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

bookmark

第五百四十章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

不過今年過節,蘇油人雖然在外地,也特意給將作監和胄案寫了信,上下人等都分到了幾斤豬肉,幾瓶豬油,還有製作炸藥用的澱粉,提取甘油之後的肥皂,鹽酸催發的醬油,作爲福利發放,備受好評。

用蘇油的說法,沒兩斤肥肉打底,就體現不出大型國有軍工企業的優越性。

將作監如今很樸實,工作餐和胄案一樣,改用了黃銅衝壓的餐盤,每到飯點,工人們便前往食堂排隊打飯。

蘇油和其餘官員也必須以身作則,不過打完飯後在小食堂裡邊吃,廉潔奉公。

一起吃的還有一些商賈,大佬們都很忙,只有這點時間可以抽出來接見他們。

將作胄案的工作餐,工人們吃算是福利,早餐十文,午餐三十文,晚餐三十文。

沒錯三頓,用蘇油的說法,一天兩頓,就體現不出大型國有軍工企業的優越性。

晚上還有夜宵供應,加班的設計員,監工的大師傅們,還可以在這裡吃點抄手湯圓麪條荷包蛋之類的夜宵。

不過商賈們要來吃那就貴了,工作餐一頓五十貫公使費不帶還價的。

不給錢也可以,那就得有能讓蘇油看得上眼的項目或者創意。

河北新河整治工作是蘇油的提議,北流議定,大量的工程需要上馬,都水監因爲表現不給力,於是趙頊將事務分派給了胄案河渠司。

所以五十貫一頓的工作餐,用蘇油的話說,商賈們簡直就是佔了大便宜了。

項目都是要經過競標,標書格式蘇油規定得非常詳細,與之相配套的還有資質考證,在皇宋銀行沒有足夠的存款,手下團隊中沒有足夠的胄案將作出產的工程機械,資質一關就過不了。

很多花樣都是新花樣,因此能從直管幹部這裡打聽到一點消息,對商賈們來說,簡直是童叟無欺的公平交易。

蘇油脾氣很好,能坐到他面前來的,自身背景也頗爲可觀,所以說話也客氣,達不到要求的還出謀劃策讓他能夠達到,順便賣力地推銷四通商號的工程機械,船隻,車輛。

另外禁軍御龍骨朵直中抽調出來了一隊精銳,帶領五百行人快班組成工程爆破隊,蘇油也幫皇帝向商賈們推銷爆破承包業務,讓趙頊參與感滿滿的同時,錢包也滿滿。

答應了趙頊軍器監自負盈虧,蘇油也在挑選優質資源。

不光是軍工,還有打着軍工品質的民用品,以三產養軍器監,壓力其實也很大。

軍工是吞金巨獸,因此必須有產金巨獸與之相配套。

蘇油的目標,就是廣大的汴京民衆消費市場。

太后和太皇太后如今已經搬進了新宮殿,處處新奇的排場,讓進宮問安的誥命們羨慕得要死。

這些東西都是低調的奢華,這年頭房子修高了都不行,那是逾制。不過多一個帶玉瓷抽水馬桶和浴缸的盥洗室,多幾間冬暖夏涼的水空調屋子,花園裡多一個軸承搖椅,誰都說不出個什麼來。

但是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沒有煤煙氣息和夜間馬桶味道的臥室啊,自來熱水的大浴缸啊,乾淨雅潔的廚房啊,整齊方便的老爺書房啊……

如今汴京城的小康之家,流行起了三轉一響四大件的說法。

三轉就是輕便四輪馬車,鐵魚風車自來水箱,室內管道和鍋爐房。

一響就是一種剛剛流行起來的稀罕玩意兒,一種歷史上沒有出現的鍵盤樂器——鋼琴。

大宋具備音樂素養的人非常多,琴棋書畫是士大夫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出家人和伎班。

就連蘇油這樣的理工吃貨,在趙抃的逼迫下,也會簡單來幾首琴曲。

因此當十二平均律這個趨近完美樂理理論展現在大宋人面前後,剩下的就屬於藝術範疇,再沒蘇油這工科狗什麼事兒了。

宋人如今思想非常開放,各種藝術理論正在總結成型階段,對藝術和美學的推崇可以說是整個歷史上最登峰造極的時期。

短短十年之內,他們便將十二平均律爲基礎的樂理推進到了蘇油看不明白聽不懂的地步。

貢獻最大的,就是對張麒糾纏不清的綠箬小娘子那幫子人,要是不會按度幾首十二平均律新曲,出場費都是要跌一個臺階的。

市場急迫需要一件能夠完美呈現平均律之美的樂器,於是鋼琴應運而生了。

這事情和蘇油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是蘇家幾個音樂家——八娘,二十七娘,王弗,蘇軾,吃飽了沒事幹,拉着石富搞出來的。

通過鍵盤用羽毛管撥動琴絃,還設計了四個踏板來控制音栓,相當輕巧,方便攜帶,不用的時候要把它裝到一個形狀像翅膀的盒子裡加以保護。

爲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在死後名字前頭添上著名音樂家五個字,蘇油慫恿八娘和二十七娘——現在眉山拉絲技術已然成熟,爲什麼不改成擊錘敲擊金屬絲的方式發出音色?部件其實還是那些部件,就鍵盤,擊弦機,琴槌,制音器,琴絃和踏板。但是整出個八十八鍵全音域一排帶黑白半音全音的鍵盤出來,那該多拉風?

八娘回信中表示非常吃驚,小幺叔別鬧,那這件樂器會有多大?那不得半間屋子?

蘇油回信八娘你很缼屋子嗎?

八娘表示不缺,八娘表示缺樂器,八娘於是就有了這件大樂器。

這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樂器,音色讓人陶醉,和聲奏法高妙清雅,一經推出,立刻被蜀商們拉出去顯擺,然後攜經濟強勢,和蜀茶裝逼法一起,先是席捲大江南北然後沿着漕運攻陷汴京。

音樂是文明和文化高度發達後的標誌性產物,所以蜀中人揚眉吐氣,這是繼唐代雷琴之後,我們蜀人的又一巨大貢獻,看你們汴京人還說我們偏鄙之地不?!

再敢說我們文化落後——我們有老蘇探花蘇大蘇小蘇八娘蘇小妹蘇!就問你們怕不怕?!

不過這些都是民間的胡吹亂捧,他們並不知道,如今的幾個蘇,在朝堂上泡都冒不出一個。

蘇軾和蘇轍回來了,同行的還有石富,還有新調任館閣的文同。

還有蘇軾的新婦——王閏之。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家中排行正好也是二十七,這就又是一個二十七娘,生於慶曆八年閏正月,因此被蘇軾呼爲閏之。

這是王弗的堂兄給牽的線,蘇油不知道是不是王弗臨死前的安排。

大宋女子十四可嫁,按眉山風俗,八娘十六歲嫁程之才、王弗十六歲嫁蘇軾、二十七娘十五歲嫁給蘇轍,自己更是六歲定親。

王閏之已經二十一,是鄉下老姑娘了,按理說蘇軾如今文名日盛,好親事多的是,卻自作主張取了比自己小十二歲的王閏之,蘇油不知道是不是他對王弗有過什麼承諾。

如果是這樣,只能說王弗眼光獨到,因爲王閏之對王弗生的蘇邁,行同己出。

王閏之也好奇地打量着這個和自己同齡的小幺叔,眉山青神,甚至整個蜀中,西南,將小幺叔描繪得神仙下凡一般,如今一見,卻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弱冠青年。

蘇軾帶着王閏之規規矩矩見禮:“侄兒攜新婦,問小幺叔安。”

蘇油嚇了一大跳:“你什麼時候講規矩了?”

蘇軾再次躬身:“父母見背,你就是京城裡不多的長輩。”

蘇油不開心了:“天下豈有拘禮蘇子瞻哉?!”

蘇軾頓時哈哈一笑,挺起腰板得意對王閏之說道:“怎麼樣?我說明潤必定如此說吧?”

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關於官制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五十五章 老軍
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關於官制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五十五章 老軍