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

bookmark

第五百六十一章蘇大嘴

於是老張看不下去了,徵辟蘇轍爲陳州教授,之後一直帶在身邊照顧。

這事情蘇油還幫不上忙,叔侄三人都在朝中,最忌諱裙帶關係引爲親黨。

蘇油的政見,其實與哥倆有很大的不同,也從來不與他們商議,朝章上都是公事公辦,各持己見,相互打臉。

這反倒也是趙頊對蘇油信賴放心的原因之一。

張方平見到蘇油過來,嘆氣道:“你又何必來送老夫,招惹議論?”

蘇油笑道:“能有什麼議論?軍器監獨立運作,新法跟我沒有一文寶鈔的關係。”

蘇轍拱手道:“小幺叔,均輸,青苗諸法,實在是問題太多了,你因何不置一言?”

蘇油說道:“你如何知道我不置一言?我怕是口水都快說幹了。不過你們不知道而已。”

張方平訝異:“你去找過介甫?”

蘇油說道:“均輸,青苗,包括農田水利,我都與介甫公詳談過利弊,可是也不知道爲什麼,最終意見沒有被採納。”

張方平問道:“你的意見都有哪些?”

蘇油將均輸和青苗的建議一說,張方平也不由得嘆息:“設從汝議,何至於此。”

蘇油笑道:“這句好,記得寫進筆記,以後好給我平反。”

張方平氣得直翻白眼:“別鬧,爲何不上中書公議之?”

蘇油說道:“明公,首先我與介甫公大立場是一致的,就是國家當有一變。如果我上中書公議,介甫公招致的反對聲音將會更大,國家只會走到更加保守的老路上去。”

“介甫公當政,或者還有聽我所言的可能,若介甫公去之,只怕是連聽我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或者,你和趙公,有一人能走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位置,那我的作爲也不至於如此。”

張方平搖頭:“我們老了,老夫受科舉所限,參政已經是摸到屋頂。老趙那裡……我看他已生致仕之心,也不要指望了。”

拍了拍蘇油的肩膀:“還是靠自己吧,趕快成長起來。但是記住,如今你還是根基薄弱,切莫輕舉妄動。”

“記得科舉前我告訴你的話不?要麼不考,要不就要攫取高位,如今同樣如此。”

蘇油躬身:“是,明公放心,有神機營這個基本盤在手,加之陝西河北已經復甦,國家再衰頹,也不至於重到澶淵之盟的程度。”

張方平和蘇轍憂心忡忡地去了,蘇油在碼頭上看着帆影,長舒了一口氣,準備進城去敲打大侄兒。

蘇軾實在是太調皮了,仗着自己文學優長,每每與王安石打擂臺。

王安石是經學名家,不過經學如今到了需要突破的時候,和蜀學關學從理工汲取營養不同,他走上了《字學》的道路。

除此之外,和千年後的很多學者一樣,疑史疑經注,自成一家之說,也成了他思想的表現。

最近有王安石就寫了一篇文章,先是考證揚雄投閣乃子虛烏有事,後來又說揚雄《劇秦美新論》,也是後人僞作,用來污毀揚雄的。

《劇秦美新》是一篇雄文,是借踩秦朝頌揚新朝,模仿封禪書,頌揚太平盛世的好文章。

不過毛病在於,揚雄頌揚的,是王莽治下的太平盛世。

雖然蘇家人都是漢賦啓蒙,揚雄的文章是必學科目,但事實就是事實,要在蘇家人面前洗白揚雄,基本就是被當成笑話看。

雖然王莽也是改革派,但是並非所有改革派都值得歌頌。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白圭微瑕,就是揚雄的定論。

這樣的曲線救國,蘇油蘇轍不會在意,蘇軾卻忍不了。

於是一次蘇軾遇到王安石,兩人便開始討論這件事,蘇軾賊壞,還刻意附和,最後對王安石說道:“其實吧,我也一直在懷疑一件事情。”

王安石問道:“子瞻你又懷疑什麼?”

蘇軾一本正經地說道:“其實我一直在懷疑,西漢到底有沒有揚雄這個人?”

聞者無不大笑,士大夫中將這件事當成大笑話,說一回,樂一回。

可貞堂如今被蘇軾霸佔了,還有一羣粉絲捧臭腳,不光宋朝人,連朝鮮日本大理這些外國人都有。

正旦大朝會上,遼國使節以能詩自矜,刁難宋朝翰林院諸儒。

宋遼兩國,名爲兄弟之邦,但是趙頊心裡一直痛恨的,就是這個“兄弟之邦”。

聽聞有臣僚上書言賜歲幣一事,趙頊在“賜”字上拿硃筆狠狠塗抹,還在旁邊孩子氣地寫下“賜你媽的賜”。

字不是這幾個字,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趙頊很生氣,就派蘇軾去當陪使。

遼使拿出老套路,將詩作拿出來打大蘇的臉,要蘇軾也陪一首。

蘇軾看了說道:“賦詩其實不難,觀詩才算稍微有點難度。”

然後寫了十二個字。

這十二字詩,有長寫,有短寫;有橫寫,有側寫;有反寫,有倒寫。

總之稀奇古怪。

遼使看了,不知所云,無法解破,蘇軾纔將紙接過:“這詩叫《晚眺》,每三字成一句,我讀給你聽聽啊。”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將詩解出,遼使這時才知小巫見了大巫,自此不敢再在宋境談詩。

此詩是“神智體”,是一種近於文字遊戲的雜體詩體,有些像謎語,亦稱“謎象詩”。

它按文字形體結構的多種變化來揣度其意,組成詩句,因其設想新奇,啓人神智,故名。

比如將“亭”字寫得很長,“景”字寫得很短,畫字的繁體底下去掉個人字,就是“長亭短景無人畫”。

所以蘇軾有人捧,也是實至名歸,的確才氣縱橫。

進入可貞堂,就見蘇軾拿着一張拓片,對請教的沈括說道:“這是先秦文字。故集賢院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臺公是先生,是此道行家。”

“公是先生那纔是治經的大家,《新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鑑》,都有他的參與。寢食坐臥,未嘗不以《六經》自隨。歐陽學士每有疑問,都要寫信求教。而先生笑曰:‘好個歐九,惜不讀書。’”

沈括赧笑:“歐陽學士尚叫不讀書,我輩則如何?”

蘇軾哈哈笑過,說道:“先生對金詩文字頗有研究,嘗得先秦彝鼎數十,考青銅器銘文,辨識古文字。因以知夏、商、週三代之典章制度,補充史籍之不足。平日裡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孫以此蒸嘗我。’跟你說啊,我在鳳翔也搞到了一個帶文字的古怪青銅器。”

“咦對了,他家二小子劉仲馮要參加今年科舉,劉家人,治《漢書》都有一把刷子。”

沈括笑道:“子瞻見識也是淵博,我朝典故爛熟於心。”

蘇軾賊兮兮一笑:“公是先生晚年的時候曾經再娶,歐陽學士作了一首詩送給他: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洞裡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靠!流氓真是老流氓!尤其是後面兩句,簡直就是……

蘇油臉色一沉,走上前:“公是先生學識淵深,歐陽學士與他同輩戲謔,自然無妨,子瞻你說出來,就有些過了。”

蘇軾趕緊解釋:“這不是與存中說起前朝舊事嗎,明潤今日怎麼如此得閒?”

蘇油有些又好氣又好笑:“我送張學士和子由去陳留,沒見到你的身影,卻問我如何得閒?”

蘇軾語氣裡充滿羨慕之情:“子由是覓得了好去處,可惜他九二哥,還在京城裡邊坐蠟呢。”

蘇油終於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對蘇軾他到底是嚴厲不起來:“我且問你,聽聞你在嘲諷介甫公的《字說》?”

蘇軾說道:“沒有啊,我是正兒八經地請教學問啊。介甫公解字,說‘波’者,水之皮也,我就問他那‘滑’者,應當是水之骨嘍?”

一邊刻版的士子們都忍不住偷笑。

蘇油沒好氣地翻着白眼:“你就好好進行學術討論不行?華夏文字,起於象形,於後有形聲,會意,通假,這些我們早就討論過。”

“你既然清楚明白,且有金石爲證,那就好好考究一番,搞一部著作出來證明你的觀點不就是了?說什麼‘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如此謔笑,就是恃才傲物,不是君子問學正途。”

說起來這娃真的很可惡,王安石搞《字說》牽強穿鑿是他不對,這娃卻不去糾正,只是列舉些可笑的例子當做笑話宣揚。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三百零三章 幫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三百零三章 幫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