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蔡伯俙看着眼前喝着胡辣湯吃着油餅的趙禎以及三才主僕二人心中是說不出的難受,自己被皇城司的人從被窩裡拽出來也就罷了,到了宮中看到的居然是自己最喜愛的早餐在官家和三才口中一點點的消失。

“官家,下次這種活計便交給我去,莫要再勞動三才大官了!”

在得知是三才親自去買的東西后,蔡伯俙毫不客氣的從三才那裡順了一個油餅,一口咬下去沒想到還是豬肉的,心中頓時歡喜了些道。

趙禎笑道:“朕還不是體諒你?讓你多睡會罷了,去準備好火車之後便順道吃了便是,張仨頭家的油餅自是沒的說的!”

蔡伯俙躬身道:“官家,火車早已備好,隨時可以前往神都,臣這就去查驗一番,最後穩妥了陛下再啓程。”

趙禎點了點頭,忽然又道:“若是能在宮門上開一道城門,讓火車進入皇宮便是更好些了。”

蔡伯俙眼睛一亮,他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不光是他格物院的人也有這樣的想法,只不過遭到了路政院以及各部相公的反對,即便是頗爲支持新鮮事物的宰執相公范仲淹也是堅持否決了這項提議。

而現在,三才解釋了這件事的問題所在:“官家,在宮城上開設火車吊閘,鋪設鐵路實屬不妥,間隙太多恐賊人擅闖!”

確實,皇宮的宮牆上城門數量並不多,雖然看着數量不少,但和漫長而龐大的宮牆比起來確實是不多的。

大宋的每一座宮門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出現的,一座宮門的營造難度不亞於一整段的宮牆。

趙禎就知道三才會站出來反對,當然給皇宮中增加一個火車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少無法用東京城這般吊閘的手段。

事實上神都城之中根本就沒有車站,而是在神都城之外才有一座巨大的車站,要知道神都城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在那裡修建一座車站的成本實在太高。

畢竟現在的神都城已經是之前神都城的數倍有餘,不斷擴建的城池,不斷增加的百姓,都使得在城中開設火車站的難度增加。

何況火車若是在人口密集的神都城之中進出,必然會引起一些事故來,這樣可對火車在大宋的聲譽產生影響,阻止大宋火車的繼續發展。

所以在神都城中,最終還是沒有火車開進城中,文臣們彷彿一下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面,任何人想要動一下百姓的利益,都需要先過他們這一關。

當然這也是應該,但文臣們已經極爲重視和百姓之間的關係,眼下大宋太過繁榮了,誰都想在這個時代,在史書中給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東京城的火車是隨時待命的,孫蓋更是恪盡職守的住在了火車上,他知道車上拉的是誰,心中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他每日檢查火車,檢查車廂的連接之處,小心翼翼不敢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火車要麼不出事,一旦出事可都小不了。

從東京城到神都城,這是一個漫長的距離,而大宋的火車線路卻不是僅僅依靠朝廷從頭到尾去建設的。

相反,有不少的鐵路其實是當地州府衙門建立,爲的就是減少成本。

各個州府只需要修建屬於自己境內範圍的火車鐵路就可以了,最後再由朝廷派出最好的匠人對這些一條條的鐵路進行調整,修繕,使其能不夠連接起來。

大宋的鐵路同樣是以東京城爲中心的,東京城連接四京,同時也最爲關鍵的連接神都城,好在從東京城出發後便是一馬平川大平原。

這樣的地形極大的降低了鐵路的鋪設成本,也給鐵路沿線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乃是從東京城抵達神都的必經之“路”,路在大宋是類似於後世省的行政區域劃分。

自唐中起,道的存在實際上已名存實亡,節度使所轄之地雖不少稱道,但道制行政區劃已混亂不堪。

而到了五代十國更是雪上加霜,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混亂到了連朝廷也難以管理的程度,而到了大宋,改道爲路,最高行政區劃便是“路”。

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監察區的性質,然後轉化爲行政區,所以路以及的官員一般都頂着某某使的名字,轉運使,安撫使等等…………

到了趙禎這裡,路一級的制度已經確定下來,並且相當完善,大宋王朝的行政制度一直都在改變,但一直都在高效的運行,這是不可否認的一點。

尤其是當趙禎把路一級的官員改變之後,便更是如此了。

趙禎在地方上推行三權分立,用的是一府分三衙的辦法,把地方上的一把手,逐漸的從治安和律法中剝離出來,讓其成爲地方上負責政事的一把手。

而提刑司負責刑偵,訴訟等事,巡捕司負責搜捕或是抓捕賊人,當然地方上的武裝力量更是和這些行政系統中劃分出去的衙門一點關係都沒有,雙方之間互不統屬。

地方上的縣衙,州府衙門只負責政策和政治上的管理,同時把民事糾紛的訴訟案件移交給了他們。

之所以這麼做乃是因爲地方上的知府事,知州事,知縣事畢竟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大老爺”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百姓們相信他說的話,自然也相信他的判決。

如此條件下,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作爲民事訴訟和調解的主持者,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當然,地方衙門中的衙役和捕快也聽從這位“大老爺”的調遣,他們主要是爲了維護地方上的治安,和小打小鬧的打交道,但卻不能武裝自己對重罪的罪犯進行追捕和通緝,他們只能輔助提刑司和巡捕司的人進行抓捕。

這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權力的泛濫和過剩,雖然一府分三衙奪走了地方官的權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把責任有效的區別開。

對於地方官員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主持地方上的政事,處理糾紛,發展經濟文化和教育,何樂而不爲?

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
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