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

登船之後的趙昀早已氣質大變,在大宋的境內他是皇子,是魏王,雖然身份高貴,但卻要處處低調,有些地方官員見了他甚至不願多說話,這就是在變相的攆人了。

趙昀比不在意,這樣的狀態就對了,說明國朝的規矩還是沒有改變,臣子與藩王之間不得私下交流,更不得相互送禮。

趙昀沒想着拉攏誰,也就談不上私下有舊,多少年來趙昀在大宋幾乎是沒有真心能夠交朋友的人,不是他不願意,而是朝臣們自覺的排斥他。

唯有趙旭是能夠跟他說體己話的人,當然還有趙仁,這個弟弟之所以前往西方,怕是和自己出於同樣的原因吧?

皇子終究是皇子,要麼永遠呆在神都城之中,變成被人慢慢淡忘的存在,要麼便是出去闖蕩獲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和土地。

方丈洲雖然在名義上也是大宋的州府,但實際上卻是天高皇帝的。

大多數百姓都不知道那裡有多大,只是覺得那裡出產的糧食和金銀,銅鐵,還知道那裡和大宋一般無二。

只是不知道方丈洲大到跑死馬!那裡是一片和大宋只比疆域小點的地方!

趙昀在那裡隨時都能稱帝,但他卻沒有這個打算,也讓自己的兒子趙思賢萬萬不能有這樣的打算,因爲他們的血脈屬於趙宋,只要大宋還在一天,他們永遠是大宋的藩王,永遠是大宋的臣子。

父皇曾經告訴過自己,若是有一天大宋糜爛了,被外族奪權了,子孫衰落了,那時候方丈洲的趙家血脈便可立即稱帝,不得有一絲猶豫!

趙昀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同是也相信父皇與趙仁也一定說過同樣的話。

站在鉅艦的甲板上,趙昀現在的心情非常好ꓹ 就像是前往遠方探親的家人,他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單ꓹ 趙仁是和他一樣的存在。

大哥趙旭主持大宋爲中,自己主持方丈洲在東,弟弟趙仁主持以色列王國在西ꓹ 天家的孩子從小就知道三角形是最爲穩固的。

一旦大宋變天,無論東西都會前往馳援ꓹ 若是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那就要親手毀滅ꓹ 但趙昀覺得自己是沒有機會等到那一天。

船艙裡的東西趙昀不想看ꓹ 看了便會思念母親和諸位娘娘,他清楚的記得蕭貴妃叮囑自己的模樣,曾經的契丹女皇思念兒子都快發了瘋。

父皇躲在梧桐樹下的模樣讓趙昀不禁莞爾,當然他也看到了自己母親關切的眼神,只能跪拜並承諾,今年帶着趙仁一起回興京看望父皇母妃和一衆娘娘。

在海上的時間總是枯燥的,但對於趙昀來說卻是非常快活的ꓹ 自由自在的在海上航行,在去探望遠方的親人ꓹ 這還有什麼苦惱的呢?

當然路上遇到海盜那便是最好的事情了ꓹ 尤其是在經過馬六甲海峽之後ꓹ 海上的盜匪便開始增加。

只不過在瞧見大宋的旗幟後ꓹ 大多數的海盜便偃旗息鼓,這讓趙昀非常的不滿ꓹ 不過也讓趙昀放心許多ꓹ 他知道之前鼠三率領南海艦隊一路西去ꓹ 在海上剿滅了許多海盜。

對於當年輔佐父皇的老部下,趙昀都是充滿敬畏的ꓹ 這些人的忠誠毋庸置疑,而他們的手段更是高明。

趙昀嫉妒趙仁,因爲他前往方丈洲沒有機會挑選這麼多合適的人才,但趙仁卻得到了父親的傾力幫助。

但很快趙昀也就釋然了,方丈洲沒有多少挑戰,除了一開始勞作不易,建設困難罷了,至於那些蠻夷,不過是幾次攻伐便徹底歸順了大宋。

現在他們已經成爲方丈洲的百姓,年輕的外族已經徹底融入了方丈洲之中,那些思想上還頑固不化的蠻夷只能躲在偏遠的地方慢慢的死去。

船隊順着被大宋統治的天竺海岸線開始向西北前進,過了幾個海灣之後只需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能抵達地中海。

趙昀的目的地不是東方港,而是距離耶路撒冷不遠的“海法”港,這裡原本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十字軍還是塞爾柱王朝都對這裡窺伺已久,奪了海法,就開了耶路撒冷門戶,也有了進軍耶路撒冷的跳板。

但趙仁率兵出現徹底絕了外族窺伺海法港的可能,這座港口也被重新命名爲“海防港”。

只要東方港有大宋的艦隊存在,任何外族便沒有膽量敢大海防港的主意,因爲一旦進攻海防港,必然會遭到南海艦隊的瘋狂襲擊,其代價是慘重,即便是奪下了海防港,也可能是奪取了一片廢墟,甚至是死亡之地。

當趙昀的商船隊抵達海防港的時候,當地人便以爲大宋的南海艦隊來了,可當他們得知,這是宋帝國的另一位皇子率領船隊而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被大宋強大的國力所驚呆。

一個南海艦隊已經讓西方人仰視的存在,現在又來了一個同樣龐大的艦隊,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塞爾柱王朝,亦或是當地的猶太人對大宋的敬畏已經刻進了骨子裡。

十字軍再也沒有敢揮兵耶路撒冷,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塞爾柱帝國,相比之下,這個阻擋在羅馬帝國和宋帝國之間的塞爾柱王朝更容易對付一些。

以色列王國徹底的安全了,但王國中的猶太人卻開始發生動盪,一些保守的舊貴族開始和宋軍產生摩擦。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雖然在大宋皇帝和太上皇同樣尊貴,但趙禎依舊把手中的權利交接給了趙旭,並且自己只負責西方的事物,在雙方的職權範圍上沒有任何的衝突。

可以色列王國卻不同,趙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奪取以色列王國的,當然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改造。

這時候必定會侵犯到一些舊貴族的利益,十二貴族中有五個選擇了繼續跟隨他們的國王耶羅波安三世,而剩下的七個貴族選擇歸順大宋,歸順趙仁的統治。

猶太人的軍隊開始變得混亂起來,因爲這些軍隊中也摻雜了各個貴族安插得人手,這是趙仁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可就在這個時候,趙昀來了,趙仁覺得二哥的到來完全就是免費的助力來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
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