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

bookmark

趙禎這樣的稱呼高麗,主要來自於後世對韓國種種行爲的反感,辱華事件層出不窮,甚至能信誓旦旦的說孔子是韓國的,周易是韓國的,李白是韓國的,屈原端午節都是韓國的等等,這一切狂悖之言皆是來自於曾經渺小,且被蹂躪的自尊心。

這個民族一直都是在夾縫中生存,在中原王朝的各種矛盾中被連帶傷害,而唯一膨脹到與中原王朝強勢對抗的也只有高句麗,最後的結果便是直接被大唐帝國給滅了……

就是一個這樣的民族,到了後世便開始一系列的增強自尊心活動,更是出現了大量荒謬絕倫的笑話。

所以趙禎對高麗完全沒有好感,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朝鮮半島就如一個吊靴鬼一般,不斷的纏在中原王朝的身上,從隋朝開始就不斷的試探中王朝的脾性,聯合突厥人進攻隋朝兵甲駐地,引起大隋滿朝震驚。

於是從隋朝開始就不斷的對朝鮮半島用兵,以至於隋煬帝時便有了四次大規模用兵,最後導致了國內民怨四起,連年征戰使數百萬人喪生,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

而這些引起國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時,就開始爆發隋末農民起義。至隋煬帝第三次徵高句麗,各地大量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不僅嚴重削弱了隋國力,導致民不聊生,也使隋煬帝喪失民心,隋末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的崩潰。

當然其中更是有隋朝的地主階級在其中興風作浪,唯恐隋煬帝騰出手來之後收拾自己,所以隋朝的滅亡不單單是因爲高句麗,還包涵了諸多複雜的政治局勢轉變。

而到了唐朝,終於在國內穩定,武功不得彰顯的情況下,李世民覺得自己應該在高句麗這件事上超越“昏庸無道”的隋煬帝,於是大唐便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東征!

高句麗國內發生政變,大將泉蓋蘇文殺建武,立藏爲王,自任莫離支,專擅國政,並且頻頻發兵攻打新羅。新羅向唐求援,唐太宗詔諭高句麗罷兵,泉蓋蘇文置之不理。於是唐太宗決定親征高句麗,以此收復遼東故土。

在此之後,李世民便更加看重對朝鮮半島的征伐,集結三十萬大軍,準備再次東征,只可惜東征在即唐太宗病逝……

而唐太宗的病逝卻被高句麗看作是喜大普奔的事情,於是不斷對新羅百濟施壓用兵,認爲唐朝不會顧及,誰知高宗皇帝繼承了太宗未完的事業。

先以十萬大軍迅速平定了百濟國,將其地域收歸版圖,接着攜勝利之餘威,數敗高句麗大軍。

然而,在平壤城下,唐軍又一次遇到了和第一次東征相同的問題,那就是面對堅固死守的城池久攻不下,當嚴寒到來時又不得不撤兵,功虧一簣。

而最後一次對高句麗用兵的東征則是爲盛唐的武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唐軍一舉攻滅高句麗。此次東征,唐軍抓住時機,利用高句麗內亂,以優勢兵力分別攻佔高句麗各戰略要地後,再會師一同發動對平壤的總攻,迫高句麗王出降,盡佔高句麗之地。

趙禎作爲中原王朝的皇帝,大宋作爲大唐的傳承者,華夏王朝的延續者,自然已經把朝鮮半島納入大宋的版圖,只不過遼人在前,還不是時候對高麗用兵罷了,若是用兵高麗,遼人必然恐慌援助,最後的結果很難說。

所以趙禎命鴻臚寺以大宋的名義正式書寫公文與蔡伯俙,一面高麗與大宋艦隊之間發生摩擦,可現在的問題是這份文書根本用不上。

鼠三派去傳報的士兵死了!這是個意外,絕度的意外。

高麗晉州守軍在守將李剛成的帶領下前來查看,他們聽到了土牛村村民的話覺得過於誇張,大宋的數萬大軍怎麼可能突然出現在晉州?

說不定就是大宋商賈的私人武裝罷了,至於所謂擎天之高的鉅艦,他們只當是村民沒有見識,錯把商船當作是戰艦而已,大宋的海船可是比漁船要高大的多。

於是當大宋的軍士爲了避免誤會,脫去鎧甲換上尋常衣服出現在李剛成面前的時候,李剛成的態度高高在上,趾高氣昂,頓時激怒了大宋的領頭校尉。

更有甚者李剛成還要捆了他們,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宋乃天朝上國,他們身上攜帶鴻臚寺以朝廷發出的公文,也就意味着他們現在代表的是大宋,豈能被高麗人輕辱?!

而接下來李剛成身邊幕僚的話更讓宋軍忍受不了:“你們是大宋的商隊吧?到了我高麗做生意便要遵守高麗大王定下的律法,你們沒有通關文書,便是偷渡,安律當判死罪!若是把貨物交出來,還能繞了爾等性命!”

從來都是大宋威脅別人,什麼時候輪到高麗威脅大宋了?魏權冷笑道:“你們還不知西夏已經被我大宋滅國了吧?”

幕僚哈哈大笑:“西夏滅國又怎樣?你現在站在高麗的土地上!速速交出財物,饒你不死!”

校尉魏權大聲呵斥,率領禁軍將士準備離開,李剛成以及幕僚以爲這些宋人商賈想要溜走,隨即命晉州守軍上前捆綁,魏權大怒,帶着禁軍奪了兵刃就地格殺了上前的高麗守軍,他們豈是大宋訓練有素的禁軍對手?

這些士兵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即便區區十來人便把數十人的高麗守軍放到,這還是魏權手下留情的情況下,此時的李剛成才發現事情大條。

剛欲發令勸阻,誰知這些守軍都是來自於一地,多少沾親帶故,或是同一縣城,或是同一宗族,於是千餘人的隊伍便不受控制的向魏權等人撲去。

李剛成作爲晉州守將,本就是閒散的差遣,平時也就是負責晉州緝盜安防之類,從不訓練士兵,也不以軍法管理,時間長了這些守軍也就不聽號令,即便是李剛成的親兵把銅鑼敲爛了也沒人理會。

最後的結果便是大宋將士包括魏權在內全部戰死,而高麗守軍損失不下數百餘人,李剛成從魏權的懷中搜到了那封來自大宋鴻臚寺的公文。

打開青瓷色的文書,“鴻臚寺代大宋朝廷曉諭高麗晉州知州王可煒”赫然出現在眼前。

作爲堂堂一州之地守將的李剛成老爺,只覺得眼前發黑,一屁股在倒在地,嘴中不斷念叨着:“宋軍來了?怎麼會是宋軍來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
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