最細微的體現……

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
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