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括戶

要開發就得有人,寧夏三路最缺的就是人。

好在這個問題可以用機械來彌補。

寧夏三路的能源,堪稱如今大宋一絕。

除了水力、風力、還有用不完的煤,用不完的大牲畜。

還沒有全取西夏的時候,蘇油都沒有忘記修建韋州到靈州的道路,爲此還架設了黃河大浮橋。

興慶府還沒有拿下,蘇油就已經開始行文山南諸路,組織大量的機械、種子,源源不斷運往靈州。

北邊的氣候比南邊涼,九原地區和興慶平原地區,正是種麥的好時節。

大片的土地被四通集中應用,對大型機械投入是非常有利的。

如今放眼整個大宋,除了渭州的少數地區如龍首村,只有相州纔有這麼多開闊的土地可以運用如此大型的機械。

耬車,大耬車。

現在的耬車已經是第三代,可以用四頭牛或者馬拉動,耬車前後加裝了壓土的滾輪,滾輪中間是十二排犁頭,犁頭上部後方,是十二個種子料斗。

耕種的方法也有了改進,料斗裡的種子,現在混雜了細幹糞、油粕、蠶沙、泥土混合而成的複合肥,播種的時候順便達到施肥的目的。

這個機械能夠將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鎮壓一次完成,功效已經從第二代的一日五頃,提升到了西北大地上的一日十頃。

當然中間得換牲畜,不過這在西夏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麥種用的萊山一號,這可是能夠將畝產提高三分之一的優良麥種。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空地種植油菜。

在戈壁與綠洲中,蘇油還安排種植了幾種經濟作物——地丁膠草,苜蓿,葡萄,雞息草,甜象草。

萬幸自己手中有個沈括,有個石勇,有個李庸。

沈括負責農業區規劃和水利規劃,修整乾渠;李庸幹起了祖上的老本行——打井,安裝風力提灌設備。

而石勇,被蘇油抓着去建工廠和橋樑。

在這次西征大業中,蘇油還有了一些發現,那就是大水系對政權統治的巨大影響。

縱觀歷史,國家對疆域的控制,與水系以及溝通水系之間的運河息息相關。

有了溝通長江、錢塘江、珠江水系的運河體系,華夏一族才漸漸繁衍到了兩浙、福建、廣東。

有了航海術的長足發展,如今更是控制了南海。

而向北方,有了溝通淮河、海河、黃河的大運河,讓大宋對河北的控制力度大大加強。

但是這樣有個問題,就是這些運河大多隻能開設在衝擊平原上,對於大西北不適用。

在河套以上,黃河,就成爲了分割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天然鴻溝。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繞路,要不從黃河發源地青唐一帶向北推,要不從黃河下游衝擊平原向西推。

蘇油等不及,所以就只能通過一種交通設施來打破這種局面,那就是——能夠跨越黃河的橋樑。

蘇油重生前看過很多歷史小說,很多作者最喜歡做的,就是盲目發展鐵路。

其實如今的水運,已經可以滿足大宋現有疆域調配物資的需要,真正需要的鐵路,蘇油心目中只有一條。

那就是從河北到興慶府,這樣一條鐵路,才能夠改變大宋國家格局。

但是這條鐵路,不可避免要跨過遼國統治地區。

至於在其他地方修建,就跟出蜀的那條簡易鐵路一樣,那最多算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鐵路更大的難題,不是鋪路,而是造橋。

一八八六年,清政府開平礦務局爲解決冬季河流封凍影響,阻礙煤礦運輸發展的問題,修造了中國第一座鐵路橋,用來跨越灤河,花費了二十五萬兩白銀。

而中國最早跨越黃河的橋樑,是一九零六年修建於蘭州的鐘山鐵橋,不能通火車,長度二百三十四米,寬七點五米,六墩五孔,橋上飛架五座弧形鋼架拱樑,耗銀三十萬兩。

換到大宋,這就是三百萬貫,再考慮到如今的鋼材和一千年後鋼材的成本差異,最少都在五倍以上。

因此光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大橋,都不是如今的大宋拿得下來的。

就算拿得下來,那也非常不划算。

因此只有浮橋,纔是如今最佳的選擇。

但是即便是浮橋,也分等級,現在能夠騰出手來了,加上寧夏本地就產鐵,蘇油準備將鐵船搞出來。

蘭州浮橋的設計方案,橋墩採用鐵殼躉船,浮船頭部呈鋒利的銳角,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

反正現在有炮,也就是破冰,養護之類的麻煩一些而已。

橋面離水面一米,可以有效減小水流對橋面的衝擊,下方還能通過河面流下來的雜物。

上游兩岸將用水泥和大鐵件澆鑄牽引堤岸,使用最新的南海蕉麻和鄭州鋼索混編的纜繩,和錨錠一起固定鐵殼躉船。

即便如此簡陋,這個方案都震驚了朝中,不說各種朝中大佬們不懂的工程難題,光造價就高達五十萬貫。

很多人都不同意,然後蘇油一封奏疏,將大佬們的臉都抽紅了。

各位,好好想想,五十萬貫很多嗎?不就是以前給夏國的兩年歲幣而已?

以前你們給的都不心疼,怎麼現在開始心疼了?

要不你們將原本準備賞賜我的八十萬貫給我?

而在給趙頊的密摺當中,蘇油則詳細剖析了該橋的意義,陛下你想不想像盛唐那樣,打通絲路,萬國來朝?

之所以讓國家出錢,是因爲我怕大好處便宜了商賈而已。五十萬貫,花不了幾年我就賺回來了。

趙頊一聽真特麼的有道理,大手一揮,明潤以前的醜事我們就翻篇了,以後誰都再不許提了啊!

造橋的事情,朕準了,不過朝廷改制,也有他們的難處,所以這錢啊……內府撥付,我來出!

趙頊現在是大宋最大的大地主,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那種名義上的大地主,而是實打實地控制着土地的大地主。

因爲有功將士當中,不少是橫山河湟一帶的蕃部,人家在老家有牧場,跟着大軍出來打仗,目的就是掙錢。

所以這部分將士的賞給,土地都按照一畝一貫折算之後,換成了寶鈔和牛馬羊羣。

他們的地就成了空地,而王從之一個勁地哭窮,陛下,一個戰士就是一百畝,有戰勳的還更高,十萬蕃軍,合計下來應當獎賞十多萬頃,一千多萬貫!這個單三司買不起!

最後還是趙頊捏着鼻子買下這個單,滿大宋也只有他能買得下這個單。

而蘇油緊跟着再次上了一道疏奏,陛下,光有地也不行,得有人來種啊,爲了解決西夏地廣人稀的問題,應當從內地充實移民才行。

既然宋承唐制,有一項在玄宗時期得到了巨大效果的法令,我們可以用起來啊——檢田擴戶!

這是從東魏到隋唐,一直在推廣的一項法令,應該說,到了王朝的中期,這項法令推廣得不得力,是封建王朝攤丁入畝制度推出之前,王朝能不能得到有效延續的關鍵性法令。

隋朝的租調徭役和唐朝的租庸調製度,都以人丁作爲徵發對象,因此封建國家十分重視對戶口的控制,嚴禁百姓逃亡。

隋朝建立後,在山東地區檢括戶口,乞伏慧在曹州檢括得戶數萬,令狐熙在滄州令隱戶自歸首,至者萬戶。

這項法令,其實就是爲了把隱漏、逃亡的農民變成國家能夠控制的編戶。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七百四十六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說說外官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七百四十六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說說外官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