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

bookmark

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

這解釋讓歐陽修忍俊不禁:“真是如此?你可不能如子瞻那般捏造典故,用什麼三宥三殺來欺哄老夫。”

這個是蘇軾乾的壞事兒,這娃試《刑賞忠厚之至論》的時候,寫了個“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爲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這典故把歐陽修和梅堯臣兩個考官都整懵了,兩老頭討論了一番,這——沒聽說過啊。

就跟程文應和史洞修不敢相信蘇油能把船開翻一樣。這文章寫得太好,倆老頭都不敢相信是捏造的典故——搞不好是自己讀書少呢?

歐陽修想定成第一名,梅堯臣多了個心眼,說學士要不還是穩重些吧,定成第二算了,萬一這典故不是真的,置爲第一難免笑話。

歐陽修也害怕這篇是自己學生曾鞏寫出來的,就同意了梅堯臣的意見。

衆人都是大笑,蘇油笑道:“理工之學最重實證,這在二林部礦區是得到了驗證的。”

梅堯臣是個乾瘦老頭,病懨懨的,今日蘇家人到來,他纔過來與大家見面,聲音低細:“明潤不可過於菲薄,文章事業,講究當仁不讓於師。此次你們南來,我看所有詩文裡邊,當屬‘化羽披霞錦,班仙第幾儔’一句最爲貴氣。”

老頭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後又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歐梅”,文壇聲望極高,可官運偏偏極差。

到老才得了個尚書都官員外郎的賞賜,還是歐陽修跑去官家跟前說,梅老頭跟他修《五代史》《新唐書》實在辛苦,怎麼都要表示一下,這樣求來的。

名義上是副總理,但是不是實職,只負責領工資,這也是大宋特色。

這是如今文壇公認的當世第一大詩人,“詩窮而後工”這句吐槽詩人千年的話,就是歐陽修給老頭詩集序言中首先提出來的。

能得此公一句評語,蘇油出門就敢跟別人吹:老子如今也是大宋詩人了,老梅點評過的,咋地不服?

老頭真好,蘇油趕緊感謝。

接下來自然就是歐陽修大包大攬,蘇油明年解試,由他和老梅舉薦。

此事落實,蘇油便可以找坊正幫尋找門路租房了。

蘇油敢說是來京最早的士子之一,因此可選擇的地方很多。

國子監貢院,三司貢院有固定場所,禮部貢院這個最應該有場地的地方如今卻還只是個機構,每次解試的時候都要現找地方。

三司貢院是老張離任之前的功德之一,他仿照益州貢院,修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考試場所出來。

一人一個號,上有瓦頂遮蓋,下有橫板可坐,前有小板子,連關人帶當寫字桌。

雖然地方很狹小,如同蘇油在可龍裡養雞的雞籠一般,但是好歹不用官員們臨時抓瞎借場所借凳子了。

聽說禮部正在和計司打官司,想將人家這個貢院據爲己有。

蘇油在街對面不遠尋到一個小院子,不大,有七八個房間,一個小天井,一年租金八十貫銅錢。

八十貫銅錢,一百六十貫鐵錢,在眉山郊區都夠起一座紗縠行蘇家那樣前花園後水塘的宅子了。

在汴京,呵呵呵。

但是這也是條件最好的一所宅子,拎包入住那種,蘇油非常滿意,小手一揮,就這套院子,少爺包了。

這是優質資源,除了自己一家人考試用,到時候還可以用來做人情。

到現在,事情基本算是安定了下來。

剛剛開始順心,煩惱又來了——龍老頭攤上了大事兒。

兩頭忙,老頭蘇家人壓根都沒有見着,只知道剛開始的時候,事情還算進展順利。

老頭詣闕,呈所著書百餘卷,上賜五品服及金帛。

接着,詔下兩制看詳。

然後事情就急轉直下。

文彥博已經去相,到了洛陽。

同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何郯,封還詔書,拒絕執行。

翰林學士歐陽修、知制誥劉敞等,劾昌期異端害道,不宜推獎。

龍老頭自詣登聞鼓院,還納所賜,朝廷沸然。

然而時議洶洶,似乎還有擴大之勢。

臺諫言辭尤爲激烈——乞令益州譭棄所刻版本,龍昌期當伏少正卯之誅!

蘇油聞之大驚,立刻求見歐陽修,然而歐陽修不見他,讓人傳話:此乃大義之爭,龍昌期雖年近九十,然菲薄周公,這是不可理喻的。

明潤你還小,不當牽涉其中,安心讀書,準備考試過解,爲朝廷效力,纔是你的正事兒。

蘇油只好悻悻回家回家,想來想去,還是提起筆來,給歐陽修寫了一封長信——未能免俗,繼堂哥之後,他也來了一篇《上歐陽內翰書》。

“內翰執事:

近聞闕下,臺諫有請誅昌期之聲,油殊以爲非智。

儒者從丘,丘乃受教於李聃,繼崇周之禮統。

始於存養孝悌之元倫,終於化育參贊之德緒;行用於日常,治平於天下,固其盛德矣。

時移戰國,孟軻出焉,親親而行仁。曰良知,曰良能,以性爲善。崇堯舜之道,翼教民於順,蓋一變也。

再至荀卿,明王道,分天人,以性爲惡。以隆禮尊賢而王,以重法愛民而霸。言導君以仁,齊民以律,蓋又一變矣。

是春秋而下兩百年,儒已三變也。

然三變皆有因,何哉?以世間固有萬世不易之理,天下固無萬世不易之人也。

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

故諸經以《易》爲首,得無由哉?

三教之由,或爲教化之設。所爲敷變,從俗而已。

昌期之說,以釋間儒,蓋其可誅之因乎?

油請疑之:今有大理一國,八府四郡,其境愈於西夏,而人口倍之。然不爲皇宋患者,何也?是其國之俗,崇佛而好儒也。

則昌期之說,非爲杜妄,實有秉之以治一國者。

效驗於前,此油不解其一也。

宇內環視,皇宋所接者:曰遼,曰西夏,曰吐蕃,曰大理,曰安南。

其間蓋有西南蠻,諸羌雜居焉。

與宋無戰史者,唯大理一國而已。

今置昌期於鼎鑊,固易事耳,然使友邦無疑,則至難哉!

誅效驗有持其人,遠不戰之邦其心,此油不解之二也。

甚有議毀滅編版者,油再請疑之。

昌期之說,於大理已成圭臬,縱然毀於宋境,能滅其說乎?

其所著述,《西南圖志》尤豐,蓋百卷有奇,敢曰無用乎?

行必無效之事,焚可待用之書,無得而失大,遺笑於外邦。敢問何功可致,何智可稱哉?此油不解其三也。

或曰昌期詆周公,蓋其可誅之由,油請再疑之。

王莽篡前,殺己幼長二子,以示天下至正。

平帝病,莽告於天,祈以身代。

長安西反,莽懷攜孺子嬰,日夜禱於太廟,作《大誥》。謂必匡漢以還。

然其後若何?

當是時,天下儒者共推莽。請加九錫之書,至近五十萬。士庶公卿,皆以爲賢。

油幼讀史,每以其竊國爲恨,而以士庶公卿爲愚。

及待長成,自問當斯時也,何由辯周公之賢,而糾莽之奸?

此油不解其四也。

然此惑昌期曾爲解之——使世無周公,則亦無莽。

油以爲至論,皇宋叚祥,正盈朝野,此無勞周公之時,而不可孕莽之世也。祈內翰善思之。

另啓:事已動搖聖聽,油懼有小人後踵,不以公爲忠,但以僭妄非公,惑導人主而去公者,竊爲內翰憂之。

祖宗制度,不以文字罪人。此深遠之慮計,奈何以一昌期而毀之哉?

油愚,頓首。”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四十章 生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八百五十章 大魚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四十章 生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八百五十章 大魚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