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許炫富詔

癸丑,降詔恤刑:“方夏暑時,動植之類皆以遂其長養,而吾民觸禁抵法,繫縛囹圄。其深文之吏,或不能體朕欽恤之意,因循延蔓,久不爲決,幹陰陽之和,非細故也。

其詔天下官司之長,敬若時令,哀矜庶獄,以丕應朕志。”

大理寺卿畢仲衍上奏,《宋刑統條法事類》編造完畢,上呈御覽。

此書編目仔細明白,門類齊全,體現出了專業性,讓天下官員做到了有法有例有調整空間,相比之前凌亂不堪,堆房架屋,相互牴牾的法令判例,真正做到了綱舉目張。

而且該書前頭還有一個《總序》,聲明瞭大宋文明治國的淵源,法律體系形成的由來,以及立法的目的。

這個總序,描述了不少關於國格、國家屬性和以仁治國,以仁立法等理念性綱憲性的東西,在蘇油的眼裡,這是比內容還要重要的部分,已經具備了《憲法》的雛形。

趙煦大喜,命刊行天下州縣,作爲地方理刑的必備工具書。

畢仲遊也上奏:“刑部、大理寺諸獄皆置氣樓、涼窗,設漿飲,薦席,罪人以時沐浴,食物常令溫暖。遇寒量支柴炭,貧者假以衣物。其枷杻,暑月五日一濯。有獄州、縣當職官,半年一次躬行檢視修葺,務令堅固。”

從之。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現金/點幣等你拿!

戊午,御史中丞李之純言:“臣僚上言,乞嚴立制度,以絕奢僭之源;杜絕邪侈,以成風俗之厚。

至於閭巷庶人,服錦綺,佩珠璣,屋室宏麗,器用僭越,皆可禁止。

詔令禮部將見行條貫行下。按嘉佑敕,猶有品官民庶裝飽逝珠之法,至熙寧、元佑編敕即行刪去。

竊以承平日久,風俗恬嬉,以華麗相高,而法禁縱弛,至於閭閻下賤,莫不僭踰,以逞私慾。

商賈販易,獲利日厚,則彼方採取,其數日增,最爲殘物害人、浮侈踰僭之甚者。

獨無其法,何以示民?

願降明詔,禁廣南東、西路人戶採珠,官私不得收買,海南諸蕃販真珠至諸路市舶司者,抽解一二分入官外,其餘賣與民間。

欲乞如國初之制,復行禁榷珠,其抽解之外,盡數中賣入官,以備乘輿宮掖之用。

申行法禁,命婦、品官、大姓、良家許依舊制裝飾者,令欲官買,雜戶不得服用。

以廣好生之德,而使民知貴賤之別,莫敢踰僭。

及民間服用諸般金飾之物,浮侈尤甚,而條貫止禁銷金。

其鏤金、貼金之類,皆是糜壞至寶,僭擬宮掖,往年條禁甚多,亦乞修立如銷金之法。”

趙煦對此不以爲然,下詔: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敬人之意,在內不在表。立法之根,在情不在禁。

如德行不稱,而稱金配玉,此飾醜而誇,非所可羨,實堪笑也。

今人不笑之,其實教化不及之故。

可着令:州縣捐施中學者,許佩珠玉;捐施小學者,許佩金銀。庶幾使富有可尚,賤有可高,相以崇德興學爲美,其後方可飾也。

仁有所施,財有所匹,朕獎之華麗,不亦宜哉?”

此詔一出,再次讓羣臣亮瞎了眼睛。

趙煦的着眼點比李之純遠遠高出好幾個檔次,而且富有可操作性。

詔書裡並沒有禁絕富人炫耀財富,但是對他們指明瞭炫富的方法,提出了道德要求。

炫耀財富之前,你先要表現出自己的品行道德,必須能夠匹配得上你擁有的財富,否則就是“炫醜”,而不是“誇耀”。

沒有收穫名聲之前,你好意思穿金戴銀?

如果你有德行名聲,那麼穿金戴銀,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纔是真正的引導風俗民情。

教化比禁奢侈重要,而且禁是不靠譜的。

還不如同意大家奢侈,但是必須以建設教化之所爲交換,然後朝廷再以“許奢侈”作爲獎勵。

現在大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皇家對他們的消費需求做出了讓步,只是要求他們“仁有所施,財匹其德”,可謂一片良苦用心。

佩珠玉穿金銀不是不可以,請捐建個學校先。

王晦看到奏章,不禁對蘇油搖頭感慨:“這纔是因勢利導,英睿之君啊……”

蘇油也表示贊同:“陛下自幼聰明,如今漸漸展露明君之相,都是太皇太后多年垂育之功。”

王晦對此倒是不怎麼覺得,他覺得小皇帝的脾性都是蘇油帶出來的:“朝中不少勸陛下親政的,都是貪圖首建之功,實在是小瞧了陛下的宏量。”

蘇油笑道:“陛下親政,乃天經地義,本來就是我大宋最大的正確。時候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哪裡有什麼‘首建之功’?”

“既然沒有首建之功,那就沒有獎勵,且陛下是重情念舊之人,那些勸進的,怕不是已經被陛下貼上了‘涼薄’的標籤。”

王晦拱手道:“明公料見萬里,老夫忝領幕府錢糧,其實一點幫不上忙,實在是慚愧。”

蘇油擺手:“王老你客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的長處我自己知道,在於署理民政,調協多方。至於提防奸小中傷,卻是不足。”

“以往人以爲我謙退,其實不過是藏拙罷了。”

蘇油指的是這次朝中剛剛過去不久的“彈蘇”風潮,如果處置不當,搞不好就會漸漸攀扯到蘇油身上。

王晦抓住了關鍵,制止了朝臣與蘇油的交通,看似毫不抵抗,其實是徹底杜絕了有心人藉此將髒水潑到蘇油身上的機會。

只要蘇油這面大旗不倒,任何伎倆任何目的,最終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除此之外,這次事件,極易在趙煦心底裡埋下一根刺,估計有心人也是有此算計。

就算事情不成,至少也能達到了挑撥君臣關係的目的,給趙煦埋下忌憚蘇油的根苗。

之後安心等待這株小苗長成毒藤就可以了。

當時王晦就建議蘇油出巡,避開此事,同樣沒有給對手一點機會。

這事情讓蘇油自己來做,都做不到如此乾淨妥當,這尼瑪就是對傳說中的“屠龍術”進行反制,王晦似乎深諳此道。

兩個人其實相互佩服,在王晦眼裡,自己這些伎倆,最多就到三國賈詡的層次,司徒如今逐漸對遼國展開的種種手段,才堪稱真正的“屠龍術”。

五月,詔廣南東路判官蘇軛赴闕奏對。

趙頊準備安排漏勺在身邊,具體職務還沒想好,但是入京就對了,以漏勺的能爲,好像幹啥都沒問題。

蘇油也覺得,以漏勺之奸滑,除了御史幹不了,別的好像也沒啥好擔心的。

就連翰林都不是不能幹,小蘇探花年初兩首小詩,卻也是登上了《時報》的。

《詠春·其一》

繞樹新鶯逐柳綿,追風兒女送輕鳶。

漁舟懶系新橋側,亂賣鱸鰣落酒錢。

《詠春·其二》

波分鷗影隨雲散,風送桃花逐水還。

萍葉成錢蛙半醒,時中絕愛此江南。

兩首小詩清新有趣,自然可喜,頗具宋風。

不過蘇油不喜歡,認爲是“鄭衛之音”,不符合“詩以言志”的大氣唐風,不符合“憂懷天下”的蘇家風骨。

然並卵,可恨如今大宋士林和老百姓們就好這一口,兩首小詩,傳揚得比蘇油自己的詩歌還廣泛。

王晦的一句話,更是堵得蘇油沒脾氣:“東翁,時代不同了……”

可不是嘛,時代不同了。

廣州又修了幾座新橋,方便交通。漁夫爲了早點去喝酒,連鱸魚鰣魚這樣的好貨色,都胡亂叫個價就賣了。

日子好了,人才有真正的“生活”,纔有閒暇,去欣賞和體悟周遭的美……

漏勺的升職之路已經眼看就要趕上自己,自己十九歲時,不過才一個樞密副承旨加知渭州,漏勺只用了四年,十八歲年紀就差不多走完了自己六年的路。

路判入京也好,否則在外路按他這樣的搞法可怎麼得了,升職太快,估計幹到兩浙、川峽這種重要地區的轉運使都要不了幾年。

到時候再入朝,不是一部侍郎就是翰林學士,年紀輕輕剩下那麼多年怎麼辦?

要怪就怪廣南東路,尼瑪也太好發展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七百章 烏龍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三章 程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絕仕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十九章 蘇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七百章 烏龍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三章 程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絕仕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養成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十九章 蘇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