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

第九百五十七章呂公著

見到李定進來,舒亶說道:“資深來得正好,你來品評一下這首詩如何?”

李定哪裡還有這個心情,從袖中抽出蘇軾的供詞,交給了何正臣:“君表,有勞你將上午抽走那幾頁補回去。”

何正臣接過供詞:“卻是爲何?”

李定沒有理會他,直勾勾地望向舒亶:“上午紀錄的蘇頌供詞,因何到了陛前?”

舒亶莫名其妙:“此話何意?上午蘇油來到衙門,是你叫我們暫停錄問,一起商量對策,之後便交由你歸檔,現在卻來問我?”

李定呵呵冷笑:“你知不知道?因爲御史臺和大理寺關於蘇頌的供詞不一致,陛下差點讓御史大夫錄問我們?!”

“要不是我心思轉得快,指出大理寺供詞裡邊,被抽走數頁篡改了文意,倒黴的就該是我們了!”

“如今大理寺那邊還不知道怎麼記恨與我,我只問你,那份記錄如何抵達的御案?!”

舒亶憤怒地站起身來:“你懷疑是我乾的?!”

何正臣趕緊也跟着起身:“資深不要着急,信道你也不要生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先講清楚吧。”

“你也少裝好人!”李定對何正臣一瞪眼:“差點被你的餿主意害死!大理寺丞便是如你那般作爲,現在已經落職,自劾待罪,完蛋了!”

這下輪到何正臣大呼冤枉,三人吵嚷了半天,最後見不是事兒,才又將今日的事情捋了一遍,喚來當班的書記嚴加詢問,才搞清楚大致什麼情況。

原來上午三人商議對策的時候,舒亶將筆錄留在了几案上。

因爲臨走時交代了今日錄問結束,所以書記便按照正常流程作結,經李定過目後,送往檔房歸檔。

正好是檔房在準備每月送入宮中的文檔,書記見檔案架子空着,便將記錄放到平日裡存放檔案的老地方。

今天是檔頭最忙的日子,等到忙完後回來一看,架子上文明還落下了一份,便趕緊將這份記錄放到了入宮的那些文檔裡。

至於入宮之後,爲何這一份口供被人挑了出來,放到了趙頊的案頭,那就不得而知了。

待到李定問清了這邊是怎麼回事兒,再將今日陛見時遇到的事情一說,三人都是背心裡直冒冷汗。

這事情裡邊透着古怪,怎麼就這麼巧?

大家都沒錯,可……可事情咋就歪着歪着歪遠了?

李定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蘇頌和蘇軾的錄問,不能在像原定的那樣搞了,賈種民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

何正臣說道:“要是這樣,那就真不好辦了,蘇頌咬死了不認罪,誰也沒有辦法。”

舒亶說道:“好在蘇軾已經認了,至少我們拿下了一個。”

李定想了想:“那就重點攻蘇軾,還有蘇油,我不信他和蘇軾的往來裡邊,就沒有一點干犯文字!”

就在此時,門口響起了一聲輕笑:“三位,記錄文字的東西,可不一定只有白紙素絹。看我找到了什麼?”

三人一起向門口看去,卻是張璪,手裡拿着一個古樸的紫砂壺。

張璪原名張琥,與蘇軾同年登進士第,又在鳳翔共事兩年,關係曾經非常好。

後來張璪入京,曾經在同年面前表露出得意之意,蘇軾當時就寫了一篇文章叫《稼說》送給他作爲贈序。

文章寫得非常好,全文以種莊稼開篇,以窮富兩種人的耕種環境、耕種方法以及收穫成果作比,爲下文的治學之道做了鋪墊;

下文則着重闡釋了治學與種莊稼的聯繫,進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種莊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學習也是如此,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最後文中說自己有個弟弟在京城,如果張璪進京後見到他,便將自己的意思告訴他。

這是蘇軾有感於當時士大夫中滋長着急功近利,淺薄輕率的風氣,因而特地寫了這篇短文,希望能與之共勉。

文章雖然好,但是語氣卻全是大哥訓弟弟的語氣,給了當時正意氣風發的張璪一瓢冷水。

張璪的心胸可不寬宏,認爲蘇軾在蓄意諷刺他,表面上稱受教,私下裡卻切齒,一有機會,立即瘋狂打擊報復。

所以說蘇軾這一輩子就壞在了那張嘴上。

李定將紫砂壺接過來,一看又驚又喜:“這是……”

張璪得意洋洋:“這是蘇油送給蘇軾的茶壺,我在蘇軾的行李當中搜檢出來的,有了這個,我們便可以連同蘇油一起彈劾!”

……

宮中,呂公著正在和趙頊侃侃而談。

得知了陳世儒的結局,呂公著也是一聲嘆息:“士大夫之家,蒙祖上世恩,而不明道,不修禮,不進業,德能不孚,齊不了偌大家業人口,曾不如汴京三口小戶,壺漿叫賣,也得終年。”

這話有些淒涼之意,但是卻頗在理。

其實他這也是在委婉的勸諫趙頊。

呂公著的特點就是這樣,他的話總是循循善誘,也總是讓趙頊聽得進去。

趙頊說道:“今日得李定提醒,已知大理寺賈種民奸弊,之前委屈呂公了。”

呂公著不以爲意:“幹請之事,臣本就有嫌疑,御史臺,大理寺立案調查,制度上本來就是應當的。”

“不過祖宗設制度,盡有制衡,庶幾政治清明。然法司,臺諫,他們的制衡又在哪裡呢?”

“不從制度制衡上予以解決,今日能有賈種民,明日未必就不能有張湯,郅都,周興,來俊臣。”

“蘇頌的德性朝野皆知,熙寧九年正月,蘇杭災患。在選任地方長官時,陛下稱其仁厚,必能拊安吳人,命其知杭州。”

“再往前,蘇頌因拒不草李定之詔被貶,陛下憐其外和內剛,決定再次啓用,臣記得當時陛下就曾經說過:‘子容之德,朕已悉知。’”

“可是半年之前,舒亶以細罪彈劾蘇頌,使其降職秘書監,出知濠州。”

“相比其過失,懲處不可謂不重,然舒亶尚不止,更誣告蘇頌接受幹請。陛下,御史臺的決意,難道真沒有一點是希從聖意,意圖倖進嗎?”

蘇頌落職濠州,起因是因爲一樁離奇的訴訟。

東京大相國寺僧人宗梵,控告自己的師傅——寺院的住持道隆大和尚,說道隆私下將寺院的粥錢支給了官員孫純。

一封狀紙告到開封府尹那裡,蘇頌調查案件之後,發現原來是道隆借過孫純的錢,孫純討賬時,道隆一時手頭拮据,就用寺院的粥錢相抵。

孫純遭到控告,馬上將錢還給了道隆,兩人約定另外的還錢期限。

道隆缺錢就是個笑話,不過大和尚喜歡理財,把錢都存了皇宋銀行定期,尚有幾日纔到期,終究是捨不得那點利息而已。

因此蘇頌認爲這只是一樁小事兒,孫純討賬本就沒錯,而寺院的錢募自民間,由住持支配,其實也沒錯,而且此事後果也並不嚴重,孫純也糾正得及時,不能作爲官員仗勢欺人來處理。

於是判定徒弟宗梵無事生非,擾亂風氣,以杖責罰處。

按照常理說,事情就過去了,卻沒想到不久之後又起波瀾。

開封府一名城隍卒,竟然狀告蘇頌偏袒孫純。

城隍卒就是城隍廟的看廟的小兵,一個小小的城隍卒就敢狀告開封府尹,簡直天方夜譚。

可是這紙訴狀不僅上告了,而且成功了,還直接捅到了御史臺!

舒亶親自審理此案,最後發現孫純與蘇頌,竟然有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

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九十五章 蛋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
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九十五章 蛋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