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崛起中的帝國

所有夏國官員都跪了下來。

這封詔書趙頊本來是讓章惇寫的,結果知制誥章惇拒絕按李舜舉剛剛說的那意思草詔。

他認爲大宋對西夏就是征服,正應當藉此機會宣威四夷,於是將一封詔書寫得慷慨激越,痛罵西夏辜恩悖義,狼子野心,天軍一到,“蟻穴無遺”。

這明顯不符合蘇油安綏夏人的要求,趙頊說制誥這樣要不得。

章惇臭脾氣一上來,呵呵呵對不起,陛下和國公要我寫的那種文章,老章我這輩子都學不會。

趙頊也沒辦法,看了一圈,算了,蔡京你來吧。

這娃以祭告太廟之議,撓着了趙頊的心頭癢癢,書法又好,脾氣又好,文采也不錯,本來就是知制誥的最佳人選。

蔡京當然順從趙頊和國公的意思,揮毫立就。

文章寫得很漂亮,將罪責都推到了樑乙埋的身上,將樑太后的死歸於巧合,將秉常的死歸於天意,將夏國削爵歸於爲了維護禮法的尊嚴,將大宋陛下對夏國百姓同情,寫得哀回百轉。

不知道夏國的舊臣們心底裡是如何想的,但是至少表面上,都被這道詔書感動得涕淚縱橫,高呼聖天子萬歲。

詔書讀罷,蘇油從文殊奴懷中接過乾順抱着,然後李舜舉才接受了夏國符璽,表示這是代乾順接收的,之後由山陵使家樑帶領百官,扶着秉常的棺木,向祁連山夏王陵區行去。

與此同時,興慶府北面,一支三千多人的騎兵,簇擁着一輛宋人的輕便四輪馬車,朝賀蘭山大陷谷進發。

仁多保忠小心護送着馬車過了唐徠渠的河梁之後,一把扯下頭上的白麻丟入河渠當中,朝着興慶府的城牆狠狠地啐了口唾沫。

白麻布條在風雪中飄飄蕩蕩,最終落入河渠當中,在渠水中翻滾着,舞蹈着,漸漸沒入渠水,載浮載沉地向下遊流去,最後消失在渠水裡。

嵬名氏的西夏王朝,就如同這白麻布條一般,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

元豐五年元日,寧夏都轉運司成立,少師,蜀國公蘇油,以觀文殿大學士,少師之尊,充寧夏三路都轉運使。

西平候,左武衛大將軍,河西節度使家樑,任寧夏三路提點刑獄公事,提點河西路管內處置等使。

党項八部,細封氏,賜裴姓。

費聽氏,賜蕭姓。

往利氏,賜陳姓。

頗超氏,賜封姓。

野利氏,賜杜姓。

房當氏,賜房姓。

米禽氏,賜馬姓。

拓跋氏,也就是元昊自封的嵬名氏,恢復唐朝的賜封,李姓。

除了拓跋氏,其餘七家姓氏,都是來自唐代太宗的名相。

象徵夏國國祚的符、璽、冠、冕、車、服,並二十六郡戶籍、地冊,連同秉常遺表,以及前夏國禮部尚書嵬名濟代乾順作的謝表,之前就已經被火速送往汴京。

王珪在大朝會上,宣讀了賀表和秉常遺詔,正式宣佈了大宋對西夏舊疆的絕對主權。

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大宋終於在元豐五年到來之前,克復興靈,將河套河西,漠南漠北,盡數收入宋土。

消息一出,天下歡騰。

元月初五日,趙頊帶着剛滿五歲的兒子趙煦,率領羣臣百官,進謁太廟,獻上夏國的符璽,金劍。

這中間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蔡京安排了一個獻虜環節,王珪和呂公著以爲不妥,夏國俘虜窮兇極惡,這是小皇子第一次參加國家政治活動,還是個小娃娃,擔心他被嚇着了失了儀態。

趙頊就問趙煦:“你害怕嗎?”

趙煦反問:“夏人是人嗎?”

趙頊愣了一下:“當然是人啦。”

趙煦說道:“扁罐哥哥給我的圖冊裡,新宋洲的土人不穿衣服,用骨頭做裝飾,穿鼻子,我當時看了害怕,扁罐哥哥便帶我去了二十一節度叔叔家裡。”

“那裡有個新宋洲來的黑土人,叫趙蚩,又高又大,但是一點不可怕,扁罐哥哥給他奶糖,他就空手錘核桃給我們吃。”

“夏人比趙蚩還嚇人嗎?如果沒有,那我就不怕。”

趙頊哈哈大笑,心中得意極了,就連他第一次見到趙蚩都嚇了一大跳,這個兒子,將來比老子厲害。

於是駁回了王珪和呂公著的意見,果然,趙煦地第一次政治亮相,表現得相當完美。

不過趙煦在石薇給他接種牛痘的時候那是真哭慘了,遭到了一起接種的蘇軛童鞋的羞羞臉。

北宋汴京城的居民,是如今最接近近代市民階級的人羣,但是與西方市民階層有些不一樣的是,他們的成分裡除了包括西方商人、百工、城市平民外,還有一羣非常重要的人——未入仕的士人。

這一幫子士人,後來成了這個階層的代表,等到這個階層開始對政治權力有要求之後,他們就成了市民階層在朝堂中的代表。

後世的東林黨,便是這個階層的突出代表人物,在與傳統地主統治階級爭奪政治話語權的過程中,葬送了大明王朝。

現在的市民階層,準確的定義應該是,除官員以外,不以土地爲生產資料,不以傳統農業爲生的人羣。

這羣人有很多的劣根性,但是也有很多可愛可笑的地方,汴京城的這羣老百姓,他們粗識文字,或者有親戚通文字,關心政治,有國家和民族的意識,有基本的政治理念、法律概念、契約概念、私產概念。

他們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重視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精通商業和貿易,喜歡新奇,具有傳統地主階級說沒有的探索精神。

蘇油一直認爲,這羣人的代表,不應該是後世東林黨人,他們的代表,應該是李二家會做胄案饅頭的那位;周大家擅長料理風蘿蔔和臘豬腿那位;以及那個有着藍色眼睛,善於將毛線棉線鉤織成毛衣,線襪,桌布的那位。

就在這歡樂無比的新年裡,一位身着月白色緞袍,頭戴高帽,腳蹬鞋尖高高翹着的烏皮靴,兩手戴着十個寶石戒指,一身富貴的胡人,站在船頭,看着汴京城巍峨的水泥城牆,感慨道:“哦萬能的真主,愛麗絲你看,這就是東方最偉大富庶的國家的首都,這就是汴京城。”

船簾撩開,愛麗絲抱着一個可愛的小孩走了出來,撲閃着美麗的大眼睛:“可惜總督和乾爹都不在……”

胡人正是在南海曾經得到過蘇油恩惠的蒲珊,愛麗絲成了他妻子,還生了個小孩叫馬可。

蒲珊如今是檳城大商賈,這幾年摸清了印度洋季風規律,還謀到了大宋光榮的水師使伴職位。

第一批使伴,如今都已經成了大宋人,爲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不斷爲大宋開拓新航道,發現新島嶼,成了海上情報的收集人。

現在的宋船,夔州型和杭州型因爲設計科學,航速快,安全可靠,可以利用八面風,成爲了大宋海船中的主力。

加上經緯儀,星圖,海圖,航海日誌的推廣,大宋的航海術,已經超過了真實歷史上大航海的程度。

朝廷在西貢城、泉州、廣州、杭州市舶司,專門設立了海事機宜局,職能就是負責收集資料,整理海圖,並且鼓勵新發現,新發明,還頒發了賞格。

如今有不少亡命之徒,因爲本錢不足以行商,乾脆幹起了捕鯨者和海圖探索者的勾當。

這些人良莠不齊,不少其實就是海盜,大宋水師只要抓到真實證據,是肯定要處罰的。

但是大海茫茫,要苦主拿到證據到市舶司衙門告發,卻又談何容易。

因此海事保險業務和武裝護送業務,也蒸蒸日上,南海水師靠給商船隊護航,既達到了練兵的目的,也撈取了足夠的經費。

王韶如今不差錢,於是將沿海的港口,全部建立起了要塞堡壘和燈塔,將麻留甲海峽北部的狹長半島,打造得固若金湯,已然開始將魔爪伸到海峽對岸。

還是老一套,用金錢和武器扶持當地軍閥勢力,挑起室利佛逝、柯沙裡、渤泥三國內亂。

將領和商賈,在這方面甚至比朝臣更敏感,他們已經深切體會到,身後的這個帝國,已經開始強勢崛起。

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學紀念冊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
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學紀念冊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