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

bookmark

第六百九十七章小官

地方官任上出現蝗災,官員是要引咎自劾的,不過蘇油已經顧不上了。

現在是要趕緊將災情的苗頭撲滅。

不知道哪個倒黴鬼傳出去的,說是蝗災會導致官員貶謫,小蘇少保多半留不在開封府了。

這下農人們急了,白天男女老少齊出動,採用古法滅蝗。

所謂的古法,得感謝開元年間的名臣姚崇。

在姚崇之前,蝗災,是皇帝德不配位的表現,朝廷不支持捕殺,認爲漫天蔽野密密麻麻的蝗蟲,是不可能消滅得了的,這是上蒼降下的懲罰。

一般是修廟祈禱,請求蝗神收了神通。

唐太宗吃蝗蟲的故事,固然勇氣可嘉,但是他的行爲和他的話,是讓上天將災疚轉移到自身,如此卻產生了一些反作用,讓大家對蝗蟲的神威更加懼怕。

開元四年,山東大蝗,百姓“皆燒香禮拜,設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

而宰相姚崇,第一次提出了政府應當組織百姓,主動滅蝗的主張。

當姚崇在朝堂上將自己的建議說出來後,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白居易的詩歌裡就提到過這件事——“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質疑的人第一個疑問就是:“蝗蟲太多,怎麼可能能殺完呢?”

姚崇的理由很簡單:“現在遍地都是蝗蟲,老百姓已經快逃光了,我們怎麼能坐視蝗蟲任糟蹋莊稼而不管呢?即使這些蝗蟲殺不完,也總比養着它們要好吧?”

副相盧懷慎提出:“殺蝗蟲如果過多,會不會傷天地之和?”

姚崇的回答是:“從前楚莊王吞蛭而病癒,孫叔敖殺蛇而得福,怎麼能不忍心殺蝗蟲,卻忍心讓百姓們餓死呢!”

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絕姚崇派出滅蝗御史入境,並且給姚崇寫信:“消除天災還得靠積德,當年劉聰就曾經捕殺過蝗蟲,結果不僅沒有效果,反而蝗災更加嚴重,顯然是因爲不積德的緣故。”

姚崇接到信後立即回覆:“首先,老倪你說的那個劉聰,是個非法皇帝,他那德行怎能鎮壓住妖孽呢?”

“現在我們是明君在位,德行自然勝過妖孽。你拿他跟咱們皇上相比,有些不合適啊。”

“其次,歷史記載,古代賢明的地方官,蝗蟲都不能進入他的轄區。你說積德可以避免蝗災,可現在你的轄區內蝗蟲氾濫,是不是因爲你的德性上出了問題啊老倪?”

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後,嚇得屁滾尿流,趕緊行動,當年捕殺汴州境內蝗蟲十四萬石!

皇帝直接將姚崇找去問話:“他們都在說愛卿不懂得天人和順的道理,朕原來也是這麼認爲,看來朕的想法錯了?”

姚崇回答:“其實自古以來,就有過治理蝗災不及時最後發生慘劇的教訓。”

“北魏時山東地區也是蝗災氾濫,那個時候他們的國君可實在沒有陛下英明,結果不忍捕殺,反而使百姓們受災,最後莊稼被蝗蟲糟蹋殆盡,百姓的牲口竟然發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如今山東地區的百姓沒有多餘的糧食,如果任由蝗災氾濫下去,恐怕百姓們會逃光。現在即使未必能把蝗蟲徹底消滅乾淨,但總比看着它們一點點吃光莊稼要好!”

姚崇的決心,推動了政府幹預蝗災的決策,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古人開始着手研究消滅蝗災的有效措施。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也發展出了不少辦法。

不外乎就是尋找蟲卵;拿着面袋改裝的捕網,滿山遍野地抓捕;開挖壕溝驅逐蝗蟲進溝內,然後深埋;夜間,點燃柴堆,吸引蝗蟲加以捕殺。

如今的宋人,已經對蝗災產生的原因有了一些淺顯的研究和分析。

他們已經發現,凡是驟旱驟澇的地方,就容易發生蝗災。

因此很多“有識之士”推斷,認爲是蝦卵擱淺,化作了蝗卵,最後孵化爲了飛蝗,因而導致的蝗災。

有了顯微鏡,有了天師道和皇宋金魚莊的科學生物實驗觀察之後,此說自然是不攻自破!

主要的原因,還是驟漲驟退形成的溼地灘塗,新長出適合蝗蟲生長的嫩草,給了蝗蟲良好的生存環境,導致第二年容易發生災害。

去年到今夏的旱情,造成開封周圍很多水潦變成溼潤的草地,蘇油其實一直有些警惕。

但是他的問題在於,如果蝗蟲還沒出現,便要百姓們翻耕灘塗挖蟲卵的話,一定會招致猛烈的反對和抨擊。

於是只有緊密關注,等到第一批蝗蟲剛從土裡鑽出來的時候,立即組織人力,趁它們還沒能飛起來之前,進行大面積的焚燒殺滅。

實錘證據到手,纔敢下令十六縣居民,啓動救災措施。

其一,對灘塗進行翻耕,將蟲卵翻出來,讓禽鳥吃掉。

其二,組織大面積的焚燒,煙燻。

其三,效仿當年仁宗皇帝,鼓勵百姓尋找蟲卵,下令收購,用同等體積的糧食交換!

其四,通過天師道的力量,打着收購中藥的幌子——蝗蟲是補養強壯,治療咳喘,小兒疳積的好東西,四通商號出錢收購成蟲——十五文一斗!

論體積不論重量!

最後啓用緊急製作的誘蝗汽燈,人力誘殺太耗精力,有了高亮度的汽燈,可以引誘蝗蟲自投羅網,掉入燈下光滑的金屬大漏斗,然後滑進桶裡淹死。

小蘇少保的威信那是不用說的,一時間,開封府十六縣立刻全部行動了出來,展開了一場與蝗蟲爭奪糧食的保衛戰。

祥符縣,蘇油帶着理工小組再次住到了柳大家裡,考察誘蝗燈的效果。

柳大如今才知道當年寄宿在自己家的,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小蘇少保。

石薇端了一盤油炸蝗蟲上桌:“小油哥哥,可以鼓勵百姓們吃這個,小時候你就做給我們吃過,其實還挺好吃的。”

看着孫能和柳大一家子慘白的面色,蘇油搖了搖頭:“這東西要過油纔好吃,灑上作料才香,讓老百姓吃這個,不可能的。”

說完拿手指拈起一個放進嘴裡:“嗯,跟蜀中蝗蟲一樣的味道,是不錯,大家都嚐嚐。”

張麒小時候跟着蘇油也沒少吃這東西,現在蟲子菜在夔州的夷人地區都成流行菜品了,幾人坐下來開吃。

周圍工作小組的都面面相覷,一個秀氣綠袍小官三兩步走了出來,眼含熱淚,對蘇油拱手作揖:“蠹壞禾稼,斯爲民賊,雖炮烙而切食之,不足贖其罪。少保以身作則,豈可無人蹈從。便請賜蝗數枚,與少保共齧之!”

“哦?”蘇油不禁有些好奇:“倒是挺有膽量,不過用不着,我吃它們也只是因爲它們味道的確不錯,沒有以身作則的意思。”

綠袍小官很尷尬:“那……那也請少保賜下數枚,下官嚐嚐味道,要是不錯,可以……或者可以推廣……”

蘇油擺手:“可別,沒必要在這等小菜上興事,得,既然有心,給你幾枚嚐嚐吧。”

小官員接過油炸蝗蟲,看都不看蘇油似笑非笑的表情,一把倒入口中,如同吞藥丸那樣囫圇吞下。

蘇油搖了搖頭:“這樣吃,不如不吃,得細嚼慢嚥,才知道有多香……”

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十三章 精鹽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
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十三章 精鹽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