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鐵殼船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種詁說道:“此次演習,突出了後勤保障纔是新軍的關鍵,九艘機動船數量還是偏少了,如果要對遼國南院諸州同時實施有效分割,經略司認爲,起碼還需要增加十八艘,每九艘控制一條河流,如此佔領桑乾河、灤河、遼河水系,纔有充分把握。”

蘇油搖頭:“不夠,利用炮艇拉船,本就是權宜之計,我的意思,是火輪負責後勤,炮艇專責護衛。”

“因此每條河上,應當配置五艘炮艇,九艘火輪,方保得萬無一失。”

說完對幾人笑道:“大軍集結博野,之後便是分散歸建,此次軍演大體已近尾聲。”

“明日我請幾位去鄆州看看,梁山泊邊上,給你們備下了幾份驚喜。”

次日,衆將在蘇油的邀請下,乘坐火輪朝鄆州進發。

大名府到鄆州,沿黃河東流故道抵達博州然後從運河南下即可,如今也非常方便快捷,火輪半日可至。

鄆州城梁山泊造船廠,種詁見到船塢中的炮艇,就感覺有些頭暈眼花:“這……這是……”

蘇油得意洋洋地笑道:“這是新式的鐵殼船,相比舊艇,頗可觀乎?”

種詁已經顧不得蘇油裝逼了,手腳並用爬到船艙裡,跟着沉悶的聲音就在裡頭響了起來:“沒有鉚釘!沒有木殼!這……這是如何做到的?!”

蘇油跟衆將介紹道:“這是理工最新的技術——電焊。利用電力融化焊條鐵芯,可以將鐵板焊連到一起。”

“鐵板本就堅固,因此無需木殼了,反倒比原來的船隻,輕便不少。”

“不過要造這種船,電焊不是關鍵,切割鋼板,纔是關鍵。”

領着衆人來到另一個車間,蘇油跟衆人介紹:“這裡是切割車間,鐵殼船的技術,就是先將船體需要的鐵板切割成需要的形狀,然後用電焊焊連起來。大家可以想象成粘燈籠,差不多的道理。”

“不過這裡的紙張,換成了鐵板而已。”

給衆人帶上墨鏡,觀摩工人操作:“如今我們已經可以生產碳化鈣,因爲是電爐所產,故而稱作‘電石’。”

“電石遇水,會產生一種可燃的氣體,叫電石氣。”

“今年我們在鹽山建立起了一個水廠,利用水力發電,然後利用電力電解水,分離成氫氣與氧氣。”

“氫氣用於合成氨工業,氧氣壓入鋼瓶運到這裡,和電石氣一起,通過噴槍引燃電石氣,可以得到高達三千度的高溫,用於切割鋼板。”

“技術還在探索之中,目前切不了厚板,造不了大船,不過用於製造結構簡單的炮艇,卻是沒什麼難度了。”

劉惟簡不懂理工,感覺匪夷所思:“鐵器不比木料,入水即沉,卻如何還能浮於水面?”

蘇油哈哈大笑:“監軍回去,拿一個銅碗放到缸裡便能明白此理。”

“你們此次來鄆州乘坐的火輪,便是這般製造,怎麼,監軍覺得不安穩麼?”

劉惟簡對理工之道簡直崇慕有加:“有了這般刀槍不入,無懼火攻的水上禮器,遼人的木寨水師,土雞瓦狗耳!”

巢谷也感慨道:“設若大宋的夔州型、杭州型戰艦,亦能用上此法……”

蘇油搖頭:“那暫時沒希望,我大宋的鋼鐵產能雖然連年翻番,卻也豪奢不到那份上。”

“一艘杭州巨舶,不說設計難度施工難度動力不足的難題,根據計算,光船殼就要耗用七百噸,也就是一百四十萬斤鋼材。”

“如果以一名軍士武裝五斤鐵計算,一艘杭州型鐵船所耗用的鋼材,便足以裝備三十萬大軍。”

“如果製作騎刀,一柄騎刀三斤七兩,這就是四十萬柄。”

“元修,你是願意選擇四十萬柄騎刀,還是願意選擇一艘杭州型鐵船?”

巢谷不禁搖頭失笑:“帳經不得細算……不過有明潤這般奇才,總有一天,我大宋,兩樣都要!”

蘇油也笑:“元修可真是看得起我了,我可是不敢想,還是先從小的造起吧……”

……

甲辰,遼主先獵於沙嶺,次駐赤勒嶺,會見南院羣臣。

致仕工部尚書室純已經老邁不堪,身有重病,不顧自身前來參見。

耶律洪基因室純功勳卓著,對遼國忠誠,因此接見了他。

室純面見耶律洪基,上奏道:“如今遼國西部饑饉,韃靼人迭有叛亂,陛下不斷敦促婆娑嶺鐵礦出鐵,導致備料工期,一拖再拖,如果照此下去,鋼鐵基地將失去意義。”

耶律洪基皺眉道:“老尚書不理朝政,一心工務,有些偏頗了。”

“肘腋之患,自當要先行剪除。左右不過年餘。”

“等到來年春草生長,韃靼自然就安定下來了。”

室純說道:陛下,經過幾輪磋商,大宋援遼鐵廠,最終的產能已經定了下來,全部建成之後,遼陽鐵廠,將日出鐵十萬斤。”

“但是這樣的大廠,對煤炭和精礦粉的消耗量卻是驚人的,一天將耗用焦煤數十萬斤,礦粉十數萬斤。”

“若是開採備料跟不上消耗,鐵廠就得熄火,三百多萬貫就打了水漂。”

“以臣所計,鐵廠需備足一年所用,方可至無虞。”

“如今好不容易備下三月所需,結果西邊戰事一起,陛下便將之挪用打造軍器,這是因小失大,老臣不得不薦。”

耶律洪基不禁有些惱怒,對宰相王經說道:“不是說抓緊開採嗎?如何還要鬧出亂子?”

王經趕緊俯首躬身:“陛下,非臣下不力,而是……鐵廠所耗,一日良多,如今幾處礦區,採工計八萬,日耗米兩斤,鹽五錢,已經不能再少了。”

“即便如此,每日也需十六萬斤米糧,就是一千六百石,年耗六十萬石,這是有帳可以算的呀。”

“就算一人每日開採五百斤煤鐵礦料,一日也就四十萬斤,選礦之後,差合鐵廠一日所耗。”

“民力有盡,非臣等不盡力啊……”

這還沒說工錢,管理費,耶律洪基也是沒有辦法,之前的確是考慮不周,沒想到礦工需要這麼多,糧食消耗要抹去兩大糧倉一成多。

耶律延禧說道:“皇爺爺,如用契丹本部肯定不行,西北大飢,不如命阿嚕薩古多所俘獲,以之充婆娑嶺幾處礦地,既解決礦山人力不足,又解決黑車室韋之患。”

王經趕緊說道:“如果是俘虜,可與頭下軍州部屬有別,之前我朝軍制,慣有‘打草谷’之俗,每年春秋都要出擊西部,一來可以練兵,而來可以減少草原人口。”

“這些都是丁力,與其屠戮,不如用之於工礦。”

耶律洪基點頭:“此事可爲,不過需要守密,鐵廠是宋人提供的,南朝司徒一貫仁義爲懷,要讓他知曉,恐怕又要旁生枝節。”

“此次征討所得虜獲,我會盡數發往婆娑嶺,不過開礦需要鐵器,那些人,你可得給我管好,遼陽腹地,出不得一丁點岔子,丞相明白嗎?”

王經躬身:“老臣明白,也請陛下派駐一軍,以鎮壓反側。”

耶律洪基對耶律延禧道:“此事太孫去安排吧。”

耶律延禧說道:“耶律足哩新封彰聖軍節度使,樞密副使王是敦才兼知樞密院事,此二人新任,必然急於事功,只看皇爺爺之意。”

耶律洪基點頭:“那便讓耶律足哩移駐長春洲,丞相,你覺得呢?”

還能如何?如今在長春、遼陽兩處就食的契丹兵馬越來越多,王經其實已經有些不堪應付,但是他絕對不敢拒絕遼皇派軍的意圖,躬身道:“如此甚好,天威之下,婆娑嶺的囚工必當柔順。”

耶律洪基說道:“一日十六萬米糧,太多了,朕可以再給你五萬囚俘,不過糧食卻不能再加。”

王經也沒法再加,耶律足哩的契丹本部軍糧草還得現找轍呢,哪裡顧得上囚徒?趕緊施禮:“臣遵命。”

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十章 講究人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兩百章 賀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
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十章 講究人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兩百章 賀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